釋經講章:耶和華日子的先兆(約珥書第一章)

Precursor of the Day of the Lord

經文:約珥書第一章

臺北希望教會http://newhopetaipei.org/

柯睿理牧師2012/06/17 誠之譯

我們最近剛講完約翰福音。在約翰福音最後,耶穌升到天上。十天之後,主的靈會降在使徒身上,而彼得會傳講一篇讓三千人悔改的道。那篇講道引述了約珥書中的一些經文。

今早我們要開始查考這卷精彩的小先知書。從許多角度來看,這是一卷令人怵目驚心的書,它轉述了一場浩劫,警告我們要悔改,以免上帝的公義審判會臨到我們身上。同時,主也向我們顯明,我們的罪在祂眼中有多麼可怕,以致祂降下這等災禍。可悲的是,我們可以讀這樣的一卷書,內心卻沒有因此我們的罪而感到破碎或哀痛。

讓我們一起禱告:當我們聆聽上帝的話的時候,求那在五旬節當天動工的聖靈,也在我們心中動工,使我們歸向上帝,好叫我們不會在耶和華的日子感到羞愧。

誦讀經文(略)

耶和華日子的先兆

我們對這卷書的背景瞭解不多。因此,學者之間在估算這卷書的著作日期時也有數百年的差異。約珥書大概是在聖殿建立、到它被摧毀之間的這段時間所寫的。至於約珥這個人,我們只知道他父親的名字,並且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但這就足夠讓我們來瞭解這卷書了,因為這卷書背後的訊息很清楚。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卷書寫作的確切日期,但我們知道這卷書所記錄的時刻,是個毀滅性的時刻,類似911或印尼與日本的海嘯。猶大遍地如同廢墟。

在現代,我們把災難當作自然或科學現象,與上帝沒有什麼關聯。但約珥明白,無論是天上降下的每一滴雨或臨到世人的災難,都有上帝在掌權。

耶和華使蝗災臨到以色列,這災禍可怕至極,連老年人們都沒見過如此毀滅性的災難。我們很難想像蝗蟲所帶來的災禍,因為現今的農藥與衛星科技使我們可以控制這個極具毀滅性的災難。

讓我幫你們建立起這個畫面。蝗蟲基本上就是蚱蜢,但到達一定的數量時,它們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它們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會促使牠們吃更多的食物,身體變得更大,顏色發生改變,並且集體行動,吃掉植物、籬笆,甚至牆上的油漆。

想像一下:若一隻蝗蟲今天開始產卵,過幾個月,它就可以繁殖出一千八百萬隻後代。成群結對的蝗蟲,其面積可以大到50萬平方公里。一個蝗蟲族群可包含數兆隻的蝗蟲,且重達數百萬噸,他們每天可以吃掉等重的食物。成群的蝗蟲也曾出現在離岸1200英里的海面上。就算死後,他們的屍體也可以高到好幾尺高。奧古斯丁曾紀載大量昆蟲屍體沖到非洲的岸上,引發疾病,光是一個國家就死了80萬人。這些疫情對約珥那個時代,沒有冰箱也沒有太多存糧的農業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更是加倍的劇烈。

這向我們顯示:人類並不如我們想像般的強大,因為耶和華可以用洪水、大火,或比我們渺小的昆蟲來毀滅我們。祂甚至可以用更小的東西,例如病菌。這不是應該使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面前謙卑嗎?我們得罪了祂,得罪了一位會報應祂的仇敵、而且永不改變的上帝。

我手頭的聖經,已經用了20幾年了,也寫滿了注解。但我也發現我習慣標示出敍述上帝憐憫的經文,並不常標示或牢記幾千句描述上帝的審判的經文。但這些經文仍然是聖經的一部分。我們不喜歡去思考這些嚴厲的審判經文;單祂永不改變。實際上,聖經中最常講到永遠的刑罰與地獄的,就是主耶穌基督。當祂再來時,祂會帶著一把劍,並帶來極具毀滅與恐怖的事。到時許多人會感到羞愧,因為他們早在主只降蝗蟲的災禍時,就應該悔改了。

我們看看約珥如何形容這浩劫。他叫老年人與所有居民要回想——沒有什麼可以和這個相比的。這相當可怕,他們要將這事傳與子、子傳與孫、孫傳與後代。最遵守這個命令的就是約珥自己,他所轉述的這件事情流傳到今天。

保羅也這麼做了,在哥林多前書第10章,他叫我們要思考上帝在舊約的審判,特別是在民數記裏所記載的。他說道(6、8、11-12節):“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鑒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請各位把這些句子標記起來,銘記在心,上帝會懲罰作惡的人。。

如果以色列的長者們仔細回想,他們就會記得一個類似的災禍,是在他們出生前就降臨的,就是當上帝把蝗蟲的災禍降在埃及人身上時。那是第八災。約珥也會用這三個災禍來形容「耶和華的日子」。約翰在啟示錄中形容上帝的審判時,也提到了蝗蟲與黑暗的災禍。

所以發生在這裏的只是個預兆、先兆(precursor)。他們的農作物被摧毀,但這件事並沒有辦法替他們贖罪,因此如果他們沒有悔改的話,就會面臨更多審判。蝗蟲侵蝕了整片土地——一種蝗蟲吃剩的,另一種(或者是在轉變到另一個階段的蝗蟲)也會吃掉,什麼都不剩(v. 4)。此時他叫酒醉的人要哀哭(v. 5)。他們活在罪裏,他們把上帝給遺忘了,並且用祂所賜與他們的來行惡。今天我們許多人不也是這樣嗎?我們貪愛世上的東西,濫用它們,同時也忘記了上帝。我們越是深愛世上的東西,當它們被上帝拿走時,我們就越心痛。在這段經文裏,上帝把他們濫用的東西都奪走了。他們的罪沒有帶給他們長久的喜樂,現在酒也從他們的口中斷絕了,葡萄樹枯乾了。

正確的反應

有一個軍隊——上帝的軍隊——入侵這地(vv. 6-7);這個可怕的軍隊有獅子般的牙齒。它們帶來的只有毀滅。但是人們似乎還是不知悔改。今天當災禍降臨時,我們會馬上質疑上帝:「上帝啊,你怎麼可以這麼做?」但我們卻不太去質疑我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甚麼?我們哭求「主啊,請住手,我再也受不住了。」但實際上,這些災難可能都還沒能使我們從罪中的沉睡醒悟過來。

在這章最後的幾節經文裏,約珥好像是用比喻性的詞句,但這如果不是比喻的話語,那麼上帝就似乎是又降了另一個災禍在他們身上。究竟要多少災禍才能使我們的心破碎呢?請注意到這些事情並不是發生在一群不認識上帝的人中間,而是發生在以色列——舊約教會身上。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約珥寫道:「像處女腰束麻布,為幼年的丈夫哀號」(v. 8)。多可怕的畫面!要像一個在婚禮當天喪夫的新娘般嚎啕。她挑好了新娘禮服,但穿在她身上的卻是麻布。儆醒、成長、謹守、哀號——這就是對我們的罪與罪所造成的浩劫正確的反應。

或許我們可以捐更多錢給教會,做更多的事或服事來討好上帝。但我們所有的服事或獻祭都不能替我們贖罪。在第10與11節,蝗蟲吃掉了獻祭用的祭物,人們還有甚麼盼望呢?我想上帝是要清楚的表明,祂要的是內心的轉變。祂要我們撕裂心腸,不是撕裂衣服。雖然獻祭是上帝所吩咐的,但光是獻祭是不夠的,他們不能倚靠這些獻祭。但他們現在也不能倚靠獻祭了——因為連祭物也沒了。

不要以為你可以把你的錢或時間獻給上帝來抵償你的罪。祂要的是你的心。一個處女能夠冷漠到不為她死去的未婚夫哀號嗎?不能。我們內心究竟就多剛硬,以至於我們可以不為我們的罪哀號?看看罪已經對我們造成了多深的傷害與悲痛;想想罪帶給這世上多深的傷害、傷悲,並破壞了多少的關係。五穀沒了,油沒了,水果也沒了(v. 10)。的確,「眾人的喜樂盡都消滅」(v. 12),歡喜快樂都斷絕了。

約珥書第一章叫我們要儆醒,查看我們對上帝的反叛所造成的可怕結果,並要我們在「耶和華的日子」來臨之前悔改。祂呼召所有的人——國中的居民——來哀求主的憐憫。他叫我們要迫切的禱告,要禁食並宣告嚴肅會(v. 14)。

現在他們在禁食了,但上帝也奪去他們的食物。在這裏禁食似乎是在表示「我們不配得食物,我們配得的是上帝的審判」。但在聖經中,禁食強調的是我們多麼迫切需要上帝的供應,並且我們禁食是為了要專心禱告。

沒有人可以免去審判。他們無法說上帝在誇大其詞,上帝不會真的傷害我們,因為我們是教會的一份子,所以祂的忿怒都挪去了。如果我們的心沒有改變的話,我們的教會會籍也沒有辦法拯救我們。同樣的,你不能活在你的罪中,又以救恩的確據當作藉口,你必須停止犯罪,好讓恩典可以加添。上帝要我們行悔改這艱難的工作。但你也要知道,你的悔改並沒有辦法救你,因為救你的是上帝的憐憫。

在上帝的審判之下,連也會朽爛(v. 17)。上帝賜給我們的土地,也因我們而遭殃。倉也荒涼牲畜對主哀鳴(v. 18)。我們怎能保持沉默?難道地上的走獸與地下的種子比我們更知道悔改?希望這永遠不會發生!

我們蒙召要求告上帝,求祂憐憫我們(v. 19),不僅是為我們自己的罪,更要為眾弟兄姊妹的罪。耶穌教我們禱告,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雖然所有人都蒙召要悔改,但約珥特別吩咐長老與事奉祭壇的要身先士卒。我們必須憂慮我們內心中是否有任何的剛硬,或者我們是否請看了罪。尤其如果你是長老,或者你想成為上帝職人員,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對罪沒有足夠的厭惡與恐懼。沒有像上帝一般看清楚罪的嚴重性。

約珥在第19節以身作則,向上帝悔改:「耶和華啊,我向你求告。」讓我們向約珥學習,讓我們從降在先人身上的災禍中學到教訓。讓我們放下我們的罪與那些被我們濫用的東西,讓我們不要把我們的信心放在我們的教會會籍或外在的犧牲奉獻,讓我們把我們的心轉向耶和華。正如主耶穌對撒狄教會所說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啟三3)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