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the Big Picture
誠之編譯自:

整本聖經如何組合在一起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聖經,就會發覺其中有一個貫穿全書的主線,而這條主線圍繞著一個主題,即耶穌基督就是彌賽亞。這個結論不是根據幾節經文就得出來的,而是「整本」希伯來聖經(即基督徒的舊約聖經)所總結的結論。彌賽亞的降生是上帝計劃的中心,要把人從墮落(罪、不順服)中拯救出來。猶太拉比的傳說認為,當彌賽亞再來的時候,會在伊甸園等候那些得贖的人。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神學洞見!人類從墮落中得到救贖,的確與彌賽亞的降臨息息相關。彌賽亞的救贖與人在創造開始時所擁有的福分有關。只有一位彌賽亞能完全符合這個描述,那就是新約聖經所講述的耶穌基督,祂完全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聖經的這條主線,可以用創造、墮落、救贖的三部曲來總結:
一、創造:人擁有什麼?在花園裡生命的祝福(土地與後裔的祝福)
- 上帝的祝福(創一28)
- 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與相通(創一28,三8)
- 並不羞恥(創二25)
- 人心是天真無瑕的(創一27、31;二25)
- 人與自然是和諧的(創一28)
- 居住在伊甸園中(上帝的子民在上帝的地方接受上帝的治理)
- 可以享用生命樹的果子,有永生(創二17;三22)
二、墮落:人失去了什麼──咒詛取代了祝福(土地與後裔在咒詛之下)
- 上帝的咒詛(創三17)
- 與上帝隔絕:人躲避神(創三8)
- 羞恥進入到人類當中,需要遮蓋(創三7,21)
- 人心傾向於犯罪(創四8,六5)
- 各種不和諧(該隱殺害亞伯,動物對人產生懼怕﹐地生出蒺藜)
- 被逐出伊甸園外(創三23)
- 死亡(創三19、22)
三、舊約(TENACH)中的救贖:要恢復的是什麼,通常是以應許或預表來表示(土地和後裔得到恢復)
- 祝福(萬國都要因亞伯拉罕的後裔得福)(創十二2-3,廿二17-18)
- 與上帝更親密的關係和交往(聖殿、先知)(申四29-40)
- 羞恥得到遮蓋(罪得到救贖╱遮蔽)(利未記十七章)
- 心靈得到更新(以西結書卅六章,詩篇五十一篇)
- 應許的和諧(自然界的更新,戰爭止息,賽二、十一、1章)
- 應許的土地(溫柔的人要承受以色列,詩篇卅七11)
- 勝過死亡(永生,復活,見但十二2)
四、新的約的救贖(見耶卅一31):透過彌賽亞所得到的完全祝福。在第一次降臨時完成,目前正在展開,當祂再臨時得到完全的經歷(土地和後裔在一個新天新地中得到完全的恢復)
- 完全的祝福(透過新亞當得到恢復。羅五12-19;林前十五22)
- 與上帝的關係得到恢復(兒子的名分,聖靈的殿,神的話)
- 羞辱被除去(耶穌的贖罪,透過祂我們被稱義,多三3-7)
- 心靈更新(重生,約三3)
- 和諧(彌賽亞恢復平安,猶太人和外邦人合一,彌賽亞再來時更新自然界)
- 應許之地(溫柔的人如今會承受地土,太五5)
- 勝過死亡(彌賽亞從死裡復活,信徒有永生,林前十五章)
五、恩典之約的推展
- 對亞當的恢復所作的應許(創三15)
- 透過亞伯拉罕,賜下盟約應許的祝福(創廿二18)
- 建立以色列國(摩西之約)
- 與大衛王立約(撒下七12-16;詩篇七十二17)
- 彌賽亞(耶卅一31-34,新約,加三)
- 新天新地(啟示錄廿一、廿二章)
上帝在創造之時與亞當立約,這個約被破壞了。祂就與亞當立了恩典之約,透過不同的方式,直到在彌賽亞──第二個亞當身上,得到完全的表達。我們如今在屬靈上就能經歷到盟約的祝福,而當彌賽亞再臨時,能得到完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