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aining Faithful in a Sinful World
經文:但以理書第一章
臺北希望教會 http://newhopetaipei.org/
柯睿理牧師

今天早上,我們開始一個新的關於但以理書的講道系列。你們當中一定有許多人非常熟悉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的故事。如果你成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毫無疑問,你在小時候一定聽過他的一些經典故事,就是但以理在獅子坑中,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在火爐中的故事,以及上帝如何在巨大的危險中保護祂的兒女。
不過,但以理書的後半部會令人感到困惑,裏面充滿了神秘和驚人的異象,連但以理自己也不是完全明白。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本書前半部分的故事和後半部分的異象都在教導相同的要點,那就是:在這世上,你們會有苦難,但要勇敢地去面對;基督必要勝過世界。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來自上帝的智慧,告訴我們當我們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崩潰的時候,如何立定腳跟,但更重要的是,它將我們指向但以理書的英雄,也就是主耶穌基督。讓我們馬上開始吧。
誦讀經文,禱告(略)
如果說本書是從以色列歷史的低谷開始的,那就有點太輕描淡寫了。本書實際上是以災難開場的。如果它是一部電影的開幕戲,那必定相當引人注目——城市遭圍困,被敵人征服了;國家戰敗,聖殿的寶物和皇宮裏的兒童被當作戰利品運往他鄉。你立刻會知道,你正處在一個故事的中間,或者,正處在一個故事的結尾。現在是主前605年,距離孔子出生僅50多年前,耶路撒冷的陷落已經開始。在接下來的20年裏,耶路撒冷真正的陷落將分為三個階段。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在第一波的佔領時就被帶走了。
雪上加霜的是,尼布甲尼撒把上帝聖殿的一些財寶帶到了示拿地,放在一個假神神廟的寶庫裏。我們可能會把這節經文當作但以理書故事中的一個小細節而不當一回事,但請注意這個事實在故事中的突出地位。這不只是一個小細節而已,這些器皿將在第五章作為轉折點再次引起我們的注意。而在但以理書之外,這節經文也將我們帶入更大的故事裏,即從伊甸園開始的,在地上發生的,對抗上帝的戰爭。在那裏,上帝應許蛇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之間的衝突將繼續進行。我們稱這個應許為第一個福音,但請注意,這個好消息不僅僅是上帝拯救了罪人,更是上帝要勝過祂的仇敵。在但以理書中,這裏看起來好像上帝戰敗,祂的殿宇被人掠奪,財寶好像被放置在征服祂的神的神廟裏。此外,第2節告訴我們,這些財寶被帶到了示拿地。
聖經中只有幾次提到示拿地,但幾乎每次都與驕傲、邪惡、壓迫上帝的子民、與上帝爭戰有關。在創世記第十章中,它是那個叛逆英雄寧錄開始他王國的地方。巴別塔,那座人類驕傲和反抗上帝的紀念碑,也是在這裏建造的(創世記第十一章)。在撒迦利亞書第五章裏,悖逆上帝的人類在示拿地建造了一座殿,它是罪惡本身的化身。換句話說,上帝的財物在這裏可以說是被帶到了地上邪惡的中心,也就是從一開始就高舉自己反對上帝的地方。難怪在啟示錄十七章中,巴比倫被描述為上帝子民的大淫婦和仇敵。這就是聖殿的財寶和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被帶去的地方。不只是被帶到別的地方去,而是被帶到那地,那邪惡的總部去。
這讓我們看到了上帝的降卑,與祂被打敗的子民來往。這也顯明祂的大能,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繼續支持他們、供應他們。但除此之外,它也提醒我們,上帝有辦法從一個顯然是軟弱的地位,傾覆祂的敵人。就像很早以前,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放在偶像大袞的廟裏一樣(譯按:見撒上第五章)。結果,耶和華把大袞打倒在地,把大袞的頭和手都折斷了。或者,主耶穌被惡人俘虜,在那個時辰,在黑暗的權勢下被掛在十字架上。但上帝也靠著那被咒詛的十字架,戰勝了敵人。這就好像上帝從明顯的失敗中奪取勝利一樣。當事情看起來好像脫離上帝的控制時,這應該是對你極大的安慰。事實並非如此,上帝仍然掌權。
果然,在但以理書的一開頭,我們就被告知了這個事實。第1節就告訴我們所發生的歷史,就是尼布甲尼撒征服了耶路撒冷。但第2節卻把我們帶到了幕後。耶和華並沒有被征服。不,是耶和華把猶大王交在尼布甲尼撒的手裏。而但以理在寫這件事時,承認了這個事實。一切都改觀了,不是嗎?上帝並沒有被人打敗,而是正在主導著歷史。這場對猶大的審判,確實是上帝話語的應驗。以賽亞曾對希西家王說:「看啊,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賽三十九6-7)。你們看到了嗎,這一切早在100年前就已經預言了。而這正說明了尼布甲尼撒並沒有征服上帝,反而是上帝使用的棋子。這比但以理自己的忠心更成為《但以理書》的主題。事實上,但以理的忠心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想像一下,但以理這樣說是多麼容易的事:「巴比倫打敗了耶路撒冷,那就一定意味著巴比倫的神比耶路撒冷的上帝更強大。我應該只侍奉巴比倫的神。」
尼布甲尼撒很可能假設了,這些男孩會這麼想。他實施了這個邪惡的計劃,對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進行思想灌輸與改造。這無疑是為了加強他對猶大的控制,不僅要挾貴族的兒子們,更要用巴比倫的一切方法和智慧,訓練他們成為他宮廷的官員。尼布甲尼撒想從以色列後裔中選取一些菁英,把他們改造成他忠誠的僕人。他們必須相貌俊美,毫無瑕疵,而且他們必須精通智慧和各樣學問。在這段經文中的四個男孩,大概是在14歲到17歲之間,而在巴比倫大學受教的這三年,目的是要徹底永遠地改造他們。
請注意尼布甲尼撒的改造計劃是多麼的徹底:他們被帶走,遠離他們的家人,離開他們的故園,他們的國家。被帶到遠方,脫離了對耶和華的定期敬拜和聖經的教導。從聖殿和節慶中被帶走,遠離他們的整個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他們要長年浸淫在巴比倫的一切智慧和學問中,被華麗的宮殿和空中花園所折服,這些都是當時世界的奇跡。他們從較卑微的地位被選拔出來,享受如君王一樣的飲食,被安排在有權勢的位置上,成為尼布甲尼撒的臣民。
為了使他們徹底與過去斬斷關聯,融入新生活,尼布甲尼撒甚至給他們起了新的名字。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像取個中文名或英文名以方便行事的做法而已。這是為了要除去他們對上帝的認同。但以理這個名字,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審判者」。哈拿尼雅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有恩的」。而米利沙的意思則是「誰與上帝一樣?」亞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幫助者」。而他們的新名,都是讚美巴比倫諸神的名字,如彼勒、瑪爾杜克和尼波。他們如何能在經歷這樣的孤立和試探中繼續忠心地站在上帝面前呢?試想這些男孩是你的孩子們。他們會堅定不移嗎?年輕人啊,如果你被敵人擄走了,你會作好準備,繼續忠於主嗎?
好,這一直是撒旦的套路。尼布甲尼撒對年輕人比對老年人更感興趣,這很能說明問題,不是嗎?我們的童年是我們的成長期,我們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在那裏確立的,也最容易受人引導。就好像在但以理的時代一樣,有一場正在爭奪我們孩子心靈的戰爭。但以理和他朋友的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想起我們的孩子們要去上一些世俗大學,在那裏基督教會要受到嘲笑。但請不要誤會,我們的孩子啟示在更早以前就受到灌輸了,他們的思想也被改造了。當然,還有我們的教育系統,孩子們被送到學校,教他們如何思考,要按照國家希望你的孩子如何思考來思考,並且重視他們希望你的孩子所重視的東西。另外還有電子媒體和電視節目,包括youtube,電影,是的,甚至遊戲,都在塑造著他們的世界觀。
請注意到大家是如何迅速地接受這一切了,然後歌頌同性戀的。注意到電子媒體如何能使大多數人在同一時間談論同樣的問題,卻忽略了其他數百個可能潛在的原因。在你和你孩子的眼前,到處都有源源不斷的內容放在你們的眼前,對你們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並不全都是壞的,是的,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但撒但肯定是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來誘使我們的心逐漸偏離,我們應該警惕撒旦的謊言逐漸敗壞我們的微妙方式。這是非常可怕的。
但我們可以從但以理的例子中看到,學習、甚至嫻熟異教徒的學問和文學,仍然可以對上帝保持忠誠。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學習異教徒所學的一切——我們所學的有些東西當然是邪惡的——畢竟它們是為了訓練術士和占卜師。但是,無論這個世界多麼邪惡,撒旦的攻擊如何多樣、如何持續不斷,邪惡多麼微妙,多麼具有說服力,上帝都能夠保護你,祂能夠保護你的兒女。
然而,我們蒙召在這場爭戰中不要被動行事。第8節告訴我們,但以理在心裏下定決心,不以王所用的膳食和酒玷污自己。為什麼不這麼做呢?經文沒有告訴我們。並不是因為食物本身是有罪的——我們看到在但以理書十章3節中暗示了他經常吃喝美食和酒。但儘管如此,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還是看到了其中的危險。奢侈的生活方式總有辦法使我們變得軟弱,使我們容易放縱肉體。也許這幾個男孩明白,如果他們在各方面都臣服於巴比倫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奢侈品,他們的心就會有被拉走的危險。他們必須記住,他們並不是巴比倫人——他們是被擄者,是流亡異鄉的寄居客。詩篇137篇(1、4節)說:「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這就是但以理的態度。巴比倫也許俘虜了他的身體,但從未俘虜他的心。他後來的做法是每天面向耶路撒冷禱告三次。就像摩西一樣,他在法老的宮殿裏長大,接受了他們一切的教育,但他仍然選擇寧可與上帝的子民一起忍受虐待,也不願意短暫享受罪中之樂(來十一24-25)。但以理的心仍然與耶和華和他的子民同在。也許他們也希望有一些可以鍛煉捨己(self-denial;直譯:否認自己)的地方,以提醒自己並不在家中,或使他們不至於總是放縱肉體。如果我們總是隨時放縱肉體,又怎麼能學會否定自己,背起十字架,跟隨基督呢?
而正是在這些小領域、小事情、私人的事情上,這場爭戰才大體上獲得了勝利。如果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沒有訓練自己放棄某些方面的小小享受,他們是否會在以後做好犧牲一切的準備,而當犧牲要求一切的時候,就會被扔到獅子坑或烈火窯裏去呢?我們的早年不僅會大大影響我們的生命,而且在那些沒有人注意到的小事和私事上,我們的忠誠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人生。但我也要提一下,這四個男孩能彼此作伴,在與主同行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一定是多麼大的祝福。弟兄姐妹們,你們有彼此為伴是多麼大的祝福啊!
好,很明顯,這些年輕人禁絕慾望的原因一定是主所喜悅的,因為主神蹟般地使他們比同齡人更健康、更俊美、更聰明。正如上帝在第2節將約雅敬交給尼布甲尼撒一樣,祂在第9節將恩惠和憐憫賜給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而在第17節,祂又賜給他們各樣文字學問的聰明知識。
是的,我相信他們一定很努力學習。但我們在任何事情上的進步都要倚靠主的祝福。而但以理理解異象和解夢的能力,肯定不是學來的,而是上帝賜予的。弟兄姊妹,你能在這裏看到上帝的恩典在災難和被擄中的微妙音符嗎?上帝不斷地賜與,不斷地賜福與我們。上帝在這些事情上的手,無論大小,無論是在耶路撒冷還是在巴比倫,祂都是上帝,祂是滿有主權的,祂是信實的。是的,有時候這意味著祂連在審判自己的子民的事上也是信實的。但如果祂在這一點上是信實的,是不是意味著祂在祂的應許上也是信實的呢?而如果祂以前是信實的,不就意味著祂現在也是信實的嗎?而且無論你現在的光景如何,弟兄姊妹,祂明天也必定會是信實的。
這一章的結尾多麼發人深省啊!「直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我們很容易就會忽略,完全沒注意到這句話,不是嗎?但這個小小的注解,卻為上帝長久以來的信實作了重要的見證。主前605年,但以理在他年輕的時候就被帶到了巴比倫。古列王元年是主前539年,那時但以理可能已經80多歲了。君王來了又去,包括尼布甲尼撒!一個一個的王國,興起又衰敗。巴比倫終於落入到了古列之手。而上帝的僕人但以理卻仍然健在。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注解,但它提醒我們,上帝知道如何保護祂的兒女。是的,古列王年,也是他下詔以色列人可以回到應許之地,聖殿重建,寶物得恢復的那一年。上帝能夠、也會保護你,直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被擄結束,那時,祂就會帶領我們回到祂家中。讓我們禱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