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表法與寓意法

Typology Versus Allegory

誠之譯自:

https://www.ligonier.org/learn/devotionals/typology-versus-allegory/

這夏甲二字是指著亞拉伯的西乃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第25-26節)

——加四25-27

我們應該拒絕對經文的寓意解釋(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因為它最終剝奪了經文的所有意義。由於寓意義的意思可以與上下文所允許的大相徑庭,所以完全無法評估各種不同的詮釋可能。一段經文可以有任何含義,而如果它包含了所有的含義,那它就什麼都不是,而且只要人認為合適,可以隨意地加以誤用。

保羅在《加拉太書》四章21-31節中用同一個希臘詞來描述他的釋經工作,我們從這個詞中得到了英文術語「寓言」(allegory ,24節),但他並不接受怪誕的寓意解經。相反,他使用的是預表論的釋經法,約翰·加爾文寫道,這種方法與原文的「真實和字面意思」是一致的。預表法是基於神在整個救贖歷史中以反復出現的模式來工作的事實,並說明過去的事件或人物可以預設或作為未來人物或事件的一個「預表」(type;可譯為典型,或模式)。在「對範」(antitype;按:即預表所對應的本體)中,未來的人物或事件更充分地表達了之前出現的真理。例如,考慮一下出埃及與耶穌工作的關係。上帝把祂的百姓從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來,預表性地說明了祂在基督裏完成了更大的救贖,從罪和死亡的奴役中拯救出來。後一項工作與第一項工作的意義是完全一致的——在這兩個例子中,全能的神自己拯救了一個無助的民族。但祂的工作也有了更全面的意義,因為雖然人的身體可以回到奴役的狀態,但聖子所釋放的人確實是自由的,永遠不會再被邪惡所奴役(約八36)。

預表法的詮釋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因為太多人把他們所做的詮釋稱為預表法,而他們真正採用的卻是寓意解經。因此,一般來說,堅持聖經中明確揭示的預表是明智的。

我們怎麼知道保羅對創世記的解讀是一種預表,而不是寓意呢?請記住,加拉太書針對的是那些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救贖應許的人,這些努力使人被罪奴役(加三10-14)。這正是亞伯拉罕和使女夏甲所做的,當們一起「幫助神」,試圖生出應許的後嗣時(創十六1-6)。保羅用夏甲來代表那些試圖用自己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人,這與創世記的記載是完全一致的。

Coram Deo 在神的面光中

約翰-加爾文評論說:「聖經的真正意義是自然而明顯的意義;讓我們堅決地擁抱和遵守它。讓我們不僅要把可疑的忽略掉,而且要大膽地把那些假冒的闡釋當作致命的敗壞,使我們偏離了經文的自然意義。」你是否致力於研究聖經的原始語境?你使用或需要獲得哪些工具來幫助你理解聖經的樸素真理呢?

經文

尼希米記八1-8

詩篇十九7-11

徒八26-40

彼得後書三14-18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