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gion vs The Gospel
by Tim Keller

宗教 | 福音 |
「我順從 – 因此我被接納」 | 「我被接納 – 因此我順從」 |
動機是基於恐懼和沒有安全感。 | 動機是基於感恩的喜樂。 |
我順服神是為了從神那裏得到好處 。 | 我順服神是為了得到神—討神的喜悅,更像神。 |
我生命中出現問題時,我對神發怒,或生自己的氣,因為,和約伯的朋友一樣,我相信,任何好人都配得一個舒適的生活。 | 我生命中出現問題時,我有掙扎,但是我知道,我所有的懲罰都落在耶穌身上,同時,祂許可這些事發生,為的是造就我,在試驗的過程中,祂會彰顯他的父愛在我們身上。 |
受到批評時,我感到憤怒,感到毀滅,因為我認為我是個「好人」 ,這一點很重要,任何威脅到我「自我形象」 的東西都要不計代價地被摧毀。 | 受到批評時,我會掙扎,但是認為是個「好人」 並不重要,我的身份不是建立在我的過去或是我的成績,而是建立在神在基督裏對我的愛,我可以接受批評,這就是我如何成為基督徒。 |
我的禱告的內容大部分是祈求,而且,只有在我需要的時候禱告會更熱切。我禱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環境。 | 我的禱告範圍延伸到包括讚美和崇拜。我禱告的主要目的是與神相交。 |
我的自我看法常在兩極中搖擺,如果而且在達到生命的標準時,我感到自信滿足,但是這個時候,就傾向驕傲自滿,毫無憐憫,讓人失望。如果而且我沒有到生命的標準時,我就感到卑賤,缺乏信心,感到挫折失敗。 | 我的自我看法不是基於我所達到的道德成就,在基督裏,我是一個被赦免的罪人(同時是稱義的,又是罪人) 。我是如此的糟糕,以致祂為我死,我又如此地被愛,以致祂願意為我死。這會讓我有更深更深的謙卑,同時又讓我有信心。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
我的身份和自我價值主要依賴於我工作得有多努力,或者我的道德多好,因此,我必須看不起那些我認為懶惰,道德低下的人。我感覺比「別人」 優越,而輕視他們。 | 我的身份和自我價值的中心是在那位為祂的仇敵而死的人,祂為了我而被眾人拋棄,我單單因為恩典而得救,因此,我不能看不起那些與我信仰行為不一樣的人,只有在恩典中,我成為我。我沒有輸贏的內在需要。 |
因為我注意我自己的身世或行為表現作為我的屬靈接納,所以我的心製造偶像,這些偶像可能是我的才能、我的道德表現,我的自我約束、我的社會地位等等。儘管我說我相信神,但是我必須擁有他們,成為我人生主要的盼望、意義、幸福感、安全感和重要性。 | 人生中,我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家庭、工作、屬靈的操練等等,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好的東西對我來說是終極的,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必須一定要擁有的,所以,當失去這些或者他們對我有威脅的時候,所產生的焦慮、苦毒和絕望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