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Exodus 6:10~7:25 (1.5.18)

研經題目:
1. 神呼召了摩西,並且應許要搭救百姓。祂為什麼拖延那麼久才履行祂的應許呢?摩西從這些困苦的經歷及拖延中學到什麼教訓呢?
2. 法老為什麼這麼大膽,又這麼頑固地不聽神的命令呢?特別參閱七11~13、22、23。這種反抗神的事情,今天是以怎樣的面貌出現的呢?比較提後三1~9。 注:「拙口笨舌」:原文作「親嘴未受割禮」。未受割禮象徵無法承擔神的同在。因此,更廣義的意思,是不適任他的工作。比較四10。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6:10-30 摩西和亞倫:故事梗概和家譜。摩西和亞倫的家譜(14-25節),開頭和結尾幾乎一模一樣(10-13、26-30節)。作者記載這個家譜是為了保存摩西和亞倫的歷史,包括上帝藉著摩西和亞倫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正如26-27節所說明的),以及亞倫的子孫成為以色列的祭司家系(23、25節)。
6:10-13 這段經文的內容在26-30節重複出現,但次序顛倒了:
摩西(10-12節)
摩西和亞倫(13節)
家譜(14-25節)
亞倫和摩西(26-27節)
摩西(28-30節)。
這種表達方式除了凸顯家譜,似乎也強調摩西的特殊職分,他不僅與亞倫一起執行上帝的命令(13、26-27節),也與上帝直接交流(10-12、28-30節)。
6:12 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原文直譯:我的嘴唇未行割禮;參30節)我們很難確定摩西想要表達的意思與他在4:10中的辯解 “拙口笨舌”(原文直譯:說話遲鈍)是否大相徑庭。這裏說未行割禮,也許是要使人想起4:24-26有關行割禮的事件。如果是這樣,那麼摩西可能在暗示,他不僅感到自己口齒不清(4:10),而且他因不能勝任或嘴唇 “不潔”(參賽6:5)而不能完成任務。
6:14-25 這份家譜的開頭,看起來好像是按雅各兒子們的出生順序排列各家的兒子或家長(《和修》“族長”;14a節)。然而,在記載流便(14b節)和西緬(15節)的兒子後,家譜的重點就轉到利未眾子(16節),特別是亞倫、摩西(20節)和亞倫的眾子(23、25節)。記載這個家譜主要是為了保存:(1) 摩西和亞倫的家族歷史,他們蒙上帝使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2) 亞倫眾子的歷史,他們蒙召成為以色列的祭司(見28:1)。家譜記載了其他人物,可能是因為他們與《民數記》所述事件有關,包括:可拉的兒子(6:24),最終因嫉妒亞倫的祭司職分而聚眾造反(民16:1-50);亞倫的孫子非尼哈(6:25),因在以色列人拜巴力毗珥時仍忠於上帝(民25:1-9)而聞名。這個家譜正如《聖經》中的許多家譜那樣,無意包括每一代人,所以只記載從雅各到摩西的四代人(利未、哥轄、暗蘭、摩西);比較代上7章,那裏記載了從雅各到約書亞的十三代人。
6:20 暗蘭娶了……。約基別,約基别是暗蘭的姑母,這一事實證明了這段文字的歷史性;這種婚姻後來被禁止了(利18:12,20:19),所以它不會是後來講故事的人“捏造”的。 約基别給他生了亞倫和摩西。哥轄比摩西至少早出生350年(創46:11;參出12:40-41),年齡太大,不可能是摩西的祖父,而這節經文可能如此暗示(6:18,哥轄的兒子是暗蘭,參民26:59;代上6:3)。由於這個原因,第18節和第20節之間似乎可能跳過了幾代,這可能由第19b節的中斷信號進一步表明。如此理解,暗蘭在這個家譜中指的是兩個不同的人,它省略了這兩個人之間不太重要的幾代人——這種做法也反映在其他一些聖經家譜中(例如,馬太福音1:1-16,其中大衛和耶穌之間的兩代人被明顯省略[見太1:8、11和第8節注])。(BTSB)
6:26-27 這兩節經文的結構凸顯了中心句:去見法老的就是這位摩西和這位亞倫。
7:1-7 摩西得著鼓勵。上帝重申之前與摩西的對話中提到的幾件事情:祂讓亞倫替摩西在法老面前說話(7:1-2,見4:16);祂要使法老的心剛硬(7:3,見4:21);祂會伸手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7:4-5,見3:19-20)。
7:5 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耶和華,這句話使人想起法老之前的反應:“耶和華是誰……我不認識耶和華”(見5:2)。作為降災禍的明確目的,這個宣稱在本書中多次出現(見7:17,8:10、22,14:4、18)。這並非一般的宣稱。“耶和華” 是上帝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明祂自己時所用的名字(3:14-15),因此這裏是指埃及人要知道祂是誰,祂就是 “耶和華”,那位與以色列人立約的上帝。下文的降災敍事對上帝有更多的描述(見8:10、22,9:14、29,11:7),主要是為了強調上帝通過祂大能的作為啟示祂自己。這種使人 “認出上帝的句式”,描述了上帝向以色列人(6:7,10:2,16:12,29:46;參申4:35,7:9)和埃及人(7:5、17,8:22,14:4、18)顯明祂自己是以色列人的上帝。除了本書,《以西結書》也多處使用這種句式:上帝不僅在不信的百姓面前,也在各民族面前(如:結28:22,36:23),為自己辯護。
7:8~15:21 十災和出埃及。這段經文記述:摩西和亞倫在法老面前首次行神蹟(7:8-13),九災(7:14~10:29),第十災和出埃及的經過,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指示(11:1~13:16),以及過紅海和隨後的慶祝(13:17~15:21)。
誠之注:十災可能是針對埃及人的宇宙觀。在埃及人的宗教信仰裏,宇宙以一個和諧的整體存在,每個部分都有分於維繫整體的均衡。埃及文稱為ma’at。例如:埃及王作為神在地上的化身,有責任維繫這種均衡,即ma’at。十災的目的正是要挑戰這種基本概念,要顯出法老王在以色列的上帝面前,其實是軟弱無能的(十二12)。……透過記載這些事件,五經作者表明唯有耶和華是真神(十1-2)……這位立約的上帝,宇宙的創造主,高於所有列國的勢力(或宇宙中的黑暗勢力)——無論這些勢力是政治還是軍事勢力,或是倚仗法術或邪術的勢力。(摘自《賽氏簡明注釋》)。
7:8-13 摩西和亞倫在法老面前首次行神蹟。雖然摩西和亞倫已經向法老提出容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要求(見5:1-3),但尚未行過上帝給他們的任何一個神蹟。這段經文簡述了十災發生前的首個神蹟:亞倫的杖變成蛇。
7:9 對摩西和亞倫來說,杖所表明的是,透過他們為以色列人行神蹟(見4:1-17)的是上帝。在之後的十災中,這根杖所象徵的意義也是這樣,見107頁表。
7:11-12 那些埃及行法術的三次看到亞倫施行神蹟,這是第一次。他們看見以後,也用邪術照樣而行(另見22節,8:7)。譯作 “行法術的”(《和修》“術士”)的希伯來文,很有可能衍生自埃及的 “誦經祭司” 這個頭銜,這些祭司作術士為埃及眾神服務,也被認為是傳授智慧的老師。埃及文獻充斥著對祭司超自然能力的描述,包括把無生命的物體變成動物。《威斯卡蒲草卷》(其中的Talc2部分)提到一個祭司用蠟做了一條鱷魚,扔進湖中就變成了一條活魚。本書的敍述無意解釋術士用什麼手段行法術,例如只是耍花招,或是借助邪惡的超自然力量,或是二者都有,等等。本書記載的每一個神蹟的描述重點在於事件本身,以顯明埃及術士雖然能運用或使用能力來行神蹟,但無法駕駛或控制那些神蹟。這裏,亞倫的杖吞了他們的杖就表明了這一點。
7:13 本書一再提到法老心裏剛硬,是為了表明:上帝的至高主權掌管事件的發展(見4:21,7:3;見102頁表);法老要為拒絕承認神蹟所帶來的啟示負責(另見8:15、32);以及呼籲讀者要明白這些事情,不要讓自己的心剛硬。詩95篇引用這個短語,警告以色列人在敬拜時 “不可硬著心”(詩95:8)。《希伯來書》借用詩95篇,呼籲教會要持守在基督裏的信仰(來3:7~4:13)。
7:14-25 第一災:水變血。摩西和亞倫首次要求法老容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5:1-3),並行了顯示上帝大能的第一個神蹟(7:8-13)。之後,上帝指示他們警告法老:拒絕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後果是,上帝會繼續施行證明祂大能的神蹟,並且埃及人要承受上帝審判的後果。
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每段關於災禍的敍述都以這個短語開始(見8:1、16、20,9:1、8、13,10:1、21,11:1)。這個短語不僅顯示十災的順序,還表明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主宰著事件的發展。法老心裏固執,上帝在降下第一災之前,已經有言在先,祂會使法老的心剛硬(4:21,7:3)。法老看到亞倫用杖行神蹟之後,仍然拒絕聽從,這顯示他的心很剛硬(7:13)。
耶和華與埃及法老之戰
《出埃及記》記載了上帝降下十災的指示和經過,目的是藉著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顯明上帝如何啟示祂的屬性和大能。上帝把災禍降在埃及神明保護的範圍內,顯明上帝的能力超越世界上最強國家的神明。因此,作者沒有詳盡敍述災害的每個細節,而是藉著精心的編排來交代每一次的特點,以表明降災的必要。例如:描述第三災的段落(8:16-19)沒有記述摩西和亞倫受命來到法老面前或事情的經過,然而行法術的人設法重複那個神蹟(18節)表明摩西和亞倫很可能曾在法老面前和他的院子裏行過這個神蹟。有關第二、第六和第九次的記載非常相似,行文簡潔,形成了每三災一個循環的編排,三個循環之後就是第十災,即最後一次。
災禍 | 經文 | 有否警告? | 警告時間 | 指令 | 執行者 | 有否用杖? | 法老是否允許百姓離開? | 法老的心是否剛硬? | |
第一循環 | 1. 尼羅河水變血 | 7:14-25 | 有 | 早晨 | 去見法老;站立 | 亞倫 | 有 | – | 是 |
2. 青蛙遍滿全地 | 8:1-15 | 有 | – | 進去見法老 | 亞倫 | 有 | 是 | 是 | |
3. 塵土變虱 | 8:16-19 | – | – | – | 亞倫 | 有 | – | 是 | |
第二循環 | 4. 蒼蠅遍滿全地 | 8:20-32 | 有 | 清早 | 站在法老面前 | 上帝 | – | 是 | 是 |
5. 牲畜遭瘟疫 | 9:1-7 | 有 | – | 進去見法老 | 上帝 | – | – | 是 | |
6. 人畜長瘡 | 9:8-12 | – | – | 摩西 | – | – | 是 | ||
第三循環 | 7. 冰雹擊打 | 9:13-35 | 有 | 清早 | 站在法老面前 | 摩西 | – | 是 | 是 |
8. 蝗蟲犯境 | 10:1-20 | 有 | – | 進去見法老 | 摩西 | 有 | 是 | 是 | |
9. 遍地黑暗 | 10:21-29 | – | 摩西 | 有 | 是 | 是 | |||
10. 擊殺長子 | 11:1-10;12:29-32 | 有 | – | 上帝 | 有 | 是 | 是 |
7:15 尼羅河(見《和修》)很可能是摩西的母親把嬰孩摩西放在河水中的那條河,也是法老的女兒將他拉上來的那條河(2:1-10),因此上帝藉著摩西降下第一災,使尼羅河的水變血,可能含有刻意諷刺的意味。
7:16 耶和華希伯來人的上帝,即使以色列人是奴隸,上帝也與他們同行(見3:18注),還稱他們為 “我的百姓”(參3:7)。對於強國埃及的君王來說,上帝認同被奴役的民族,似乎表示祂沒有能力或權柄提出這種要求。然而,上帝將通過十災和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顯明祂的權能遍及全地(見9:14、29)。祂拯救以色列人,是出於對他們恒久不變的慈愛和信守聖約的應許,而非因以色列的人數、財富或國力(參申7:6-11)。
7:17 因此,你必知道我是耶和華,雖然上帝的這個宣稱以及其他類似的宣稱(8:10、22,9:14、29,10:2),大部分都以法老和埃及人(7:5,14:4、8)為對象,但這個宣稱首次在本書出現時,是上帝對摩西提到以色列人說的(6:7)。
7:19 無論在木器中、石器中,第一災殃及的範圍很廣,這說明不能把災禍僅僅歸因於自然現象。
7:22-25 這是第二次描述行法術的,也用邪術照樣而行(22節,另見11-12節及注釋,8:7)。重複的用詞突出這些事件對法老的影響,法老還是心裏剛硬(7:22,見14節),也不把這神蹟及其帶來的啟示放在心上(23節)。對埃及人挖地找水(24節)和受災滿了七天(25節)的描述,顯示上帝向法老揭示,埃及術士雖然再次行類似的事,但是他們沒有能力扭轉災禍的影響,也無法潔淨尼羅河的水。
答:1. 上帝的拖延是因為迦南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十五16)。摩西從這些困苦和拖延中學到,上帝是“耶和華”,是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上帝,祂是信實守約的。祂是全地的主,大有能力,藉著大能的作為(例如:降下十災,懲罰埃及)啟示自己。上帝的行事都是按照祂的計劃。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上帝為何要如此行事,對於祂隱密的旨意,我們要有敬畏之心,不去窺探。但上帝的應許必然成就。
2. 法老之所以這麼大膽,冥頑不靈,是因為他自比為神,以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對抗上帝,上帝也因法老的驕傲就任憑他的心繼續剛硬下去。今天,人心也一樣與上帝為敵,以為可以自外於神,不受上帝的管治。但這些最終都要被證明是狂妄自大的幻想(參見提後三1-9)。
LikeLike
Study 4 出埃及記 6:10-7:25 (1.5.18)
摩西和亞倫:故事梗概和家譜。摩西得著鼓勵。摩西和亞倫在法老面前首次行神蹟。第一災:水變血。
1、神呼召了摩西,并且应许要搭救百姓。祂为什么拖延那么久才履行祂的应许呢?摩西从这些困苦的经历及拖延中学到什么教训呢?
上帝的拖延在(创十五16)就说过,要等到迦南人的罪孽满盈;因为上帝是主权、公义的上帝。
学到:顺服神,等候神。
2、法老为什么这么大胆,又这么顽固地不听神的命令呢?特别参阅7:11-13,22,23。这种反抗神的事情,今天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呢?比较提后3:1-9。
法老顽固、大胆的原因:不认识真神,相信假神,自己狂妄自大。
今天:自我膨胀,及时享乐,放纵。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