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6 Acts 14:1~12 (1.6.1)

研經題目:
保羅繼續在小亞細亞大小城市做遊行佈道的工作。他時常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性的中心地帶,從那些地方開始工作。以哥念是位於從東到西一條主要商道上的一座商業繁盛的城市,在那裏有猶太人和外邦人。路司得是一座較小而且比較鄉村化的城市,居民也比較樸實,教育程度也較差。
1. 1~7節的每一節都敘述在以哥念發生的事件的新發展。試從這些發展辨認出這工作的三個主要階段。在你的基督徒工作中你是否曾發現反對(來自人或撒但)卻帶來了祝福? 2. 8~12節。在路司得,有一個瘸腿的人得痊愈了。(a) 那個人的病況如何?(b) 他的信心的性質和起因如何? (c) 眾人的反應又是如何?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4:1-7 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遭拒絕。保羅和巴拿巴被逼離開安提阿,前往以哥念(今土耳其科尼亞),見13:51注。在以哥念,有更多猶太人和希臘人信主,但使徒遭遇強烈反對。
14:1 保羅在以哥念傳福音時,沿用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做法,再次從會堂開始展開傳道工作(見13:5注;羅1:16注)。
14:2-3 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再次遭到反對,但二人在那裏住了多日。儘管遭到強烈反對,但他們仍然能夠靠著聖靈的能力放膽講道,施行神蹟奇事:這再次證明福音的真實。
14:4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和巴拿巴都被稱為使徒(4、14節)。“使徒” 希臘原文是apostolos,通常意為 “奉差遣的人”;但在整本《新約》中,“使徒” 一詞經常用作專有名詞,特指那些基督特別揀選並差遣去宣講福音的人,正如起初的十二使徒(如:太10:2,19:28;可3:14;路19:1;徒12:15-26)。與十二使徒一樣,使徒保羅曾親眼見過基督,基督特別揀選並差遣他,他就是按此理解自己的 “使徒” 呼召。保羅所依據的事實是,他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親身經歷到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並揀選他(9:15)和差遣他(26:16-17)向外邦人傳福音,另見林前9:2、15:7-9、加1:1、12、16,保羅為自己的使徒身份辯護。至於在本節和14:14中,“使徒” 一詞以複數形式出現,究竟是用作專有名詞,指保羅和巴拿巴擁有十二使徒一樣的身份,還是泛指他們都是 “奉差遣的人”(參13:2-3,保羅和巴拿巴是被聖靈 “分派”,被安提阿教會 “打發” 出去傳道的),解經家觀點不一。
14:6 使徒知道了,就逃往……,見9:25注。路司得在以哥念西南32公里,特庇在路司得東南93公里,這兩座城都屬於加太省的呂高尼行政區。相關地圖和文獻資料(包括本節經文)顯示,可能以哥念歸弗呂家和(或)加拉太管轄,和呂高尼不屬於同一個行政區;此外,有以哥念的弗呂家文的碑文支持這種看法。
14:8-23 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為主作見證。路司得的居民以外邦人為主,當地沒有猶太會堂。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裏醫治了一個瘸腿的人,當地群眾想要膜拜他們二人。
14:9 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聖靈賜給保羅能力,使他能以某種方式看到肉眼不可見的屬靈領域的事情。
14:11-13 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群眾是用母語呂高尼話講的,所以保羅和巴拿巴起初大概並不明白所發生的事。直到當地的祭司開始向他們獻祭,他們才知道事態嚴重。群眾歡呼是基於一個本土神話,就是希耳米和宙斯兩位神明曾化身人形,臨到當地。
答:1. 這工作的三個階段是:a. 使徒在猶太會堂宣講福音;b. 這宣講在會堂中引發分裂與敵對,使徒因此遭到逼迫;c. 使徒逃往其他城市。基督徒的福音事奉往往會引發反對,但上帝會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2. 在路司得的這位瘸腿的人,生來就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路。他的信心是來自專心聽從保羅的講道,而且立刻產生了回應。(路加在這裏的敘述明顯是要我們想起彼得在耶路撒冷聖殿醫治瘸腿者的事蹟,見三1-8)。眾人的反應是把巴拿巴和保羅當神膜拜。
LikeLike
Study 26 使徒行传 14:1~12 (1.6.1)
保罗和巴拿巴在以哥念遭拒绝。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为主作见证。
1、1-7节的每一节都叙述在以哥念发生的事件以后的新发展。从这些发展就可以辨认出这工作的三个主要阶段。在你的基督徒工作中你是否曾发现反对(来自人或撒但)却带来了祝福?
三个主要阶段:被差遣,传讲,建立。
是的,感谢主!
2、8-12节。在路司得,有一个瘸腿的人得痊愈了。(a) 那个人的病况如何?(b) 他的信心的性质和起因如何? (c)众人的反应又是如何?
(a) 那个人的病况:生来瘸腿。
(b) 他的信心的性质:他听保罗讲道。;起因:保罗见他有信心。
(c)众人的反应:以为他们是神,错误的理解他们。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