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約書亞記 10 (1.8.12)

Study 8 Joshua 10 (1.8.12)

研經題目:

1. 請用一簡略的地圖,以助你明瞭這裏所敘述的事件。這一章在哪些方面是第九章的續篇呢?約書亞和以色列民學到了什麼功課呢?

2. 這些事「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林前十11)。有哪些榜樣我們可以效法呢?參6節以下各節;16~22;24、25;26~40;42;並比較詩十五4,和西三5。

注:

1. 12、13節。參《聖經新釋》(The New Bible Commentary)218~219頁。藉著神最高權柄的行動,就使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這是我們不能充分加以解釋的。有神的這種預備,才能使以色列民獲得完全的勝利。 2. 40節。「南地」,原文作「尼革夫」(Negev),是南方不毛之地。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1-43 保護基遍,征服南方。第9章的結尾記載,以色列人與迦南的一座城及其中的民訂立了盟約!這樣一座迦南大城的背叛使其他城邑的領袖十分驚慌,他們因此結成同盟。儘管以色列人自以為是,在立約之前沒有求問耶和華(9:14),但盟約一旦訂立就必須遵守,甚至上帝自己也要信守盟約。在第10章,耶和華主動介入,為要保護以色列人的迦南盟友。1-10節先簡述戰役,11-15節補充細節,16-27節繼續補述細節,重點放在五王的結局。最後,28-39節描述所謂的“南方戰役”,以色列人攻取了南方最重要的城邑。第10章所述戰役是由迦南人主動發起的,因此以色列人攻取南方可以視為自衛反擊戰。本章的結尾總結了此前的征服情況(40-43節)。

10:1-15 日頭停止。在第10章中,以色列對其盟友基遍的威脅做出了回應(第1-9節),其衝突有三個描述:第12-15節、第16-27節和第28-43節。第一段(在第10-11節的總結之後)強調了上帝的援助。正如約書亞書中前面的神蹟一樣,上帝提供了所需的一切,而以色列人只需要走過這片土地(1:3)並取得勝利(16-43節)。(BTSB)

10:1 亞多尼洗德一名,很像另一位耶路撒冷王的名字,即創14:18記載的麥基洗德。這兩個名字的希伯來文發音分別與 “公義主” 和 “公義王” 相近。

10:2-4 基遍人與以色列人簽訂盟約,臣服於以色列,這令亞多尼洗德(和其他迦南人)心裏十分害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都城的地位十分重要,有自己的 “王”,並且控制很大一片區域。

10:5 亞摩利,見2:10注,5:1注。

10:8 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裏,儘管以色列人在和基遍人立約之前沒有 “求問耶和華”(9:14),從而引發很多間題,但耶和華依然應許約書亞,祂將和他同在,保護基遍人,並打敗耶路撒冷盟軍(見本頁地圖)。“已將” 表示動作已經發生,強調上帝已經決定了結果,但以色列人仍需勇敢作戰(參1:3及注釋,2:9、24,6:2、16,8:1,10:19)。

(317頁地圖)攻佔迦南:南方之戰

約主前1400年

五個亞摩利王因為聽到基遍人與以色列人訂立了和約,就率軍攻打基遍。約書亞率軍從吉甲上去保護基遍人,他們追趕亞摩利人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五王逃跑,約書亞的軍隊繼續追擊,直到攻陷了立拿、拉吉、瑪基大、伊磯倫、底璧、希伯崙,大概還有耶末。

10:9 終夜從吉甲上去,吉甲的具體位置不詳,據4:19記載,該地在 “耶利哥的東邊”。從約旦河谷的耶利哥附近,去群山中間的基遍,需要走24公里的上坡路。

10:10 耶和華使耶路撒冷盟軍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並且戰事向西延伸,直到伯和,然後向西南,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行軍超過48公里。這次軍事行動,不僅在南地的中心佔領了據點,控制了約旦河經由中部山區,直到海岸的東西走廊,也為約書亞的南方戰役鋪平了道路(29-43節)。

10:11 天上降大冰雹,作者描繪了生動的一幕,上帝藉著冰雹擊殺潰敗的亞摩利軍隊。

10:12-14 日頭啊,你要停,傳統認為,這段經文記載的是一次天文奇跡,地球停止轉動了一段時間。《聖經》清楚教導,上帝創造了天地(創1章:詩33:6),祂統管天地萬物並有權使之成就自己的心意(參出19:5;申10:14),因此這樣一幕當然是有可能發生的。除了傳統的解釋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解釋:(1) 日食(但這種解釋有問題,因為這裏太陽和月亮彼此相對,不是重合);(2) 詩意的比喻(這一天成就了大事,因此時間彷佛延長了);(3) 這一天太陽的熱度降低了(可能被雲層遮蓋),使得以色列軍隊可以連續殺敵;(4) 光折射(使日照時間延長,直到戰爭結束)。最近期的一種解釋是,(5) 約書亞利用了迦南人害怕惡兆的迷信思想,他們認為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相對 “停住”(10:12 “日頭……在基遍;月亮……在亞雅崙谷”)是不祥之兆。然而,以上各種解釋都有可質疑的地方,而且都不符合接下來的這句宣告: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沒有像這日的(14節)。《聖經》記載上帝行奇事,因此傳統的解釋完全有可能(或參王下20:9-11和賽38:8,那裏記載日影後退了十度)。雖然這段經文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使我們能夠確定那一天的異常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但作者是要強調,上帝以驚人的方式回應約書亞的禱告,並且強調耶和華聽人的禱告(14節)。雅煞珥書除了在這裏提到以外,只出現在撒下1:18。這本書已經佚失,其中可能收錄了一些關於英雄的敍事詩歌或頌歌(希伯來詞 “雅煞耳” 可能和 “唱歌” 或 “正直” 有關)。

10:12-13 站在……止在……站住。雖然學者們為這個神蹟提出了多種解釋(日食、兆頭、文學意象等),但第三個動詞(“停留、止住”來自希伯來語ʿmd)的意思最為明確。它表明太陽“站”著不動。接下來可能是一個延長的白天,使以色列能夠完成對敵人的勝利。(BTSB)

10:12-13 有許多人試圖翻譯第12-13節的希伯來語,以便對該事件作出更自然的解釋。一些學者認為它指的是日食。還有人認為太陽停止了照耀,而不是移動,約有一日之久的時間應該被翻譯為“像白天一樣”。這種立場的一個稍加修改的形式聲稱,這段文字指的是清晨的冰雹,它使天空變黑,直到敵人被打敗,並將第13節譯為“太陽在天空中停止照耀,不急著上來,[所以它]就像白天結束的時候”。雖然希伯來語中的stand和stop可能有“停止照耀”的意思,特別是在詩歌中,但敍述者在第13b節裏平鋪直敘地(用散文體的修飾語)說是停在空中(《和》在天當中停住)而不是“照耀”,似乎有利於傳統的解釋。同樣地,把NIV中不急速下落的詞翻譯成’沒有急著上來’,也是對希伯來文的意思的一種曲解。這種解釋雖然很巧妙,但似乎不是出於對文本的正常解讀,而是試圖滿足科學的規則。也有人試圖將這段話歸類為歷史神話(見《錨定聖經》中的R.G. Boling),但這種解釋破壞了受默示作者的信用。(NBC)

10:15 約書亞……回到吉甲的營中,預告整個南方戰役勝利結束(參43節,以及21節暫時回到 “瑪基大營中”)。在做出總結聲明之後,再進行詳細的描述,這是希伯來作者常用的寫作手法。關於第10章的結構安排,見10:1-43注。

10:16-27 亞摩利五王被殺。正如第10-15節強調了上帝在這一敍事中的參與,第16-27節也考慮了以色列在約書亞的授權下對被俘的王的處置。(BTSB)

10:21 沒有一人敢……饒舌,在以色列人關鍵性地大敗敵軍聯盟之後,再也沒有一個迦南人敢說抵擋他們的話。

10:24 在古代近東,勝利者通常會把腳踏在失敗者的頸項上,象徵霸權。把敵人踏在腳下當作腳凳的說法(詩110:1),就是衍生於這個舉動。

10:25 約書亞用1:1-9上帝給他的保證,來鼓勵以色列的眾領袖。

10:26 掛在五棵樹上,象徵詛咒(申21:22-23;參8:28-29對待艾城的王)。

10:27 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洞裏放著亞摩利王的屍首,這堆石頭成為迦南地上的第五堆紀念石頭(見4:20注和332頁表)。這次立石,為要紀念上帝充滿恩典的作為,祂保守了以色列人與一座迦南城邑所立的約(即使這次立約是以色列人的莽撞之舉)。直存到今日,見4:9注。

10:28-43 攻取南方諸城。以色列戰役的這一部分(見總結,第10節;上帝的角色,第11-15節;以色列的角色,第16-43節)從處決亞摩利人的君王轉向攻陷他們的城市。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城市”並不是一般人民居住的地方,而是堅固的軍事中心;考古學家發現了宮殿、軍營、存放該地區稅收產品的倉庫以及供奉假神的廟宇。普通民眾住在沒有防禦設施的村莊裏,到城裏來做生意,並在受到攻擊時尋求保護——儘管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得到保護,因為他們的軍隊已被摧毀。有可能他們逃跑了,並在下個世代回來攪擾以色列人(士2:1-4,11-14)。申命記20:13-18具體說明了城市的毀滅,這些城市是人類和神明能力(其他神)的中心。重複描寫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摧毀的風格模仿了古代征服記述的風格,確立了上帝對整個迦南地的主權。(BTSB)

10:28-39 接下來,約書亞攻取應許之地南部的一些重要城鎮,並建立起以色列人的穩固統治。經文對各座城鎮的記敍很相似,表明上帝用相同的方式將這些仇敵交在以色列人的手中,敍事的差異可能反映出每次戰役的特別之處。注意第33節沒有提到攻取基色(參16:10;士1:29),但王上9:15-17記載,後來法老將這座城邑給了所羅門,最終歸入以色列。

10:40-42 這裏插入一小段對征服的總結,用古代近東通常描繪戰事的誇張手法,稱約書亞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全部滅絕。(20節有相似的描寫,宣告除了 “其中剩下的人”,以色列的仇敵被 “滅盡”。)經文肯定約書亞順服上帝的吩咐,沒有留下一個俘虜,然而以色列人得勝的最根本原因,是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為以色列爭戰(42節)。

10:43 約書亞回到吉甲的營中(15節已經記載),標誌著中部和南方戰役勝利結束。

One thought on “Study 8 約書亞記 10 (1.8.12)

  1. 答:1. 第十章接續第九章以色列人與基遍人立約的故事,說明亞摩利五王聽見他們立約,就聯合起來攻打基遍。於是以色列人就出兵保護基遍。這章繼續先前攻打耶利哥、艾城的敘事,說明是耶和華把亞摩利諸王交在以色列手中,他們方能得勝。約書亞和以色列再次學到,征服迦南地都是上帝的作為,是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祂降下冰雹,使日頭停住,因此以色列方能得勝。
    2. 以色列人征服這些迦南部族後,經文重複說他們將城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這都是要說明上帝不允許以色列當中有不悔改的迦南人,因為他們會引誘以色列民敬拜偶像。這些迦南人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罪孽而受上帝的審判。以色列人只是上帝施行審判的工具,也預示著末日的審判。因此,這些命令不是種族清洗的命令,喇合與基遍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上帝的審判臨到時,凡悔改的必然可以得救。以色列人信守與基遍人的盟約,也說明了詩篇十五4的原則,既然起了誓,就必須守約,“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