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Proverbs 4 & 5 (1.8.31)

研經題目:
1. 說箴言的人在這兩章要我們銘記的主要教訓是些什麼?對這些非常急迫的訓誨,我曾怎樣加以注意?我現在有加以注意嗎?
2. 四23~27對成功的生活提供了令人羡慕的指導。關於心,口,眼,足,分別作了什麼訓誨呢?請留意18節給了基督徒多少暗示?
3. 藐視這智慧道路的人,會有怎樣不同程度的結局呢?參四19,五9~14,五21~23。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1-9 父親的第五個訓誨:智慧是值得保留的傳統。在這個訓誨中,父親援引了他父親給他的訓誨。這樣做有三個效果。首先,父親表示他能理解兒子。因為他自己也曾年輕,在父親的監護之下。其次,父親暗示智慧的源頭並不是他,而是可以上溯許多代人。這智慧不是新事物,而是經久不衰的。第三,他指出敬虔和謹慎是他們家族遺產的一部分,他希望兒子能保持傳統。這段經文分為兩個部分:開頭的鼓勵(1-2節),以及引用男孩祖父的話(3-9節)。
4:1 眾子,本書通常稱呼讀者為 “我兒”(單數),但在這裏和5:7、7:24中使用了複數 “眾子”。
4:7 乍看之下,智慧為首(原文直譯:智慧的開始)是要得智慧,這個聲明似乎多餘,但是這句話表明了本書的中心主題。注意8:17中擬人化的智慧所發出的言語:“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智慧的益處必定會鼓勵讀者尋求智慧,並且一直護衛它,一方面因為智慧是非常珍貴的寶貝(參2:4,3:13-15,4:20-23),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很容易在靈性上懶惰,在道德上鬆懈。然而,這個聲明和本書中的許多主題一樣,與總體框架相輔相成,這框架就是: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基礎(參1:1-7,9:10),歸根結底這智慧是由上帝賞賜的(2:6-8)。
4:10-19 父親的第六個訓誨:兩條道路。這段經文闡述《箴言》的一個核心教導:兩條道路的教導。經文指出,每個人都面臨一個選擇:走智慧的道路,還是走愚昧的道路。人走什麼道路,將決定他的人生結局。這個訓誨的開頭是鼓勵兒子(10節),接著是勸勉兒子要走正確的道路(11-13節),警告兒子不要走錯誤的道路(14-17節),最後總括這兩條道路(18-19節)。
4:12 跌倒的畫面在10-19節非常突出:堅持走智慧的道路,你就不至跌倒(12節),並且避開惡人的道路。惡人有意讓人跌倒(16節),結果他們自己卻跌倒了(19節)。
4:14-17 這段經文描述惡人的道路使人貪得無厭,帶來傷害(16節),來警告人不要轉向那條道路(14-15節)。惡人的道路為那些在這上面行走的人提供奸惡……餅和強暴……酒(17節),使他們一直感到不滿足。
4:18-19 義人的路是智慧的道路(11節)。黎明……日午,這裏描繪的畫面亮度不斷增強,從第一道曙光直到正午。一個人的道路是指他的道德取向(14節;參2:8、13、15、20,3:6;詩25:4)。這條義人的道路越照越明,即這條道路越來越明亮地顯出上帝的亮光(參詩19:8,119:105、130;箴6:23)。這與惡人的道(4:19)形成對比,後者是 “壞人” 的道路(14節)。走在邪惡道路上的人,一生將在幽暗中跌跌撞撞。
4:20-27 父親的第七個訓誨:守護智慧的心。這個訓誡主要包括:鼓勵兒子留心聆聽明智的訓教,通過不說惡言、不做惡事(24-26a、27節),來守護他心中的智慧(20-21、23a節)。因為智慧會給這樣做的人帶來健康(22節),並繼續引領(23b節)和守護(26b節)他們的道路。
4:20-23 第20-21節命令人將智慧融入內心。《箴言》中的心,通常是指人內在生命的中心和對上帝的態度,人所有的思考、感覺和選擇都出於心。將智慧的話語銘記於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它” 指 “智慧的話語”,22節),守護心中的智慧也是值得的,因為人的所有思想、言語和選擇都發自於心(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和修》“生命的泉源由心發出”,23節;參可7:21-23;路6:45)。
4:23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對心的指涉(見2:10注)是這首詩的中心。第23節在心之前提到的身體部位,其功能是接受的器官:耳(20),眼(21a節);在心之後提到的身體部位是由它控制的:口用於說話(24節);眼用於保持方向,防止人跌倒,並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第25節);腳用於行走在智慧的道路上(26-27節)。(BTSB)
4:24 本書通篇表明,一個人有邪僻的口(原文直譯:歪曲的言語),顯示那人走在邪惡的道路上。歪曲的言語不僅指不誠實的言論,即使是意願良好的誠實溝通(如:責備),如果沒有合適的內容,沒有在適當情況下表達出來,或目的不良,也是歪曲的言語。守護智慧的心,包括避免任何不蒙上帝悅納的說話內容(注意6:12-19中多次提到上帝憎惡言語不當)。
4:25 眼目要向前正看,表明持守正道的決心。這個比喻表明,人的眼睛不看著正道就容易跌倒。
4:26-27 保持以智慧陶冶心靈,關鍵是認識並持守正道,這條道路會進一步引導人的心去追求公義。不可偏向左右(見5:32;書1:7),指留意你腳下的路(4:26)通往何方,並使你的腳離開邪惡(27節;參3:7,16:6、17),從而一直走在正道上。
5:1-23 父親的第八個訓誨:性道德。在1-2節的開場白之後,整個父親的訓誨都與性道德有關。這段經文首先論到不道德的女人:她迷人但能奪命(3-6節),接著告誡兒子要遠離這種放蕩的女人(7-14節)。然後,經文簡短而有力地展現了《聖經》關於性道德教導的要旨,表明性的歡愉是美好的,但是必須限於婚姻的範圍內(15-20節)。結尾簡要地描述了不道德的人所遭遇的災殃(21-23節),闡明了 “具體化” 的原則(見 “導論:文學特徵”)。當然,也存在其他關於性道德的危險,例如:女子被不道德的男子誘惑、同性性行為的誘惑、亂倫,以及對兒童進行性虐待等,明智的人靈活地應用這裏的忠告。
5:2-3 留心聆聽智慧的一個目的,是讓兒子的嘴唇保存知識(《和修》“嘴唇保護知識”),也就是說,他不應該說出任何與真知識和真智慧不一致的話語。這種 “受到保護” 的言語,為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帶來最大的益處(參瑪2:7,這是祭司的職責)。與此相反,淫婦的嘴討人歡喜(滴下蜂蜜),她的話很動聽(她的口比油更滑),但她自己的結局證明她的話空洞而且帶來毀滅(4-6節)。
5:7-8 全書以多種方式反復教導這些內容:認識正路,並竭力行在其中。領會智慧的話語,本身就是這條道路的一部分(不可離棄我口中的話,5:7;參4:20-21);同樣,明智地遠離惡事以保守自己走在正道之上(你所行的道要離她遠,5:8;參4:26-27),也是如此。
5:9-14 從9-10節開始,作者說明了不聽從7-8節所述教誨的後果(恐怕)。人若順從淫婦(見2:16-17注)的誘惑,就會導致那些原本供他享受的事物(5:9的尊榮和歲月;5:10的力量和勞碌得來的),全部被交給他人,也使他對糟蹋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感到後悔(11-13節),並給群體帶來恥辱(14節)。儘管9-10節所用詞彙(別人、殘忍的人和外人),可能是指淫婦的丈夫和家人(參6:34-35),但是不必理解為只是指他們。《箴言》常說,愚昧的道路看似會給人帶來好處,但愚昧卻使這些好處浪費掉(見1:10-19)。
5:15-18 在這段經文中,作者反復說到自己池中,自己井裏(15節),並將 “你的泉源” 和你幼年所娶的妻結合起來講述(18節),表明在這些 “池” 、“井” 、“泉源” 和 “河” 的比喻中,妻子被描述為水源。因此,16節的要點是呼籲聽眾想像,如果他的妻子行淫,那麼他有何感受(你的泉源豈可漲溢在外?你的河水豈可流在街上?),並呼籲讀者遵循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的原則(見太7:12;路6:31),即忠於妻子,正如他希望妻子忠於自己一樣。
5:18-19 本書坦然地邀請讀者,在婚姻的兩性親密關係中尋求滿足(願她的胸懷使你時時知足……戀慕,“戀慕” 原文直譯:被引入歧途,引申為 “陶醉”),為了夫妻雙方的享受(喜悅你幼年所娶的妻)和益處(要使你的泉源蒙福),可以在婚姻關係中正當地培養這種欲望。
5:21-23 因為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華眼前(21節),這是本章所述教導的依據,並提醒讀者,人若持守正道(比較這個用詞和4:26的用詞),上帝應許的賜福就臨到他們。然而,如果人正在走一條通向死亡的罪惡道路,那麼這也是一個警告。被淫婦引誘而走差了路(5:23,與19-20節中的 “戀慕” 在希伯來原文中是同一個詞。因此,這兩種 “走差了路” 形成諷刺的對比——一種進入喜悅,另一種進入毀滅),可能導致人被自己的罪惡……纏繞(22節),“踏住”(5節)那條引向死亡的路。
答:1. 第四章的主要教訓是要人持定智慧,不可偏離(4:5、27),尤其是代代相傳的傳統智慧、訓誨,持定這些訓誨就得到的生命(4:4、13、22);我們更要將這些智慧存記在心,因生命的泉源(一生的果效,即人所行的一切)是從心發出的。第五章則勸誡人要遠離淫婦。
2. 成功的人生與人的心息息相關(4:23),我們的思想(心)會塑造我們的所言所行(4:24-26),而我們的思想會深受我們所聽、所見深刻的影響(4:20-22)。因此,為了保護、保守我們的心,對我們所聽、所看的就要作嚴格的篩選。義人的路越照越明,暗示基督徒是在真光照耀下,行走在光中,作光明之子的人(約12:36)。唯有持定行在光中,才能見到光(詩36:9)。
3. 藐視智慧道路的人,如行走在黑暗中,不知自己為何跌倒。與淫婦交往,輕則經濟破產(5:9-10),在社會上身敗名裂(5:12-14),最後甚至喪命(5:23)。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