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的女人得蒙赦免。

研经题目
- 这段经文怎样说明耶稣的工作不是单方面的?
- 想象当时的情景。
- 试至少用四个形容词描写那女人当时的心境(到那里坐席的通常都不是出名的坏人,一个犹太妇人当众解开自己的头发是很失体统的,用嘴亲教师的脚则表示十分尊重)。
- 西门对下列各人的态度怎样:(a) 自己;(b) 耶稣;(c) 那女人?西门凭什么标准来批评耶稣呢(39节)?
- 耶稣怎样透露他知道西门的想法,也知道那女人是谁呢?
- 耶稣指责西门什么?
- 耶稣在哪三方面将西门与那女人比较?
- 试想像:(a) 西门;(b) 那女人;(c) 众人的感受。
- 耶稣怎样称赞那女人的爱?祂怎样指明不是她的爱救了她?
- 她得赦免的程度怎样?这样对己对人有何后果呢?
- 试比较耶稣在这里的态度与你对罪人的态度有何异同。你对现今社会上犯罪的人有何感受?
- 你对耶稣的爱是基于什么呢?到何种程度?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7:36-50 有罪的女人得蒙赦免。这件事是1-35节的高潮,并回答了 “这是什么人”(49节)这个问题。这个故事与太26:6-13、可14:3-9和约12:1-8的记载类似,但很可能是两个独立事件(见可14:3-5注)。
7:36-50 耶稣被一个有罪的女人所膏。这个故事延伸了上一节的主题:(1)由于耶稣是那“将要来的”(第20节),祂不仅仅是一个“先知”(第39节),而且是有权力赦罪的(48-49节;参5:20-24)。(2) 通过与这个有罪的女人交往,耶稣表明祂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第34节),因祂的传道工作包括这些“罪人)(37节)。(3)法利赛人拒绝用爱接受耶稣(44-47节),证实了他们“废弃了上帝(对他们自己)的旨意”(第30节)。(BTSB)
7:36 法利赛人,见5:17注。
7:37-38 一个女人,未提及名字,参可14:3-5注。玉(原文直译:雪花石膏)是一种软石,常被用来制成盛香水的容器。赴席的人朝正中央的一(或多)张低矮桌子坐席(原文直译:斜倚着用餐),他们的脚就像轮毂上的轮辐那样往外伸。那女人用眼泪洗耶稣的脚(用水为宾客洗脚是热情待客的表现,西门却没有这样做;路7:44),又用她的头发擦干。她察觉到上帝以耶稣的身份临在,因而流下感恩、敬畏的泪水。她的行为是不合礼仪的,因此她以这样的方式尊崇耶稣需要极大的勇气。
7:39-40 这人若是先知,那个法利赛人指责耶稣不是先知(对比16节),因他认为其先知不会让有罪的女人触摸他。心里说……耶稣对他说,耶稣知道西门心里的意念,证明祂的确是先知。
7:41 五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工人20个月的工资,五两银子就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
7:42 免了……债,关于罪与债的类比,参11:4;太6:12,18:21-35。
7:43-46 耶稣因应西门的回答 “那多得恩免的人”(原文直译;那欠更多债的人),做了一个对比:西门缺乏殷勤待客的热情,因他没有给我水洗脚……没有与我亲嘴……没有用油抹我的头(参诗23:5,141:5);但那女人却更加爱主,她用眼泪洗耶稣的脚,不住地亲吻祂的脚,又给祂的脚抹上珍贵的香膏。
7:47 因为她的爱多,这句话不是指那女人得赦免的原因,而是指她得赦免的结果,参7:50注;另参42节 “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7:47 她的爱多,这是她得赦免多的证据,好比一个爱少的人也证明他是被赦免得少。债务被赦免越大的债务人,应该以更大的爱来回应(第41-43节)。(BTSB)
7:47 因为(ὅτι),这个连接词指出妇人蒙赦免的证据,而不是蒙赦免的理由。带来赦罪的是信心(50节),而不是爱;但她的爱表明她已蒙赦免。(《圣经研修版》)
7:48-49 你的罪赦免了,参5:20。正如在5:20-25,耶稣说这话其实是行使上帝赦罪的特权。紧接着,反对祂的人就提出类似的问题: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路加特意提出这个问题,让读者思考 “耶稣是谁” 的意义和内涵。
7:50 妳的信救了妳,参8:48,17:19,18:42。那女人经历到罪得赦免,不是因为爱(见7:47注),而是因为信心。她用眼泪洗耶稣的脚,以此表达尊敬耶稣,也证明了她的信心。
第20日 路加福音七36~8:3
有罪的女人得蒙赦免。
1.这段经文怎样说明耶稣的工作不是单方面的?
这段经文,以女人对耶稣的爱(用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并用头发擦干、从耶稣进请祂吃饭的法利赛人的家开始就不住地用嘴亲耶稣的脚、用香膏抹耶稣的脚);耶稣对待这个女人:1、赦免她的罪,2、赐她平安,3、(并声称是她自己的信救了她自己的,以此)肯定了她的信心、坚定了她的信心),说明耶稣的工作不是单方面的。
2.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场宴会,一个在社会上有名望的法利赛人西门,邀请当时做了很多神迹奇事’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听到福音’的‘木匠的儿子’耶稣。
来了一位没有被邀请的、当时被人唾弃的‘有罪女人(明显被称为罪人的,当时是妓女)’,这位‘罪人’做着让人匪夷的事‘用眼泪湿了耶稣的脚,用头发擦干(犹太妇女在公众场合是不会披散着头发的);从耶稣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耶稣的脚(服侍脚是指定奴隶做的);用香膏抹耶稣的脚(在正常的情形下,香膏一定是倒在头上的)’。
宴会的主人法利赛人西门看见这事,心里质疑:耶稣不是个先知?以为耶稣不知道摸祂的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耶稣却对西门讲比喻故事:债主和欠债人的情感比例。并询问西门什么样的欠债人更爱债主,西门回答‘欠债多蒙债主恩免的人更爱债主’。
耶稣称赞西门的回答,但针对西门接待耶稣的不恭敬态度表现和这个女人对耶稣的爱的表现做了对比描述以及这样不同表现的结果,最后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以至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3.试至少用四个形容词描写那女人当时的心境(到那里坐席的通常都不是出名的坏人,一个犹太妇人当众解开自己的头发是很失体统的,用嘴亲教师的脚则表示十分尊重)。
那女人当时的心境:有备而来(带了香膏),悲痛、伤心、感恩、盼望、欢喜、欣喜等复杂的。
4.西门对下列各人的态度怎样:(a) 自己;(b) 耶稣;(c) 那女人?西门凭什么标准来批评耶稣呢(39节)?
对自己:爱惜(不然不会请耶稣),自义(认为自己是个合乎律法的人);
对耶稣:不太尊重(没有很礼仪或用心的招待耶稣,不认识耶稣,质疑耶稣的神性);
对那女人:鄙视(心里想她是个罪人)。
西门来批评耶稣所凭的标准:律法传统,意思是若耶稣是先知必定拒绝这个有罪的女人的接触。
5.耶稣怎样透露他知道西门的想法,也知道那女人是谁呢?
耶稣透过讲两个债户的比喻透露祂知道西门的想法,也知道那女人是谁。
6.耶稣指责西门什么?
耶稣指责西门:自以为义,言行和内心都没有真正的尊崇耶稣。
7.耶稣在哪三方面将西门与那女人比较?
耶稣在三方面将西门与那女人比较:接待耶稣的方式,对耶稣的敬重和爱,以及对神的信心。
8.试想像:(a) 西门;(b) 那女人;(c) 众人的感受。
西门:震惊(耶稣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那女人:感恩(耶稣对她的接纳和拯救);
众人:惊奇(耶稣的权柄和作为)。
9.耶稣怎样称赞那女人的爱?祂怎样指明不是她的爱救了她?
耶稣称赞那女人的爱:她的爱多、信心大。
祂直接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指明不是她的爱救了她。
10.她得赦免的程度怎样?这样对己对人有何后果呢?
她得赦免的程度:超过人心所想。罪得赦免、得救、得平安!
这样对己的后果:从此有了新的属天的生命,新的生活;
对人的后果:激励别人爱神、信神,让人看到神的大恩典大赦免,肯认罪悔改,得神的赦免。
11.试比较耶稣在这里的态度与你对罪人的态度有何异同。你对现今社会上犯罪的人有何感受?
耶稣在这里的态度:爱、慈悲、怜悯、拯救!
我对罪人的态度:可怜、怕、嫌弃、不想接触。
我对现今社会上犯罪的人的感受:同情加愤恨。
他们需要神,不仅需要认识神,还需要神的救恩。
12.你对耶稣的爱是基于什么呢?到何种程度?
我对耶稣的爱是基于:神的主权和恩典先爱了我,神拯救大工的彻底和人心难以想象的能力;
达到的程度:不敢妄下断语。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