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差遣十二门徒。耶稣使五千人吃饱。

研经题目
- 十二门徒有什么双重的职责?
- 他们从哪里得着能力与权柄呢?
- 门徒的能力权柄怎样使主的工作在祂离世后仍能继续?
- 这次门徒得着能力与以后得着能力有何异同?
- 谁供给十二门徒生活上的需用(异教僧侣是带着钱袋向人行乞的)?
- 遵从耶稣的教训需要什么态度?
- 假想当门徒按照第5节而行,众人有什么感受呢?
- 什么使希律觉得希奇呢?
- 耶稣安排门徒在什么情况下受领袖训练(参第1~2,10、13节)?
- 关于作属灵领袖的原则,在这段经文里你学到什么?
- 在耶稣与门徒的职分里,供给人身体的需用占什么地位呢?
- 对于供应人肉身的需用,你抱着什么态度?
- 从12节到17节,食物的供求情况有何改变?
- 你的日常生活里,有哪方面是供不应求的呢?你在这里找到什么帮助?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9:1-50 耶稣与十二门徒。在各样事工和教导人的场合中,耶稣与12个门徒沟通互动。
9:1-6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十二门徒参与服事,是他们学习的机会,为完成耶稣升天后留给他们的终极大使命(1:2,24:45-49;徒1:8)做好准备。
9:1-2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见6:13。关于能力、权柄,见4:36。关于医治病人的能力,见5:17。有些人认为,这能力与权柄仅在这次差派他们出去作工时有效,因为9:40显示门徒没有这能力,而24:49和徒1:8又提到他们再度获赐这能力。他们赶鬼,治病。口传上帝国的道(《和修》“上帝的国”),都表明他们有上帝赐下的权柄与能力。路9:6描述门徒的工作是 “宣传福音,到处治病”,经文表明 “上帝的国” 与 “福音” 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 “上帝的国” 的意义,见 “导论:关键主题”。又差遣他们去。这里用了 “使徒”(希腊原文apostolos)一词的动词形式(希腊原文apostellō)。
9:3 行路的时候,不要带(《和修》“途中什么都不要带”),太10:9-10注;可6:8-9注。这样吩咐也许是因为他们这次任务为时较短,以及要教导他们信靠上帝,依靠上帝供他们一切所需(路12:22-31)。不要带拐杖(《和修》“不要带手杖”),根据可6:8,门徒可以带手杖。按照路加这里的记载,耶稣可能不是完全禁止携带手杖,只是不许额外多带一根,正如路10:24不许额外多带一双鞋一样。口袋(《和修》“行囊”),是携带粮食和必需品的袋子。
9:4 无论进哪一家,十二门徒不要为了寻找环境较好的地方(参10:7)而挨家挨户地走访,而要在一个热情接待他们的家庭中落脚,在那里建立总部,作为服事当地社区的事工基地。
9:5 凡不接待你们的,在其他经文中,“接待” 一词用来指欢迎并接受上帝的话语(8:13),耶稣(9:48、53)、耶稣的门徒(5:48节)和上帝的国度(18:17)。要把脚上的尘土踩下去(参10:11;徒13:5;太10:14注;可6:11注)。经文显然暗示,那些拒绝基督使者的人将来会受到审判(路10:11-15)。
9:7-9 希律安提帕因耶稣而困惑。这部分回应了8:25的问题:“这到底是谁?”也是本书关于十二门徒事工记录的插曲(9:1-6、10)。
9:7-8 分封的王希律(《和修》“希律分封王”),见3:1;太14:1注。作为一名严谨的历史学家(见路1:1-2注,1:3注)。路加对希律·安提帕使用了恰当的称号 “分封王”(见《和修》),而没有简单地使用一个笼统的词 “王”(太14:9;可6:14、25)。希律听见耶稣所作的一切事,可能是因为十二门徒的事工(路9:1-6)。有人说,关于对耶稣身份的各种误解,见可6:14b-15注。
9:8 以利亚显现,见可6:14b-15注。一个先知,像摩西(申18:15)或是耶利米(太16:14),参约6:14。又活了,这个词用来描述耶稣的复活(路16:31,18:33,24:7、46;徒2:24),这里可能是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表示死而复生的意思。
9:9 约翰我已经斩了,关于这件事更详细的记载,见太14:1-12;可6:14-29,以及这两段经文的注释。就想要见他,这是路13:31和23:6-12的伏笔,指希律想看耶稣施行神迹(23:8),或是他想要杀耶稣(13:31)。
9:10-17 耶稣使五千人吃饱。当十二门徒完成任务回去(参1-6节),耶稣就争取一些时间和他们单独相处(10节),但他们很快就被 “众人” 找到了(11节)。耶稣施行神迹医治了很多病人,又行神迹使五千人吃饱。
9:10 使徒(参罗1:1注)、“十二个门徒”(9:12)和 “门徒”(14、16节)在这里是交替使用的。所作的事,指他们使用耶稣赐予的能力和权柄来赶鬼医病和传道(1-2节)。伯赛大,约旦河的水自北向南流入加利利海,伯赛大位于交汇处的东北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一直集中在一个名叫et-Tell(阿拉伯文 “废墟” 的意思)的地方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伯赛大的遗址。那个遗址的确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包括有一个明显是 “渔民房子” 的建筑,房屋内有古老的捕鱼工具,时间大概是新约时代。遗迹的下面还有些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早期(旧约时代)的村落遗迹。负责发掘的地质学家认为,当时的加利利海要比现在宽些,离这遗址更近些。
9:11 上帝国的道(和修》“上帝国的事”),耶稣门徒所传讲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比较2、6节与4:43,8:1)。医治那些需医的人,正如在9:6一样,医病比赶鬼更受重视,这也许是因为需要医治的人比需要赶鬼的人多。
9:12 请叫众人散开,门徒表现出对众人真诚的关心,但他们忘记了耶稣所行的神迹(8:22-56),以及他们自己施行过的神迹(9:6)。
9:14 人数(《和修》“男人”)约有五千,见约6:10-11注。
9:15 门徒就如此行,正如在5:5一样,门徒是先顺服后理解。
9:16 望着天,见可6:41-42注。除了举目望天这个祷告姿势外,其他动作,包括拿着、祝福,擘开和递给,都可以在 “最后的晚餐”的记载中找到(太26:26;可14:22,路22:19;另参林前11:23-24)。
9:17 十二篮子,见可6:43注。
第24日 路加福音九1~17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耶稣使五千人吃饱。
1.十二门徒有什么双重的职责?
十二门徒双重的职责:赶鬼治病和宣传神国的道。
2.他们从哪里得着能力与权柄呢?
他们从‘耶稣’那里得着能力与权柄。
3.门徒的能力权柄怎样使主的工作在祂离世后仍能继续?
门徒的能力权柄透过圣灵继续不断的赐给他们传道后得着的灵魂,使主的工作在祂离世后仍能继续。
4.这次门徒得着能力与以后得着能力有何异同?
相同:都是从神而来的;
不同:这次门徒得着能力是圣子耶稣基督直接赐给的;以后得着能力是借着圣灵赐给的。
5.谁供给十二门徒生活上的需用(异教僧侣是带着钱袋向人行乞的)?
上帝供给。门徒凭信心接受接待他们的家庭和主内信徒的供给。
6.遵从耶稣的教训需要什么态度?
需要的态度:信心,谦卑,顺服。
7.假想当门徒按照第5节而行,众人有什么感受呢?
若门徒按照第5节‘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而行,众人的感受:可能是无所谓,因为本来就不想接待,门徒怎么做对他们也无所谓吧。【比较:可9:41 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的,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但是:不接待的,结果就是神的遗弃。
8.什么使希律觉得希奇呢?
耶稣所做的一切事:传天国的福音,医病,赶鬼,使死人复活,呼召、差遣门徒等。
9.耶稣安排门徒在什么情况下受领袖训练(参第1~2,10、13节)?
耶稣安排门徒,在跟随祂和受祂差遣的情况下受领袖训练。
10.关于作属灵领袖的原则,在这段经文里你学到什么?
学到:言传身教,为他们的好处而想而作,顾念他们的需要(身体、灵命);预先告诉他们将遇的事情和他们如何面对、处理的方式。
11.在耶稣与门徒的职分里,供给人身体的需用占什么地位呢?
和供应人灵里的需要一样重要。【参雅2:15-16】
12.对于供应人肉身的需用,你抱着什么态度?
我的态度:在当时现有的环境下谨慎。
【罗12: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3.从12节到17节,食物的供求情况有何改变?
改变:从根本不可能够供给到供给后有余。由起初的五个饼两条鱼面对大约五千人,到大约五千人吃饱,还余有满十二篮的零碎。
14.你的日常生活里,有哪方面是供不应求的呢?你在这里找到什么帮助?
我的日常生活里,没有供不应求的,有衣有食有学有余。
帮助:上帝的赐予丰丰富富。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