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日 路加福音九37~62(1.1.26)

治好被污鬼附身的孩子。耶稣第二次预言祂的死。天国里谁为大?耶稣在撒玛利亚的事工。

路加福音

研经题目

  1. 门徒对耶稣有何认识(参20节)?
  2. 在第27节后,门徒对耶稣有何期望?
  3. 从28~32及43节的经历里,门徒对耶稣有何结论?
  4. 耶稣在44节所讲的,与他们所期望的有何不同?
  5. 他们对耶稣的理解产生了什么结果?
  6. 门徒在40、46、49~50、54~56节里的态度怎样?耶稣怎样对待他们?
  7. 门徒对上帝的国有何错误的观念?
  8. 门徒关心的(46节)与耶稣所关心的有何分别(44节)?门徒与耶稣对「为大」的看法有何不同?
  9. 试想像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的深仇大恨(参:拉四1~5;尼二20)。
  10. 耶稣怎样对待别的基督徒团体?和那些有敌意的人?你又怎样对待以上两种人呢?
  11. 个人与团体的骄傲怎样实际地拦阻了你和其他人认识上帝呢?
  12. 耶稣怎样回答那三位要跟从祂的人?
  13. 当你传福音的时候,你是否也用这些原则呢?
  14. 试扼要讲出(到目前为止)你从路加福音学到什么,有关:(a)上帝;(b) 耶稣;(c) 撒但;(d) 门徒;(e) 宗教领袖;(f) 众人,和(g) 你。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9:37-43a 治好被污鬼附身的孩子。与可9:14-29的记载(共16节)相比,这里(共7节)记载的是浓缩版的故事。太17:14-20也记载了这件事。

9:37-43a 耶稣治好一个被污鬼附身的男孩。这个神迹故事揭示了耶稣的独特权柄和人们的不信。这两个主题——耶稣的权柄和人们的不信——主导了路加福音的中心部分(9:51~19:44)。(BTSB)

9:37 第二天,本节经文和28-36节紧密相连,暗示这个故事是耶稣在32节显出荣耀(参43a节)的一个例子。

9:39 他被鬼抓住,太17:15、18记载了同样的故事,且癫痫是鬼附身引起的——这是当时很多人的看法,但根据太4:24,癫痫也可以跟鬼附身无关。难以离开他(《和修》“不轻易放过他”),那鬼持续折磨这个孩子。

9:40 他们却是不能,门徒未能治好那孩子,凸显了耶稣更大的能力。马可更明确地指出门徒信心软弱(见可9:18-29注)。

9:41 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见可9:19注。有几处经文都提到 “这世代”(参路11:30-32、50-51,17:25),这里是第一次。这不仅是对门徒(9:40)讲的,也是对43a节里的 “众人” 说的。关于 “世代”,见7:31-34注。

9:41 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门徒和众人可以比作以色列在旷野的一代,他们尽管目睹了上帝的大能作为,却仍然对神不忠(参见申32:4-5、20)。(BTSB)

9:43a 众人都诧异,参2:48,4:32;另参8:25,11:14。耶稣施行的医治(9:37-42),被归功于上帝的大能(原文直译:上帝的威荣)。试比较:子的荣耀与父的荣耀之间的紧密联系(26节);上帝所做的事可以视作耶稣所做的事这两者之间的可互换性(8:39);众人对于上帝和耶稣的作为所表达的希奇或诡异(9:43)。

9:43b-45 耶稣第二次预言祂的死。耶稣再一次(参21-22节)提醒门徒,祂即将受苦与受死。

9:43b 众人(参37节)希奇(《和修》“惊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相信(参41、43a节)。

9:44 你们要把这些话,希腊原文强调主语 “你们” 凸显听众或读者留心听耶稣第二次预言祂受难的重要性。人子将要被(上帝)交在人手里,见可9:30-31注。

9:45 门徒不明白耶稣所讲的,是因为上帝隐藏它的意思,比较18:34,两处的陈述几乎一样。他们也不敢问,很可能因为他们对耶稣所说的话已有大概的理解,就不想知道更多了。

9:46-48 天国里谁为大?门徒不理解耶稣将要承受的痛苦,这与他们只顾求自己为大有关。

9:46 谁将为大(《和修》“谁最大”),“大” 可以理解为有最大权柄,配得最优惠待遇,最有价值,或最得上帝喜欢(参可9:34注)。然而,不论是比较什么,都是错的。

9:47 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见4:23注。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在自己旁边,见可9:36-37注。

9:48 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接待”《和修》作 “接纳”)。这里运用了 “层递平行”(step parallelism)(参10:16)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的概念在第二句中递进一层。第一句中的小孩子作为耶稣的代表,接纳他就是接纳耶稣;第二句中的耶稣作为上帝的代表,接纳耶稣就是接纳上帝。最小的,指众人的仆人,地位卑微(可9:35)。为大(《和修》“最大的”),是上帝眼中的最大(参路14:11,18:14,22:26),而不是按照门徒的看法,他们错误地理解何为大(如:9:46)。

9:49-50 不敌挡我们就是帮助我们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这个 “他” 可能是指某位信徒,但不是十二使徒里面的。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与11:23的说法相反。这两种说法应该视作是互补的,那些奉耶稣的名赶鬼的人是祂的朋友,说耶稣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的人是不信祂的,是祂的敌人(11:15、23)参可9:40注。

9:49-50 对于约翰来说,那个人奉耶稣的名义行神迹还不够好。那个人必须是「和(他们)一起」跟随耶稣的,约翰才能接受他行神迹。但耶稣强调,在对抗邪恶的斗争上,是没有中立立场的;因此,不反对我们的,就是支持我们的——我们恰可藉此试验别人;11:23则可用来检验我们自己。(新译本《圣经研读版》)

9:51~19:27 耶稣往耶路撒冷的旅程。耶稣一边开展各种事工,包括教导、医病、使人作门徒等;一边 “定意”(《和修》“决定面向”;9:51)往耶路撒冷去,踏上祂最后的旅程。

9:51~13:21 第一次提到往耶路撒冷之旅。耶稣决意去完成上帝差遣祂到世上来要完成的使命(9:51 “定意”,9:22 “必须”;可10:45),并成就祂在耶路撒冷“去世”的事(见路9:31注)。

9:51-56 耶稣在撒玛利亚的事工。耶稣和门徒从加利利南行往耶路撒冷去,途经撒玛利亚,并在那里传道。

9:51 被接上升,原文意为 “被接到天上”,这里使用了希腊文名词analēmpsis,对应的动词是analambanō,翻译出来是 “被接上升”,见徒1:2、11、22和提前3:16,都是指基督的升天。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概括了路9:51~19:27(本书中最长的段落)的主题,指向耶稣被钉十字架(23:33)、复活(24:6)和升天(24:51)。参赛50:7  “我硬着脸面好像坚石”。

9:52 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关于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的关系,见约4:4,4:9注;参约8:48。预备,安排住宿。

9:53 不接待祂,因祂面向耶路撒冷去(参51节)。这些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的使者,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接纳耶路撒冷是应该做拜上帝的地方(见约4:20)。

9:54-55 耶稣拒绝了雅各、约翰的建议,没有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因为祂第一次降世的使命不是要审判人(参约3:17),也不是要以实时的威胁来强迫人跟随祂,而是要将可以白白得到的福音传给人(参太11:28)。

9:57-62 跟从耶稣的代价。耶稣遇到三个想要成为祂门徒的人。在每一个互动中,“跟从”这个词都起关键性的作用(57、59、61节)。

9:57-62 跟从耶稣的代价。在撒玛利亚村庄拒绝耶稣之后,祂再次提醒门徒跟从他的代价(第57-58节)和所需的承诺(第59-62节)。(BTSB)

9:58 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这是耶稣向想要成为祂门徒的人提出的挑战,提醒他们跟随耶稣的路不是平坦舒适的,因为那最终的家不在这世上。在这个和以下两个小故事里(59-62节),路加并没有告诉读者当事人有什么回应。

9:59 回去埋葬去世的父母是一项很重要的责任,耶稣也明确地支持人要孝敬父母(太15:1-9)。从表面上看,这个要求似乎很合理,但是这个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即顺从耶稣(正如其他人所做的,参路5:2111、28),而是找一个借口婉拒不跟从祂。当时犹太教的葬礼,从遗体下葬到把尸骨放置在尸骨盆里,往往要一年的时间。尽管这是一项基本的家庭义务,但根据耶稣的教导,上帝的国度优先于家庭的责任。

9:60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这里使用了双关语,“死人” 既表示 “灵性的死亡”(参15:24、32),也表示 “肉体的死亡”。耶稣在这里(正如在14:25-26)强调,人必须把跟随祂放在首位,优先于其他任何关系和义务。对耶稣的跟随者而言,这不是意味着他们绝不能顾及自己的家庭责任与义务,而是当他们顾及这些时,必须是出于对耶稣的顺服,而不是取代对耶稣的顺服。在这件事上,跟随耶稣显然不是那个人最优先的选择(见9:59)。

9:59-60 当时人们通常实行两阶段葬礼。这个人在他父亲死后不久,应该已经完成了葬礼的第一阶段,把他父亲埋在洞穴里。一年后,在第二阶段,他将回到洞穴,收集他父亲的遗骨,并将它们与他死去祖先的骸骨放在一起。因此,耶稣说:“让死人[祖先]埋葬[接受]他们的死人[最近死去的人]吧”。在这种情况下,这人的要求很可能是指第二阶段的埋葬,但耶稣迫在眉睫的使命容不得这种耽搁。9:61-62 这人的请求类似于以利亚呼召以利沙之后,以利沙提出的请求(王上19:20a),以利亚不情愿地允准了(王上19:20b),尽管以利沙没有拖延,但耶稣却拒绝了,因祂的使命比以利亚的更紧迫。(BTSB)

9:61 正如59节,这里记载的那人也不是全心全意要跟从耶稣,他用了 “但” 来回答:主,我要跟从你,但……。在王上19:19-21中,以利亚允许以利沙去辞别父母,但耶稣不允许那人这样做。耶稣呼召人作门徒的呼召,比任何事情都要优先。

9:62 任何人手扶着犁都必须一直向前看,以引导犁的方向,因为如果他向后看,犁很快就会走偏。

一个有关“第26日 路加福音九37~62(1.1.26)”的想法

  1. 第26日 路加福音九37~62
    治好被污鬼附身的孩子。耶稣第二次预言祂的死。天国里谁为大?耶稣在撒玛利亚的事工。

    1.门徒对耶稣有何认识(参20节)?
    门徒对耶稣的认识:是神所立的基督。

    2.在第27节后,门徒对耶稣有何期望?
    期望:耶稣能尽早带领他们恢复大卫王、所罗门王一样的他们自己的国。

    3.从28~32及43节的经历里,门徒对耶稣有何结论?
    门徒对耶稣的结论:是有大能的神。

    4.耶稣在44节所讲的,与他们所期望的有何不同?
    不同:门徒期望的是耶稣是王,耶稣所讲的是自己将要被交在人手里,完全相反。

    5.他们对耶稣的理解产生了什么结果?
    结果:争论谁为大。

    6.门徒在40、46、49~50、54~56节里的态度怎样?耶稣怎样对待他们?
    门徒在40、46、49~50、54~56节里的态度:没有能力赶鬼、嫉妒纷争,争论谁为大、不正确的看待人,没有爱心,让耶稣以火灭人,不理解耶稣的心意等。
    耶稣对待他们:责备、教导、归正。

    7.门徒对上帝的国有何错误的观念?
    错误的观念:认为和世界的国一样。

    8.门徒关心的(46节)与耶稣所关心的有何分别(44节)?门徒与耶稣对「为大」的看法有何不同?
    门徒关心的:地位,谁为大;
    耶稣所关心的:父的旨意。
    门徒与耶稣对「为大」的看法不同:门徒的看法是地位上的,耶稣的看法是服侍的心。

    9.试想像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的深仇大恨(参:拉四1~5;尼二20)。
    试想像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的深仇大恨:历史累积的。

    10.耶稣怎样对待别的基督徒团体?和那些有敌意的人?你又怎样对待以上两种人呢?
    耶稣对待别的基督徒团体:包容、接纳、帮助;
    耶稣对那些有敌意的人:爱、拯救;
    我对待对待别的基督徒团体:认可;对那些有敌意的人:远离。

    11.个人与团体的骄傲怎样实际地拦阻了你和其他人认识上帝呢?
    个人与团体的骄傲,阻挡了人正确的明白神的旨意,神也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这样就实际地拦阻了我和其他人认识上帝。

    12.耶稣怎样回答那三位要跟从祂的人?
    耶稣回答那三位要跟从祂的人:跟从的代价、神国的急切、立定向前的心志。

    13.当你传福音的时候,你是否也用这些原则呢?
    当我传福音的时候,我是也用这些原则,但不彻底,求神怜悯。感谢主,愿主保守我在传福音的时候,当人问我心中盼望的缘由的时候,我也能这样适切的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问题以温柔敬畏神的心来回答人。因为传福音是不可能去复制的,不然保罗也不会发出“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的呐喊。

    14.试扼要讲出(到目前为止)你从路加福音学到什么,有关:(a)上帝;(b) 耶稣;(c) 撒但;(d) 门徒;(e) 宗教领袖;(f) 众人,和(g) 你。
    (a)、上帝:计划者、并有能力确保计划实施完成、差派者、圣父、愿意低就我们;
    (b)、耶稣:童女玛利亚所生、圣子、应验成全旧约、尽诸般的义、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被圣灵充满、医病赶鬼、传神国的福音、教导人真理、宇宙的主、神的荣耀、慈爱;
    (c)、撒但:试探人的、附在人身上折磨人苦害人、认识神、与神作对、必定失败;
    (d)、门徒:被神拣选呼召跟随耶稣、医病赶鬼、传神国的福音、不太明白神的旨意、总是软弱、总是被耶稣顾念;
    (e)、宗教领袖:不信神、死守传统、抵挡耶稣;
    (f)、众人:厌弃耶稣、寻求耶稣、看稀奇、得饼求饱;
    (g)、我:占全了d、e、f。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