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0 Proverbs 14:22~15:23 (1.9.7)

研經題目:
1. 在這段經文中,怎樣論及合宜的話(right words),有怎樣美好的效果呢?
2. 關於「耶和華」有什麼論及?我們可以怎樣辨別自己是否有敬畏耶和華的心呢? 3. 我能聲言自己有了十五13~17所列舉使人滿足的四件事情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4:23 這節經文責備那些只尚空談,卻從未有任何實際行動的人。
14:24 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這句話中的循環巧妙地表明愚昧的道路會自動延續;參8節,15:2、14,16:22,26:11。智慧人可以盡情享受自己的財,他們這麼做是安全的,因為他們不會被貪婪帶入歧途。冠冕可以是任何帶來公眾榮譽的事物(見12:4注)。
14:25 被請來作見證(尤指在法律問題上,參12:17,19:28)的人,必須是說真話的(《和修》“誠實” ;見14:5)。說謊言的人屈枉正直——這是上帝所恨惡的(6:19)。
14:26-27 敬畏耶和華會帶來長久安全的倚靠(26節),並塑造一個人遵循正道的品格(27節)。注意,在13:14這則相似的箴言中,“智慧人的法則” 也稱為生命的泉源,表示這法則能培養人對上帝的敬畏(另參10:11)。
14:28-35 第28節和35節都論到王,構成這段經文的框架。29-34節包含了關於個人生命和內心的多則箴言。人必須以智慧來管理他的心(29-30、33節),明白一切事情都在一個更高的主權之下(31節),相信無論惡人多麼強大,他們終必被推倒(32節)。如果邦國的百姓沒有公義(34節),那麼這國就會滅亡。歸根到底,許多制約人生活的規則也同樣適用於國家。
14:29 不輕易發怒的人(參15:18,16:32,19:11;雅1:19-20),反映出上帝的屬性(見出34:6)。
14:32 義人在生活中敬畏上帝,因此臨死,有所投靠,因為上帝會獎賞他(見詩49:15)。
14:33 智慧住在智慧人的心中,但是藉著顯出愚昧的後果,智慧使愚昧人心裏所存的,顯而易見(比較智慧在街市上呼喚愚蒙人的畫面,以及拒絕聽她責備的後果,1:20-33)。
14:34 公義使邦國高舉,道德上公義的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司法和關愛百姓方面。道德的行為和百姓的福祉都被高舉。
15:1-17 這一系列的箴言主要涉及言語的使用,順從教誨,以及上帝對世界的治理。
15:1-2、4 言語暴戾(1節)希伯來原文直譯:痛苦的話,意即傷害人的話。明智地選擇措辭有助於心平氣和地溝通,而不是激起怒氣(1節);智慧的話通過實例來教導人(2節),是鼓勵人而不是使人灰心喪志(4節)。
15:3 耶和華的眼目是《箴言》的一大主題:上帝知道所有人的行為和內心,所以那些一邊獻祭、一邊繼續行走惡道的人,上帝既不喜悅他們,也不會被他們愚弄(參8-9、11、26、29節)。
15:4 溫良的舌……乖謬,恰當地說些溫和的話往往能給人帶來生命和醫治,但是溫和的話也可以被用來掩蓋不正當的意圖,例如使意志消沉、破壞士氣、造成傷害等。
15:5 這裏描述藐視父親的管教的愚妄人,20節補充描述 “藐視母親” 的愚昧人。在《箴言》中,人對父母的明智教誨的不同回應,表明他們走的是智慧的道路還是愚蠢的道路(參1:8,4:1,6:20,13:1)。另外,注意本章還提到,人回應責備(15:5、10、12、31、32)的方式。
15:6 多有財寶是義人的預期結局,他們走誠實、殷勤、努力工作和敬畏上帝的道路,這就是《箴言》所敍述的智慧道路(但見16節的提醒)。然而,惡人賺來的利,卻只帶來擾害。
15:7 與第2節類似,這節經文鼓勵人注意自己所說的話以及聆聽什麼人說話(參14:7)。
15:8-9 惡人獻祭(8a節)是無用的,正直人祈禱(8b節)卻蒙上帝喜悅(另參26、29節,21:3、27,28:9)。正直人的祈禱指他公開的敬拜(參詩86章的標題;賽56:7),是他追求公義(15:9b)的一部分。
15:10-12 這段經文論到上帝的審判,以及世人是否服從當受的懲處。背道的人(10a節)和頑梗的人(10b節)都面臨審判。像10b節一樣,12節論到責備和有些人不接受責備的事實。與第3節類似,11節提醒讀者上帝審判一切。
15:13-15 這些箴言的重點是人的內心。人面帶笑容表明他對生活的態度很積極,心靈健康就會產生這種笑容(15a節)。這種人一直有內在的喜樂(15b節)。但是,內在情況(13b節)或外部處境(15a節)都會使人失去安寧。人要擁有喜樂的心,關鍵在14節,就是尋求知識。
15:16-17 這兩節經文幫助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13-15節所記述的那種內心。“尋求知識”(14節)的人認識到,滿足不是主要來自外部環境,而是來自在生活中處處敬畏耶和華(16a節)。通過煩亂不安(16b節)或懷恨(17b節)來獲得財富是 “吃愚昧”(14b節),這會折磨人的內心,令人意志消沉。
15:18-33 這是另一段較長的箴言,像1-17節一樣,開頭是一則有關不要說挑釁、爭議性話的箴言(比較第1節與18節),結尾提到 “敬畏耶和華”(參16-33節)。這段經文也提到愚昧人藐視父母的教誨(5、20節)和責備(10、12、31-32節),上帝知曉並審判這些事情(3、8-9、25-26、29節)。
15:19-24 這段經文的首尾提到正直人的路(19b節)和生命的道(24a節),這些道路與懶惰人的道(19a節)及其結局(24b節)形成對比。20-23節說明聽從教誨(20a、21b、23節)和建議(22b節)的智慧,藐視這些(20b、22a節)就等於喜歡愚妄的事物(21a節)。
15:19 懶惰人由於過去的所作所為而得不到上帝的賜福,他的生活變得像荊棘的籬笆,極其困苦和艱難。
15:20 關於藐視母親的愚昧人,見與這節經文互相補充的第5節。
15:21 這裏譯為樂的希伯來文名詞,在23節再次出現,“善應對”(原文直譯:恰當的答案),在20節與動詞 “使……喜樂” 相關聯。相互關聯的用詞強調一個重點,即 “智慧子”(20a節)以正確的應對(緊張的情勢、教誨和別人需要鼓勵的話)為樂,而不是以愚妄(藐視明智的教誨並忽視建議)為樂。
15:23 善應對(原文直譯:恰當的答案)或美善的話,不僅指恰當地回應得到的教誨,同樣也指給別人提建議。
答:1.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15:1);溫良的舌是生命樹(15:4),帶給人滋養、醫治、生命;智慧人的舌闡揚、傳播知識(15:2、7);應對得當,自己也覺喜樂(15:23)。
2. 這七節經文提到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14:26);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14:27);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15:3);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祂所喜悅(15:8);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祂所喜愛(15:9);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15:11);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擾亂不安(15:16)。敬畏耶和華就是承認這個世界是祂創造的,祂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祂是鑒察人心的主,而且祂也拯救了我們, 因此我們可以倚靠祂,不倚靠世間的財寶;並追求公義,遠離惡人的道路。
3. 15:13-17提到的使人滿足的四件事是:喜樂的心、心中歡暢(15:13、15),尋求知識(15:14),敬畏耶和華(15:16),彼此相愛(15;17)。這幾件事我都有一些,但都有很多不足,求主幫助。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