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日 路加福音十四1~24(1.3.3)

在安息日治好患水臌的人。教導筵席的客人和主人。婚筵的比喻。

路加福音

研经题目

  1. 你认为是什么使耶稣接受那法利赛人的邀请呢?
  2. 你是否有仔细祷告安排你的社交及娱乐生活?在社交场合里,你怎样帮助别人?
  3. 应该由谁决定客人的座位呢?
  4. 试比较人自己的观念与上帝的判断。
  5. 款待客人应有什么态度呢?
  6. 你请客的动机是什么?你邀请哪一种人呢(12节里的邀请是不断的)?你会邀请那些从外地来的、不受欢迎的、不可爱的和衣衫不整的人吗?
  7. 同席的一个法利赛人怎样作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参15节)?
  8. 这个邀请在哪些方面来看,可以说是对所有的人的邀请(最后谁来赴席)?
  9. 那些托辞荒谬在什么地方?那些先前受邀的人何故被排除在外?
  10. 这比喻说明一个什么原则?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14:1-14 耶稣在一个法利赛人家里。在一个吃饭的场合,耶稣挑战了犹太宗教领袖的权威,然后用两个比喻来教导他们要谦卑,要关心社会的弃儿。这些比喻说明了反转的原则(见13:30注),并为下一个比喻铺平了道路,该比喻讨论了那些自高自大的人,自己将被排除在最后的筵席之外(第15-24节)。(BTSB)

14:1-6 在安息日治好患水臌的人。这是耶稣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安息日治病(参6:6-11,13:10-17)。

14:2 水臌(希腊原文hydrōpikos),这个人可能有水肿,身体上的一些部位有积水。

14:3 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参6:9,13:16,见太12:9-10注。

14:4 他们却不言语,到了这个时候,法利赛人已经明白,他们与耶稣辩论是赢不了的(见5:30~6:11等)。

14:5 有驴或有牛(《和修》“有儿子或有牛”),见太12:11-12注。

14:6 他们不能对答,强调耶稣在辩论中的优势。祂已经驳倒法利赛人所有的异议,然而他们仍不相信祂,仍不跟随祂(见6:10注,6:11注)。

14:7~17:10 一些教导和比喻。这是耶稣关于作门徒与上帝的爱的教导。

14:7-11 婚筵的比喻针对那法利赛人所请到他家吃晚饭的尊贵的客人(1节);同样,大筵席的比喻(见12-24节)针对那位 “请他(赴宴)的人”(12节)。耶稣见,路加在这里一开始就说明了耶稣讲这个比喻的目的,与18:1、9和19:11的做法相同。这个比喻教导谦卑的智慧:先自己谦卑比后来出丑好(末位……请上坐,参箴25:6-7)。必降为卑……必升为高(参路18:14),正如这个比喻表明,这种事情有时在今生也会发生,但它最常出现的是在末后的审判里(参雅4:6、10;彼前5:5-6)。

14:12-14 不要请你的朋友,(但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耶稣再次强调,门徒对身体有残疾的,和经济穷困的人,要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乐善好施和关怀。

14:15 在……吃饭的有福了,听起来象是一句俗语,可能是想要在这里把焦点转换一下,不再讨论需要照顾穷困残弱的人这个令人不舒服的话题。在上帝国里,指向未来弥赛亚的筵席。耶稣时代的人认为,只有敬虔的犹太人才会获邀参加筵席。然而,耶稣用这个比喻教导祂的听众,与他们的预期相反,那些原本被邀请的将错失筵席(24节),而那些 “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以及在外面 “路上和篱笆那里”(21、23节)找到的外人(外邦人),将取代他们。

14:16-20 大筵席,指上帝的国度在耶稣的传道中降临,让人初尝与上帝相交的喜乐滋味,但这只会在将来的世代中完全实现。请了许多客,这里有两次邀请:第一次是在筵席中预留座位,邀请早已提前发出了;第二次邀请是在开席当天发出的,宣告坐席的时候已经到了,样样都齐备了。虽然筵席的客人很早就获邀请,但他们却开始找借口推辞,看不见上帝的国现在已经降临,并且上帝正在邀请人们分享祂所赐的极大福分。买了一块地……买了五对牛……娶了妻,表明这些人看日常事务比追求上帝和祂的国度更为重要,因此他们不配进入上帝的国。耶稣曾教导类似的主题:8:19-21,9:23-24、59-62,10:41-42和12:31,另参14:26-27。

14:21-24 大街小巷,这是在城里,被以色列社会遗弃的人(参13节: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聚居的地方。路上和篱笆那里,这是在城外,代表外邦人获邀进入上帝的国。勉强人进来,希腊原文是anagkazō,常指 “勉强”或“强迫” 某人,但许多解经家都认为这里是采用较弱的意义,指 “强烈地催促、说服”。这个意义更切合上下文,并且这种用法在希腊文学中也可以找到例子。上帝的国将被坐满,但许多原本被邀请的人将被排除在外。

一个有关“第3日 路加福音十四1~24(1.3.3)”的想法

  1. 第3日 路加福音十四1~24(1.3.3)
    在安息日治好患水臌的人。教導筵席的客人和主人。婚筵的比喻。

    1、你认为是什么使耶稣接受那法利赛人的邀请呢?
    耶稣的权能(明知道是陷阱,是想要窥探祂,抓祂的把柄)和慈爱(知道那里有需要拯救的人),还是接受了邀请。

    2、你是否有仔细祷告安排你的社交及娱乐生活?在社交场合里,你怎样帮助别人?
    我没有很好的祷告安排自己的社交及娱乐生活,求神怜悯,以后把全人都生命都放在祷告中;
    我在社交场合里:活出基督徒的形象,建立关系,抓住机会传说福音。

    3、应该由谁决定客人的座位呢?
    请客的主人决定客人的座位,而不是客人自己。(反面教材:【太20:21】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4、试比较人自己的观念与上帝的判断。
    人自己的观念:自高,想荣耀自己;
    上帝的判断:要谦卑有智慧。

    5、款待客人应有什么态度呢?
    热情、真心、谦卑,恭敬。

    6、你请客的动机是什么?你邀请哪一种人呢(12节里的邀请是不断的)?你会邀请那些从外地来的、不受欢迎的、不可爱的和衣衫不整的人吗?
    我请客的动机:建立关系,彼此交通。
    我邀请:基督徒,亲人,朋友。
    我不太会邀请那些从外地来的没有关系的、不受欢迎的、不可爱的和衣衫不整的人(不认识,碰不到)。

    7、同席的一个法利赛人怎样作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参15节)?
    与耶稣一同吃饭就可以进入神的国。

    8、这个邀请在哪些方面来看,可以说是对所有的人的邀请(最后谁来赴席)?
    摆设的是大筵席,要请许多客;两次邀请:第一次是在筵席中预留座位的,邀请早已提前发出了;第二次邀请是在开席当天发出的,宣告坐席的时候已经到了,样样都齐备了。
    但是有些很早就获邀请的客人却开始找借口推辞,最后来赴席的是城里大街小巷被社会遗弃的人(参13节: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以及路上和篱笆那里的人。
    勉强人指“强烈地催促,说服”。

    9、那些托辞荒谬在什么地方?那些先前受邀的人何故被排除在外?
    托辞荒谬在:是‘买了一块地……买了五对牛……娶了妻’这些日常琐碎事务;
    先前受邀的人何故被排除在外的原因:不珍惜,推脱。

    10、这比喻说明一个什么原则?
    原则:看日常事务比追求上帝和祂的国度更为重要的人不配进入上帝的国。珍惜福音。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