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羅馬書 1:1~17 (1.9.19)

ROMANS Study 1~28

羅馬書讀經日課(共28課)

引言

羅馬書是保羅居留亞該亞省三個月期間在哥林多城所寫的。這個時期在使徒行傳廿2~3節曾經提到。

這卷書信的目的是向羅馬的教會(不是他建立的,但是他盼望不久後前去訪問)提出一篇他所傳的福音的合理說明,同時討論到猶太人之不信的重大問題,以及猶太人和外邦人二者與耶穌基督及其救恩的關係。從十五23~24節看來,似乎這位外邦人使徒覺得他在東方已經竭盡所能地執行了他的任務,現在是他把工作延伸到西方的計劃付諸實現的時候了。在這樣的工作中,得到首府教會禱告上的支持與實際上的相交,無疑是極為有利的。羅馬是一個戰略中心,而那裏的教會似乎像那個城市一樣是世界性的。一個關於他所要傳的福音的清楚說明,是消除由於猶太人與外邦人見緊張關係或由於其他原因所會引起之任何誤會的最好辦法。而且,也可以使保羅得到他所期盼的相交與合作。

保羅一開始便表明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基督福音的重要主題,如人的罪,出於恩典的救贖,從神而來的義,因信稱義,在基督裏的新生命,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基督徒最後勝利的把握,神至高無上的主權,以及在神憐憫的計劃中「萬民」是被包括進來的,都被輪番地處理。接著這些主題,有一段論及福音在生活各方面的實際作用。難怪這封書信,以其對福音之全面性闡述,及其極具說服力的邏輯論證,被許多人視為是一部引入注目的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卷書信。

引言

一1~15 卷首的問安以及序言

一16~17 明示這卷書信的主題。

一、一18~十一36 所啟示給保羅的福音

       一18~三20 人的罪的普遍性

             一18~二16 外邦人的真相

             二17~三18 猶太人的真相

             三19~20  人人都犯了罪

       三21~五21 稱義之法

             三21~31 義是神所賜的

             四1~25 算為亞伯拉罕的義

             五1~21 藉著基督而賜予所有人的義

       六1~八39 成聖之法

             六1~23 恩典下的生活

             七1~25 律法與肉體

             八1~39 在聖靈裏的得勝生活

       九1~十一36 猶太人和外邦人

             九1~29 神握有揀選的最高主權

             九30~十21 人的責任

             十一1~36 神的至高無上的計劃

二、十二1~十五3 基督徒生活

       十二1~21 基督徒的相互關係

       十三1~7 基督徒與國家

       十三8~14 基督徒本分

       十四1~十五13 在基督徒團體中保持自由與愛心的平衡

       十五14~十六27 結束的問安與勸勉

□Study 1 Romans 1:1~17  (1.9.19)

研經題目:

1. 使徒保羅在這幾節中如何論到自己?見1、5,和9~16節。關於14節,請比較林前四1,九16~17。

2. 保羅怎樣論到福音,其起源、內容、目的、大能,和傳揚?你有傳福音的熱忱或責任感嗎?

注:17節。「神的義」(the righteousness of God)一詞,在這裏和三21,意思是指神在基督裏為人所預備的義。要與三5,神的正義(the justice of God)(譯按:和合本也是譯為「神的義」)和三25「屬於神的義」(God’s righteousness)(譯按:和合本譯為「神的義」)加以區分。那是指神公義的性格(屬性)。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7 福音顯明上帝的義。本書信的第一個大段落包括:問候(1-7節)、感恩(8-15節)和全書的主旨(16-17節)。

1:1-17 書信起頭。羅馬書第一段(1:1-17)和最後一段(15:14~16:27)為這封書信提供了文學框架。開頭包括問候(1-7節),感恩(8-15節),以及書信的主題陳述(16-17節)。(BTSB)

1:1-7 問候:關於上帝兒子的福音。這是保羅所有書信中最長的序言。保羅從未到過羅馬,所以他在這裏向羅馬信徒總結他所傳的福音。這個段落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當中提到的許多主題也將重現於書信結尾的榮耀頌(16:25-27):(1) 保羅的使徒權柄;(2) 福音成就了《舊約》;(3)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福音:(4) 信而順服;(5) 向外邦人傳道;(6) 耶穌基督和父上帝的榮耀。

1:1 僕人希臘原文是doulos,意為 “僕人,奴隸,奴僕”,見林前7:21關於第1世紀奴隸制度的注釋。保羅這樣自稱表明他是基督的僕人,但這個稱呼也使人想起《舊約》中備受尊敬的上帝僕人,如摩西、約書亞、大衛和眾先知(書14:7,24:29;王下17:23;詩89:3)。使徒,這個稱呼強調保羅擁有與基督揀選的十二使徒同等的權柄。使徒是基督特別選召的門徒(太10:1-7;徒1:24-26;加1:1),曾見過復活的主耶穌(徒1:22;林前9:1,15:7-9);他們建立和治理以耶穌基督為首的教會,並擁有宣講和寫作《聖經》的權柄。他們所寫的《新約》與《舊約》擁有同等的權威(林前14:37;林後13:3;加1:8-9;帖前2:13,4:15;彼後3:2、15-16)。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耶穌向保羅顯現並呼召他作使徒(徒9、22、26章,林前9:1,15:8-9;加1:13-17)。由於保羅蒙召的時間非同尋常,所以他斷定自己是最後一位使徒(林前15:8)。福音希臘原文是euangelion,意為 “好消息,喜信”。福音不僅指使人有起初得救的信心的呼召,還指保羅所傳關於耶穌基督的完整信息,以及基督的拯救怎樣改變人的生命和整個歷史。

1:2-3 耶穌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大衛的一個後裔將永遠掌權,祂就是彌賽亞(見撒下7:12-16;詩89,132篇;賽11:1-5;耶23:5-6;結34:23-24)。永恆上帝的兒子取了人的樣式,成為彌賽亞君王。

1:3-4 這是描述救主職事的兩個階段(降卑和高升),而不是描述祂的兩種本性(人性和神性)。雖然祂是神的兒子,但為了分擔我們的軟弱,祂從“大衛的後裔”而生,卻在復活時,被“聖潔的靈”(見《新譯本》)改變,被帶入到祂位格性的人性存在的新紀元裏(林前15:45;林後13:4)。(RSB)

1:4 按聖善的靈說(原文直譯:按聖潔的靈說),基督在新的約的時代做工,祂的大能總是與聖靈的聖潔相連。耶穌從死裏復活(見太28:6)並正式成為在上帝右邊的彌賽亞君王,父上帝顯明(原文或譯:宣告)祂是大能……上帝的兒子(原文直譯:上帝大有能力的兒子)。作為永恆上帝的兒子,耶穌永遠和聖父、聖靈一起作王。“上帝的兒子” 是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稱謂。因此這節經文是說,既是神也是人的耶穌以彌賽亞的能力作王;在救恩歷史的一個特定時刻,就是耶穌藉著聖靈從死裏復活的時候,祂被立為王,宣告統治開始。

1:4 以大能顯明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在永恆裏就是上帝的兒子,但祂從死裏復活使祂能夠進入一個新的存有階段,祂在十字架上的工作使祂有能力拯救一切相信的人(見16節)。(BTSB)

1:5 保羅的使命是向萬民傳福音,他的目標是叫人……信服真道(《和修》“使人因信而順服”;參16:26)。順服是必需的,但這順服來自得救的信心,而且總是與持續的信心相連。雖然保羅說人最初的回應是聽從福音(10:16),但這裏的“因信而順服”不太可能僅指起初得救的信心,因為保羅作使徒的目的不僅是領人歸主,還要使他們得著新生命,恒久順服上帝。保羅向外邦人傳道的最終目標是為祂的名,就是使耶穌基督得榮耀。這裏的 “名” 意為名聲或尊榮。

1:7 羅馬,見 “導論:羅馬古城”。為上帝所愛、奉召,上帝藉著有效的恩召使祂的百姓歸向祂,顯明祂的愛。聖徒指所有基督徒;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都是祂的 “聖者”。恩惠是上帝所賜、人不配得的恩典。平安不只是沒有衝突,也與 “沙龍”(希伯來原文shalom)這個舊約概念遙相呼應,指人在靈性上與上帝和好,肉身安然無恙,“都平安”。

1:8-15 感恩;祈求以使徒身份造訪羅馬。保羅表示他想去羅馬。多年來他一直渴望造訪羅馬。因他特別蒙召作 “外邦人的使徒”(11:13),要向萬民傳福音。

1:8 感謝,保羅照常向信徒致以問候,接著為他們獻上感恩(參林前1:1-9;腓1:1-8;西1:1-8;帖前1:2;帖後1:3;提後1:3;門4節)。保羅感恩不是因為他個人得到了什麼利益,而是因為他在這裏看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了,就是上帝的國在天下(原文直譯:全世界)擴展。保羅很可能指福音不再限於猶太人,因為福音已經在希臘羅馬世界的外邦人中傳開了。

1:9 ……上帝,可以見證我……,保羅表示,如果他言不符實,那麼就求上帝追究他的責任。

1:10 保羅祈求有機會可以去探訪羅馬信徒。這裏的祈求說明了保羅在第9節不住提到他們,具體是指什麼內容。

1:11-12 同得安慰(原文直譯:互相鼓勵),保羅希望能以使徒的身份鼓勵羅馬基督徒;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信也能使保羅得著激勵和堅固。

1:13 果子(原文直譯:收成),保羅的事奉就像把成熟的莊稼作為禮物獻給上帝。雖然保羅不曾 “栽種” 或 “澆灌“ 羅馬教會(參林前3:6),但教會日漸成熟,順服上帝,無疑是收成。

1:14 耶穌基督揀選保羅為外邦人的使徒,所以保羅了耶穌基督加給他的希臘人指在希臘羅馬世界中講希臘文、接受希臘文化的人。化外人(《和修》“未開化的人”)指那些在希臘文化以外的人。

1:15 保羅為什麼要將福音傳給已經是基督徒的人呢?因為對保羅而言,“福音”不僅是呼召人有起初得救的信心,還呼召他們每天繼續過信心的生活(6:4,8:4;林後5:17;加5:6)。

1:16-17 主題顯明上帝的義的福音。保羅解釋他為何如此熱心地在各地傳福音:福音是上帝拯救的大能,顯明上帝的義。

1:16 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權力中心,地位舉足輕重,但在這裏基督徒人數稀少,默默無聞,不被人重視,所以他們有可能不以基督的信息為榮,甚至以福音為恥。但保羅說,福音絕不是可恥的,福音信息實際上帶著上帝的大能,能使人得救。先是猶太人,指出猶太人在救恩歷史中的優先地位,以及他們被揀選為上帝的百姓。猶太人的角色是《羅馬書》的重要主題,特別是在9~11章的論述中。希臘人並不限於來自希臘的人,而是指所有外邦人。

1:17 上帝的義,這個非常重要的短語一直是激烈爭論的題目。它很可能主要指 “來自上帝的義”,指上帝所賜、讓人在祂面前站立得住的一個法律事實。腓3:9中有一個類似的希臘文表達 “因信上帝而來的義”,顯然也有這個意思(羅10:5 “出於律法的義” 與腓3:9也有相同的含義);此外,在羅3:21-22和林後5:21中,“上帝的義” 這個短語很可能也是這個意思(見相關經文注釋)。實際上,這個短語的希臘原文dikaiosyne theou(“上帝的義”),可能有更加豐富的含義,指上帝公正的道德屬性,尤其顯明在祂的聖潔和公義,以及祂拯救罪人的方法上:上帝藉著基督的死滿足祂聖潔本質的合理要求。雖然今天西方社會往往認為使用雙關語會導致詞義混淆和模糊,但新約時代常這樣使用,以求在表達上更加有力,更為豐富(如:“被舉起來” 指基督通過被釘十字架而 “被升為高”,見12:32)。本於信,以致於信,指人自始至終是因著信才能夠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因信得生,信心的生活是無所不包的:人最初憑著信心接受救恩的禮物(永生),也憑著信心過每天的生活,參哈2:4;加3:17;來10:38。

1:17 神的義。羅馬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3:5、21、22、25、26、10:3 [兩次]; 參太6:33;林後5:21;雅1:20)。保羅從《舊約》中獲得這個措詞,在《舊約》中,“神的義”指的是神做正確的事,或採取行動糾正錯誤(例如,撒上12:7;詩7:9,145:17;耶9:24,11:20;彌6:5;見羅3:21注)。依靠一些關鍵的先知預言經文(尤其見賽46:13,51:5-8),保羅在這裏是按後一種意義用這個短語。在《舊約》裏,神應許祂會醫治祂的子民以色列(例如耶3:22),或為他們伸冤(申32:35、43;詩79:10,135:14;耶51:36);如今,保羅宣佈,凡相信的人(第16節)都能經歷神的平反。這種平反是一種法庭的或司法的行動,賦予信徒以“公義”的地位。雖然神在基督的福音裏行事,使人與祂和好,但只有當他們憑著信心作出回應時,才會體驗到神的行動的好處。“本於信、以致於信”,另一種(不太可能)的翻譯是“從基督的信(或信實)到信徒的信”(見3:22注)。義人必因信得生,或“因信稱義的人將要活著”。見哈2:4。保羅在3:21~4:25中發展了“因信稱義”的概念,在5~8章中發展了“得生”的概念。(BTSB)

2 thoughts on “Study 1 羅馬書 1:1~17 (1.9.19)

  1. 答:1. 使徒保羅在這幾節中說到,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奴隸),從祂那裏領受了“使徒”的職分。他在8-16節的問候中,表達了他一直想去探訪羅馬教會,展開福音工作的心願。保羅受基督任命作“外邦人的使徒”,他因此感到有向萬族萬民傳福音的責任。這就是他欠萬族萬民的福音的“債”。
    2. 保羅說,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其起源是上帝在聖經裏所作的應許。其內容是祂兒子耶穌基督的降卑與升高,祂道成肉身,成為大衛的後裔;祂代替罪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藉著聖靈的能力從死裏復活,其目的是要拯救罪人,並顯明“上帝的義”,即公義的上帝以公義的方法稱不義的人為義(A righteous God in a righteous way makes the unrighteoues righteous)。凡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也就是為上帝所愛,奉召所聖徒的眾人,都被賦予了傳揚這福音的使命,因此,所有的聖徒也都是廣義上的“使徒”。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