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4 1 Corinthians 16 (1.11.14)

研經題目:
1. 1節:「為聖徒捐錢」。保羅關心著一種捐款,這種捐款是他在外邦各教會中發起的,用以幫助在耶路撒冷教會中的窮人。關於募集及解送這種捐款的事情,我們從他實用的指示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2. 關於基督工人的計劃、行動和工作,我們從本章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3. 我們從這卷書信就知道,在13和14節裏面的五項吩咐怎樣與哥林多的教會有特別的關聯呢?讓我也來省察一下我自己的生活,為的是要看看我在哪些方面也需要留意這些吩咐。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6:1-12 為聖徒募集捐款和保羅的旅行計劃。在信的結尾,保羅轉而談論他未來工作的細節,因為那些事工與哥林多信徒有關。
16:1-24 如同他的許多書信一樣,保羅以小指示、個人新聞、鼓勵、結尾的問候和個人的感謝結束(比較羅15:22-16:24;弗6:21-24)。(BTSB)
16:1 論到,保羅再次轉而談論哥林多信徒來信中提到的問題,見7:1注。捐錢,指保羅為耶路撒冷窮困的猶太基督徒募集善款(見徒24:17;羅15:25-28、31;林後8~9章)。保羅不止一次把賑濟的款項送到在猶太地的教會(見徒1:27-30,這可能就是加2:10所指的事情)。關於基督徒相互之間慷慨捐助,參林後8:9-15。
16: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這是猶太人指禮拜天的說法,與福音書記述耶穌從死裏復活的那一日(“七日的頭一日”)的說法很相似(太28:1;可16:2;路24:1;約20:1)。這表明早期基督徒聚集敬拜是在禮拜天,而不是在禮拜六(參徒20:7;啟1:10)。他們選擇這一天聚會是要肯定基督復活意義重大。
16:3 保羅會打發哥林多教會舉薦的幾名代表,把款項送到耶路撒冷去。這顯示他要謹慎處理這事,以免讓人產生濫用捐款的印象。
16:5 哥林多城位於羅馬帝國的亞該亞省(在當時,亞該亞又稱為希臘),正好在馬其頓省的南面。保羅告訴哥林多信徒,他預定的行程如下:從他當時所在的以弗所(8節)向北行,可能先到特羅亞,然後渡過愛琴海到馬其頓,再轉向南行,穿過亞該亞,最後到達哥林多(見徒19:21,20:1-3)。
16:8 五旬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期(利23:15-22),為期七周,在逾越節後的第五十天達到高潮並結束。保羅寫這封信的時間大概是春季,就是在當時逾越節與五旬節最後一天之間。
16:10 若是提摩太來到,提摩太顯然正在前往哥林多的途中(見4:17;徒19:22)。
16:12 如果保羅不同意亞波羅的神學觀點,他就不會勸亞波羅去看望哥林多教會(見1:12,3:4,4:6)。
16:13-24 結尾勸勉和問安。保羅忠告哥林多信徒要堅忍,有愛心,順服可敬的屬靈領袖。他還轉達了亞細亞基督徒的問候。
16:13 作大丈夫(希臘原文andrizomai)是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中經常出現的命令。在許多時候,這條命令都是鼓勵人(特別是戰士)順服上帝,相信上帝的能力,充滿勇氣和力量去作戰和行事(見申31:6-7、23;書1:6-7、9,10:25;代上28:20;詩27:14)。
16:16 順服這樣的人,可能暗示司提反家裏有些人是哥林多教會的長老。寫於主後95年的《革利免一書》42.4提到,在哥林多的使徒委任 “初結的果子”(希臘原文aparchē,保羅在16:15也使用這個詞)“擔任監督和執事”。同工……的人是希臘原文Synergeō(“一同做工”)的分詞,這裏顯然是指那些與教會領袖 “同工”,一同治理教會的人。
16:17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也許正是他們將哥林多教會的信送到保羅那裏(7:1)。
16:19 在他們家裏的教會,另見羅16:3-5。早期基督教會規模較小,加上基督教沒有被羅馬承認為合法宗教,所以信徒都在家裏聚會(參徒18:7;西4:15;門2節)。許多城邑的大量考古證據顯示,有些人的家改變結構以供教會聚會之用。
16:20 親嘴(《和修》“聖潔的吻”;參羅16:16;林後13:12;帖前5:26;彼前5:14),正如某些做法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如:洗腳,已婚婦女蒙頭:見1:5-6注),“聖潔的吻” 在第1世紀所表達的含義與現今也不相同,在大多數文化中甚至被嚴重誤解。我們遵守這些命令時,最好按照不同文化,改用當地現代文化中表達相同含義的行為方式,如握手、擁抱、鞠躬等。
16:21 我保羅,保羅的書信通常由保羅口述,書記員筆錄(羅16:22)。但有時保羅會親自執筆:(1) 或簽名以證明信件的真確(帖後3:17)(2) 或寫上道別的問安(西4:18),(3) 或特別強調某一個要點(加6:11;門19節)。根據16:22,保羅在這裏親自執筆,大概是屬於上述的第三種類型。
16:22 說 “耶穌可詛咒” 的人(12:3)自己是可詛可咒的。主必要來(《和修》“主啊,願你來!”;希臘原文maranatha),這個短語原來是亞蘭文,不是希臘文,大概是早期猶太基督徒祈求耶穌再來的禱告詞(參啟22:20)。這是早期基督徒用對上帝的稱謂來稱呼耶穌的又一證據。這也提醒我們,基督徒應當時常禱告祈求基督快來。
1. 1節:「為聖徒捐錢」。保羅關心著一種捐款,這種捐款是他在外邦各教會中發起的,用以幫助在耶路撒冷教會中的窮人。關於募集及解送這種捐款的事情,我們從他實用的指示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答:1) 這種捐獻是在“七日的頭一日”,也就是初代教會基督徒聚會的日子收集的,這是教會“團契”(徒2:42,《和》作“交接”,指物質的分享)的一個重要部分。2) 這種捐獻是“各人”都要作的,也就是所有基督徒的責任,不論富裕或貧窮;3) 是“照著自己的進項”,也就是按著自己的收入。保羅並沒有具體規定要多少比例,這是基督徒要按照自己良心去決定的。4) 抽出來留著,免得臨時現湊:基督徒應養成習慣,規律地抽出一部分收入為教會作奉獻,而不是憑一時衝動或情感的催逼;6) 解送捐獻是由教會選派代表參與,而不是保羅自己經手。處理教會內錢財的問題必須公開而透明,以免落入試探。
2. 關於基督工人的計劃、行動和工作,我們從本章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答:保羅在這章中給我們樹立的榜樣是這樣一幅畫面:基督的工人對未來的事工會有通盤的計劃,不是憑衝動行事。保羅很重視各地教會在基督裏的合一,要彼此問安,彼此幫補,包括屬靈和物質上的,例如互相鼓勵,在經濟上慷慨解囊、滿足其他聖徒的需要(1-3,5-11、15-18節)。保羅也呼籲聖徒要在真道上站穩,要有勇氣,要剛強,任何事都要憑愛心而作(13節),而且應當順服可敬的屬靈領袖(16:16-18)。
3. 我們從這卷書信就知道,在13和14節裏面的五項吩咐怎樣與哥林多的教會有特別的關聯呢?讓我也來省察一下我自己的生活,為的是要看看我在哪些方面也需要留意這些吩咐。
答:13-14節的五項吩咐:1) 要警醒;2) 在“信仰”上站立得穩(見新譯本);3) 要作大丈夫;4) 要剛強;5) 凡事憑愛心而作。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在於結黨、淫亂、驕傲自大、勢利、自我中心(用恩賜炫耀自己)。保羅要他們徹底與當時文化的道德敗壞劃清界限(這也是每一代基督徒在作的事)。保羅這五項吩咐可以說是對這些問題的解藥。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