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6 Psalm 34 (1.11.19)

研經題目:
當我們曉得撰寫這首詩大概的背景時,這一篇詩就發出新的亮光。參考這篇詩的標題和撒上廿一10~廿二2。或許它是在亞杜蘭洞中唱的,用來教導那些跟隨大衛的人。
1. 那些可以指望耶和華賜福的人是誰呢?請注意所用來形容他們的各種不同說法。我們自己有資格根據同樣的理由來要求這些福氣嗎?
2. 試照這篇詩裏面所說神所賜給祂的百姓的福氣列成一張編有號數的表格(以免重複)。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34篇 本詩的主題是感恩,那些信靠上帝、蒙上帝保護和看顧的人向上帝獻上感恩。在 “感恩” 段落的中間,還鑲嵌著一段 “智慧” 言語(11-14節);這是合宜的,因為正是聰明人(即那些在生活中信靠上帝的人)才會發出這樣的感謝。這是一首字母詩(見第25篇注),與大衛的其他字母詩一樣。本詩也不是完全符合格律:缺少了w節(在5-6節之間),並且最後一節以p開頭(參25:22)。題注將本詩與撒上21:10-15聯繫在一起,那裏講到大衛通過在亞吉王面前裝瘋而脫險(撒上21:13,“改變了尋常的舉動”。詩中的 “亞比米勒” 這個名字,可能是迦特王的頭銜或別名。大衛在這件事上九死一生,沒有榮譽可言,他也不否認,忠信人在危急關頭運用智謀是重要的。
34:1-3 我們一起稱頌上帝。詩人在宣告自己要時時稱頌耶和華之後,邀請所有謙卑人與他一同歌唱。言下之意是:上帝的百姓聚首一堂,同聲向祂獻上感恩,才是理想的讚美。“稱頌”(或譯:賜福,祝福)的意思是說某人的好話:當上帝賜福給某人(如29:11),祂為那人的福祉說好話;當人稱頌上帝(如26:12),他為上帝的恩慈和慷慨說好話(參弗1:3)。稱耶和華為大,即述說祂何等偉大(參路1:46)。
34:4-7 祂應允我的禱告。詩人開始講述上帝向他大施恩慈的具體事例:他尋求耶和華幫助他,他在急難中呼求,上帝就拯救他脫離那些他所恐懼的事物。蒙羞(5節),即因為沒有得到所盼望的而感到失望。
34:8-14 因此,你們和我一起敬畏上帝。詩歌在提到謙卑人(2節)以及那些敬畏上帝的人(7節)之後,進而鼓勵所有誦唱本詩的人敬畏上帝(9節),即尊崇祂;並嘗試教導他們何訓敬畏祂(11-14節)。動詞嘗嘗(8節)在《舊約》中常作字面意思來解釋,有時隱喻個人的經歷。這個詞在《新約》中則廣泛用作隱喻(約8:52;來2:9,6:4等)。聖民(34:9)即聖潔的人,指那些被上帝分別為聖、歸給祂自己的人,即祂的百姓。他們應該回應上帝的恩慈,活出聖潔的生活(利20:7-8)。請注意,聖潔的生活通過與別人良好相處而顯得非常特別(34:13-14)。《彼得前書》引用這裏的經文:彼前2:3 “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和修》“因為你們已經嘗過主恩的滋味”),其中的 “主” 是指耶穌;彼前3:10-12用詩34:12-16來總結基督徒的理想行為和生活方式。
34:15-22 上帝看顧那些信靠祂的人。最後一段詩歌括性地敍述上帝如何看顧祂忠信的百姓,沒有像4-7節那樣陳述具體事例。這裏還強調上帝對待忠信人和惡人的不同方式。在希伯來文中,傷心的人和靈性痛悔的人(18節)是指人心中的驕傲和頑梗已被降服(參51:17,69:20,147:3)。本詩清楚地教導:義人和惡人都會遭受苦難(見,74:19、34:21的重複),區別在於他們的結局(必不至定罪,22節;以及必被定罪,21節)。很有可能,約19:36結合了詩34:20(保全祂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和出12:46,以強調耶穌不僅是逾越節的羔羊,還是受苦的義者,而上帝將為祂伸冤。關於救贖,見25:22注。
1. 那些可以指望耶和華賜福的人是誰呢?請注意所用來形容他們的各種不同說法。我們自己有資格根據同樣的理由來要求這些福氣嗎?
答:可以指望耶和華賜福的人是耶和華的聖民(34:9),他們敬畏耶和華,在急難中會呼求祂、投靠祂、仰望祂。詩人用不同語詞來形容他們:“謙卑人”(34:2)、困苦人(34:6)、義人(34:15、19)、傷心的人、靈性痛悔的人(34:18)。
2. 試照這篇詩裏面所說神所賜給祂的百姓的福氣列成一張編有號數的表格(以免重複)。
答:1) 上帝垂聽祂百姓的禱告,搭救他們脫離一切恐懼;仰望祂的,必不蒙羞(34:4-6)。
2) 耶和華的使者會在祂的聖民四圍安營,保護他們(34:7)。
3) 凡敬畏耶和華的,一無所缺,祂會供應他們一切所需(34:8-10)。
4) 耶和華看顧義人,搭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34:15-17)。
5)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34:18)。
6) 耶和華拯救義人脫離苦難,救贖祂僕人的靈魂(34:19-22)。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