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7 2 Corinthians 6:11~7:16 (1.12.5)

研經題目:
1. 保羅在六14~16以哪些方式表明,基督徒必須將自己分別出來呢?他在六16~七1用了哪些論據來引導我們將自己完全與一切玷污人的事物分別出來,並盡心竭力使我們達到完全聖潔的地步呢?你願意用這段經文來測驗你的友誼和你心中最深處的意向嗎?比較詩一三九23、24。
2. 保羅用哪些方法將他感情的力量輸送到哥林多的基督徒和他們的行為上去呢?在這裏將因罪而來的哪兩種憂愁:(a) 從其性質,及(b) 從其結果來加以區分呢?從哪些跡象表明哥林多人是真正悔罪了呢?
注:
1. 六11~13。保羅的愛心向哥林多人流露出來,他渴望我們也用同樣寬宏的心來對待他。第12節的意思是指他們會對保羅有任何拘束的感覺,並非由於他缺乏愛心而起,而是由於他們本身心腸狹窄而起。
2. 六14~七1。這是一段插入的語句,用來闡明保羅叫他的讀者開廣他們的愛心,他的意思不是指放寬對罪容忍的尺度。「彼列」在這裏是撒但的一個別名。
3. 七10。「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那就是向神表示憂愁,看犯罪是得罪祂。比較詩一6。另一方面,「世俗的憂愁」,是世人感覺到的那種憂愁,只對罪的後果感到痛心,而並不導致悔改。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6:13 保羅呼籲那些仍然反對他的哥林多信徒,要像屬靈孩子(見林前4:14-15;林後12:14-15)那樣回應他,如同他回應他們那樣。
6:14~7:1 保羅呼籲執行教會紀律,以表明悔改之心。這個段落論及在哥林多教會當前的爭論中,信徒以 “寬宏的心” 對待保羅(6:13)是什麼意思。這裏是保羅在2:14~7:1所作論證的第二個具體應用,也是整個論證的高潮。
6:14~7:1 在鼓勵哥林多人與神和好之後,保羅勸告他們要與哥林多的任何不潔之物分開。這包括拜偶像(16節)以及破壞保羅權威的假使徒(11:1-15)。保羅引用了幾段《舊約》的經文,說到神對祂子民的收養(16-18節)。這些經文裏的應許,也就是在神藉著基督的和好工作中實現(5:17-19),是哥林多信徒應該離棄邪惡,成為聖潔的原因(7:1)。(FSB)
6:14-16 這並不是禁止信徒與非信徒斷絕一切來往(參林前5:9-10,10:27)。保羅實際上鼓勵有非信徒配偶的基督徒盡可能地維持婚姻關係(林前7:12-16)。相反,保羅禁止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建立密切的依戀關係,這可能會損害他們的信仰。這方面的例子包括信徒與非信徒結婚(參申7:1-3),在涉及信徒的案件中向不信的政府官員提起輕率的訴訟(林前6:1-8),以及藉著在偶像神龕前共餐或繼續參加異教廟宇的儀式或保持當地一些異教的成員資格,玩弄偶像崇拜。(BTSB)
6:14 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保羅只是陳述一個總原則,需要在聖靈的指導下具體應用。保羅的五個反問句(14-16節)都假定了一個強有力的否定答案:“當然不能!” 信徒和非信徒之間的親密關係或友誼是不相配、不適當的(林前10:21)。見14-16節注釋。(BTSB)
6:14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這個命令是保羅在6:14~7:1表達的重點,保羅在這段經文的結尾將以不同的用語重申這點(7:1)。“同負一軛”指把不同種類的牲畜 “套” 在一起,甚至雜交(希臘原文heterozygeō;相關的形容詞可見於利19:19;雖然這個詞沒有出現在申22:10,但內容可作為參考)。經文描繪的是信徒與不信主的人聯合或認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根據上下文,“不信的” 是特指那些在哥林多教會中仍然反對保羅的人。保羅視他們為不信的人,這種說法確實令人震驚(這種情況不是保羅想看到的,但他顯然不再認為那些人是基督徒,參13:5)。“不要同負一軛” 這個原則,可以更廣泛地應用在其他處境中,就像牲畜同負一軛的情況那樣,在一個(親密的)關係裏,一方的品行和人生方向會強烈地影響或左右另一方。
6:15 彼列希臘原文是Beliar,也可拼寫為Belial,源自希伯來文,意為 “沒有價值”,可能也有 “滅亡” 之意。撒但的這個別名沒有出現在《聖經》的其他地方,但出現在保羅時期的猶太教。這個稱呼源於撒但的一個特質:“沒有價值的” 或 “背叛的”(見這個詞在申13:12-13,15:9;士19:22;王上21:13等處的用法),經常用於強調撒但與上帝對抗的行為。這符合保羅對反對他的人的看法。
6:16 偶像,見羅1:23注。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殿”(希臘原文naos)這個詞指至聖所,而不是廣義上的聖殿區域和建築群(hieron)。上帝在至聖所中以約櫃顯示祂的臨在。以色列人從來不以自己為聖殿,這裏以信徒為至聖所(另見林前3:16),反映了新的約帶來的奇妙事實,上帝藉著聖靈直接住在祂的百姓中間(見3:3)。就如上帝曾說,保羅用這個短語引出6:16c-18中六處環環相扣的舊約經文,在結束時用了類似的表述:“這是全能的主說的”(18節)。綜合來看,這些舊約經文證實了14節和7:1的命令。第一處經文引用了利26:11-12立約的方式,保羅把它與結37:27關於新的約的應許相結合,並稍作調整(把原本的 “在你們中間” 改為在他們中間),以配合哥林多信徒的情況。這個調整說明哥林多教會正在經歷聖約的應許成就,這約原是賜給以色列的。
6:17-18 又說(《和修》“所以主說”),保羅引用賽52:11的三個命令(出來……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以及結20:34、撒下7:14、賽43:6的三個應許(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描述新的約的上帝百姓的內涵。保羅將上帝原先對以色列人的應許,應用到哥林多信徒身上,表明他堅信教會就是上帝的聖約子民,在新的約中得到復興。保羅結合撒下7:14(“我要作你們的父”)和賽43:6(“兒女”),表明上帝作大衛 “後裔” 彌賽亞的 “父” 的應許,已經擴展並應用到上帝的所有百姓,就是藉著新的約進入上帝 “家庭” 中的所有信徒身上(見可3:33-34;參撒下7:24;耶31:1、9)。
7:1 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得以成聖(原文直譯:……使聖潔完全)。聖潔關係到生命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信徒如何對待和使用他們的身體,也包括影響思想和欲望的靈性層面的潔淨。敬畏上帝就是虔誠順服。敬畏上帝是信徒唯一的智慧之道(詩2:11;箴1:7、29,8:13等)。上帝在今世像父親般管教信徒(來12:5-11),將來還要審判他們(5:10)。
7:2-16 保羅為哥林多信徒悔改而喜樂。保羅敍述他等候提多的經過(2:12-13),引入他為自己的使徒職分辯護(2:14~7:1);問題到此解決,保羅作出總結(7:2-16)。
7:2-4 保羅重申6:11-13的勸勉;哥林多信徒應該站在保羅這一邊,與假教師斷絕關係(參6:14~7:1)。
7:2-4 保羅結束了對自己職事的冗長辯護(2:14~7:4),重複了他希望哥林多人向他敞開心門的願望(2節;6:13)。他為自己的行為(第2節)和動機(第3節)辯護,將兩者都描述為是純淨的。最後,他表達了他對哥林多信徒的信心(第4節)。(FSB)
7:5 保羅重提2:13的事。從那裏開始的插敍部分(2:14~7:1),解釋了保羅新的約的事奉。
7:6-9 提多的到來令保羅感到安慰,因為提多向他報告說,哥林多信徒已經完全悔改和轉向保羅了,也就是回到福音的正道了。這樣看來,保羅讓他們經歷憂愁是值得的,因為這憂愁使他們產生悔改之心。
7:6 安慰沮喪之人的上帝。這是這封信中對上帝品格與作為的幾個永恆的肯定之一(參見1:3-4, 9; 13:11)。在這裏,上帝以三種方式安慰沮喪的使徒:(1) 通過提多的安全抵達(7:6),(2) 通過提多在哥林多的積極經歷(7:7),以及(3) 通過提多帶來的關於哥林多人對保羅態度的令人放心的消息(7:7)。沒有任何聖經經文能比詩篇94:19更好地總結保羅在第5-7節所表達的感情:“我內心憂慮心裏多憂多疑,你{耶和華}安慰我,就使我歡樂。”(BTSB)
7:10 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來自上帝的憂愁是帶著懊悔(《和修》“悔改”)的;人因為失去上帝的贊許而感到懊悔,以致決心改變自己的行為,轉而為上帝而活(5:6-10、15)。世俗的憂愁是來自世界的,人因為失去世人的贊許而感到懊悔,希望重新贏得這樣的認可,但結果是叫人死,並將面對上帝的審判。
7:10 敬虔的憂愁……世俗的憂愁。對痛苦或悲傷的反應有兩種方式:(1) 以神的方式承受的憂愁(“虔誠/屬神的憂愁”,或按神的意思承受的憂傷)總是產生心靈的改變,這種悔改“以致得救”(包括現在的屬靈活力和未來的永生),因此沒有理由後悔。(2)以世俗方式承受的憂傷(“世俗的憂愁”)不會導致悔改,而是有致命的效果,產生悔恨或苦毒。使痛苦得到醫治的不是實際去經歷它,而是對它的反應:“虔誠的”或積極的反應會帶來屬靈上的好處,包括現在和以後,而“世俗的”或消極的反應會造成嚴重的傷害。(BTSB)
7:11-12 哥林多信徒對保羅寫給他們的信的反應,顯示他們真正屬於上帝。在上帝面前(原文直譯:在上帝眼前),哥林多信徒的一切行為,都是行在洞察一切的上帝眼前。保羅也是在上帝眼前履行自己的職分(2:17,4:2,12:19)。
7:13-14 保羅曾向提多誇獎哥林多信徒,說他們的確是聖靈工作的結果。哥林多信徒對保羅的回應顯示保羅對他們的誇獎是正確的。
7:15 恐懼戰兢,這是哥林多信徒對上帝呼籲他們順服的回應(參林前2:3;弗6:5;腓2:12)。
7:16 在書信第一個大段落的結尾,保羅斷言他對哥林多信徒放心(《和修》“有信心”),相信他們總體而言是真正的基督徒;他們 “生出懊悔來,以致得救”(10節),還有他們的 “順服”(15節),就是明證。保羅對哥林多信徒的信心,也包括相信他們會按照他的要求行事。這句話是一個轉折,保羅藉此將主題轉到8~9章,提及從教會收取慷慨的捐款(9:11),以幫助在耶路撒冷的窮乏基督徒。保羅的 “同伴,一同……勞碌的”(8:23)同工提多,也對哥林多信徒有很大的信心(8:22 “深信”),這進一步支持保羅 “在凡事上” 對哥林多信徒 “放心”。
1. 保羅在六14~16以哪些方式表明,基督徒必須將自己分別出來呢?他在六16~七1用了哪些論據來引導我們將自己完全與一切玷污人的事物分別出來,並盡心竭力使我們達到完全聖潔的地步呢?你願意用這段經文來測驗你的友誼和你心中最深處的意向嗎?比較詩一三九23、24。
答:保羅在這裏用了五對反義詞來說明基督徒必須與不信的人分別開來(尤其是在一些親密關係和有深入相交的友誼上,例如婚姻),並引用舊約經文證明這是上帝一貫的命令(從舊的約到新的約),如今也已經藉著新的約應驗在哥林多信徒身上。保羅首先引用利未記26:11-12(6:16c),說明哥林多信徒正在經歷聖約應許的應驗。然後引用以賽亞書52:11的三個命令(出來…分別…不沾染不潔之物),以及結20:34、撒下7:14、賽43:6的三個應許(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描述新的約的上帝百姓的內涵。這些應許如今應驗在哥林多信徒身上,他們就是上帝的兒女,是永生神的殿。保羅因此結論說,既然如此,他們就當竭力達到完全的聖潔。基督徒都當以這段經文來檢視自己的生活與內心的動機,是否竭力追求聖潔。
2. 保羅用哪些方法將他感情的力量輸送到哥林多的基督徒和他們的行為上去呢?在這裏將因罪而來的哪兩種憂愁:(a) 從其性質,及(b) 從其結果來加以區分呢?從哪些跡象表明哥林多人是真正悔罪了呢?
答:保羅訴諸他的行為(7:2b)和動機(7:3),請求哥林多信徒敞開心胸接納他們(7:2)。保羅說他從提多帶來的好消息,即他們對他的熱心得到了安慰(7:7)。保羅誇獎他們的行為是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表明他們是被聖靈潔淨的(7:11),這證實他之前對提多誇獎他們的話都是真的,最後再次表明他對他們的“放心”(7:16)。這應該能大大激勵哥林多信徒。因罪而來的憂愁有兩種(7:10-11):1) 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結果是真正的悔改(沒有後悔的懊悔),以致得救;2) 世俗的憂愁,只會生出悔恨與苦毒,結果是叫人死。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