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 2 Corinthians 5:11~6:10 (1.12.4)

研經題目:
1. 是什麼偉大的動機支配著保羅的一生?這動機又引領他得到什麼結論呢?參14~17節。我們在這件事上與保羅相像到什麼程度呢?
2. 五18~六2。保羅說,神:(a) 在基督裏作了什麼,(b) 現在又要藉著我們作什麼呢?為了要完成神交託的工作,我們應當告訴人什麼,並且懇求他們作什麼事呢?
3. 試核對保羅列舉的28個細節,其中描述了接受基督並接受基督的委任,使他進入的那種生活與經歷。你覺得這種描述在你作基督徒的生活上真實到什麼程度呢?
注:
1. 五12。這是暗指那些強行闖入哥林多教會來破壞保羅之影響力的不速之客(見引言)。保羅在這幾節中(11~13節)的用意是要使他的讀者相信:無論他在他們看來外表上為人如何,或癲狂,或謹守,但在心中他是忠於神和他們的。
2. 21節。「罪是由神加諸於那個無罪者身上……。神的死是執行神對罪的刑罰……從此以後,那些在基督裏的人就不再定罪了」(Denney 譯本)。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11~6:2 與上帝和好的新的約職分。在這段經文中,保型詳述在新的約下事奉的動機(5:11-15)、內容(5:16-19)和呼召。
5:11~6:2 和好的職事。神在基督贖罪之死的基礎上使罪人與祂和好,這平息了祂對他們的罪的神聖怒氣,消除了他們與神之間的敵意,恢復了他們與神的關係(參羅5:10-11;西1:20-22)。上帝委任保羅和他傳福音的同工宣告這一神聖的作為,並呼召人做出回應:“與神和好”(5:20)。和好是保羅(和《新約》)關於父神藉著基督和聖靈救贖的中心主題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這種救贖中,神稱罪人為義,從而使他們與祂和好,並接納他們成為祂的兒女。(BTSB)
5:11-21 保羅解釋了他職事的目的:和好。他首先指出,他不是在表揚自己,而是被基督的愛所掌管(林後5:12-14)。保羅強調,基督的死是為眾人而死(15-17節)。透過基督,神為眾人提供了和好,使所有在基督裏的人成為新造的人。保羅將此作為他傳道的目的,他敦促哥林多人與神和好(18-21節)。(FSB)
5:11 主是可畏的,參7:1;見徒9:31注。
5:12 關於保羅舉薦自己,見4:2注。保羅寫信,是為了使哥林多信徒能夠應對假教師,那些假教師不按照新的約的職分行事。
5:13 我們若果顛狂……若果謹守(《和修》“……如果我們清醒”),保羅在這裏可能是回應嘲笑他瘋狂的哥林多信徒。可以肯定的是,保羅將他在敬拜和禱告中的個人經歷(見12:1-4),與他既冷靜(希臘原文sōphroreō,“清醒”)又充滿熱情的事奉,進行了對比,保羅是為了得基督的喜悅而事奉(5:9),他對眾人的首要工作是勸導(11b節)。而不是尋求或敦促他人尋求奇異的宗教體驗。
5:14-15 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罪的刑罰就是死(見創2:17),基督的死已經為一切信靠祂的人承擔了死的刑罰(見羅3:21-26,5:6-8;林前15:3;加3:13)。在上帝看來,信徒舊的生命已經結束,他們可以免受將來一切的刑罰。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因著基督的死。在一切信靠基督之人生命中的權勢(見創3:1-7)已經被摧毀了(參6:1-14)。基督的十字架釋放了信徒,使他們能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生活;保羅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原文直譯:基督的愛催逼著我們:見多2:11-14)的典範。
5:16 不憑著外貌認人了(《和修》“不再按照人的看法認識人”),也就是不隨從世俗的標準和價值觀,不把今世肉體的所需視為生命的一切。保羅歸主前,憑著外貌認過基督,他按照猶太人的標準,認為基督是假彌賽亞,將基督的受苦和受死視為上帝的詛咒(見申21:23;加3:13)。
5:17 新造的人(原文直譯:新的創造),上帝藉著聖靈的能力(3:3、6、18)和基督的死(5:14-15)救贖祂的百姓,使他們通過為他人而活來為基督而活。這就是新的創造的開始,按照上帝的預定,這個創造在這個邪惡的世代來到(見賽43:18-19,65:17-23,66:22-23)。這個新的創造也是以色列最後復興的開始(見賽43:1-21,65:17-25),他們曾因受上帝審判而被擄到異邦。
5:18-20 和好,這個概念表達了上帝在基督裏的救恩的重要意義。對保羅來說,這種表達是很獨特的(見羅5:10-11,11:15;弗2:16;西1:20、22)。這段經文概述了保羅在新的約下作使徒的:(1) 基礎,保羅必須自己先藉著基督與上帝和好;(2) 結果,為了事奉基督,保羅向世人傳講和好的信息 (3) 主要內容,藉著基督之死的功效,使罪得赦免以及 (4) 呼籲,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作者的使者,保羅奉上帝差遣,以新的約的先知職分(3:4-6)宣告上帝的 “和好之約”(參賽53:5):凡信靠基督的人,可免受罪的刑罰。脫離罪的權勢(5:14-15,見賽52:6-10;羅10:15)。“與上帝和好” 總結了保羅向不信主的人傳講的福音信息,保羅呼召他們接受上帝所成就的和好(羅5:11)。
5:21 《聖經》中有許多解釋贖罪和稱義的含義的經文,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處。從這裏我們看到,那無罪的是耶穌基督(20節),但上帝使祂成為罪(希臘原文Hamartia,“罪”)意思是:雖然基督從未犯罪(來4:15;參加3:13)。但為我們的緣故(替我們),天父上帝把基督當作是有罪的來對待:上帝把 “我們”(所有相信基督的人)的罪都歸到基督身上。基督 “替眾人死”(5:14)。正如彼得所說,“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基督 “替我們” 成為罪,祂成為我們的替身,以我們的身份( “替我們”),為我們承擔了上面的忿怒(我們所當受的懲罰)。代贖是基督信仰基本教義的術語,表明基督為 “我們” 所有的罪成為挽回祭(參羅3:23-25)。這節經文的背景是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法》的賽53章:在《舊約》有關督之死的預言中,這段經文的篇幅最長,內容最詳盡,其中很多與林後5:21的內容相似。以賽亞的預言指向那位將要來的救主(受苦的僕人),在短短的幾節經文中,以賽亞五次明確提到希臘文的 “罪”(希臘原文hamartia,下文以楷體標示)這個詞:“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賽53:4):“為我們的罪孽壓傷”(53:5);“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6);“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賽53:11);“他卻擔當多人的罪”(賽53:12)。基督完全應驗了這個預言,替信靠祂的人成為 “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上帝的義。這意味著,正如上帝把我們的罪和過犯都歸到基督身上(“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照樣,祂也把基督的義歸給一切相信基督的人。這義原不是我們自己的義,乃是因著基督擔當了信徒的罪,上帝才把信徒當作在法律上有了 “義”(希臘原文dikaiosynē)的地位。信徒有這義,全是因為他們 “在祂裏面”,即 “在基督裏面”(如:羅3:22,5:18;林前1:30;林後5:17、19;腓3:9)。基督的 “無罪” 使祂擁有義的法律地位。這就是稱義這個教義的核心;天父上帝把信徒的罪歸到基督身上,同樣也把基督的義歸給了信徒,祂既看待(或算)信徒為罪得赦免的人,也宣告他們為罪得赦免的人(見以下經文注釋:羅4:6-8,5:18,10:3、6-8;另見賽53:11:“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
6:1 唯有基督的死才能帶來上帝的恩典(5:14-19)。那些離棄基督,說明他們當初只是表面上接受上帝的恩典。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接受,只是徒受罷了。
6:2 保羅將自己的使徒職分,視為與以賽亞的先知角色相同;他引述賽49:8,總結他對哥林多信徒的呼籲。以賽亞呼召以色列人,要為那將要到來的救贖和審判(拯救)的日子悔改和忍耐到底。看哪,現在,保羅宣告,拯救的日子已經在基督裏來到了!上帝已經奇妙地將來世的許多福氣澆灌下來了。
6:3-13 新的約支持保羅的使徒職分是正統的。對於哥林多信徒而言,與上帝和好包括承認保羅的職分。相信保羅與上帝同工(5:18-52),以及信從保羅的教導(6:13)。像在1:3-11,2:14-17和4:7-12那樣(另見11:23-33,12:7-10),保羅在這裏再次為他的使徒職分辯護,希望哥林多信徒留意到他在任何環境中都對上帝忠心耿耿。儘管保羅也有軟弱,但他的事工彰顯了上帝的能力。
6:1-13 在討論了他的和好職事之後(林後5:11-21),保羅現在鼓勵哥林多人敞開心扉與他和好(11-13節)。他通過解釋他和他的同伴們如何應對逆境來為自己辯護。在每一個消極的情況下,他們都表現出那受苦的僕人,即耶穌基督謙卑的品格(徒14:21-22;比較賽52:13~53:12)。(FSB)
6:3-13 保羅的困苦。似乎由於保羅事工的成功和人的嫉妒,對他提出了各種指控。通過列舉他的苦難(參4:8-12,11:23-29,12:10),他為哥林多人提供了可以用來為他辯護的材料(5:12),並驗證了他作為基督使者的資格(5:20)和作為一個受苦的、因此是真正的使徒。另外,6:4-10為他向哥林多人提出的敞開的、和熱情的相互關係的熱情請求做準備(11-13節)。他們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怎麼可能不被他的苦難清單所感動,對他們屬靈的父親產生更深的感情?(BTSB)
6:4 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保羅不僅看得勝和成功。也藉著他忍受患難,證明他的使徒職分是正統的。關於基督徒在遭受苦難和敵對時,如何積極回應和彰顯福音的榮光,見4:2注。許多的忍耐,上帝使保羅能在逆境中堅忍,這完全見證了聖靈在他生命和事奉中所彰顯的能力(3:3-8;見12:12)。下文6:4b-10列出了具體的例子。上帝的用人,作為新的約的執事(希臘原文diakonos;3:6),保羅是上帝的僕人(希臘原文diakonos)。
6:7 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最好將這句話理解為上帝提供的屬靈兵器(見弗6:11),也許一件是用來進攻的,通常是劍(在右邊;見弗6:17);另一件是用來防守的,通常是盾牌(在左邊;見弗6:16)。有些人認為保羅不是說兩件兵器,而是以這種方式表明他的屬靈裝備齊全,可以應對任何境況。
1. 是什麼偉大的動機支配著保羅的一生?這動機又引領他得到什麼結論呢?參14~17節。我們在這件事上與保羅相像到什麼程度呢?
答:支配保羅一生的是基督的愛,這動機引領他說到,基督既然替眾人死,這些人的舊人就死了。而基督也為他們死而復活了,賜給他們新生命。這生命就要為他們的主而活。因此,在基督裏的人,就是與基督的死與復活聯合的人,就是新的創造,是與神和好的人了。而且神也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了我們,將這道理託付給我們。如果我們與保羅一樣都是在基督裏的人,就同樣有這樣的職分與使命,叫世人與神和好。
2. 五18~六2。保羅說,神:(a) 在基督裏作了什麼,(b) 現在又要藉著我們作什麼呢?為了要完成神交託的工作,我們應當告訴人什麼,並且懇求他們作什麼事呢?
答:神在基督裏使我們與神和好,現在又要藉著我們叫世人與祂和好。為了要完成神交託的工作,我們應當告訴世人耶穌基督的降生、死亡、復活的事蹟,並解釋這個事蹟的意義,告訴世人,現在是悅納的時候、拯救的日子,叫世人把握時機,與神和好。
3. 試核對保羅列舉的28個細節,其中描述了接受基督並接受基督的委任,使他進入的那種生活與經歷。你覺得這種描述在你作基督徒的生活上真實到什麼程度呢?
答:保羅用28個細節描述他的生活與經歷:1) 忍耐;2) 患難;3) 窮乏(貧乏);4) 困苦;5) 鞭打;6) 監禁;7) 攪擾;8) 勤勞(勞苦);9) 儆醒(不睡覺);10) 不食(禁食);11) 廉潔;12) 知識;13) 恆忍;14) 恩慈;15) 聖靈的感化;16) 無偽的愛心;17) 真實的道理(真理的道);18) 神的大能;19) 仁義的兵器;20) 藉著榮耀或羞辱;21) 藉著惡名或美名;22) 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23) 似乎不為人知,卻是人所共知的;24) 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25) 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26)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27) 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28) 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這裏描述的太全面了,這些的確都是基督徒的生活中經常經歷的,只是保羅的經歷特別生動與豐富。他實在是基督徒的榜樣與標竿。因此他可以要我們效法他,像他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