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6 Hebrew 11:23~40 (2.2.5)

研經題目:
1. 23~28節。請注意摩西的信怎樣給了他在第1節所強調的雙重認識和保證。這信,使他:(a) 在所長大的環境,與 (b) 站在以色列人這邊所要付的代價這兩件事上,作了怎樣的抉擇呢?我應當怎樣讓同樣的信影響我奉獻此生利益的態度呢?
2. 28~31節。這四個例證說明了信的哪些不同步驟和階段,以及其表現呢?占領耶利哥城需要哪一種信呢?比較三14,六11、12,十35、36。在這個最後的素質上,我的信是否極其薄弱呢?
3. 32~40節。這些經文概況了信心偉人們的成就和所受的苦難。請注意那些所獲得的勝利是各式各樣的;而最突出的見證是那些「殉道士」所作的,他們受苦,而且寧願死,也不願否認他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我比他們更有利呢?我是否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還是讓他們的信令我的信感到羞愧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3 摩西的父母懷著盼望保護他的性命。俊美,參出2:2;徒7:20。
11:24-26 摩西不願在埃及享受罪中之樂,不願作法老女兒之子(出2:10),寧願歸回上帝的百姓中間(出2:11-12),尋求上帝的賞賜(10:35,11:6)。暫時享受罪中之樂,與永遠的賞賜形成對比(參詩16:11)。為基督受的凌辱(原文直譯:基督的凌辱),由於基督(真以色列,如:太2:15)確實為上帝的百姓受苦,摩西也為以色列民受苦,因此摩西就被視為承受了基督的凌辱。這樣,摩西就成為基督徒忍受凌辱的榜樣(10:33,13:13)。
11:26 為基督受的凌辱,摩西通過認同上帝的子民並與他們同受苦難,最終效力於基督的目標。(FSB)
11:27 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可能指摩西之前逃離法老(出2:14-15),或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出埃及與28節所描述的事件在時間順序上不符,但與摩西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在燃燒的荊棘中,出3:1-4:17)發生的時間吻合。
11:27 他……離開埃及。摩西啟程前往米甸(出2:15)。不怕王怒,“摩西便懼怕”(出2:14),但他克服了恐懼,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離開(參亞伯拉罕,11:8),而不是企圖在埃及重建他的生活。“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看不見的主”。希臘語的用法表明,這更可能是指“他可以說是不斷地看見了那看不見的”。上帝在摩西一切屬地的處境中工作,這種屬靈知覺(參第1、6節)支撐著摩西。(BTSB)
11:28 他因著信,就守逾越節,摩西尚未看到逾越節帶來拯救,就已慶祝逾越節了(出12:1-32)。
11:29 以色列人需要憑著信心走過紅海,因為左右都有水立起如牆(出14:10-31),他們只能單單靠賴上帝的應許(出14:1-4、15-18)。
11:30 以色列人圍繞耶利哥城時,雖然還沒有看到上帝所應許的勝利,但他們已憑信心屢次遵行上帝的命令(書6:1-21)。
11:31 耶利哥城被毀滅之前(30節;參書2:1-21,6:17、22-23),喇合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書2:9-11)。作為一個外邦人和罪人(妓女),喇合的信心尤其難能可貴。
11:32-40 這段經文主要記敍舊約聖徒中的信心偉人以及他們的忠心事蹟。
11:32 時候就不夠了,32-38節羅列的人物的舊約出處。見2015頁表。雖然《舊約》明確記載基甸、巴拉、參孫和耶弗他的過失(或罪行),但作者仍將他們列為信心的榜樣。關於他們的討論,見 “士師記導論:對士師的評價”。眾先知指舊約先知,他們或是寫了《舊約》的先知書,或曾出現在《舊約》的歷史記載中,如:以利亞,以利沙,以賽亞、耶利米等。33-38節顯然暗指他們當中的某些人。
11:33 因著信,作者主要論述那些舊約人物的信心,而不是他們的行為。他們……制伏了敵國,這裏包括本章32節特別提到的人物(甚至包括先知撒母耳;見撒上7:3-14)征服敵人。行了公義,或 “執行了公義”,是士師(如:撒上7:15-17的撒母耳)和君王(見撒下8:15的大衛;參耶23:5-6)尤為重要的工作。得了應許,上帝成就了許多給以色列領袖的應許(如:士4:6-7、14,6:12-16,7:7,13:5),特別是給大衛及其彌賽後裔的應許(撒下7:11-14;來1:5)。堵了獅子的口,雖然參孫和大衛也曾與獅子搏鬥(士14:5-6;撒上17:34-37;參詩22:21),但這裏似乎是指但以理的經歷(但6:16-28)。
11:34 滅了烈火的猛勢,上一節提到獅子(33節;見但6:16-28),所以這裏可能指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但2:49~3:30)。這裏的其他敍述,是指《舊約》許多領袖和先知的經歷,如:脫了刀劍的鋒刃,見王上19:2,王下6:31-33,耶36:26;對比來11:37。軟弱變為剛強,也許可以作為那些 “軟弱”(4:15)讀者的榜樣。
11:35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從死裏復活(王上17:17-24);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從死裏復活(王下4:18-37)。忍受嚴刑,大概指被毆打。有些解經家將這裏的描述,與《次經,馬加比傳下》6:18-31記載的,發生於兩約之間的以利亞撒的故事相提並論。得著更美的復活,指超越前文論及的《舊約》的 “復活”,那些復活只是靈魂返回必死的身體,而不是得著完美的復活身體。
11:36 戲弄……監禁。這與本書有些讀者的經歷非常相似(10:32-34,13:3)。雖然其他人也遭受類似的凌辱(如:代下36:15-16;另見王上22:26-27;代下16:7-10),但這節經文特別使人想到耶利米的遭遇(見耶20:2,37:4、15-21)。
11:37 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雖然也有其他先知被石頭打死(代下24:21;太23:37;參路11:49-51,13:33-34),但這些遭遇似乎是指耶利米和以賽亞之死。這些傳統記述出現在早期猶太教和基督教《聖經》以外的文獻(見 “以賽亞書導論:作者和書名”)。被刀殺,雖然有些人因信脫離了刀劍(11:34),但有些人逃脫不掉(如:王上19:10、14;耶2:30,26:20-23)。披著綿羊、山羊的皮,這是以利亞(王下1:8)和其他先知(亞13:4;太7:15)的服飾。
11:38 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見7節。他們活在世上,就是上帝恩典的明證,因為他們向罪人傳講上帝的話語,這是罪人原本不配得的優厚待遇。山洞、地穴,特別使人想到藏匿的先知(王上18:4、13,19:9)。
11:39-40 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和修》“因信獲得了讚許”),參2:4-5節。仍未得著所應許的,本章提及的人大都只能瞥見上帝明確的應許(見13節)。他們都盼望著一個更美的未來(16節)。根據1~10章,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指更優越的上帝的兒子,祂帶來新的約。祂以超越的祭司職分,給信徒帶來永遠完全的生命。完全,信徒的完全是主的旨意(10:14,12:23;參7:19,9:9,10:1),並藉著上帝完全的兒子所做的工來實現(2:10,5:9,17:28)。若不與我們同得,舊約時代的聖徒將和這個世代的聖徒,在末世同享相同的完全;帶著無罪的本質住在不朽壞的復活身體之內。
1. 23~28節。請注意摩西的信怎樣給了他在第1節所強調的雙重認識和保證。這信,使他:(a) 在所長大的環境,與 (b) 站在以色列人這邊所要付的代價這兩件事上,作了怎樣的抉擇呢?我應當怎樣讓同樣的信影響我奉獻此生利益的態度呢?
答:摩西在埃及宮廷長大,他很有可能意識到自己是希伯來人(出2:11),可能是因為他是由他母親親自撫養長大的(出2:8)。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弟兄受欺壓,就因此打死了埃及人,並因此逃亡,離開埃及皇宮。摩西雖然對以色列的未來掌握不多,但他寧可“和上帝百姓同受苦害”,“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甚至 “為基督受凌辱”,“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並且“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摩西所作的這些抉擇說明他對彌賽亞的信心,他注目的是將來的賞賜(10:35,11:6、13),而不是眼前的利益,這體現了11:1所說的信。我的信心若也定睛在未來的賞賜,就可以忍受地上的各樣苦難,為上帝的國度奉獻今生。
2. 28~31節。這四個例證說明了信的哪些不同步驟和階段,以及其表現呢?占領耶利哥城需要哪一種信呢?比較三14,六11、12,十35、36。在這個最後的素質上,我的信是否極其薄弱呢?
答:28-29節總結了出埃及的兩件大事:逾越節(28節,出12),過紅海(29節,出14);30-31節則概述了征服應許地的兩件大事(30-31節;見書2:1-31,6:1-5、15-25)。摩西尚未看見逾越節帶來的拯救,就先守了逾越節(出12:1-32),這是信心對未來拯救的盼望。過紅海是信心經歷了實際的拯救,盼望應驗了;佔領迦南地則是信心對拯救的回應,在得救之後順服神的命令。最後的這個素質,就是順服神的命令,在這方面,我的信心的確極其薄弱,常常違背上帝的誡命,正如海德堡要理問答114所說的,我們在遵守上帝的誡命方面,在今生只是開展了一小步。求主賜給我遵行祂旨意的決心,能遵行祂一切的誡命,而不是只挑一些容易守的,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3. 32~40節。這些經文概況了信心偉人們的成就和所受的苦難。請注意那些所獲得的勝利是各式各樣的;而最突出的見證是那些「殉道士」所作的,他們受苦,而且寧願死,也不願否認他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我比他們更有利呢?我是否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還是讓他們的信令我的信感到羞愧呢?
答:我們比這些信心英雄更有利的是我們已經得著了所應許的,就是《舊約》歷史所預告的,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拯救,儘管這個拯救仍然未到終末成全的階段,我們還在等候身體復活、得榮耀,以永不朽壞的身體和眾聖徒一起住在永遠的新天新地裏。求主讓我能效法他們的信心,行公義,忍受試煉,以至於在基督降臨時不會羞愧。
Heb 3:14 14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
Heb 6:11-12 11 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12 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Heb 10:35-36 35 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36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赞赞
Study 16 Hebrew 11:23~40 (2.2.5)
1. 23~28節。請注意摩西的信怎樣給了他在第1節所強調的雙重認識和保證。這信,使他:(a) 在所長大的環境,與 (b) 站在以色列人這邊所要付的代價這兩件事上,作了怎樣的抉擇呢?我應當怎樣讓同樣的信影響我奉獻此生利益的態度呢?
* 摩西的父母因为摩西俊美,所以藏了他。摩西离开埃及,不是因为怕他杀人的事被揭发吗?以前我不理解,这怎么会是因为信?现在我想,可能是因为上帝把信心放在他们心里,所以因着一些表面的原因,他们却选择了很危险的道路。若不是因为信,那是不值得的。而事件的后续发展证明了都是神的引导。
* 我应当更加明白神的心意,跟随神的引导,选择合神心意的道路,而不是让自己舒服、容易走的道路。
28~31節。這四個例證說明了信的哪些不同步驟和階段,以及其表現呢?占領耶利哥城需要哪一種信呢?比較三14,六11、12,十35、36。在這個最後的素質上,我的信是否極其薄弱呢?
* 我不懂。我觉得信心有大小之分,但感觉这信心的大小也不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成长。所有的信都必须带出来相应的行为。
32~40節。這些經文概況了信心偉人們的成就和所受的苦難。請注意那些所獲得的勝利是各式各樣的;而最突出的見證是那些「殉道士」所作的,他們受苦,而且寧願死,也不願否認他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我比他們更有利呢?我是否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還是讓他們的信令我的信感到羞愧呢?
* 我们有完整的圣经,我们有耶稣基督完全的救赎,我们生活的时代科技更加进步、社会更加民主自由,但我们的信心跟这些信心伟人相比却是少之又少。我们不愿意为信仰受苦,只愿意信仰带给我们平安顺利幸福。若我们不能好好爱主爱人,这些信心伟人不但是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也是我们不配有的见证🥺
赞赞
Study 16 Hebrew 11:23~40
1. 23~28節。請注意摩西的信怎樣給了他在第1節所強調的雙重認識和保證。這信,使他:(a) 在所長大的環境,與 (b) 站在以色列人這邊所要付的代價這兩件事上,作了怎樣的抉擇呢?我應當怎樣讓同樣的信影響我奉獻此生利益的態度呢?
* 摩西相信眼所不能見的,把對未來的希望寄託在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 選擇離開法老宮殿的榮華富貴,他相信隱藏的屬天的獎賞,才是最珍貴的。
* 我不能被此生的利益吸引,永遠定睛在天國的產業,現在做的一切是為了永恆,不要為了追逐虛空的名利,而喪失了永恆。
28~31節。這四個例證說明了信的哪些不同步驟和階段,以及其表現呢?占領耶利哥城需要哪一種信呢?比較三14,六11、12,十35、36。在這個最後的素質上,我的信是否極其薄弱呢?
* 感覺佔領耶利哥這段,需要堅持到最後的信心,舉的這幾節經文,也是強調堅持才能得到我們應許的產業。
* 我覺得在禱告上需要多堅持吧,有的時候跟家人傳福音很累,覺得徒勞,就會忘記是聖靈使人重生的,不是我的口才,這時就會覺得自己要持續堅持禱告,多久都不能放棄。
32~40節。這些經文概況了信心偉人們的成就和所受的苦難。請注意那些所獲得的勝利是各式各樣的;而最突出的見證是那些「殉道士」所作的,他們受苦,而且寧願死,也不願否認他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我比他們更有利呢?我是否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還是讓他們的信令我的信感到羞愧呢?
* 我們現在的環境,不會因為信仰被逼迫喪命,可能會受到一些社會輿論攻擊,但是比起殉道幸福太多了。
* 我願意效法殉道者的榜樣,不畏輿論壓力,不畏他人眼光,堅持站立在真理上,不停的宣講福音!
赞赞
Study 16 Hebrew 11:23~40 (2.2.5)
1. 23~28節。請注意摩西的信怎樣給了他在第1節所強調的雙重認識和保證。這信,使他:(a) 在所長大的環境,與 (b) 站在以色列人這邊所要付的代價這兩件事上,作了怎樣的抉擇呢?我應當怎樣讓同樣的信影響我奉獻此生利益的態度呢?
-摩西在王宫里长大,成人后他作出了抉择,拒绝了垂手可得的埃及王国的名誉,地位,财富,享乐,回归他的本族,做神的百姓,情愿与他的同胞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摩西所作的抉择,是因为信心给了他超越世俗的眼光,看到那不能看见的主,从而有了无比忍耐,定睛在神永恒的应许上。
-这个与摩西“同样的信”,是神喜悦的。这个“信”,使摩西完成了神交付他的“ 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我们也能这样信,神就会让我们的眼光越过今世而定睛永生,这仿佛是神要我们去执行的mission impossible .
28~31節。這四個例證說明了信的哪些不同步驟和階段,以及其表現呢?占領耶利哥城需要哪一種信呢?比較三14,六11、12,十35、36。在這個最後的素質上,我的信是否極其薄弱呢?
-信的不同步骤和阶段:1)因着信,拒绝偶像,唯寻求耶和华的庇护(11:28);2)因着信,前无去路,后无回路时,经历信心带来的拯救与重生(11:29)”;3)因着信,顺服神的带领,攻破固若金汤的营垒(11:30 );4)因着信,离弃假神,投靠耶和华的人,全家都免于灭亡。
-占领耶利哥城,神用了人眼中看为愚拙的方法,而以色列人全然信靠顺服神的指令,神就乐意成就了衪的旨意。
-无论是日常生活起伏,还是属灵争战,总禁不住要逆流挣扎,因此在顺服神的指令上,自然是极其薄弱的。
32~40節。這些經文概況了信心偉人們的成就和所受的苦難。請注意那些所獲得的勝利是各式各樣的;而最突出的見證是那些「殉道士」所作的,他們受苦,而且寧願死,也不願否認他們的信仰。在哪些方面我比他們更有利呢?我是否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還是讓他們的信令我的信感到羞愧呢?
-33~38 节列举了世界对这些信心伟人的待遇,就像他们不配生存在这个世界,然而,在11:38 却说他们“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神以这样令人看不到的角度,来赞许这些被世界嘲笑,却满怀盼望,绝不否定祂的人。11:6节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看来,神喜悦的人,本是世界不配拥有的人。相比自己对世界的关注,的确是羞愧的。感谢神,以这章经文教导我认识祂喜悦的信心伟人。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