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5 希伯來書 11:1~22 (2.2.4)

Study 15 Hebrew 11:1~22 (2.2.4)

研經題目:

1. 信是用來處理未見之事和將來的事,而且特別是以永生神及其信實的作為為對象的(1、6節)。它確知這一件事在現在的真實性,也確知另一件事將來必定應驗。請詳細注意信心的這些特性,怎樣表現在這裏所提到的人物身上。如果我的一生要討神的喜悅,這段聖經教導我必須羡慕什麼呢?

2. 7~16節。信神就當注意些什麼呢?其充分的表現又包括什麼呢?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哪裏享受到呢?這種認識應當怎樣影響我現在的展望,行動,和對於生活的態度呢?

3. 17~19節。(正如亞伯拉罕初時所見)神關於以撒的應許和吩咐之間,包含著什麼明顯的矛盾呢?亞伯拉罕信神的心怎樣勝過這種考驗?他對神也有了什麼新的盼望?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40 因著信。信心包含對上帝的應許有持久的盼望。正如10:39指出,這種信心能使人在末日得救。這段經文引用《舊約》的例子來闡述信心。

11:1 所望之事,關於盼望,見3:6,6:11、18,7:19,10:23。實底(《和修》“對……有把握”)希臘原文是hypostasis,也可譯作 “確實的信心”(3:14)。未見之事的確據(《和修》“對未見之事有確據”),作者將信心(希臘原文pistis)定義為 “把握” 和 “確據”,指出合乎《聖經》的信心不是基於假想或一廂情願的空洞盼望,而是對將來未見之事的確實把握,堅信上帝的應許必定實現,因為上帝必定使之成就。可見合乎《聖經》的信心不是明知證據矛盾仍然盲目相信,也不是不顧後果地輕舉妄動,而是堅定信靠那位全能、有無限智慧、永遠信實的永生上帝。上帝曾藉著祂的話語和耶穌基督啟示祂自己,歷世歷代都證明祂的應許是真實的,祂 “總不撇下,也不丟棄” 自己的百姓(13:5)。這種對上帝所應許的未見之事的信心(如11:7、8;參3節),是11章整章所強調的,為所有接受基督為主和救主的人帶來把握和保證。

11:2 古人希臘原文是presbyteroi,意為 “長老”。本章列為楷模的信心偉人,都獲得了美好的證據,就是上帝給他們作美好的見證。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在他們的失敗上(如:創9:20-27,12:10-20,17:17-21,18:11-15),因為祂要以正面的方式闡明何謂信心,並將上帝現在的子民與這些 “如雲彩的見證人”(12:1)聯繫起來。

11:3 上帝藉著祂的(希臘原文rhēma)創造了諸世界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和修》“這樣,看得見的是從看不見的造出來的”)。有些人認為,這裏與創造的教義中 “從無中(生有)”(拉丁文ex nihilo)的說法相符;但這不是對創造的完整陳述。作者似乎要糾正希臘羅馬文化中有關物質永存的觀念。作者不是指上帝從不可見的物質(“不是……顯然之物”)創造出可見的宇宙,而是說上帝不是從人所知的任何先存的物質中創造出這個宇宙,接近說上帝是 “從無中” 創造出宇宙。其他支持這種觀念的經文有:創1:1;詩33:6、9,90:2;約1:3;徒14:15;羅4:17。

11:4 亞伯的獻祭獲得上帝的見證(《和修》“悅納”;創4:4、7),該隱的獻祭卻不蒙悅納(參太23:35;約壹3:12)。得了稱義的見證(《和修》“獲得了讚許為義人”),上帝悅納人所獻的祭,證明了祂悅納獻祭的人(見創4:7)。仍舊說話,《聖經》記載的亞伯的信心故事,仍然向每個世代的人說話。這裏講到亞伯的信心,表明從人類歷史的開始,就已經有人(如:舊約人物)藉著信心得救。但作者在10:4提醒讀者,這些舊約聖徒的信心,因著基督後來的獻上才發生功效;舊約時期以牲畜獻祭,只是預表基督的獻祭。

11:5 以諾……被接去,創5:21-24記載以諾沒有死,而是被上帝 “取去” 了。上帝喜悅他,《創世記》兩次提到以諾 “與上帝同行”(創5:22、24),在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中,這個短語譯為以諾 “蒙上帝喜悅”。

11:6 得上帝的喜悅。《創世記》(《七十子譯本》)論到有些列祖 “得上帝的喜悅”,是用希臘文euaresteō(意為 “蒙喜悅”)來翻譯希伯來文的 “與上帝同行”。這些列祖包括:以諾(創5:22、24)、挪亞(創6:9)、亞伯拉罕(創17:1,24:40,48:15)和以撒(創48:15;參創39:4的約瑟)。本章經文會逐一說到每一位。包括相信上帝的存在(或許指第3節),尤其指相信上帝必定成就應許,賞賜信徒(見10:35,11:26;參10:23,11:1注)。到上帝面前來,見4:16注。

11:7 挪亞,參創6:9~9:29。未見的事,見11:1。敬畏的心,參5:7(“虔誠”)和12:28,那兩節經文都稱讚這種態度。使他全家得救,這是上帝拯救人的明顯例子。定了那世代的罪,作者對比挪亞行義順服上帝,與世人拒絕挪亞所傳的信息(參彼後2:5)和上帝的道德標準,顯明世人的罪是何等深重。在本書中,“世界”(本節譯作 “世代”)一般指世界萬物(4:3,9:26,10:5),但這裏特指有罪的人類(見11:38;參約15:18-19;雅4:4;約壹2:15)。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挪亞被稱為 “義人”(創7:1),是因為他憑信心回應建造方舟的呼召(創6:22)。

11:8-9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哈蘭前往迦南(創12:1-4)。遵命,亞伯拉罕信心聽從上帝的呼召,相信上帝的應許。得為業(《和修》“承受為基業”)也用來指基督徒的救恩(9:15)。還不知道往那裏去,參11:1。應許之地。見創15:18-21。關於上帝的應許,見6:12-15。異地,見11:13-16。

11:10 亞伯拉罕嚮往那座天上的(進一步的論述見13-16節,12:22-24,13:13-14)。

11:11-12 撒拉,見創21:1-7。撒拉發笑,顯然是出於不信(創18:9-15),因此她作為信心的榜樣令人不解。然而,(1) 儘管撒拉有過失,但作者仍樂於講述她的真信心;(2) 撒拉的心後來顯然改變了,因為以撒出生時,她因發自內心的喜樂而歡笑(創21:6)。在希伯來原文中,以撒這個名字意為 “喜笑”。還能懷孕(原文直譯:領受建立後裔的能力),雖然有些譯本以亞伯拉罕為這兩節經文的主語,但以 “撒拉” 為主語最合適(如《和》的譯法),因為:(1) 撒拉的名字和 “自己”(希臘原文autē)均為主格,即句子的主語;(2) 若以亞伯拉罕為主語,就必須用不尋常的語法來解讀 “撒拉自己” 這兩個詞,或者假設早期抄寫《聖經》的人把這兩個詞謄寫錯了。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見10:23。……,暗指創22:17。

11:13 存著信心死的,他們至死都忠心相信。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亞伯拉罕和撒拉的例子尤為明顯:他們蒙召前往應許之地,上帝應許他們將有多得不可勝數的子孫。他們在一個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地方漂泊度日,在那裏只生下以撒這一個兒子,但他們單純地相信上帝的應許必定成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尤見創23:4;另見出2:22;利25:23。《詩篇》從靈意上解讀亞伯拉罕子孫的實際情況:見詩39:12,119:19(另見代上29:15;參彼前1:1,2:11)。

11:14-16 作者表示,在1-13節提到的人是在尋找一個更美的(天上的)家鄉(原文沒有 “家鄉” 一詞),那是他們真正的家鄉。首先,以亞伯拉罕為例,他若要尋找一個地上的 “家鄉”(希臘原文patris,指 “祖籍地”),大可返回哈蘭;他卻堅持跟從上帝的引領,堅信上帝的應許必定實現(15節)。其次,《詩篇》從屬靈的角度,將 “客旅”、“寄居” 等形容被擄他鄉的術語應用在塵世的生活中,可見作者期待著來世的生命(詩39:12,119:19;參來11:13-14)。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見10節,12:22-24,13:13-14。

11:17-19 亞伯拉罕……被試驗的時候(見創22:1-19),譯作 “被試驗” 的希臘原文peirazō也見於創22:1(《七十子譯本》)。這個詞在本書其他地方(2:18,4:15)指罪的試探(參雅1:2-4,12-15;彼前1:6-7,4:12-14)。獨生的兒子(希臘原文monogenēs,或譯:獨特的兒子),參創22:2、12;《希伯來聖經》作“你獨一無二的兒子”;《七十子譯本》作 “你的愛子”。雖然亞伯拉罕還有以實瑪利(創16:4,11-16)和其他兒子(創25:1-2),但這個詞指明以撒是他獨特的兒子,是他獨一無二、唯一的繼承人,以及唯一承受聖約應許的人(創21:12,22:15-18,25:5)。叫人從死裏復活,亞伯拉罕深信自己會和以撒一起回家(創22:5,參8節)。作者將以撒逃過被殺獻祭喻指復活。有些解經家認為以撒在這裏預表基督,許多後使徒時期的教父都持這種觀點:亞伯拉罕的獨子以撒被獻為祭並 “復活”,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同樣也被獻為祭並復活。但有些解經家質疑這種觀點(見創22:16-17注)。

11:20 以撒,見創27:1-45。這些預言性的祝福(尤其是創27:28-29、39-40)顯示以撒對未來懷著盼望。

11:21 雅各,見創48:8-22。和以撒一樣,雅各對兒孫的祝福(創49:1-27),尤其給約瑟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創48:8-22)的祝福,顯明他對未來懷著盼望(根據上帝的應許;見創48:3-6)。

11:22 約瑟對未來懷著盼望,是因為他深信上帝必救贖祂的百姓離開埃及,帶領他們到達應許之地,這樣他的骸骨也可移至應許之地(創50:24-25)。

Study 15 希伯來書 11:1~22 (2.2.4)》有4个想法

  1. 1. 信是用來處理未見之事和將來的事,而且特別是以永生神及其信實的作為為對象的(1、6節)。它確知這一件事在現在的真實性,也確知另一件事將來必定應驗。請詳細注意信心的這些特性,怎樣表現在這裏所提到的人物身上。如果我的一生要討神的喜悅,這段聖經教導我必須羡慕什麼呢?
    答: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看不見的事有確據(《和修》)。亞伯的信使他獻上更美的祭物,因此被上帝稱許為義人。聖經沒有明說他所獻的祭為何蒙神悅納,但我們合理的推論是因為亞伯獻的指向了未來、未見之事,就是耶穌基督流血的獻祭。以諾的信表現在他信上帝的存在,且相信上帝要賞賜求祂的人(11:6),他因此與上帝同行,如此得了上帝的悅納,被上帝接去,也為他的信心作見證。 亞伯拉罕的信表現在順服上帝的呼召(創12:1-4),往“將來要得地為業的地方去”(11:8)。他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但卻相信上帝的應許。他的信使他明白上帝應許的迦南地指向未來天上的城(11:10)。撒拉雖然曾不相信上帝會使她生子(創18:9-15),但當以撒出生時,她說到:“上帝使我喜笑”(創21:6),這句話透露出了她信上帝的信實(来11:11),信上帝必要成就對亞伯拉罕的應許(11:12)。希伯來書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他們在世時雖然還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只是從遠處看見,就表示歡迎。他們承認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知道他們永恆的家鄉是在天上,上帝為他們已經預備的一座城(11:13-16)。這是這些信心英雄榜人物共同具有的特質。我的一生要討神喜悅,就要羨慕天上的家鄉,而不是地上的祝福。正如歌羅西書勸誡我們的: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預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西3:2)。
    2. 7~16節。信神就當注意些什麼呢?其充分的表現又包括什麼呢?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哪裏享受到呢?這種認識應當怎樣影響我現在的展望,行動,和對於生活的態度呢?
    答:信神就當信神存在,且信祂要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其充分的表現是相信上帝的應許,信靠上帝的話,信靠祂的信實,並遵行祂的誡命。我們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基督裏享受到,因為基督已經應驗了《舊約》一切的應許,在基督裏,上帝的應許無論有多少,都是阿們的(林後1:20)。若是這樣,我們的眼界、行動、對生命的態度就要以基督為中心,以祂的身體——教會——為中心,去愛上帝、愛鄰舍。
    3. 17~19節。(正如亞伯拉罕初時所見)神關於以撒的應許和吩咐之間,包含著什麼明顯的矛盾呢?亞伯拉罕信神的心怎樣勝過這種考驗?他對神也有了什麼新的盼望?
    答:以撒是應許之子(15:4),是亞伯拉罕“所愛的獨子”(22:2,見《和修》),上帝應許要藉著這應許的後嗣堅立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然而上帝在創世記22章卻要亞伯拉罕將以撒這個唯一承受聖約應許的獨子獻在祭壇上,顯然會破壞這應許,因此是矛盾的。但亞伯拉罕滿心相信上帝的應許,相信即使他獻以撒為祭,上帝也必要使他從死裡復活,這個新鮮的盼望使他勝過了這場試驗。

  2. Study 15 Hebrew 11:1~22 (2.2.4)
    1. 信是用來處理未見之事和將來的事,而且特別是以永生神及其信實的作為為對象的(1、6節)。它確知這一件事在現在的真實性,也確知另一件事將來必定應驗。請詳細注意信心的這些特性,怎樣表現在這裏所提到的人物身上。如果我的一生要討神的喜悅,這段聖經教導我必須羡慕什麼呢?
    * 以前我会觉得圣经里的信心伟人是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上帝、亲耳听到了上帝的说话,所以他们信心坚定。但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即便这些信心伟人有一些特别的属灵经验,但他们的信心还是建立在信靠眼不能见的神和盼望末世之上。所以我们要超越眼前的现实世界,多思想上帝的真实,多盼望新天新地的美好,存着寄居者的心态,过世上的每一天。

    7~16節。信神就當注意些什麼呢?其充分的表現又包括什麼呢?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哪裏享受到呢?這種認識應當怎樣影響我現在的展望,行動,和對於生活的態度呢?
    信神就当遵行神的引导和命令。

    * 神借圣经中的律法告诉我们当过的圣洁生活,借教会的教导、团契的分享、弟兄姐妹的提醒指导我们当作的选择。我们不能消灭圣灵的感动去做违背上帝诫命的事。
    * 所盼望的至高成就就在基督里,在基督里我们就得到了完全的救赎,被上帝接纳为儿子,好得无比。
    * 所以现今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上帝孩子的身份来生活,不要贪恋这个世界,不要亏缺上帝的荣耀。

    17~19節。(正如亞伯拉罕初時所見)神關於以撒的應許和吩咐之間,包含著什麼明顯的矛盾呢?亞伯拉罕信神的心怎樣勝過這種考驗?他對神也有了什麼新的盼望?

    * 神说亚伯拉罕会有无数的子孙,但神又要亚伯拉罕把他唯一的独生子当祭物献给神。这样照世人的眼光看,上帝关于后代子孙的应许如何实现呢?
    * 但亚伯拉罕相信神的应许一定会实现,所以即便他把独生子献上,上帝也会让以撒复活。
    * 神并没有使以撒复活,因为祂也并没有要以撒被献上。亚伯拉罕虽然想错了上帝的计划,但他的信心是真实可靠的,他信的没错,上帝的应许必定实现。

  3. Study 15 Hebrew 11:1~22
    1. 信是用來處理未見之事和將來的事,而且特別是以永生神及其信實的作為為對象的(1、6節)。它確知這一件事在現在的真實性,也確知另一件事將來必定應驗。請詳細注意信心的這些特性,怎樣表現在這裏所提到的人物身上。如果我的一生要討神的喜悅,這段聖經教導我必須羡慕什麼呢?
    * 我們要相信神啟示給我們的應許,我們應當羨慕的,是憑著信心活出何神心意的生命。

    7~16節。信神就當注意些什麼呢?其充分的表現又包括什麼呢?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哪裏享受到呢?這種認識應當怎樣影響我現在的展望,行動,和對於生活的態度呢?

    * 我覺得這段經文教導我們不要定睛在屬世的事務上,把目標放在神給我們的應許之地,也就是那永恆的國度。
    * 這些人物到死都沒有看到應許的實現,但是他們憑著信心相信那未可見之事。我們也將憑著信心面對死亡,知道在死亡的另一邊是天國的大門。

    17~19節。(正如亞伯拉罕初時所見)神關於以撒的應許和吩咐之間,包含著什麼明顯的矛盾呢?亞伯拉罕信神的心怎樣勝過這種考驗?他對神也有了什麼新的盼望?

    * 既然以撒是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子,那神怎麼又會要他死呢?
    * 亞伯拉罕相信神的應許一定會實現,神的指示一定有祂的道理,他相信神是有大能可以使以撒復活的。

  4. Study 15 Hebrew 11:1~22 (2.2.4)
    1. 信是用來處理未見之事和將來的事,而且特別是以永生神及其信實的作為為對象的(1、6節)。它確知這一件事在現在的真實性,也確知另一件事將來必定應驗。請詳細注意信心的這些特性,怎樣表現在這裏所提到的人物身上。如果我的一生要討神的喜悅,這段聖經教導我必須羡慕什麼呢?

    -他们在信心上共有的特质是:1)因着信心,他们就超越了世人的认知,有了属灵的眼光,凭信心而不是凭眼见生活。2)他们都相信神的话是可信的,凭信心领受诸世界是神所造的;3)他们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要实现;4)他们确信神赏赐寻求祂的人,因此他们都是讨神喜悦的人,最终都得了神的赏赐。
    -这些特质都是我所仰慕的,愿信心带领我过讨神喜悦的生活,超越属世认知的阻挡,定睛看不见的,却是真实的,美好的天国的赏赐。

    7~16節。信神就當注意些什麼呢?其充分的表現又包括什麼呢?所盼望的至高成就,要在哪裏享受到呢?這種認識應當怎樣影響我現在的展望,行動,和對於生活的態度呢?

    -这里列举的在信心上做美好见证的人,他们的经历提醒我们要注意:他们是少数的一群人,是很多人的笑柄(诺亚);为要得应许之地,离开地上的家乡,前往未知的异地(亚伯拉罕);是寄居在世上的客旅(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人视为不可能,却信神必成就应许(撒拉);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所应许的实现,然而他们满心相信,心系天上的至高至美的产业。

    17~19節。(正如亞伯拉罕初時所見)神關於以撒的應許和吩咐之間,包含著什麼明顯的矛盾呢?亞伯拉罕信神的心怎樣勝過這種考驗?他對神也有了什麼新的盼望?

    -神应许赐亚伯拉罕从亚撒生养众多,却又要亚伯拉罕将亚撒献上,杀死以撒,这是明显矛盾的。
    -亚伯拉罕对神的应许充满信心,因此胜过考验。他知道神应许了什么,也相信神会兑现应许,因此他认为神若要他把儿子杀了,神定会叫亚撒从死里复活。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