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预备门徒。耶稣升天。

研经题目
路加继路加福音后,按序记载基督教如何藉使徒与圣灵的工作,扩展至世界各地。
第11日 使徒行传一1~12
- 耶稣从死里复活,怎样使用祂仍在地上的时间呢?
- 祂对门徒有什么计划?他们关心什么事(在整卷路加福音也是这样)?耶稣怎样回答他们的问题?
- 门徒在9~11节里看见和听到什么?
- 这段经文指出在耶稣升天到再来的一段日子里,上帝在你生命中有什么计划呢?
- 上帝给你什么属灵的供应?
- 最近你觉得圣灵加你力量去为主作见证吗?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使徒行传》
诚之摘自《圣经研修本》
【导论】
在《新约》中,《使徒行传》的写作目的十分独特,作者选择性地记录基督复活后早期教会的历史。本书是一部两卷本作品的下卷,上卷是《路加福音》,两卷书都写给一个名叫提阿非罗的人。1:1提到的 “前书” 明显是指《路加福音》。
作者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佚名之作,但最早对作者身份的讨论都将这两卷书归在路加的名下。“路加” 这名字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三次,分别是西4:14、提后4:11和门24节。这三处经文都出自保罗的监狱书信,且都提到路加与保罗在一起。
第2世纪晚期,高卢的里昂主教爱任纽在其著作中最早讨论到《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问题。他认为这两卷书是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并指出从徒16:10开始,第一人称复数代词 “我们” 遍及书中的后面章节,这表明《使徒行传》的作者是保罗的同伴,在所记载的那些事件发生的场合中都与保罗在一起。《使徒行传》中这些以 “我们” 来叙述的经文,是确定《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作者身份的关键。
西4:14指出路加是医生。有些人认为,《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使用了医学术语,这可以作为路加是这两卷书的作者的证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路加为了使读者能清楚明白他所表达的内容,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作者对疾病的详细描述,也许是他身为医生的兴趣使然(参徒28:8)。此外,所有外证都表明路加是本书的作者。
除了《新约》那三处经文外,再也没有其他关于路加的确切资料。早期传统将路加与安提阿城联系起来,但这大概是基于13:1提到的 “路加” 这个拉丁文名字。“路加” 是希腊文名字,《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用优美的希腊文写成。路加非常熟悉《旧约》,这也许反映了他原来是个敬畏上帝、参与犹太会堂敬拜的外邦人,或是曾经改信犹太教;但是,他的《圣经》知识也可能是他成为基督徒后才学的。
写作时间
有些学者将《使徒行传》的写作时间定于主后70年,因为他们认为本书写于《路加福音》之后(1:1),而《马可福音》是路加的写作资料来源之一(路1:1-2);早期传统认为《马可福音》是在彼得死后写的,彼得很可能死于第1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些学者则认为《使徒行传》写于主后70年或80年,因为《使徒行传》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福音如何传开,以及在哪里传开,而不是为保罗的传道辩护。这解释了作者为什么没有记载保罗生命的最后阶段所发生的事。因此,本书提到福音要传到 “地极”(19),那是指作为世界权力中心的罗马。许多学者根据《使徒行传》那突兀的结尾,认为此书早在主后62年(保罗去世前)就已写成。《使徒行传》的结尾记载保罗在罗马被软禁,等候凯撒审判(28:30-31)。如果路加知道保罗无罪获释,也可能知道保罗在凯撒面前辩护(应验了27:24),以及他传福音直到西班牙(参28:30-31注),却没有在《使徒行传》的末尾提到这些,这就显得有点奇怪。因此,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这突兀的结尾表明路加大约在主后62年,就是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写成了《使徒行传》。
主题
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信徒从圣灵得着能力,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为耶稣基督的福音作见证,并建立教会。此外,本书阐明了尽管基督信仰是新兴宗教,但实际上它是使人得救的唯一真正道路,扎根于上帝创世以来的应许。在古代世界,一个宗教需要证明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故此,路加阐明教会是上帝应许的实现与延伸。
文本
《使徒行传》的早期抄本所呈现的经文差异,比《新约》其他任何书卷都多且严重。
《和》与《和修》的注释不仅列出经文的异文,也显示在某些地方缺了整节经文(8:37,15:34,24:77,28:29)。最重要的差异可见于学者称为 “西方文本” 的一组抄本中,这是《使徒行传》较早的版本,比其他文本约长十分之一。它提供了额外细节,使得叙述更为流畅。没有一个标准的中文或英文译本采用这个西方文本,但有些译本(如《英语标准译本》)在脚注中收录了其中一些较为有趣的异文,例如保罗在以弗所推喇奴学房辩论的时间(19:9)。
特征
《使徒行传》与福音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独特之处,文体就是其中之一。《使徒行传》是《新约》中唯一记录使徒传道的书卷,因此传统称之为 “使徒的行踪”。《使徒行传》主要记述彼得和保罗这两位使徒,路加经常表明,在他们传道过程中所发生的许多事都颇为相似,与耶稣的传道工作也相仿。
本书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有许多摘要。路加就某一特定时间或地点的教会情况进行简要归纳,例如:五旬节后门徒一起生活(2:42-47),早期基督徒凡物公用(4:32-35),以及使徒所行的神迹(5:12-16)。这些摘要有时非常简洁,例如用19:10一节经文总结了保罗在以弗所两年多的传道工作。路加常用片段式叙述的方法来记录基督徒的事奉,突出个别事件来说明他们的工作,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施洗约翰的几个门徒在以弗所信主的经过(19:1-7),士基瓦的儿子们赶鬼却适得其反的事件(19:13-16),以及银匠底米丢掀起的骚乱(19:23-41)。
《使徒行传》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数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篇幅的演说或讲论(见1755一页表)。其中较重要的讲论有十篇,彼得三篇(2:14-36,3:11-26,10:34-43);司提反一篇(7:1-53);保罗六篇。在保罗的六篇讲论中,其中三篇是他在耶路撒冷和凯撒利亚作的护教演讲(22:1-21,24:10-21,26:1-29);另外三篇是他在三次旅行传道中针对不同的会众讲的:第一次向犹太人(13:16-47);第二次向外邦人(17:22-31);第三次向基督徒(20:18-35)。此外,还有许多较短的见证穿插于全书中(如:5:29-32,14:15-17),主要都是为基督所作不同形式的见证。本书的许多神学素材都可以在这些讲论中找到。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旅程的叙述,这种叙述通常只列出停留的地方或经过的港口(如:16:6-8,20:14-15,21:2-3)。这给人一种印象,就是基督教会的传道者是马不停蹄地到处走动,这也是保罗的传道事工被冠以 “旅行” 这一标签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标签最适合描述保罗的第一次传道旅程(13-14章)。保罗其余的传道旅程多是在一些主要的城邑,例如在哥林多和以弗所,作较长时间的逗留。
关键主题
《使徒行传》的主题可以用 “见证” 一词来概括,正如主题经文1:8所阐明的。 | |
1. 耶稣基督的见证人道及世界各地——犹太、撒玛利亚,直到 “地极”。 | |
2. 有各种各样的人为耶稣作见证:犹太人,外邦人、撒玛利亚人、残疾人、异教的山地居民,杰出的女商人、狱卒及其全家、希腊哲学家、巡抚和君王, | |
3. 耶稣的见证人得蒙上帝护佑和引导。上帝保守祂的见证人度过各种各祥的危难,譬如:害命的阴谋、怒气填胸的暴民、海上的风暴,以及当权者一连串的审讯。这里仅列出几例。 | |
4. 另一方面,忠实的见证人必须做好受苦的准备,甚至为见证耶稣而殉道。 | |
5. 作见证的力量来自圣灵。上帝赐圣灵给所有信徒,不分男女,使他们有能力为耶稣基督作见证。圣灵有时以特殊的启示引领见证人,祂是基督徒传道事工的推动者。 | |
6. 在早期,常有 “神迹奇事” 伴随着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的人。使徒所行的神迹奇事,是指向福音真理的 “记号”。神迹通常为见证耶稣打开了一扇门。 | |
7. 有果效的见证需要教会的合一。 | |
8. 耶稣的复活是见证的关键要素。对于犹太人来说,耶稣的复活表明祂就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对于外邦人来说,耶稣的复活表明祂是审判者,人需要悔改。 | |
9. 耶稣的见证人所传进的信息是否得到接纳,既取决于人的回应,也取决于上帝在人的回应背后所彰显的至高主权。 | |
10. 《旧约》指向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而指向祂和跟随祂的人的预言必定应验(1:16)。 | |
11. 福音的见证呼吁听众有所回应。《使徒行传》中大多数的进道都是以某种形式的邀请作为结束。典型的例子是保罗与亚基帕二世的对话。 | |
12. 所要求的回应是人奉耶稣基督的名悔改,使罪得赦。 | |
13. 耶稣的见证人必须在世人面前保持诚信正直。这可见于《使徒行传》中当权者多次评论基督徒没有任何作恶的证据。 | |
14. 基督徒的见证是延续耶稣基督 “开头” 的事工(1:1)。整卷《使徒行传》所记载使徒(保罗)的经历与耶稣的经历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正说明了这一点,例如:耶稣所行的神迹,祂上耶路撒冷去受苦的预兆,愤怒的犹太暴民呼喊要处死他,以及他在巡抚和希律王面前受审。 | |
15. 忠实的见证能产生很大的果效。《使徒行传》全书都是关于基督徒见证福音所取得的胜利。这见证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都结出了果子。全书以此作为结束:保罗向“凡”到罗马来见他的人,都忠实地见证主。 |
写作目的、缘起和背景
由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之间的连续性,路加在他第一卷书《路加福音》开头的序言(路1:1-4)中,就说明了他写本书的目的。他定意 “按着次序” 来 “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这是历史学家的兴趣使然。一般人会认为,“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既指耶稣的传道事工(《路加福音》),也指早期教会的传道事工(《使徒行传》)。路加将这部作品献给提阿非罗,是要使他知道所学之道都是 “确实的”,是有牢固基础的。要确定路加写作目的的确实性质,主要在于确定提阿非罗的身份。提阿非罗显然已经学了基督信仰之道,他可能是初信者,或是正要委身基督的慕道友。“提阿非罗” 意为 “爱上帝的人”,因此路加写这卷书可能是要提醒读者,使他们更爱上帝,而不是写给某一个人。
路加写《使徒行传》大概有多个目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全书的重点或主题中看到。
救恩历史概要
耶稣升天后(1:9;参诗68:18;弗4:9-10),祂差遣圣灵(2:28-32)赋予使徒能力为祂作见证(徒1:8),去传扬福音信息(赛52:7),并吸引万民归向祂(太28:19)。关于“救恩历史”的解释,见《圣经文集》中的《圣经概述》。
文学特征
《使徒行传》采用了不同的文学类型,包括英雄故事、历险故事、旅行故事、归信故事和神迹故事。作者也经常采用戏剧性的表达手法,而记载的演讲就有32篇之多。
本书的结构遵循一个反复循环的模式,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握整卷书的脉络。这个模式是:(1) 基督徒领袖兴起,宣讲福音; (2) 听众信主,加入教会; (3) 敌对者(通常是犹太人,但有时是外邦人)开始迫害基督徒领袖以及 (4)上帝介入,拯救这些领袖或保护教会。这个模式在《使徒行传》的前半部最为明显,但在保罗的传道旅程中则以不同的形式延续:先是保罗遭遇反复打击,接着是教会的扩展。
本书的叙事特性也值得留意。《使徒行传》是一部历险记,当中有被捕、入狱、被打、暴乱、惊险逃脱、从死里复活、海滩、受审和获救的场面。
地点在《使徒行传》中有重要的作用。那些重要的地方大多是第1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大城。地理兼具字面和象征的重要意义,例如,故事发端的地点耶路撒冷,象征犹太宗教,而基督教出自犹太教;故事结束的地点罗马,象征早期教会发展时基督教走向的外邦世界。
讲述故事的人通常从手头拥有的大量资料中,选择符合他们构思和目的的故事情节。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经历,路加有时选择性地这记载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重复多次的治病神迹例子(如:3:1-10,19:11-12),在圣殿中讲道(3:11-26)和向希腊知识分子传道的例子(17:16-34),殉道的例子(7章),以及个人归主(如:9:1-19的一个犹太人,8:26-38的一个埃塞俄比亚人)和群体信主的一些事例(如:2:37-41在耶路撒冷,19:17-20在希腊以弗所),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大纲
一、预备门徒作见证(1:1~2:13)
(一)耶稣预备门徒(1:1-5)
(二)耶稣升天(1:6-11)
(三)马提亚代替犹大(1:12-26)
(四)五旬节圣灵降临(2:1-13)
二、在耶路撒冷为主作见证(2:14~5:42)
(一)彼得在五旬节讲道(2:14-41*)
(二)基督徒凡物公用的生活(2:42*-47)
(三)彼得治好瘸腿的人(3:1-10)
(四)彼得在圣殿广场讲道(3:1-26)
(五)彼得和约翰在犹太公会作见证(4:1-22)
(六)信徒群体求主赐胆量为主作见证(4:23-31)
(七)凡物公用(4:32~5:16)
(八)使徒在公会受审(5:17-42)
三、在耶路撒冷以外为主作见证(6:1~12:25)
(一)拣选七个执事服事说希腊话的寡妇(6:1-7)
(二)司提反为作见证殉道(6:28~8:3)
1. 司提反被捕(6:8-15)
2. 司提反在公会申述(7:1-53)
3. 司提反殉道(7:54~8:3)
(三)腓利在耶路撒冷以外为主作见证(8:4-40)
1. 福音传到撒玛利亚(8:4-25)
2. 向埃塞俄比亚太监作见证(8:26-40)
(四)扫罗归主(9:1-31)
1. 扫罗遇见基督(9:1-9)
2. 扫罗与亚拿尼亚相遇(9:10-19a)
3. 扫罗在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作见证(9:19b-31)
(五)彼得在沿海城镇讲道(9:32~11:18)
1. 医治以尼雅和多加(9:32-43)
2. 哥尼流归主(10:1-48)
3. 彼得向耶路撒冷教会作见证(11:1-18)
(六)安提阿教会向外邦人作见证(11:19-26)
(七)为耶路撒冷信徒募捐(11:27-30)
(八)耶路撒冷教会受逼迫(12:1-25)
1. 雅各之死(12:1-5)
2. 彼得获救出狱(12:6-19)
3. 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12:20-25)
四、在塞浦路斯和加拉太南部为主作见证(13:1~14:28)
(一)安提阿教会差派保罗和巴拿巴(13:1-3)
(二)保罗和巴拿巴在塞浦路斯为主作见证(13:4-12)
(三)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犹太会堂讲道(13:13-41)
(四)保罗转向外邦人传福音(13:42-52)
(五)保罗和巴拿巴在以哥念遭拒绝(14:1-7)
(六)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为主作见证(14:8-23*)
五、耶路撒冷会议(15:1-35)
(一)割礼派批评向外邦人传福音(15:1-5)
(二)彼得为保罗辩护(15:6-17)
(三)雅各提出解决方法(15:12-21)
(四)致安提阿教会的信(15:22-35)
六、在希腊主作见证(15:36~18:22)
(一)保罗和巴拿巴为马可起争论(15:36-41)
(二)提摩太加入保罗的传道队伍并接受割礼(16:1-5)
(三)保罗蒙呼召前往马其顿(16:6-10)
(四)保罗在腓立比为主作见证(16:11-40)
1. 吕底亚归主(16:1-15)
2. 保罗和西拉被囚(16:16-24)
3. 禁卒归主(16:25-34)
4. 保罗和西拉获释(16:35-40)
(五)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为主作见证(17:1-9)
(六)保罗在庇哩亚为主作见证(17:10-15)
(七)保罗在雅典为主作见证(17:16-34)
1. 在集市为主作见证(17:16-21)
2. 在亚略巴古为主作见证(17:22-34)
(八)保罗在哥林多为主作见证(18:1-22)
七、在以弗所为主作见证(18:23~21:16)
(一)百基拉和亚居拉指导亚波罗(18:23-28)
(二)保罗遇见施洗约翰的门徒(19:1-10)
(三)保罗在以弗所遇到的宗教(19:11-22)
(四)保罗在以弗所遭受强烈反对(19:23-47)
(五)保罗结束在希腊的事奉(20:1-6)
(六)保罗前往米利都(20:7-16)
(七)保罗在米利都向以弗所的长老讲话(20:17-5)
(八)保罗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20:36~21:16)
八、在耶路撒冷被捕(21:17~23:35)
(一)保罗参加还拿细耳人愿的仪式(21:17-26)
(二)愤怒的暴徒袭击保罗(21:27-39)
(三)保罗向犹太群众说话(21:40~22:21)
(四)保罗表明他的罗马公民身份(22:22-29)
(五)保罗在公会面前申诉(22:30~23:17)
(六)激进的犹太人阴谋杀害保罗(23:12-22)
(七)保罗被解交腓力斯巡抚(23:23-35)
九、在凯撒利亚为主作见证(24:1~26:32)
(一)保罗在腓力斯面前自辩(24:1-27)
(二)保罗向凯撒上诉(25:1-12)
(三)非斯都将案件呈到亚基帕二世面前(25:13-22)
(四)保罗在亚基帕二世面前为主作证(25:23~26:32)
十、在罗马为主作见证(27:21~28:31)
(一)保罗坐船前往罗马(27:1-44)
(二)保罗在马耳他为主作见证(28:1-10)
(三)保罗抵达罗马(28:11-16)
(四)保罗在罗马向犹太人为主作见证(28:17-31)
*大纲分段与《和合本》不同。
【经文注释】
1:1~2:13 预备门徒作见证。本书以记载五旬节圣灵降临(2:1-13)开篇点题。第1章叙述如何预备门徒迎接圣灵的降临。
1:1~2:47 圣灵赐下能力给教会作见证。使徒行传的前两章可以看作是前言,为本书主要大纲做准备,该大纲在1:8提出。靠着圣灵的能力,教会作为基督的见证人将把福音带到耶路撒冷(3:1~5:42),超过耶路撒冷到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6:1~12:24),并传到地极(12:25~28:31)。在本节中,我们看到教会为此目的所做的准备和领受能力。(BTSB)
1:1-11 耶稣被接升天。福音书作者中只有路加叙述了耶稣的升天,而且他描述了两次,在福音书的结尾(路24:50-52)和使徒行传的开头(第2、9-11节)。耶稣升天对路加的神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证明了耶稣是在神的右边的弥赛亚(2:33,5:31,7:55;路22:69;参罗8:34;弗1:20;西3:1;来1:3。8:1。10:12,12:2),耶稣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徒2:30-33;路1:32-33),而且耶稣有权柄浇灌圣灵,开启末世(徒2:16-21、33;约2:28-32)。圣灵将代表耶稣在教会里的同在,在整个使徒行传中引导并赐下能力给信徒们。(BTSB)
1:1-5 耶稣预备门徒。在简短的序言(1-2节)后,作者路加回顾耶稣用40天的时间预备门徒为祂作见证(3-5节)。
1:1 和《路加福音》一样,本书也是写给提阿非罗的。提阿非罗可能是一个真实人物,也可能是慕道者或基督徒的代称。路加所写的前书是《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和修》“从开头所做和所教导的一切事”)。这暗示本书将要讲述耶稣如何继续在世上 “行事和教导”。虽然耶稣的肉身已经升到天上(9节),但祂的灵仍与地上的信徒同在(参太28:20)。我们要是了解《使徒行传》中的 “主”(希腊原文Kyrios)通常是指耶稣,就会明白整卷书都在讲述耶稣怎样建立祂的教会:耶稣拣选一位使徒代替犹大(1:24);使圣灵以崭新的能力浇灌下来(2:33);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2:47):向亚拿尼亚(9:10)和保罗(9:5,18:9)显现;治好一个瘫子(9:34);接受教会的敬拜(13:2);阻止行法术的人敌挡福音(13:11);以及开导人心,使人相信福音(16:14)。关于圣灵的角色,另见1:2。耶稣指导和促成上帝计划的执行。
1:2 藉着圣灵,意即耶稣教导和吩咐门徒,圣灵随着耶稣的教导赐给门徒能力,使他们可以正确理解并遵行耶稣的教导。使徒,见徒1:20注,罗1:1注。被接上升的日子,指耶稣升天(路24:51)。本书的开头和《路加福音》的结尾(路24:36-53)很相似。
1:3 耶稣多次向门徒显现,并给他们许多的凭据,坚固他们的信心。充分的证据和对事实的了解,往往能增强人的信心。只有本书具体说明耶稣复活后显现40天。这个数字使人想起《圣经》中的许多事件,例如以色列民在旷野漂流40年,耶稣在旷野受试探40天等。虽然上帝国在福音书中是耶稣讲道的主题,但它在本书中只出现了6次(1:3,8:12,14:22,19:8,28:23、31)。值得注意的是,6次中有2次分别出现在《使徒行传》的开头和结尾,这显示根据本书的记载,福音开始向外传播,上帝国的应许已经实现了。“上帝国” 不是地上政治的或军事的国度,而是上帝在当下的属灵统治,藉着圣灵的大能,个人生命和社会整体文化被逐渐更新,参太6:33
1:4 父所应许的,指天父应许赐下的圣灵,圣灵要赋予人崭新和更大的能力。门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领受这恩赐(见路3:15-17,24:49)。
1:5 受圣灵的洗(《和修》“在圣灵里受洗”),是展望五旬节(见2章)。施洗约翰曾把耶稣用 “圣灵” 施行的洗,对比自己用水施行的 “悔改” 的洗(可1:8)。在整卷《使徒行传》中,洗礼和圣灵的恩赐密切相关。悔改、赦罪,接受洗礼和领受圣灵,是人归信主的基本模式。
1:6-11 耶稣升天。到了第四十天(3节),耶稣带着门徒前往橄榄山,并在门徒的注视下升天(9-11节)。升天前,耶稣差派门徒出去为祂作见证(8节)。
1:6 门徒聚集的地方是橄榄山(12节),山脚下是伯大尼(路24:50)。门徒问耶稣什么时候复兴以色列国,因为他们从耶稣的复活和祂赐下圣灵的应许得出结论:弥赛亚时代已经来到,以色列最终得救的日子已经临近。但他们大概仍在期待复兴军事的和政治的以色列国,驱逐罗马军队,恢复以色列的国家主权,正如旧约时代多次发生的那样。对于他们的提问,耶稣不是拒绝,而是纠正他们的观念,并告诉他们圣灵将赐给他们能力(1:8)。这能力不是用来战胜罗马军队,而是用来把福音传遍全世界。耶稣再来的时间表在上帝那里,在等候耶稣再来期间,信徒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
1:6-7 按照当时犹太人的期望,门徒们是以民族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以色列国。虽然耶稣并不否认未来国度的完满成全,但“时候或日期”不应该是他们关心的(参可13:32;帖前5:1)。他们的作用是完成耶稣的使命(第1节),把救恩的信息带到地极(第8节)。(BTSB)
1:7 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在决定历史事件上,三位一体上帝中的圣父始终拥有崇高的权柄。
1:8 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在五旬节之前,圣灵是否较少在一般信徒的生活中作工,还是除了为特别目的而赐给信徒能力外,圣灵完全不会介入信徒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解经家的观点不一。但无论如何,这节经文表明门徒必须等待一件新事的发生。在五旬节后,圣灵满有大能的新工作带来了一些特别的果效,更有效的见证和传道工作(1:8),有效地宣讲福音(参太28:19):有能力胜过罪(徒2:42-46;罗6:11-14,8:13-14;加2:20;腓3:10);有能力胜过撒但和鬼魔的势力(徒2:42-46,16:16-18;林后10:3-4;弗6:10-18;约壹4:4);以及门徒得着用于传道的各样恩赐(徒2:16-18;林前12:7、11;彼前4:10;参民11:17、24-29)。对于这里的 “能力”,门徒很可能理解为既包括有效地传讲福音的能力,也包括(藉着圣灵)行神迹以证明所传信息的能力。本书中至少还有七处(见2:22,3:12,4:7,6:8,8:10,10:38,19:11)用 “能力”(希腊原文dynamis)这个词来指宣讲福音时行神迹的能力。耶稣向门徒托付使命,纠正他们对上帝国的误解(6节)。对于他们来说,“这时候”(6节)是为福音作见证的时候;他们作见证的范围是全世界,并不限于以色列地。第18节是全书的主题。这句话先表明圣灵的能力是为耶稣作见证的动力和后盾,然后为本书的叙事提供一个简明的纲要:从耶路撒冷(1-3章)、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8-12章),直到地极(13-28章)。
1:9 《圣经》其他地方经常提到,上帝显现时往往会出现云彩(路9:28-36)。这云彩不是普通的降雨云,而是上帝临在时环绕着祂荣耀的云彩。他们正看的时候,祂就被取上升,耶稣升天是肉眼可见的,这表明耶稣虽然已经被高举到上帝的右边,得着权柄掌管上帝的属灵国度(太28:18),但祂仍然保留着人的身体。结合1:11来看,这节经文也表明耶稣将会带着同样的身体再来。“道成肉身”这个奥妙的神,不仅是永活的神子亲自取了人的样式,成为既是神也是人的那位,而且祂永远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
1:10 这两个身穿白衣、以人的形象出现的 “人” 是天使(见太28:3;路24:4;约20:12)。
1:11 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耶稣再来的时候,同祂升天时一样,也是有形有体、肉眼可见的(见1:9注)。
1:12-26 马提亚代替犹大。第1章余下的篇幅,主要记叙两项预备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工作:门徒聚集,为圣灵即将赐下而祷告(12-14节);补选马提亚代替犹大(15-26节)。
1:12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即安息日可以走的,不算是工作的最长距离。这并不是旧约律法的明文规定,而是后期的犹太教传统。犹太拉比定的这段路程大约是一公里;而要求严格的死海昆兰群体的犹太人限定的路程更短。
第11日 使徒行传一1~12
耶稣预备门徒。耶稣升天。
1、耶稣从死里复活,怎样使用祂仍在地上的时间呢?
耶稣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的显给使徒,给他们讲说神国的事,用40天的时间预备门徒为祂作见证。
2、祂对门徒有什么计划?他们关心什么事(在整卷路加福音也是这样)?耶稣怎样回答他们的问题?
计划:让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受圣灵的洗,然后差派他们出去为祂作见证;
他们关心:什么时候复兴以色列国(复兴军事的和政治的以色列国,驱逐罗马军队,恢复以色列的国家主权,正如旧约时代多次发生的那样。);
耶稣的回答:纠正他们的观念,并告诉他们圣灵将赐给他们能力(1:8)。这能力不是用来战胜罗马军队,而是用来把福音传遍全世界。
3、门徒在9~11节里看见和听到什么?
看见:一朵云彩把耶稣接去;
听到:两位天使告诉他们,耶稣怎样往天上去,还要怎样来。
4、这段经文指出在耶稣升天到再来的一段日子里,上帝在你生命中有什么计划呢?
预备,等候。
5、上帝给你什么属灵的供应?
引导,祂的话语。
6、最近你觉得圣灵加你力量去为主作见证吗?
天天都有。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