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0 Mark 4:35~5:20 (2.3.17)

研經題目:
1. 四35~41。耶穌使門徒感到詫異的是什麼?門徒使耶穌感到詫異的又是什麼?祂帶領他們進入這種經驗,是要試驗他們什麼,並且教訓他們什麼呢?為什麼這個神蹟對於他們,比他們尚未看見耶穌所作的任何事情都更有深意呢?
2. 五1~20。試將人與耶穌對待被鬼附者的方法作一對比。要對付運行在我們身上的邪惡權勢,須用哪種方法呢?
3. 為什麼眾人「央求耶穌離開」(五17)?耶穌為什麼叫那個被鬼附而蒙醫治者留下來呢?在一個似乎不要基督的家庭中或鄰居中,以什麼形式作見證為最好呢?
注:
1. 四40。可注意的是:耶穌並沒有斥責那些熟諳在加利利海上航行的人,責怪他們不能使祂平安經過風浪。
2. 五1~20。這件事發生於外邦人的地區內,就是加利利海東南岸的低加波利。其中所用「至高神」這種稱呼(7節),和當地人放豬的事(11節),都可以作為這件事的佐證。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35~5:43 向大自然施行神蹟,趕鬼與治病。耶穌繼續表明祂有掌管自然律、制服魔鬼世界,以及治癒疾病的權柄。
4:35~5:43 四個關於行動的“比喻”。從福音書的開頭幾句話起,耶穌的身份就成了馬可的主要關注點。在講述了四個“話語”比喻之後(見4:2注),馬可又記錄了四個強大的“行動”比喻,更加強調了耶穌的身份問題(參見4:10)。每一個比喻都伴隨著對上帝在耶穌身上的大能同在的驚訝和恐懼(見1:10、11的注釋)。(BTSB)
4:35-41 耶穌平息風暴。在指揮大海,從而做了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時,耶穌揭示了祂權柄和能力的真正來源(參3:22文士的指責)。(BTSB)
4:36 關於加利利人的船,見太4:21注,見1507頁插圖。
4:37加利利海在海平面以下212米,因此會有猛烈的下降氣流和驟然的風暴(暴風;參6:48)。
4:38 枕著枕頭睡覺,這種細緻的描述是一種目擊者的敍述,只在本書出現,相信是彼得親口對馬可說的(見“導論:作者和書名”)。耶穌睡了,表明祂無所畏懼,也顯出祂極度的疲憊。這提醒我們,耶穌確實有人性的一面。這裏也可能是與《約拿書》相呼應。然而,約拿是逃避上帝,耶穌卻是使人歸向上帝。門徒對喪命的恐懼,更甚於對耶穌同在的信心(見40節)。
4:38 枕著枕頭睡覺。這是一種與目擊者的回憶有關的細節,表明這個時刻對耶穌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也表明耶穌的疲憊。根據耶穌隨後的命令(第39節),這也證明了耶穌對自己掌管受造物的權能具有完全的信心。夫子,馬可福音中對耶穌最常見的稱呼(5:35;9:17、38;10:17、20、35;12:14、19、32;13:1;14:14;參看“拉比”:9:5,10:51,11:21,14:45). 它表明教導是耶穌職事的核心。它在這裏的用法(在馬可福音裏是第一次)特別與平息風暴有關,表明耶穌的教導為什麼有這樣的權柄(見1:22注)。(BTSB)
4:39 住了吧!靜了吧!耶穌彰顯祂掌管大自然的權能。在《舊約》中,上帝也平靜海浪(伯12:15;詩33:7)和風暴(伯28:25;詩107:25-30;摩4:13)。
4:40 耶穌因門徒膽怯而斥責他們(參7:18,8:17-18、21)。膽怯的良藥是信心,就是信靠耶穌(另見太8:26注)。他們轉向耶穌是對的,但他們心中懼怕,擔心被上帝拋棄,於是耶穌針對他們這些弱點勸誡他們。
4:41 這到底是誰?門徒問了一個恰當的問題,因為這人有平息風暴的能力,證明祂確實也是上帝。
4:41 對於耶穌以前言行的全部含義(如2:10、28),門徒們甚至還沒摸到竅門,所以祂展示的這種神聖權柄令他們感到害怕(見1:10注)。他們知道唯獨誰能使大海平靜。他們的恐懼證明了舊布和舊皮袋無法容納他們中間發生的事情(2:21-22)。然而,馬可的讀者已經在馬可的序言中做好了準備(見1:2-3注),可以回答“這到底是誰”這個問題。耶穌不僅僅是一個大有能力的夫子(見1:22注)。(BTSB)
*誠之:要提醒自己和基督徒,不要用當代“therapeutic” 文化(moral therapeutic deism)的世界觀來解讀這段經文:“只要信靠耶穌,祂現在就會平息我們目前面對的人生風暴。” 雖然耶穌應許會拯救我們,但在基督再臨之前,教會當效法的是那位受苦的彌賽亞。在祂來臨之前,我們仍然可能遭遇各種人生風暴,在曠野受苦,在風暴中肉身受折磨、甚至到死亡的地步。但是基督應許,在試煉中得勝的就會得榮耀。這才是基督徒一生真實的寫照,不要妄想不經歷苦難的試煉,就得著榮耀。
5:1-20 耶穌醫治一個被鬼附的人。由於耶穌在平息大海的過程中行了只有上帝才能行的事,祂對馬可福音中最強大的一群污鬼的輕易否定強調了耶穌先前對耶路撒冷律法教師的回應:在祂身上,大能的上帝已經來醫治祂的子民(3:22-30;見1:2-3注)。
5:1-20 耶穌醫治一個被鬼附的人。耶穌平息了大海,行了只有上帝能行的事,然後祂不費吹灰之力就地使馬可福音裏最強大的一群污鬼退去,凸顯耶穌先前對耶路撒冷文士的回應:大能的上帝已經藉著耶穌基督降臨,要來醫治祂的百姓(3:22-30;見1:2-3注)。(BTSB)
誠之:這個行動比喻是要告訴我們,上帝最終要藉著審判鬼魔來拯救祂的百姓。
5:1 格拉森人,這件事發生在海邊小鎮格拉森附近。這個格拉森不是離岸54公里的大格拉森,即今天的杰拉什。太8:28指出,這件事發生在位於加大拉境內的一個地方。在加利利海東岸的古爾西,發掘出一座第5世紀的教堂,可能就是傳統認為這事件發生的地方。
5:5 砍自己,魔鬼的目的是摧毀照著上帝的形像創造的人。那人與世隔絕,擁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又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這些都顯明他是被鬼附的。
5:6-7 那人跑過去拜耶穌,可能表明污鬼不由自主地屈服於耶穌的大能,或者是那人早已渴望掙脫污鬼的捆綁,或者這兩種可能都有。無論如何,污鬼馬上控制那人說話。
5:7 我與你有什麼相干? 見1:24注。至高上帝的兒子,一個比之前看到的更崇高的稱號(1:24,3:11)。指著上帝,或“我奉神的名求告你”,以一個更有權能的存有的名義求告,這種方法通常被趕鬼人用來控制魔鬼。這個不潔的靈魂試圖控制耶穌。但這種企圖的徒勞已經在這個人俯伏的姿態和耶穌的威嚴稱號中顯露出來。受苦(《中文標準譯本》受折磨),通常與監禁有關(太18:34);它預示著這群污鬼的末世命運。(BTSB)
5:8 曾吩咐……說,希臘原文是未完成時態,顯示耶穌曾經不止一次吩咐污鬼從這人身上出來,牠卻不順從。
5:9 我名叫群,“群”是羅馬軍隊裏人數最多的部隊,滿員的時候有6,000名士兵。但這並不是說那人裏面真的有6,000個污鬼,只是表明數目很多。
5:10 污鬼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可能反映了這群汙鬼害怕耶穌來施行永恆審判(第7節)。(BTSB)
5:11 根據猶太人的禮儀,豬被視為不潔淨的動物。低加波利地區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居民多為外邦人,因此那裏有豬並不奇怪。
5:11-12 豬通常與古代的偶像崇拜聯繫在一起,被猶太人視為不潔(利11:7-8)。雖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消滅豬群會引發道德上的爭議,但對第一世紀猶太人來說,在上帝面前的純淨更加重要。對他們來說,把不潔的靈魂從住在不潔墳墓中的不潔人身上,轉移到不潔的動物身上是合宜的。(BTSB)
5:13 淹死的豬數目很多,正好證實了有很多污鬼附在那人身上的事實(9節)。污鬼既不能毀滅人,就去毀滅上帝所創造的另一種生物——豬,另見太8:30-34注。
5:13 耶穌准了牠們,體現了耶穌的權柄。即便如此,導致豬群毀滅的還是汙鬼,這是一個令人警醒的實物課程,說明了偶像崇拜的最終結果。以色列人只曾一次見到有人斥責大海,然後立即目睹強大的敵對勢力淹沒其中(出14章)。而在這次新出埃及裏(見1:2-3注釋),耶穌重複了那個標誌性的時刻,然而如今被淹沒的是以色列真正的仇敵:汙鬼,而不是列國。(BTSB)
#馬太亨利:基督准許魔鬼進入豬群,這讓格拉森人見識到魔鬼是有何等能力又心懷惡意的仇敵。
#汙鬼一心只想著破壞。沒能消滅這人,牠們就去消滅豬群。汙鬼是撒旦的爪牙,是破壞者。但耶穌在趕出了污鬼之後,為什麼還准許牠們進入豬群(誠之按:牠們進入豬群需要耶穌的特准,是否說明這不是常態?),而這一行為最終導致了整個豬群的毀滅?一個可能的答案是,耶穌想向這個人和那裏的百姓提供確切的證據,證明污鬼確實離開了那人,而且牠們的目的是要毀滅他,就像它們毀滅豬群一樣。Wessel, W. W. (1984). Mark. In F. E. Gaebelein (Ed.),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Matthew, Mark, Luke (Vol. 8, p. 658).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太8:30-34 那裏是加利利海東岸的外邦人地區,那一大群豬是當地人用來作食物的。當地居民損失了這麼一大群豬(大約2,000頭;可5:13),所以非常不高興(合城的人……央求祂離開)。那一大群豬落入海中,預示並描繪了鬼魔的最終結局,上帝將擊敗撒但並把它扔進火湖中(啟20:10)。耶穌藉著在地上的事奉擊敗撒但,取得最後勝利(太4:1-11;路10:18-19);又藉著被釘十字架和復活,取得徹底勝利(約12:31;西2:15;來2:14-15)。
5:15 這個(先前)被鬼附著的人,現在心裏明白過來;也就是說,作為擁有上帝形像的人,他現在可以重新正常地生活(見路8:35注)。他們就害怕,見路8:37注。
路8:37 耶穌就……回去了,路加是以 “按著次序”(13)的方式先描寫格拉森居民的反應,然後總結被鬼附之人的故事。因為害怕得很,在耶穌面前恐懼戰兢,尊崇敬畏祂,本是恰當的(見8:35注)。然而,格拉森居民的害怕卻是消極的,他們因為害怕而失去了親近耶穌的機會。他們的反應很可能是出於迷信的錯誤思想,也可能因為看到耶穌的神秘力量,害怕失去更多的財產。
5:18-20 不許,耶穌不許這個恢復正常、滿懷感恩的人(15節)與祂在一起,可能是因為他請求耶穌讓他成為門徒的核心成員(和耶穌同在,見3:14)。耶穌希望這個恢復正常的人,在低加波利見證上帝的大能。耶穌在此特意吩咐一個得著康復的人,傳講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情,這跟祂在其他事件中要求保密的做法大相徑庭(見1:44,5:43,9:9)。這裏的情況與耶穌先前在加利利的情況不同,低加波利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還沒有誤會耶穌是政治上或軍事上的彌賽亞,因此那人傳講耶穌不會對耶穌構成危險。注意,5:19所說的主(指上帝)所做的事,在第20節被描述為耶穌所做的事,這說明耶穌和上帝擁有相同的本質。
1. 四35~41。耶穌使門徒感到詫異的是什麼?門徒使耶穌感到詫異的又是什麼?祂帶領他們進入這種經驗,是要試驗他們什麼,並且教訓他們什麼呢?為什麼這個神蹟對於他們,比他們尚未看見耶穌所作的任何事情都更有深意呢?
答:耶穌令門徒詫異的是祂如同《舊約》的耶和華那樣,擁有對大自然的權柄,風和海都聽從祂;而門徒使耶穌詫異的是他們膽怯,缺乏信心。耶穌帶領他們進入這種經驗,是要試驗他們是否願意信靠祂,為要叫他們明白在任何風暴中,祂仍坐著為王,掌管世上萬有,因此他們可以不必驚惶害怕,仍然可以擁有世人無法經歷、也無法理解的平安。
2. 五1~20。試將人與耶穌對待被鬼附者的方法作一對比。要對付運行在我們身上的邪惡權勢,須用哪種方法呢?
答:格拉森人對待鬼附者如同對待魑魅魍魎,避之唯恐不及,用腳鐐和鐵鏈捆鎖他,把他鎖在墳墓附近,不尊重他作為人的價值與尊嚴。而耶穌卻憐憫這人(5:19),叫污鬼離開他,叫他的理智不再被污鬼控制(5:15,這人心裏明白過來),恢復他身上的上帝的形象。要對付我們身上的邪惡權勢,不是施加更強大的暴力脅迫,而是用上帝權能的話、福音的大能捆鎖那壯士,趕逐魔鬼的權勢,使人脫離罪惡而得重生。
3. 為什麼眾人「央求耶穌離開」(五17)?耶穌為什麼叫那個被鬼附而蒙醫治者留下來呢?在一個似乎不要基督的家庭中或鄰居中,以什麼形式作見證為最好呢?
答:格拉森人央求耶穌離開,是因為耶穌令他們在經濟上損失慘重,他們關心經濟利益遠甚於人的靈魂得救。耶穌要那人留下來是要他回家向家人作見證,他的復原見證了彌賽亞的憐憫與上帝國度的能力。在不信的家人或鄰居當中,以人生命的改變作見證是最好的形式,而不是天天把屬靈黑話掛在口上,誇誇其談。
赞赞
Study 10 Mark 4:35~5:20
1. 四35~41。耶穌使門徒感到詫異的是什麼?門徒使耶穌感到詫異的又是什麼?祂帶領他們進入這種經驗,是要試驗他們什麼,並且教訓他們什麼呢?為什麼這個神蹟對於他們,比他們尚未看見耶穌所作的任何事情都更有深意呢?
* 門徒詫異竟然連大自然的天氣都聽耶穌的,耶穌差異他們看祂醫治趕鬼那麼久,還不知道他的權柄有多大。
* 這個經驗要測試他們的信心,人往往要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局面才懂得信靠神。耶穌使風暴停息,彰顯了祂的神性,祂的話語如神創世時有權柄,也給門徒得救的確據,耶穌必不使他們滅亡。
五1~20。試將人與耶穌對待被鬼附者的方法作一對比。要對付運行在我們身上的邪惡權勢,須用哪種方法呢?
* 人們對待被鬼附的,就是把他束縛起來,或是隔離起來。耶穌有憐憫,以祂的權柄讓鬼離開。我們身上的邪惡權勢也要屈服在耶穌的最高權勢之下,我們要熱切禱告,求耶穌幫我們脫離一切黑暗。
為什麼眾人「央求耶穌離開」(五17)?耶穌為什麼叫那個被鬼附而蒙醫治者留下來呢?在一個似乎不要基督的家庭中或鄰居中,以什麼形式作見證為最好呢?
* 眾人原本很怕那個厲鬼,可是看到厲鬼都怕耶穌,他們更怕耶穌。不過也有可能是覺得損失太多財產了。
* 我覺得是他得到的呼召不一樣,他要去跟親朋好友做見證,尤其是當居民都沒有appreciate 耶穌的施恩拯救。這裡所要做的見證,是讓親朋好友看見他的生命因耶穌的轉變,有些轉變不是人成熟點就能做到的,而是要神使我們重生。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