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馬可福音 4:21~34 (2.3.16)

Study 9 Mark 4:21~34 (2.3.16)

研經題目:

1. 21~25節。聽道的人,在:(a) 按所知而行,以及 (b) 自己對所聽的起反應,負有什麼責任呢? 因此,什麼是:(a) 神對於屬靈的特權所預期的效果,以及 (b) 靈性進步的條件呢?比較可三14。

2. 26~34節。在這個比喻中,關於主耶穌:(a) 第一次降臨,和(b) 第二次降臨的性質和目的,有什麼暗示呢?比較詩一二六6。這兩個比喻,對於神在人心中的道種,說明了什麼真理呢?

注:

26,30節。「國」:這個字(特別是在舊約中)主要是指「統治權」,就是一個國王所使用的權力,其次才是指「領土」。就是他所統治的範圍或疆域。「神的國,如同……」(26節),其意義實際是說,「神使用祂的權利以及在世人中實現其目的的方法,乃是像這樣……」。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21-25 燈台上的燈。這是接續土壤的比喻(第3-8節),但強調了耶穌的作用。人們對耶穌的委身程度將決定他們的命運。4:22 耶穌的言行,就像燈台上的,將揭露天國的奧秘和聽眾的心靈狀況。馬可福音在講述耶穌的故事時,也是如此對待其讀者。(BTSB)

4:21-22 對上帝國度(祂的管治與同在)的宣講,就像打著油進入房間(見太5:15;路8:16),上帝那即將來臨的彌賽亞統治要把掩藏的事(如:剛硬的心、隱藏的罪)顯露出來。

4:23 有耳可聽,參4:9注。

4:24 量器指接受耶穌話語的態度(參太7:25;路6:38)。只要聽者打開心門,全心全意地接受耶穌所傳的天國信息,那麼就要多給你們——意思是,今生和來世,上帝都臨格在那顆心裏,賜下更多的悟性和福氣。

誠之按: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it will be measured to you),是“神聖被動式”,見EBC注。

4:25 本節經文看似矛盾的話鞏固了前面經文的論點:接受上帝管治與同在的人,上帝還要給他更多已計劃好的果子(13-20節);倚仗自己的才智而不接受上帝話語的人(沒有的),就連他所有的也會失去(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另見太25:29注;路8:16-18注,12:41-48注。

4:24-25 在耶穌的聽眾中,領受耶穌信息的人將得到更多,從而充分參與在神的國度中,並結出豐碩的果實(第20節)。而那些沒有作出回應的人(第15-19節),連他們原先擁有的一點知識也會被奪走,最終導致他們承受上帝的審判(參見8:38;12:9;13:5-37)。(BTSB)

4:26-29 當農夫睡覺……起來,果子就自然長出來。“自然”希臘原文是automate,直譯是“自動地,靠它本身”,也就是說,不靠人的努力。欣然接受上帝話語的土壤,才會長出上帝國度的果子來。先發苗,後長穗,這個比喻有違耶穌時代大眾的期望,他們以為上帝的國度會突然降臨。耶穌教導說,上帝的彌賽亞統治會在人不知不覺中開始(見4:30-32注),在許多逆境中緩慢但穩定地成長,最後在耶穌再來時達到榮耀的頂點(另見32節)。這對人來說是個極大的盼望;參4:30-32注。

4:26-29 種子成長的比喻。國度的成長既不能強求,也不能脅迫。雖然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但神的話包含了促進自己生長的能力,使國度按照上帝的時間和方式穩定而堅定地成長。(BTSB)

4:29 鐮刀收成,喻指末日的審判(參珥3:13)。

4:30-34 芥菜種的比喻。芥菜種是當時農民和園丁使用的最小的種子。由於神的國度開始時並不引人注目,與世界上的大帝國相比,有些人可能會被誘惑而低估了它的能力。但它最終將取代它們(參見以西結書17:23;但4:12)。同時,耶穌把天國比作花園裏最小的植物,而不是預期的高大的香柏樹(結17:22-24),開始含蓄地挑戰以色列的傳統彌賽亞期望。這一挑戰將在祂後來令人震驚的擁抱十字架時變得明確(參見8:31-38)。(BTSB)

4:30-32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關於上帝的國比喻,指出上帝的彌賽亞統治以微小的、不引人注意的方式開始,與大眾的期望不同(見4:26-29注)。耶穌把上帝國的開始比作一粒芥菜種,它比地上的百種都小(《和修》“比地上所有的種子都小”;見太13:31-32注),卻能長成直徑0.9米、高3.7米的樹。這個隱喻強調微小的開始,以及漸進卻顯著的成長(參路17:20注)。飛鳥在長成的樹蔭下築巢,是指上帝的賜福(參士9:8-15;詩91:1-2;結17:22-24)。

4:33 關於上帝的彌賽亞國度的,馬可只摘錄了耶穌用比喻講述的教誨(參1:45,2:2,8:32)。耶穌用比喻警戒反對祂的人;他們可能還會歸向祂(照他們所能聽的)。

4:34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這是籠統的說法,意思是祂教導人的時候通常會用比喻,但這並不表示耶穌只用比喻來講道。沒有人的時候(《和修》“私下沒有人的時候”),耶穌就引導門徒去理解和領受祂的教誨(見10-12節)。

Study 9 馬可福音 4:21~34 (2.3.16)》有4个想法

  1. 1. 21~25節。聽道的人,在:(a) 按所知而行,以及 (b) 自己對所聽的起反應,負有什麼責任呢? 因此,什麼是:(a) 神對於屬靈的特權所預期的效果,以及 (b) 靈性進步的條件呢?比較可三14。
    答:燈與量器的比喻是說明耶穌所宣講的福音,即上帝國度的臨到,好像燈(4:21),會將天國的奧秘顯出來,也揭露人心的剛硬,以及隱藏的罪(4:22),而人對此信息的反應,好比量器,越是留意此信息的,就如更大的量器,上帝也會給他更多(4:24),賜下更多的悟性。因此,聽道的人有責任將他所得到的知識付諸實踐,不只是聽道,更要行道,天國的福音應該反映在他的生活方式上。上帝預期此屬靈特權會帶來生命的改變,福音的果效必定會顯露在人前。屬靈進步的條件是人必須謙卑地聽道,“對所聽的要留心”(4:24),不要倚仗自己的聰明,而是專心倚靠主耶穌基督,聽從祂的教訓。
    2. 26~34節。在這個比喻中,關於主耶穌:(a) 第一次降臨,和(b) 第二次降臨的性質和目的,有什麼暗示呢?比較詩一二六6。這兩個比喻,對於神在人心中的道種,說明了什麼真理呢?
    答:這裏有兩個比喻,一個把上帝的國比喻成種子,它會自動生長,不是靠人的努力,上帝的國度會按照上帝自己的設計和時間穩定成長;另一個比喻把上帝的國比喻成芥菜種,說明它成長的動能很大,不是人可以想見的。關於主耶穌的兩次降臨,也許暗示了第一次降臨不是像猶太人想像的那樣,充滿光輝榮耀(這是在挑戰以色列人傳統的彌賽亞期望),而是微不足道,不引人注目的,而且會給人帶來祝福(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也許是指普遍恩典);而祂第二次降臨,會是一場大收割,帶來末日審判(用鐮刀去割),暗示普遍恩典的結束。神的道的種子在人心中也是如此,一開始也許微小,但是它的動能很大,會在人心中引發翻天覆地的改變。

    Mark 3:14 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Psa 126:6 6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2. Study 9 Mark 4:21~34
    1. 21~25節。聽道的人,在:(a) 按所知而行,以及 (b) 自己對所聽的起反應,負有什麼責任呢? 因此,什麼是:(a) 神對於屬靈特權所預期的效果,以及 (b) 靈性進步的條件呢?比較可三14。
    * 我們對於自己聽道後的反應要負起全責,神的權柄跟人的責任是同時存在的,如果聽了完整的福音仍然心硬,將要承受相應的審判。
    * 我們若心裡接受福音,接受聖靈對我們內心做的見證,神會幫助我們結出更多聖靈的果實。

    26~34節。在這個比喻中,關於主耶穌:(a) 第一次降臨,和(b) 第二次降臨的性質和目的,有什麼暗示呢?比較詩一二六6。這兩個比喻,對於神在人心中的道種,說明了什麼真理呢?

    * 耶穌第一次降臨的工作,起初是不顯眼的,但是耶穌的國度是緩慢而穩定的成長,健康茁壯。當選民足數了,都成熟可收割了,耶穌就會第二次降臨。
    * 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可能看不出有什麼效果,但是種子已靜靜地發芽🌱,神國的茁壯不在我們的努力或智慧,神會讓祂的國度茁壯,我們只要努力撒種,傳講神的道,神會改變人心的。

  3. Study 9 Mark 4:21~34 (2.3.16)
    1. 21~25節。聽道的人,在:(a) 按所知而行,以及 (b) 自己對所聽的起反應,負有什麼責任呢? 因此,什麼是:(a) 神對於屬靈特權所預期的效果,以及 (b) 靈性進步的條件呢?比較可三14。
    * 如何回应听到的道是我们的责任。越愿意接受上帝的道,上帝的真理就会更多显明给我们。所以灵性进步的条件就是要渴慕神的话语。

    26~34節。在這個比喻中,關於主耶穌:(a) 第一次降臨,和(b) 第二次降臨的性質和目的,有什麼暗示呢?比較詩一二六6。這兩個比喻,對於神在人心中的道種,說明了什麼真理呢?

    * 第一次降临,主耶稣是做撒种的工作;第二次降临,耶稣是做审判的工作。
    * 种子发芽长大的比喻,说明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在于主的恩典;芥菜种长成大树,说明主耶稣的国必将战胜罪恶和死亡,成就末世的荣耀。

  4. Study 9 Mark 4:21~34 (2.3.16)
    1. 21~25節。聽道的人,在:(a) 按所知而行,以及 (b) 自己對所聽的起反應,負有什麼責任呢? 因此,什麼是:(a) 神對於屬靈特權所預期的效果,以及 (b) 靈性進步的條件呢?比較可三14。

    耶稣比喻福音就好像灯,揭示天国的临到。量器就是听者接受真理的态度,愈是打开心门,谦卑领受灯的亮光,神就愈要赐人悟出更多天国的信息。渴慕神的道,就常与主同在,人也会从他的传讲和属灵生命的成长中看到真理,神就会乐意帮他结出预定的果实。

    26~34節。在這個比喻中,關於主耶穌:(a) 第一次降臨,和(b) 第二次降臨的性質和目的,有什麼暗示呢?比較詩一二六6。這兩個比喻,對於神在人心中的道種,說明了什麼真理呢?

    主耶稣的第一次降临,出乎众人的期望,是悄悄的,从播撒最不起眼的种子开始,祂又叫这种子经历自然生长的过程:生根,发芽,渐渐长出硕大的枝干来,结出饱满的果子。不知不觉中,时候到了,“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罪恶满了,主耶稣第二次降临,末日的审判也临到;而那流泪撒种的,要欢欢喜喜赴祂准备好的宴席。

    【珥3:13】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践踏吧!因为酒榨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恶甚大。
    【诗126:6】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