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3 馬可福音 6:30~56 (2.3.20)

Study 13 Mark 6:30~56 (2.3.20)

研經題目:

1. 在基督能差派門徒出去餵養群眾以前,他們還需要學習些什麼功課?我們能被祂使用以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功課必須學習呢?

2. 45~53節。按這裏所敘述的情況,門徒似乎因服從基督的命令,結果遭遇了困難。這件事對於門徒所遭遇試煉及拯救的生活,投下了什麼亮光呢?為什麼48節說「(祂的)意思要走過他們去」?比較路廿四28、29。

注:

48節。「四更天」:就是最後一更,約始於清晨三點。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6:30 馬可的記述又回到7-13節耶穌差遣門徒的事上。門徒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領會耶穌的信息:聆聽祂的教訓,宣講祂所宣講的一切,以及回來向祂彙報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5:14、19)。

6:30 儘管約翰被處死,但福音仍在穩步先前。使徒,意思是“被差出去的”(參3:14)。作為耶穌的代表,他們代表耶穌本人,奉祂的名(參第14節)傳揚祂的信息,行大能奇事(第7、12-13節)。這詞也預示著門徒在耶穌離開後持續進行的使命。(BTSB)

6:34 儘管耶穌需要休息,但祂有憐憫的心。祂看到群眾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參民27:17;結34:4-5)。在結34:10-16中,由於以色列領袖的失職,上帝承諾再次親自牧養祂的百姓。耶穌擔當一個好牧人的角色(創48:15;詩23:1-4;賽40:11;耶23:4),繼續去教訓他們:好牧人呼召人們悔改,順服在上帝的彌賽亞統治之下(見約10:14)。

6:34 憐憫,見1:41注。如同羊沒有牧人,以色列領袖本應牧養上帝子民(民27:17;撒下5:2)。不僅希律明顯沒有履行這一責任,而且這個自稱的“王”甚至不是猶太人,而是以土買人,這證明了以色列的悲慘景況(參王上22:17;耶23:2)。正如上帝賜下律法來指導以色列人一樣,耶穌在這裏透過教導他們來牧養百姓。上帝應許,隨著以色列從被擄地歸回,祂不僅要為祂的子民提供一個合他心意的大衛牧人(耶3:15,23:4-6;結34:23,37:24),而且祂要成為他們的牧人,親自餵養他們(賽40:11,49:9;參詩23:1,28:9,80:1,95:7),正如祂在曠野中那樣(詩78:52)。耶穌應驗了這兩個角色。雖然馬可把耶穌教導眾人“許多道理”放在首位(第34節),但他的重點在於耶穌對他們的神奇供應(第35-44節)。(BTSB)

6:36-37 門徒的要求(請叫眾人散開……自己買什麼吃)看似合理,耶穌的回應(你們給他們吃吧)卻令人深思。門徒反過來說了一句帶有諷刺意味的話。二十兩銀子(《和修》“兩百個銀幣”)相當於一個工人200天的工資。

6:38 你們有多少餅?耶穌清楚表明,祂確實要門徒按照祂的吩咐去做,至於結果如何,就得完全信靠祂。

6:39-40 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參詩23:2。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參出18:21、25。

6:41-42 望著天,耶穌在這分餅的神蹟中,依靠祂在天上的父。作為真正的牧人,祂滿足人們的需要。上帝在曠野怎樣賜下嗎哪(參申8:3、16),耶穌在野地也怎樣供給食物(可6:35)。這件事的焦點不在神蹟本身,而在施行神蹟者身上。耶穌不僅是先知,祂行事也正如上帝所行的一樣。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鞏固了耶穌宣講的信息:在得著上帝的道的餵養(34節)之後,他們現在藉著神蹟得到餅和魚(主要食物;見路24:42;約21:9)。有關耶穌真正身份的問題又一次被提出來,而門徒(因為他們心硬)也還是不明白(見6:52,8:18-21)。

6:43 裝滿了十二個籃子,跟以利亞和以利沙所行的神蹟一樣(見王上17:16;王下4:7、42-44;路5:6-7;約21:6、11),剩下的食物很多。耶穌不想浪費食物。

6:44 基於以色列第一次出埃及的經驗,一些猶太傳統期盼在他們的末世拯救中會重現曠野的供應,有些甚至把這件事和彌賽亞連在一起。在耶穌所有公開的大能作為中,這事具有最明顯的彌賽亞色彩。但這是第一次沒有提到希奇,表明百姓,和更重要的是門徒,都沒有真正意識到所發生的事(參6:52,8:17-21)。(BTSB)

6:45-56 耶穌在水上行走。從神蹟般地提供食物開始的出埃及主題,在對耶穌神性最清晰的啟示之一裏繼續進行:在祂搭救祂的門徒時,對海顯出的權柄。(BTSB)

6:45 耶穌打發門徒先行(往伯賽大去,見路9:10注),以便可以退去獨自禱告(可6:46;見1:35-39,14:26-42)。

6:46 禱告。馬可只在三個場合提到了耶穌的禱告(這裏,還有1:35,14:32-36),而且每次似乎都是在啟示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之前,要麼是涉及祂的使命(1:38,14:36)或在這裏涉及祂的身份。(BTSB)

6:48 四更天大約是凌晨3點到6點之間。加利利海低於海平面212米,因此會有猛烈的下降氣流和突如其來的風暴(參4:37)。耶穌看到門徒的需要,便行在海面上,向著他們走去(見伯9:8;詩77:20;賽43:16)。意思要走過他們去(《和修》“想要超過他們”),不是為了使他們無法看到祂(若是如此,祂可以離他們遠一點),而是要讓他們看見祂走在水面上,“走過”(希臘原文parerchomai)他們,從而證明祂的神性(同時也回答了門徒在4:41中,在耶穌平靜風和海之後的疑問:“這到底是誰?”)。這段經文與上帝在摩西面前“經過”(同一個動詞parerchomai出現在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的出33:19、22,34:6),讓摩西窺見上帝榮耀的事件互相呼應;同時也與伯9章相呼應,該處經文記載約伯說,那位“步行在海浪之上”的正是上帝(伯9:8;《七十子譯本》peripatonepi thalassēs,“走在海上”所用的詞與可6:48的peripatōn epi tēs thalassēs相同),然後又說:“他從我旁邊經過”(9:11,希臘原文用同一個動詞parerchomai)。耶穌的行動正是要暗示祂的神性。

6:49-50 門徒因那看似鬼怪的東西而極其害怕(見太14:26注)。同《舊約》中的上帝一樣,耶穌藉著表明自己的身份來鎮定他們不安的心(“是我”與出3:14相呼應)。

6:51-52 風就住了,參4:35-41。心裏還是愚頑(原文直譯:他們的心剛硬),耶穌此前平靜風暴的時候,門徒在相信與恐懼之間掙扎(4:40);如今,他們在相信與恐懼加上愚頑之間掙扎。馬可解釋說,分餅的神蹟本已向他們證明了耶穌的真實身份(參8:18-21),但無論是那個神蹟,還是耶穌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蹟,都無法叫門徒打開心門去認識耶穌的神性本質。

6:52 心裏還是愚頑(剛硬),在馬可福音中第一次用在門徒身上(另見8:17;參3:5)。門徒們多次目睹了耶穌的神性權柄,但他們沒有從喂飽五千人的“行動比喻”裏明白耶穌是誰——是上帝在曠野裏供應了以色列民(詩78:19-25,105:40)——暴露了他們遲鈍的心(參見4:12-13,8:17-21;見4:1~5:43,4:35~5:43注)。如果他們理解餵飽五千人的事,他們就會明白耶穌在海上行走是什麼意思。如果國度的奧秘是耶穌(見4:11注),門徒們的行為就像“外人”(見4:12注)。(BTSB)

6:53 來自東北的風使船漂向西南方,把他們帶到革尼撒勒(見太14:34注),而不是原定要去的伯賽大(見可6:45和1560頁地圖)。

耶穌在以色列境外傳道(1560頁地圖)

耶穌的傳道事工絕大部分在以色列的傳統邊界內進行,那裏是猶太人聚居的地方。然而,耶穌也曾到過推羅和西頓,在那裏醫治了一個外邦人的女兒。祂也到過低加波利,在那裏醫治了許多人。在以色列最北邊境的凱撒利亞腓立比,彼得認信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就宣告:“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

6:54-55 這時候耶穌在加利利已相當出名。祂每到一個地方,總有大批群眾聚集。

6:56 耶穌繼續履行祂的主要使命,在村中(如:6、36節)、城裏(見1:33、45,5:14,6:33),以及鄉間(5:14,6:36)傳道。上帝醫治的能力大大地臨在,以致他們摸祂的衣裝繸子,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6:53-56 這是一份總結報告,除了第53節中的革尼撒勒之外,報告中沒有專有名詞,就證明了這一點。沒有進一步確定“眾人”是誰,也沒有確認“所到的地方”,以及 “村中、城裏或鄉間”是哪裏。馬可報告說,圍繞著耶穌有很大的騷動,但他沒有進一步說明是誰或什麼引起的。這裏只有兩方:耶穌和大批需要幫助的人。這是馬可的第三份總結報告(1:35-39,3:7-12),它再次提醒讀者,耶穌的事蹟超越了這本福音書或其他福音書中的特定故事。在祂整個加利利的傳道事工裏,耶穌都表現出與受苦人群的深入交往和一體性。誠之譯自:Edwards, J. R. (2002).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pp. 201–202). Eerdmans; Apollos.

4 thoughts on “Study 13 馬可福音 6:30~56 (2.3.20)

  1. 1. 在基督能差派門徒出去餵養群眾以前,他們還需要學習些什麼功課?我們能被祂使用以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功課必須學習呢?
    答:門徒受差去餵養群眾之前,他們還需要學習基督的憐憫,祂不僅顧念門徒們的疲累(6:31),也顧念群眾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用“許多道理”(6:34)來牧養他們,並且照顧他們日常的需要(人同時有身體和靈魂方面的需要,耶穌同時看重;但注意這裏的順序:耶穌先用道理教訓他們,然後才餵飽他們)。這是好牧人最基本的品格。另外,他們也必須學習全心倚靠耶穌神奇的供應,因為祂就是那位曾經在曠野中賜下嗎哪的耶和華上帝,要來帶領他們重出埃及——罪惡的捆綁。今天的門徒也同樣需要認識耶穌的能力,信靠祂全能的供應,並學習祂的憐憫,去看顧上帝百姓屬靈與身體上的需要。
    2. 45~53節。按這裏所敘述的情況,門徒似乎因服從基督的命令,結果遭遇了困難。這件事對於門徒所遭遇試煉及拯救的生活,投下了什麼亮光呢?為什麼48節說「(祂的)意思要走過他們去」?比較路廿四28、29。
    答:門徒聽從耶穌的催促上了船,耶穌卻往山上禱告。到了晚上,門徒遭遇風暴,耶穌就行走在海面上,要超過他們,好叫他們看見。這是要告訴門徒,祂就是舊約中那位在摩西面前經過,並顯出榮耀的耶和華上帝(參出33:17-23)。這個事件也教導我們,聽從耶穌的吩咐未必會使我們長保安康、無災無難,有時候上帝會特意藉著一些苦難的環境來磨煉我們的心志能力,叫我們因為更認識祂的旨意而能更信靠祂。

    Luk 24:28-29 28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 29 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罷!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Like

  2. Study 13 Mark 6:30~56
    1. 在基督能差派門徒出去餵養群眾以前,他們還需要學習些什麼功課?我們能被祂使用以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功課必須學習呢?
    * 門徒們要學習基督的供應和大能,他們要倚靠耶穌的餵養。
    * 我們也要時常提醒自己倚靠神,平常做事的時候只專注在自己努力,而忘記了神才是真正在工作餵養我們的。

    45~53節。按這裏所敘述的情況,門徒似乎因服從基督的命令,結果遭遇了困難。這件事對於門徒所遭遇試煉及拯救的生活,投下了什麼亮光呢?為什麼48節說「(祂的)意思要走過他們去」?比較路廿四28、29。

    * 有的時候我們服從神的旨意,還是會遭遇困難,神會用這些困難來磨練我們,加強我們的信心。並不是所有困難都來自於魔鬼的低檔,也不是神給我們的都是一帆風順。
    * 耶穌走過去不是要躲開他們,而且要經過的時候被他們看見,就像神經過摩西的時候一樣,耶穌也要讓門徒的看見祂的榮耀,可是他們還是心硬,沒有因五餅二魚和水面行走認出耶穌是神。

    Like

  3. Study 13 Mark 6:30~56 (2.3.20)
    1. 在基督能差派門徒出去餵養群眾以前,他們還需要學習些什麼功課?我們能被祂使用以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功課必須學習呢?

    耶稣带门徒们躲避到旷野去休息,让门徒们学习劳逸结合的生活态度,在身体的歇息中从神那里得属灵的喂养。
    主无限怜悯百姓,看他们的灵魂如走迷的羊,罪将他们与神隔离;主也不叫追随他的百姓们饿着肚子离开,因为祂来就是要献上自己作祂百姓生命的食粮,使他们得饱足。
    我们虽软弱无能,但哪怕只有芥菜种那么点大的信心,仰望无所不能的主,就会看到祂的神迹。我们若把自己所有的交给主,虽只有五饼二鱼,祂能使它增加,并要递给我们,籍我们的手去喂饱多人。

    45~53節。按這裏所敘述的情況,門徒似乎因服從基督的命令,結果遭遇了困難。這件事對於門徒所遭遇試煉及拯救的生活,投下了什麼亮光呢?為什麼48節說「(祂的)意思要走過他們去」?比較路廿四28、29。

    耶稣在风浪中朝着门徒的船走去,门徒看到祂却吓得惊叫起来。门徒其实已经历了4:35~41 耶稣为他们平静风浪,又刚刚看到祂喂饱五千人,却极惧怕“这到底是谁?”,说明门徒们此时没有领悟到耶稣是道成肉身的神。

    48节耶稣是让门徒们看到自己,向他们显明祂就是旧约中向摩西显现的神。主会使用黑暗与风浪来锤炼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可以大大安心的是,祂说了:“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Like

  4. Study 13 Mark 6:30~56 (2.3.20)
    1. 在基督能差派門徒出去餵養群眾以前,他們還需要學習些什麼功課?我們能被祂使用以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功課必須學習呢?
    * 基督怜悯使徒,体贴他们的劳累;基督怜悯众人,体贴他们肉体灵魂的饥饿。基督慈爱怜悯的心肠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既要关心他人属灵的需要,也有关心他人属世的需要。

    45~53節。按這裏所敘述的情況,門徒似乎因服從基督的命令,結果遭遇了困難。這件事對於門徒所遭遇試煉及拯救的生活,投下了什麼亮光呢?為什麼48節說「(祂的)意思要走過他們去」?比較路廿四28、29。

    * 如同门徒听从耶稣上船,结果却遇到风浪一样,跟随耶稣的我们也一定会遇到各样的挑战,这一路必定不会是坦途。但我们要记住,这是全知全能的主所要我们去经历的,祂的目的是好的。如同门徒在海上看到行走在海面的主耶稣,我们也一定会在患难中看见神的大能。
    * 主耶稣要走过他们,让他们看见,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亲眼见证主的神性,相信耶稣就是神。所以我们在跟随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看到神在我们生命中做奇妙的工。但愿我们不要再像愚钝的门徒一样,只看到神迹,却看不到行神迹的主。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