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4 馬可福音 7:1~23 (2.3.21)

Study 14 Mark 7:1~23 (2.3.21)

研經題目:

1. 真正有歷史根據的遺傳,目的是尊敬神,法利賽人遵守這些遺傳的熱誠,是毋庸爭辯的。那麼,基督為什麼用這樣厲害的言辭譴責他們呢(6節)?祂怎樣揭發他們言行的矛盾呢?

2. 請注意21~23節。耶穌並未將思想上的罪惡與行為上的罪惡加以區分;他們都一樣污穢人。比較太五28。我們正在為潔淨心中的邪惡而尋求救助嗎?或者,我們像法利賽人一樣,外表看來不錯就感到滿足嗎?

3. 17、18節上。你想那些門徒為什麼對基督的一些最簡單的教訓卻理解得這麼遲呢?也許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同樣的缺點。若然,我們應當怎樣行呢?比較約十四26。

注:

1. 3節。「人的遺傳」:那就是那些由歷代文士所制訂,以指導百姓行事為人之規條和法則。法利賽人就是以嚴格遵守這種「遺傳」為其人生目標的人。他們自認為「義人」,在別人眼中也是如此。

2. 6節。「主在這裏引用聖經,並且加以發揮來解釋它」,而建立起祂自己的權威(見丁道爾新約注釋:馬可福音118頁)。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1-23 論道德上的污穢。法利賽人和耶穌的辯論繼續,這次是關於真正的道德純潔的問題。

7:1-23 那污穢人的。這段經文的長度、激烈程度和對重要經文的集中闡述(第6-10節),強調了耶穌對禮儀上的潔淨和飲食律教導的重要性。在取消這些規定時,耶穌預示著以後向外邦人的宣教,以及他們僅僅通過對祂的信心就能被納入上帝的子民當中。(BTSB)

7:1-13 耶穌斥責一些法利賽人和文士。現在,來自耶路撒冷的官方反對意見再次出現,這是自別西卜的對抗以來所沒有的(3:22-30)。他們在那裏指責耶穌跟“鬼王”結成不聖潔的聯盟(3:22)。在這裏,他們的問題涉及到禮儀上的純淨,這與以色列人的聖潔觀念(利11:44)是分不開的,因此也與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分不開(例如,利20:25;民9:13)。(BTSB)

Lev 11:44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7:5 文士受差遣從耶路撒冷上來(1節),調查耶穌在百姓中的聲望帶來了什麼影響。從2:15-28、3:6、20-30和本節經文可以看出,顯然許多法利賽人文士只是企圖證明耶穌違犯了摩西律法(出30:19和40:12記載的禮儀律法的條例),就是後來在古人的遺傳(《和修》“古人的傳統”)中加以解釋的摩西律法。他們要藉此使群眾懷疑耶穌的權威。用俗手吃飯(《和修》“用不潔淨的手吃飯”),耶穌的門徒並沒有違犯摩西律法,只是違反了後來的猶太傳統。那些傳統規定了洗手、洗器皿和傢具的禮儀(見7:2-4)。通過自己的榜樣,耶穌暗示門徒可以不理會這些傳統(見路11:37-38)。

7:6-8 說法利賽人是假冒為善之人,有兩個理由:(1) 他們的行為僅僅是外表上的,並不是出於真心,他們的心遠離上帝;(2) 他們的教導僅僅反映人的遺傳(《和修》“人的傳統”),而不是來自上帝。

7:9 廢棄上帝的誡命,人的傳統不但無法潔淨人的心,實際上還會導致人漠視上帝的話語(見13節,10:5、19,12:28、31)。

7:10-13 當孝敬父母(參出20:12,21:17;申5:16),沒有人會質疑十誡中這條誡命的重要性。在古代以色列,漠視這條誡命的人必被處死。孝敬父母,包括當他們年老時在經濟上供養他們,在生活上照顧他們;然而,猶太人的傳統卻允許將原來贍養父母的錢用作各耳板(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的法律術語,意為“供獻給上帝”;參利1:2,2:1等),這就意味著那人不用再奉養父母。人若願意,可以將原本用來奉養父母的錢奉獻給聖殿。事實上,這樣的傳統助長了人心的墮落,違背了摩西律法(廢了上帝的道)。耶穌說這種容許人違背律法的傳統,實際上是在逃避孝敬父母的責任。“各耳板”的傳統是一個例子(你們還作許多這樣的事),可以證明猶太人常常漠視和棄絕摩西律法中更重要的教導。

7:15 能污穢人,人心敗壞的問題,比人所能想到的深刻得多(見賽29:13-16;耶17:9-10),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比純粹禮儀上的不潔淨更嚴重(見可7:19b)。污穢的本質在於人心裏面存著的(從裏面出來的)是什麼,而不是進去的東西是什麼。在《聖經》中,“心”一直用來指人的中心,包括理智、情感和意志。

7:17-18 耶穌與門徒獨處的時候,進一步教導他們保持內心純潔的重要性(參7:15注)。門徒缺乏理解力(不明白,參4:10-13、40,6:52,8:14-21、32-33),但他們仍然與耶穌在一起,可以慢慢領悟祂的教導。

7:19 馬可解釋說。耶穌的教導其實已經表明,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摩西律法把食物區分為在禮儀上“潔淨的”和在禮儀上“不潔淨的”(見利11:1-47),以使百姓常常察覺上帝的聖潔,知道罪確實會妨礙人與上帝的相交。人內心的污穢一旦藉著耶穌贖罪的死(見可10:45;羅14:14;來8:6-13,9:10、14)而被徹底除掉,那人與上帝暢通無阻的相交就實現了。這樣,禮儀律法也就完成它的功用,不需要了。從徒10~11章可以看到,門徒花了好幾年才明白這個真理。關於基督徒脫離禮儀律法而得自由的討論,見以下經文注釋:徒15:1,15:19-21;加2:11-12,4:10,5:1。關於特別論及飲食的條例,見提前4:3-5。

7:20-23 從人裏面出來的,耶穌先前的教導也有這個說法(5節)。祂在這裏提及具體的罪惡思想和行動,以及內心污穢的特徵,並在23節概括了這個教訓: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

Study 14 馬可福音 7:1~23 (2.3.21)》有3个想法

  1. 1. 真正有歷史根據的遺傳,目的是尊敬神,法利賽人遵守這些遺傳的熱誠,是毋庸爭辯的。那麼,基督為什麼用這樣厲害的言辭譴責他們呢(6節)?祂怎樣揭發他們言行的矛盾呢?
    答:法利賽人持守《舊約》之外的一些傳統(猶太拉比在解釋摩西律法時所添加的,例如613條的“米示拿”),以為只有自己遵行了上帝的律法,並為此沾沾自喜。耶穌譴責他們只是表面遵守這些規條,內心卻遠離上帝(7:6-7,引用以賽亞書29:13),他們沒有體貼律法背後上帝憐憫的心,因而扭曲了律法的目的。他們的教導只是人的吩咐,而不是上帝的命令,因此是一種律法主義的教導。耶穌舉他們給聖殿捐各耳板來代替奉養父母的責任為例,證明他們實際上是棄絕上帝律法的。
    2. 請注意21~23節。耶穌並未將思想上的罪惡與行為上的罪惡加以區分;他們都一樣污穢人。比較太五28。我們正在為潔淨心中的邪惡而尋求救助嗎?或者,我們像法利賽人一樣,外表看來不錯就感到滿足嗎?
    答:21-23節是說明人之所以有外表污穢的行為是因為有污穢的內心。而污穢的心只能靠耶穌 寶血的潔淨。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外表有不錯的行為,若沒有內心真正的接待耶穌為主,這些表面的好行為終究有一天會顯露出來只是無根之木。沒有重生的心,追求行律法而稱義就是徒勞的。
    3. 17、18節上。你想那些門徒為什麼對基督的一些最簡單的教訓卻理解得這麼遲呢?也許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同樣的缺點。若然,我們應當怎樣行呢?比較約十四26。
    答:6:52已經提到門徒的心還是愚頑剛硬的,因此他們不明白耶穌的教導。這表明他們的信心還十分稚嫩,有待長大成熟。在五旬節聖靈澆灌後,聖靈才開始將救恩普遍施行在上帝百姓心中,成就“新的約”的應許(參耶31:34,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們在這方面也常常是小信的人,不明白簡單的教訓。

    Mat 5:28 28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
    John 14:26 26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2. Study 14 Mark 7:1~23
    1. 真正有歷史根據的遺傳,目的是尊敬神,法利賽人遵守這些遺傳的熱誠,是毋庸爭辯的。那麼,基督為什麼用這樣厲害的言辭譴責他們呢(6節)?祂怎樣揭發他們言行的矛盾呢?
    * 拉力賽人做的只是表面功夫,看起來敬虔,但內心根本就不敬畏上帝,只在乎人的看法和自己的名聲。
    * 耶穌用先知的預言揭露他們行為真正的樣式,也舉實際例子,說明他們自己定的規矩傳統,事實上是規避了上帝的律法。

    請注意21~23節。耶穌並未將思想上的罪惡與行為上的罪惡加以區分;他們都一樣污穢人。比較太五28。我們正在為潔淨心中的邪惡而尋求救助嗎?或者,我們像法利賽人一樣,外表看來不錯就感到滿足嗎?

    * 真正不潔淨的是人的內心,外表看起來再乾淨,內心發出的邪惡想法才是真正的污穢,耶穌舉的例子,有些是心思導向行動,有些是看不見的心思,這些都是罪惡的。
    * 聖靈使我們看清自己內心的邪惡,我也禱告不要因自己的好行為驕傲。

    17、18節上。你想那些門徒為什麼對基督的一些最簡單的教訓卻理解得這麼遲呢?也許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同樣的缺點。若然,我們應當怎樣行呢?比較約十四26。

    * 他們可能對律法不熟悉,只接受法力賽人的教導,不了解上帝喜悅的是什麼。我們要認真讀經,舊約新約都要熟悉,禱告聖靈光照我們的心,讓我們了解神的真理。

  3. Study 14 Mark 7:1~23 (2.3.21)
    1. 真正有歷史根據的遺傳,目的是尊敬神,法利賽人遵守這些遺傳的熱誠,是毋庸爭辯的。那麼,基督為什麼用這樣厲害的言辭譴責他們呢(6節)?祂怎樣揭發他們言行的矛盾呢?

    因为他们将人的遗传而非神的道来指责门徒们不守律法的规定,实则“是离弃神的诫命,废了神的道”,守的是人的道。
    耶稣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揭发他们的虚伪: 如不想奉养父母,就说“隔耳板”,暗示自己将供养父母的钱献给圣殿了。他们愿意遵守“隔耳板”的遗传,实则以“献给神”这样冠冕堂皇理由逃避遵守十诫,因此耶稣谴责他们“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請注意21~23節。耶穌並未將思想上的罪惡與行為上的罪惡加以區分;他們都一樣污穢人。比較太五28。我們正在為潔淨心中的邪惡而尋求救助嗎?或者,我們像法利賽人一樣,外表看來不錯就感到滿足嗎?

    针对法利赛人对“污秽”曲解的定义,主耶稣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我想法利赛人反而比门徒更明白些许这个比喻吧?因为耶稣举了“隔耳板”的例子,又用了他们熟悉的旧约,谴责他们是以赛亚预言的“假冒为善之人”。若没有内心真正接受耶稣为主,以及重生的生命,且要以旧人利己的表面好行为,冒真道的名,以曲解的律法检视他人,拒绝福音,其可怕的结果应该就是应验主耶稣所说“7:7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失去救恩。

    17、18節上。你想那些門徒為什麼對基督的一些最簡單的教訓卻理解得這麼遲呢?也許我們在這方面也有同樣的缺點。若然,我們應當怎樣行呢?比較約十四26。

    门徒未能理解罪的根源是人的内心。他们从小接受摩西律法区分礼仪上的洁净和不洁净,一时领悟不了这颠覆他们所有认知的真道。因此也可见主耶稣与他们在一起总是不断教导训练,还有就是一再说祂的时间未到的原因之一了。我们从徒10~11章看到,过了好几年,直到彼得处理关于割礼和与外邦人的争论时,彼得说到“我就想起主的话说~”,门徒们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样是有这样基于自身背景的认知缺陷的,而使我们得着安慰的是,圣灵与我们同在,我们能寻到祂时时的教导。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