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Deuteronomy 9:1~10:11 (2.4.4)

研經題目:
1. 他們征服了應許之地以後,有什麼其他的危險會接踵而來呢?摩西在這段經文中想怎樣使他們能避免這種危險呢?比較路十八9~14。
2. 在代禱的責任和力量上,摩西的榜樣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呢?請注意他為禱告肯付代價,而且毫不留情地對付罪。摩西根據哪些理由為百姓禱告?結果又怎樣呢?比較雅五16。
3. 這整件事都顯示:神對待祂的百姓完全是出於恩典。這樣就說明了神在新約所顯明之救恩的各方面。試看如下各點如何在這一章中表明出來:(a) 恩典與公義的聯合(羅三24~26);(b) 恩典戰勝罪惡(弗二5;羅五20、21);(c) 中保的預備(來八6,九15);(d) 立約(林前十一25)。
注:
九22。「他備拉」:亦即「焚燒」:參民十一1~3;「瑪撒」:意即「試探」;參出十七7;比較申六16;「基博羅哈他瓦」:意即「貪欲之人的墳墓」:參民十一34。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9:1~10:11 重述金牛犢事件。這段經文重拾以色列人的 “內心” 的主題,論到以色列人頑梗地犯罪,並詳細列舉其頑梗的證據。
9:2 亞衲族,見1:28,1:27-28注。
9:3 烈火,在4:24是指上帝將要審判以色列人,在本節是指上帝將要審判列國。速速與7:22相反。迦南人已在那地長久居住,卻必速速滅亡,但征服那地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9:4-5 心裏不可說(見7:17,7:17-18注),暗指以色列人的驕傲,而驕傲源於內心(參8:17)。在古代世界,戰爭的勝利被視為是神明對一個人行公義的賞賜。但上帝警告以色列人不可以這樣認為。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取得勝利,不是因他們的義,而是上帝懲罰列國的邪惡。以色列人能得那地為業,完全是因為上帝信守祂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9:6 以色列人的義不是他們得地為業的原因,本節再次強調這一點(參4-5節)。事實上,以色列人乃是硬著頸項的(另見13、27節)。再次詳述金牛犢事件(7-21節),是為顯明以色列人的頑梗。
9:7 與7:17-18和8:17-20一樣,要避免心裏說不該說的話(參4節),方法就是記念,記念他們在曠野中失敗的歷史,以除去、抑制以色列人驕傲的心理。怒,第9章用了很多表示 “怒”、“生氣”、“發怒” 和 “烈怒” 的希伯來詞(8、18、19、20、22節)。7-8節和20-22節重述金牛犢事件的始末。自從……那日,以色列人甚至在過紅海之前,就惹上帝發怒(出14:11)。
9:8 在何烈山,以色列人雖然親耳聽見上帝的聲音,卻仍行為不端。接下來,摩西將重述金牛犢事件(參出32~34章)。
9:9-10 我上了,見出24:12-18。上帝指頭,見出31:18。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即十誡(見5:22)。
9:12 你……領出來的百姓,上帝不認以色列人,把他們扔給摩西(參如:5:6 “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領出來”)。快快,強調以色列人剛剛領受十誡就犯罪。
9:13-15 在希伯來原文中,這百姓的稱呼近乎藐視,表明上帝仍然與以色列人毫無關係(見12節)。第19節暗指摩西為製造金牛犢者代求,但直到第25節才描述這件事,以免中斷從13節到24節講述以色列人頑梗的主題(參出32:9-10,15)。
9:17 把那兩塊版……摔碎了,摔碎約版發生在12-14節上帝對摩西說話之後,是摩西在暴怒和絕望中做出的衝動行為,表示故意結束聖約關係。在亞述王以撒哈頓(主前681—主前669年在位)的一項條約中,禁止附庸國破壞條約的文本,因為這等同於反叛。
9:18-20 這是四十晝夜的第二階段(見9、11節)。耶和華又應允了我,暗示摩西為百姓代求(見25-29節)。亞倫是摩西的哥哥,又是以色列的祭司。出32~34章並沒有提到為亞倫代求。
9:21 叫你們犯罪……的牛犢,本書強調以色列人的罪行(另見16、18、27節)。這裏沒有提到摩西強迫以色列人喝下混和了磨碎的金牛犢的水(參出32:20)。
9:22-24 以色列人不只是在何烈山惹上帝發怒,如第7節所述,他們常常惹動上帝的怒氣。他備拉,見民11:1-3。瑪撒,見出17:7;申6:16。基博羅哈他瓦,見民1:34-35,33:16-17。加低斯巴尼亞,見1:19-32。自從……以來結束了從第7節開始的敍事。悖逆和頑梗是同一件事。
9:25 四十晝夜,出32:11-14沒有交代摩西祈禱的時間,因此這裏是9:18所說的 “四十晝夜”,還是如接下來的祈禱所暗示的,是指9:9-11節中的 “四十晝夜”,我們無法確定。
9:26 主耶和華啊,見3:24及注釋。你的百姓……你……領出來的(另見9:29),摩西針對12-14節耶和華與以色列斷絕關係的話而向祂祈求(見9:12注)。
9:27-28 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憐憫的主要依據,是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見4:31及注釋)。摩西沒有為以色列人的罪找藉口,因為根本沒有藉口。摩西代求的另一個依據是上帝在列國中,特別是在埃及的名聲。如果以色列被滅絕,可能就會出現兩種錯誤的說法:(1) 上帝沒有能力拯救以色列;(2) 上帝恨以色列;但這兩種說法都是不正確的(參1:27;出32:12)。
10:1 上帝沒有明確回應9:17摔碎法版的事,而是命令摩西鑿出兩塊新石版代替。新石版和先前的一樣,刻有同樣的字和誡命(10:2-4)。在這裏,本書第一次提到櫃(另見31:9、25-26),這只是一個木箱或盒,並不是上帝寶座的腳凳。兩塊新的石版(出34:1-4;見申10:1-5)制好之後,木櫃(出37:1-9)很快也造好了(關於製作木櫃的指示,見出25章)。在古代近東,通常會把盟約文件存放在宗教聖地,並且立約各方各執一份副本。
10:5 現今還在那裏,儘管在過去的40年裏,以色列人常常惹上帝發怒,但上帝仍與他們保持聖約關係。
10:6-9 雖然亞倫最後死了,但摩西為他向上帝所發的禱告卻得蒙垂聽(9:20)。此外,亞倫的死並沒有結束祭司制度,上帝繼續使用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和利未支派做祭司(見出32:26-29;民3:6-14;申21:5)。因為利未支派沒有土地(18:1-2),所以上帝把他們分別出來,由其他支派特別照顧和供應他們(如:12:12、18,14:27)。比羅比尼亞干……摩西拉,見民33:30-31。摩西拉的位置不詳,可能在何珥山附近(參民20:27-28)。谷歌大就是曷哈及甲(民33:32-33)。約巴他,見民33:33-34。
10:11 起來和進去的命令表明,隨著兩塊約版重新鑿好和木櫃製成,上帝已完全垂聽摩西的代禱。
1. 他們征服了應許之地以後,有什麼其他的危險會接踵而來呢?摩西在這段經文中想怎樣使他們能避免這種危險呢?比較路十八9~14。
答:他們征服應許地後,會有自以為義的危險。摩西要他們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其實是硬著頸項的百姓,在曠野不斷惹耶和華發怒。摩西要以色列人明白,上帝趕出迦南人不是因為他們心裏正直,而是因為迦南民族的惡,以及祂向列祖所起的誓(9:4-8)。只有當以色列民真的意識到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他們才不會有任何自義的想法。
2. 在代禱的責任和力量上,摩西的榜樣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呢?請注意他為禱告肯付代價,而且毫不留情地對付罪。摩西根據哪些理由為百姓禱告?結果又怎樣呢?比較雅五16。
答:當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約版時,以色列民卻在山下造金牛犢,惹動耶和華的怒氣。摩西因此為以色列民代求;以色列民在曠野也多次惹耶和華發怒,悖逆耶和華,摩西又多次替以色列民向耶和華祈求赦免。他主要的理由是耶和華自己的名聲,因為如果百姓滅絕了,局外人(埃及人)就會以為上帝沒有能力領百姓進應許地。上帝領他們出來,只是因為恨他們,要在曠野殺他們。結果是上帝聽了摩西的禱告,沒有滅絕以色列民,反而重新賜給他們兩塊新的約版。
3. 這整件事都顯示:神對待祂的百姓完全是出於恩典。這樣就說明了神在新約所顯明之救恩的各方面。試看如下各點如何在這一章中表明出來:(a) 恩典與公義的聯合(羅三24~26);(b) 恩典戰勝罪惡(弗二5;羅五20、21);(c) 中保的預備(來八6,九15);(d) 立約(林前十一25)。
答:在這章中,我們看見上帝對以色列民公義的審判,但又因著祂的恩典與憐憫,藉著摩西中保的代求而赦免了以色列民。這說明了恩典與公義的聯合。上帝的恩典也使以色列民得以繼續事奉上帝,藉著將利未支派分別出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百姓,這說明了恩典戰勝了罪惡。摩西中保的代求,預示了耶穌基督這位真正大祭司的代求,使我們得以與上帝和好。這章也說明上帝是藉著立約與祂百姓建立關係,而“新的約”是藉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犧牲得到保證的,因此是永不廢棄的。祂必定會守約施慈愛,我們也當謹守遵行祂的律例典章,來表達我們的感恩。
Luk 18:9-14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 (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1)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3) 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Jas 5:16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Rom 3:24-26 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 (25)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26) 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Eph 2: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Rom 5:20-21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21)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Heb 8:6 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Heb 9:15 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
1Co 11:25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