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Judges 5 (2.5.10)

研經題目:
這個故事可分為四部分:(a) 1~5節,開頭的讚美詩;(b) 6~8節,拯救前的情況;(c) 9~18節,各支派重振旗鼓及對優柔寡斷之譴責;(d) 19~31節,勝利及西西拉之死。
1. 請注意,各支派由於背道而陷於極度的困難之中,那困難已把他們削弱到什麼地步(6~8節;比較三31;撒上十三19、22;王下十32、33;十三3、7)。在背道的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中,可以找到什麼相似的後果?
2. 在這個故事中,表揚了哪些品質?又譴責了哪一種行為呢?有什麼可以應用在我們今日對神的事奉上嗎?比較路八14;九62;徒十五26。
注:
底波拉明顯地讚許雅億的行為,神也讚許嗎?這是一種奸詐的行為,這種行為濫用了當時一切可接受的習俗;這種行為可與雅各欺騙老父的行徑作比較(創廿七)。不過,在這兩件事上有一點是可讚許的——即雅各熱切地想得到祝福,而雅億則為了抵抗壓迫她同胞的人大發熱心。就雅各而論,我們知道他雖然得到了祝福,卻為了這奸詐的行為而吃盡了苦頭。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1-31 底波拉和巴拉的勝利之歌。底波拉和巴拉所作的這首勝利之歌,稱頌上帝幫助以色列人打敗迦南人,並回顧得勝的經過(參出15:1-21摩西和米利暗之歌)。
5:1 作歌(《和修》“唱歌”),這個希伯來文動詞為陰性單數(即 “她作歌”),強調底波拉的角色和重要性都在巴拉之上(參4:8-9)。
5:2 有軍長率領,這裏的希伯來原文較難理解,《和》的譯法最為可能。另一種意見是,譯作 “軍長” 的希伯來文的字面意思可能是 “那些長頭髮的人” 或 “那些多毛的人” ,而譯作 “率領” 的動詞意為 “任由(頭髮)垂下”(見《和修》注;“有領袖率領” 或譯 “任由髮綹垂下”)。甘心犧牲自己(原文或譯:自願獻上自己),所有百姓都甘心樂意地合作(參9節)。 “犧牲” 這個動詞(希伯來原文nadab)和名詞 “甘心祭”(希伯來原文nedabah)有關。甘心祭是三種平安祭(利7:16,22:23)中的一種。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參5:9。
5:4-5 上帝從西珥和以東出來行走,可能指上帝把祂的 “居所” 從曠野遷到迦南(經過以東地,參民10:12,20:22),從一座山(西奈山,士5:5)遷到另一座山(錫安山,詩2:6)。
5:6-8 底波拉被興起作拯救者之前,以色列人屈服在敵人手下,“農村荒蕪,空無一人”(見《和修》)。以色列的母是一個榮譽和尊敬的稱號。新神,參10:14。
5:7 村民。這個詞也可以指“戰士”。不願打仗(《和》官長停職;《新譯本》農村消失;《環聖》村民消失)。這幅畫面類似於第8b節中所描繪的軍事弱點。不管怎樣,壓迫都是顯而易見的。但底波拉記錄了上帝在幕後的行動。(BTSB)
5:8 戰爭臨到城門時,上帝揀選了新領袖(NIV直譯)。這可以翻譯為“以色列人選擇了新的諸神,戰爭就臨到城門”(參《和修》)。以色列對“新”神的選擇帶來了軍事屈辱和奴役,包括缺乏克服壓迫所必需的戰爭武器(“藤牌”和“槍矛”)。這強調需要耶和華的干預。(BTSB)
5:10-11 從統治階層(那些騎著白驢的)到最底層的平民(那些行路的),所有人都要見證上帝的偉大作為。打水之處是公眾聚集的地方。
5:13-18 繼呼籲百姓敬拜上帝(10-12節)之後,這段經文先概述戰爭的整體情況(13節),再描寫各支派的參與(14-18節)。這裏提到了十二支派中的十個。其中五個支派(第六個支派有一部分人參加)得到稱讚,因他們響應底波拉和巴拉的號召參戰,這些支派是以法蓮、便雅憫、河西的瑪拿西(瑪吉,14節)、西布倫(14、18節)、以薩迦(15節)和拿弗他利(18節)。其他四個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沒有響應號召,即流便(15-16節)、迦得和河東的瑪拿西(基列)、但和亞設(17節)。第4~5章完全沒有提到猶大和西緬支派。但支派和船有關(5:17),大概反映了他們起初繼承的土地可能是沿著中南部海岸的平原,與地中海毗鄰(書19:40-46),後來他們被趕出自己的地界,只好向北遷移(書19:47;士1:34,18:1)。
5:19-23 這段經文生動地描述勝利本身,令人印象深刻。星宿……爭戰……攻擊西西拉,參4:15 “耶和華使西西拉……全軍潰亂”。這個意象表明,自然界的力量為上帝而戰,因此號稱統管天象的迦南諸神無法與真神上帝對抗。壯馬……踢跳(《和修》“馬蹄踢踏”)的雜亂聲音,顯示基順河水導致敵軍混亂(5:21-22;參4:7)。
5:24-27 比眾婦人多得福氣,雅億是殺死西西拉的女英雄(見4:17-22)。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根據第4章記載,當雅億襲擊西西拉時,西西拉已經躺臥睡著了(4:21)。這首詩歌大概是用比喻手法,用極富感情的語言再現當時的畫面,強調是一個女人擊敗了這位大將軍。
5:28-30 西西拉的母親是個很可憐的人,但這段經文是在強調雅億的功績。西西拉這次不能再帶回大批擄物取悅身邊的眾女子,因他自己已死在另一個女子的腳前了。一兩個女子(原文直譯:一兩個子宮),這是一種很粗俗的表達,暗指女俘虜。
5:31 正如許多詩篇那樣,這首詩歌的結尾大大稱頌上帝。國中太平四十年,見3:11注。
各士師相同的循環(350頁圖表)
上帝反復差遣士師到以色列人中間,形成四重的循環:
(1) 背道:以色列人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
(2) 奴役:上帝容許以色列被鄰國征服和欺壓
(3) 呼求:百姓呼求上帝
(4) 拯救:上帝差遣士師去拯救以色列人
士師死後,以上循環重複出現。
士師領導下的好、壞循環(2:11~16:31)
模式 | 概述 | 俄陀聶 | 以笏 | 底波拉 | 基甸 | 耶弗他 | 參孫 |
背道 | 2:11-13 | 3:7 | 3:12a | 4:1 | 6:1a | 10:6 | 13:1a |
奴役 | 2:14-15 | 3:8 | 3:12b-14 | 4:2 | 6:1b~6a | 10:7-9 | 13:1b |
呼求和拯救 | 2:16-18 | 3:9-11 | 3:15-31 | 4:3-24 | 6:6a~8:28 | 11:1-33 | 13:24,14:19, 15:14b-20 |
1. 請注意,各支派由於背道而陷於極度的困難之中,那困難已把他們削弱到什麼地步(6~8節;比較三31;撒上十三19、22;王下十32、33;十三3、7)。在背道的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中,可以找到什麼相似的後果?
答:以色列人因為自己背道,而受到迦南人的嚴重壓迫,社會動蕩不安,外敵入侵,致使大道無人行走,農村消失(5:7,見新譯本)。以色列人選擇新神,在軍事上非常軟弱。背道的基督徒也面臨這樣的屬靈困境,當他們以別神代替上帝,就會招致外敵入侵,也無法穿戴屬靈的軍裝勇敢地爭戰,而遭受仇敵的重壓,靈命也漸漸枯竭。
2. 在這個故事中,表揚了哪些品質?又譴責了哪一種行為呢?有什麼可以應用在我們今日對神的事奉上嗎?比較路八14,九62;徒十五26。
答:這個故事表揚了一些自願從軍的勇士(5:2),一部分領袖在民中犧牲自己(5:9)。表揚了底波拉和巴拉(5:12-13),他們挺身而出,擄掠敵人。有六個支派相應了底波拉和巴拉的號召,起來爭戰,因而受到稱讚(5:14-18),其中有心懷大志的(5:15b、16b),以及奮不顧身、拼命敢死的(5:18)。也表揚了雅億的勇氣,祝福她比眾婦人多得福氣(5:24)。所譴責的是背道的行為,以色列人選擇新神(5:7)。在今天的事奉中,我們也需要為上帝百姓犧牲自己的領袖,在面對仇敵時,願意挺身而出,以智慧和勇氣爭戰,擄掠仇敵。我們也同樣需要有心懷大志,願意奮不顧身、呼應領袖呼召的會眾,一同打造基督的身體。
1Sa 13:19 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
1Sa 13:22 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
2Ki 10:32-33 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割裂以色列國,使哈薛攻擊以色列的境界, (33) 乃是約但河東、基列全地,從靠近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瑪拿西人之地。
2Ki 13:3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將他們屢次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
2Ki 13:7 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只給約哈斯留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
Luk 8:14 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
Luk 9:62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Act 15:26 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
LikeLike
請注意,各支派由於背道而陷於極度的困難之中,那困難已把他們削弱到什麼地步(6~8節;比較三31;撒上十三19、22;王下十32、33;十三3、7)。在背道的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中,可以找到什麼相似的後果?
* 背道的基督徒一定会敬拜别神-“新神”,没有属灵的智慧和能力-“官长停职”,不遵守上帝带领的正道-“绕道而行”。这些都是灵性衰落的表现。
在這個故事中,表揚了哪些品質?又譴責了哪一種行為呢?有什麼可以應用在我們今日對神的事奉上嗎?比較路八14,九62;徒十五26。
* 表扬了“甘心牺牲自己”、底波拉和巴拉的勇气、以色列民的跟从、“心中定大志”、“设大谋”、“拼命敢死”。
* 谴责“官长停职”“选择新神”。
* 我们侍奉神也要一心一意,不可转向别神。跟随神也要勇敢坚持,不怕世界与我们为敌,因为耶和华是我们的军长,祂必为我们征战。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