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6 士師記 19 (2.5.21)

Study 16 Judges 19 (2.5.21)

研經題目:

士19~21章中的記載,是屬於約書亞死後不久的那個時期。亞倫的孫子非尼哈當時還活著(廿28);並沒有收到外族壓迫的暗示;支派聯盟仍然在行使職權。

1. 這一章關於接待客旅的義務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這裏有沒有任何預兆是關於須要避免的陷阱呢?

2. 在這一章中有許多關於邪惡的例證。試將這裏所述的大罪列成一表,並注意基比亞人如何因他們的惡行幾乎招致滅族之禍。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1-30 基比亞駭人聽聞的暴行。這段經文記述了《聖經》中最悲慘的故事之一。強姦、謀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令一個無辜的女人慘死,並最終引發以色列內戰。

19:1 以色列中沒有王,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參17:6,18:1,21:25)。猶大伯利恒也是米迦的祭司的家鄉(17:9)。指女僕或女奴,也屬於家庭的一分子,主要是為家裏生孩子增添人口(參亞伯拉罕的妾夏甲 [創16章] ,雅各的妾辟拉和悉帕 [創30:4-13] )。

19:2 這位伯利恒女子不是這利未人的正式合法妻子,所以經文稱她為他的“妾”(第1節)。這個女人主動提出離婚。利未人到伯利恒去找他的小妾。他岳父的好客近乎過分,襯托出基比亞人的冷漠(第10-30節)。(BTSB)

19:3-9 這些款待客人的禮儀非常細心周到,由於岳父一再挽留,利未人在岳父家中住了五天。在近東,許多部族仍恪守嚴格的待客禮儀。這種熱情的款待,與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形成極度強烈的對比。

19:10-12 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那時的耶路撒冷還在耶布斯人手中,所以被稱為外邦城(見1:8注)。基比亞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約6公里。考古學家在基比亞遺址發現了一片被嚴重毀壞的平地(約主前1100年),與19~20章描述的毀滅之戰相吻合。這座城不久以後被重建,建造起雄偉的長方形碉堡,可追溯到掃羅時期(基比亞是掃羅的家鄉,撒上10:26)。基比亞城屬於便雅憫支派(19:14、16),所以這個利未人認為,在那裏過夜應該比在耶路撒冷更安全,可惜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帶來了悲慘的結局。

19:16 老年人……住在基比亞(《和修》“……寄居在基比亞”),這個對比相當諷刺,同時深刻地刻畫出以色列墮落的景況,接待這個利未人的竟然不是基比亞的居民,而是一個外人、寄居者。以法蓮山地,參1節。

19:22-26 基比亞人的 “接待” 並非熱情好客,而是所多瑪式的 “接待”(參創19章),他們公然蠻橫地侮辱這個利未人,尤其是他的妾。這段經文的內容與創19:4-9非常相似。事實上,作者極可能刻意使這段敍述與《創世記》的那段敍述雷同,並藉此表明,“他們墮落的情形已經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時期無異了!”

19:22-26 這位老年人的行為與羅得將他的兩個女兒獻給所多瑪人時的行為相似(創19:1-11)。雖然這段經文最初涉及到接待的問題,但從第22節可以看出,城裏的惡人打算對利未人進行同性戀的輪奸。老人的反應令人震驚:他提供了自己的處女女兒和利未人的小妾(見第24節注)。門外的人拒絕聽老人的話。為了防止自己被基比亞的人強姦,利未人把自己的小妾獻給他們。老年人和利未人做了他們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當神的話語不為人知或被忽視時,無辜的人就會成為受害者(參11:39-40中耶弗他的女兒)。這個可憐的女人遭到輪奸和虐待,然後她就被拋棄了。她仆倒在老人的家門口。(BTSB)

19:22 匪徒(《和修》“無賴”)的希伯來原文字面意思是 “彼列的兒子”。在《舊約》中,“彼列” 用來描述墮落或是沒有價值的人(參20:13;撒上10:27;王上21:13)。在兩約之間的文學作品中,這個詞指撒但,保羅在林後6:15也是這個意思:“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呢?”  我們要與他交合(原文直譯:我們可以知道他),“知道” 是希伯來人慣用的委婉說法,指發生性關係(參創4:1)。創19:5中也用了這個詞,描述所多瑪人想要和羅得的客人發生同性性關係。

19:27-30 利未人的妾死了,但他反應淡然,暴露出他的內心冷漠無情。利未人以陰森駭人的方式回應了這件事,將妾切成十二塊發給十二個支派,號召他們去攻打基比亞人。後來掃羅也用這種方式,殺了一對牛分送以色列全境(撒上11:7)。美索不達米亞的馬里也有類似的做法。沒有行過,也沒有見過(《和修》“沒有發生過……”),這句話是指基比亞人令人髮指的行為,還是指把利未人的妾切碎的事,我們無法確定,但較有可能指前者(參20:10)。

2 thoughts on “Study 16 士師記 19 (2.5.21)

  1. 1. 這一章關於接待客旅的義務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這裏有沒有任何預兆是關於須要避免的陷阱呢?
    答:這個利未人的妾的父親的“好客”,是會令人吃不消的,逼得這個利未人連夜逃跑。他本不願留宿在迦南人城鎮,要找以色列人的城鎮,可是諷刺的是,這反而給他帶來厄運。而在基比亞,願意接待他們的並不是當地居民,反而一個寄居的以法蓮人。而基比亞匪徒的“招待”方式也令人作嘔。這些都刻畫出士師時期以色列人的道德敗壞到何等程度,上帝的百姓已經變得像所多瑪、蛾摩拉等城的異教徒鄰居無異。這個利未人和他的妾剛進入基比亞,坐在城裡的街上,無人接他們進去,已經是一個凶兆,說明那地方人的冷漠。
    2. 在這一章中有許多關於邪惡的例證。試將這裏所述的大罪列成一表,並注意基比亞人如何因他們的惡行幾乎招致滅族之禍。
    答:邪惡的例證:1) 這個利未人的妾行淫,按照摩西律法是要被石頭打死的(申22:22)。但當時人是“各人任意而行”。2) 居住在基比亞的便雅憫人沒有履行接待客旅的神聖責任,反而讓其中的匪徒施暴;3) 讓那利未人留宿的老者竟然提議讓他未出嫁的女兒和利未人的妾讓這幫匪徒輪姦,而這個利未人也只顧自保,不顧他的妾的安危,將她交給匪徒;4) 此外,這個利未人的回應也駭人聽聞,不但沒有為他的妾收尸安葬,反而將她的尸身切成12塊,分送以色列四境。基比亞人的行徑引發了以色列全民的憤慨,要聯合攻打便雅憫支派,使他們幾乎招致滅族之禍。上帝的百姓彼此吞噬、撕咬,這真是令人感慨。

    Like

  2. 這一章關於接待客旅的義務對於我們有什麼教訓?這裏有沒有任何預兆是關於須要避免的陷阱呢?

    * 我不知道这一章关于接待客旅对我有什么教训,因为事情经过太血腥可怕。我不知道谁在这里做得是对的。每个人都有问题。但有很多敬虔的基督徒长辈们总是热情敞开家门接待主内弟兄姐妹和慕道友,他们践行上帝的爱,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 利未人被岳父的热情拖了几天,最后偏偏选择傍晚出发;自以为基比亚比耶布斯更适合落脚,结果那里的便雅悯人非常冷漠,倒是寄居的外邦人接待了他。这说明利未人已经对罪不敏感,所以把自己陷入危机。

    在這一章中有許多關於邪惡的例證。試將這裏所述的大罪列成一表,並注意基比亞人如何因他們的惡行幾乎招致滅族之禍。

    * 利未人的妾和基比亚的匪徒:淫乱;
    * 利未人:自私自利,让他的妾去替他受侵害;妾死后,他以可怕的方式来回应。
    * 基比亚的便雅悯人:不接待客旅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