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8 士師記 21 (2.5.23)

Study 18 Judges 21 (2.5.23)

研經題目:

1. 11個支派在獲勝後,他們才覺悟到在悲憤中起下廿一1的誓言是做得太過分了。不管他們在便雅憫人手中是否吃盡苦頭,但想到有一個支派將遭滅絕的危險,使12支派的結合有了缺口的意識,遂使他們大感不安。他們怎樣解決這難題呢?他們是信守或是背棄他們的第二個誓言呢(廿一5)?你會原諒他們在10~12節和19~21節中所採取的行動嗎?整個故事對於起誓這件事有什麼暗示呢?

2. 這卷書的作者對於以色列中這種不幸的蠢事頻生的情形歸諸於什麼原因呢?你認為這件事足以說明以色列人在道德和靈性方面的情形嗎?如果不能,你會加上什麼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1:1 曾起誓,應該是指百姓聚集在米斯巴時立下的誓言(參20:1)。

21:1 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以色列人製造了一個兩難局面。因為他們輕率地發了誓,說他們不會把女兒嫁給便雅憫人(參11:30-31耶弗他的誓言),所以沒有辦法在不違背誓言的情況下確保便雅憫支派的留存。諷刺的是,便雅憫的女兒們遭受了與利未人的妾相同的命運。與此相反,以色列人卻把他們的女兒嫁給迦南人(3:5-6)。(BTSB)

21:5 大誓,這第二個 “更大的” 誓,是為了使以色列人有理由去襲擊基列雅比人,搶奪女子給便雅憫人做妻子。毫無疑問,所有支派都應當參與,因為十二支派都收到那利未人的妾的殘骸(19:29)。

21:6-14 在基列雅比人身上誤用申命記第7章的律法(ḥērem)。為了重新安置便雅憫支派的人口,以色列人將ḥērem應用在基列雅比人身上,這個城鎮的人沒有為對便雅憫的戰爭提供軍隊。這是對申命記第7章和申命記第13章第12-18節的律法(特別是第15節的ḥērem;見20:1-48的注釋)的又一次錯誤應用。諷刺的是,如果以色列人遵守申命記13章的律法,他們就會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第18節)。(BTSB)

21:9 基列雅比沒有一人進營。這是通過點名發現的,而不是通過神的引導(耶和華是沉默的)。基列雅比。約旦河東北部地區的一個城鎮。諷刺的是,以色列人摧毀了耶弗他從亞捫人的威脅中拯救出來的城鎮(11:4-33),後來,在它重建之後,掃羅(便雅憫人)解救了基列雅比的人民(撒上11章)。

21:10-11 盡行殺戮,《約書亞記》中經常使用這個短語來形容以色列人除滅迦南人(如:書6:17-18,10:28、35、39、40-41,11:11、20;見申20:16-18注)。但諷刺的是,這裏的徹底毀滅不是針對迦南人的城邑,而是針對以色列人自己的城邑。這不是上帝的命令,而是以色列人自作主張。重建的基列雅比城在掃羅時期再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中(撒上11:1-11,31:11-13)。

21:15-25 強姦示羅的女兒。以色列的長老們制定了恢復便雅憫人口的第二個策略,這不啻為另一次強姦。便雅憫人被允許在示羅的婦女中綁架未受保護的舞者,而不用擔心報復。耶和華的年度節期提供了背景。這事發生在獻給耶和華的宗教節日上,凸顯了以色列人如何輕忽他們的聖約義務。(BTSB)

21:24 各歸……本地業去了,《約書亞記》的結尾也是這句話(書24:28),但現在的情形卻比那時糟糕多了。

21:25 最後的結論。全書的總結呼應前文的小結(17:6,18:1,19:1)。以色列人的背道已經走到絕境,只能等候一位敬虔君王的來臨,他就是大衛。大衛被稱為合上帝心意的人,上帝將與他訂立永約(參得4:17;撒上16章;撒下7章;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讀完《士師記》全文的讀者,如果心有共鳴,也必定渴望這樣的一位君王來臨。

2 thoughts on “Study 18 士師記 21 (2.5.23)

  1. 1. 11個支派在獲勝後,他們才覺悟到在悲憤中起下廿一1的誓言是做得太過分了。不管他們在便雅憫人手中是否吃盡苦頭,但想到有一個支派將遭滅絕的危險,使12支派的結合有了缺口的意識,遂使他們大感不安。他們怎樣解決這難題呢?他們是信守或是背棄他們的第二個誓言呢(廿一5)?你會原諒他們在10~12節和19~21節中所採取的行動嗎?整個故事對於起誓這件事有什麼暗示呢?
    答:以色列人曾魯莽起誓不會把他們的女兒嫁給便雅憫人,因此無法在不違背誓言的情況下確保便雅憫支派還會留存。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找了兩個荒謬的理由,讓基列雅比人的女兒,以及在示羅強搶那地女子作便雅憫人的妻(與強姦無異!),這些絕對是不可原諒的行為,也凸顯了以色列背道背約的程度。
    2. 這卷書的作者對於以色列中這種不幸的蠢事頻生的情形歸諸於什麼原因呢?你認為這件事足以說明以色列人在道德和靈性方面的情形嗎?如果不能,你會加上什麼呢?
    答:這卷書的作者將這類蠢事發生的原因歸結為以色列中沒有王,沒有人治理他們,藉此表達對一位敬虔公義君王的期盼。從以色列歷史來看,我們最終無法在人間找到那位完美的君王,只有藉著耶穌基督,上帝所立的彌賽亞君王,藉著祂的流血犧牲,用寶血洗淨他們的罪孽,賜給他們新心,才能恢復他們的道德和靈性。

    Like

  2. Study 18 Judges 21 (2.5.23)
    1. 11個支派在獲勝後,他們才覺悟到在悲憤中起下廿一1的誓言是做得太過分了。不管他們在便雅憫人手中是否吃盡苦頭,但想到有一個支派將遭滅絕的危險,使12支派的結合有了缺口的意識,遂使他們大感不安。他們怎樣解決這難題呢?他們是信守或是背棄他們的第二個誓言呢(廿一5)?你會原諒他們在10~12節和19~21節中所採取的行動嗎?整個故事對於起誓這件事有什麼暗示呢?
    * 他们对于12个支派将会少一个支派感到不安是对的,但他们采取的补救措施又都是出于人意和血气,如同他们开始随意所起的誓言一样,没有寻求耶和华心意,所以补救措施也是犯罪的行为,背弃他们的第二个誓言,也用抢夺来给便雅悯人娶妻。
    *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凭血气行事或随意起誓。即便是出于良好的动机,但动机之上的行动也得合乎神的要求。

    這卷書的作者對於以色列中這種不幸的蠢事頻生的情形歸諸於什麼原因呢?你認為這件事足以說明以色列人在道德和靈性方面的情形嗎?如果不能,你會加上什麼呢?

    * 原因就是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 这些事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以色列人灵性衰落,完全意识不到他们在得罪神,嘴里有一些属灵的词汇,行动中有一些宗教的样式,就以为是信仰。完全意识不到神对他们的愤怒。
    * 没有神为主的以色列人道德也非常败坏。而且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败坏,还以为自己很有义气很爱弟兄。没有神光照的道德都是罪人自己定义的道德,与神的标准背道而驰。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