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7  撒母耳記上 7:3~8:22 (2.6.9)

Study 7  1 Samuel 7:3~8:22 (2.6.9)

研經題目:

1. 第七章的故事怎樣顯示勝利(這勝利甚至就在此前吃敗仗的那個戰場上)的條件?你有過這種經歷嗎?

2. 要有一個王,並非一定不對(比較申十七14、15),特別是因八1~3所描述的情況之下。那麼,為什麼神允准了百姓的請求,同時又譴責他們這樣做呢?為什麼像列國一樣

的願望(八5、10)是錯誤的呢?試將撒母耳的行動與百姓的態度作一對比。

注:

1. 七6。澆水,象徵與罪分離。

2. 八7。下半節的「你」和「我」這兩個字,是加重語氣的。百姓是厭棄神(比較十19),正如後來掃羅所作的(十五23)。

3. 八10~18。這裏所描述的,是東方專制君王典型的行為。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2-17 撒母耳治理以色列。自4:1以後,有20年沒有再提到撒母耳的名字。現在,他呼召百姓悔改並棄絕偶像,百姓都回應了。撒母耳不是軍事家,但他藉著向上帝禱告和敬拜,使以色列與鄰國修好。他確實是 “全以色列”(8:4)的領袖。用現代的措辭來說,他還是一位法官。

7:2b-17 撒母耳在米斯巴制服非利士人。撒母耳是以色列的最後一位士師。士師記2:11-19為士師時期段提供了一個宏觀的結構。這是一個模式和週期,一個單調的重複,將以色列的歷史固定在這個時期。模式的第一部分是以色列的偶像崇拜(士2:11-13),隨後是耶和華對以色列的怒氣和審判(士2:14-15)。然後耶和華將百姓交到敵人手中。百姓向耶和華呼求幫助,耶和華就興起一位士師,在一段時間內拯救他們(士2:16)。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這個國家又回到了悖逆的道路上(士2:17),這樣的循環又開始了。這些因素在目前撒母耳的士師故事中是很明顯的。(BTSB)

7:3-4 歸順(《和修》“回轉歸向”)在這裏是指悔改的行動,即改變方向,回轉到上帝那裏。撒母耳吩咐百姓做三件事:(1) 轉離偶像;(2) 專心歸向耶和華;(3) 單單事奉祂(見申6:4-15;書24:14-28;士10:6-16)。外邦的神和亞斯他錄指所有的偶像,巴力和亞斯他錄有相同的意思。

7:5-6 米斯巴大概是現在的特恩納斯貝,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約11公里處,靠近一條重要的南北公路。從士20~21章和撒上10:17-27可知,米斯巴是以色列全民聚集的地方,掃羅就是在那裏稱王;米斯巴也是撒母耳巡行斷案的地方之一(7:16)。我好為你們禱告耶和華,撒母耳是個代禱者(8節,12:23;耶15:1)。他們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禁食,澆水和禁食都是表明否定自己從前的思想和行為,是以色列人悔改的一部分。我們得罪了耶和華,百姓的行為也可算是一次獻祭,類似7:9獻全牲的燔祭­——完全獻給上帝。

7:9 吃奶的羊羔,八天大的動物可以獻上為祭(出22:30;利22:27)。獻全牲的燔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贖罪(利1:4)。

7:10 驚亂(《和修》“潰亂” ;希伯來原文hamam)第一次出現是在出14:24,那裏描述上帝使埃及軍隊 “混亂”(另見出23:27;書10:10);尤見撒下22:15(參詩18:14),那裏形容上帝發出閃電,擾亂(同一個希伯來詞haman)敵軍。

7:12 石頭。撒母耳立起一塊石頭,作為戰勝非利士人的紀念(見6:17-18注釋)。以便以謝。意思是“幫助的石頭”;它是上帝在戰役中給予以色列人幫助的見證。(BTSB)

7:13 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和修》“不再入侵以色列境內”),可見這一次勝利是關鍵的轉折點。10:5和13:3記載,非利士防兵再次入侵,所以這節經文大概指某一段時間,即撒母耳作士師的時候(《和修》“撒母耳有生之年”)。

7:14 從以革倫直到迦特,以革倫和迦特是非利士五城中最東邊的兩座城(見5:1注)。這節經文大概指,過去屬於這兩座大城的城鎮和土地,如今不再歸他們管轄。從此,以色列人不再受內憂外患困擾。從廣義上來說,亞摩利人是指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前的所有迦南人(見撒下21:2)。

7:15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見6節),這句話是對撒母耳作士師的總結。撒母耳從家鄉拉瑪開始,逐一巡行伯特利、吉甲和米斯巴,這幾座城都屬於或靠近便雅憫支派。

7:16 伯特利是重要的聖城之一,和幾位族長有很深的淵源(見創35:15)。約櫃曾放在那裏(士20:26-27)。書18:21-22記載伯特利屬於便雅憫,但大部分時間都屬於以法蓮。耶羅波安分別在伯特利和但建造了一座聖所拜金牛犢,與耶路撒冷對峙(王上12:28-29)。伯特利的遺址在今天的巴亭,位於耶路撒冷北面16公里處,連接著兩條主幹道——山脊公路和從耶利哥去沿海平原的主要公路。吉甲在 “耶利哥的東部邊境”,是約書亞和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紮營的地方(書4:19等),但確切地點不詳。這座古城也是便雅憫支派敬拜和獻祭的地方。在掃羅作王一事上,吉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掃羅被暗中膏立之後(10:1),奉命去到吉甲,在那裏等候上帝。後來百姓在那裏立他為王(11:15)。同樣是在那裏,他的王位(即王朝)被永久剝奪(13:8-15),並且最終被廢(15:23)。後來,在主前8世紀,阿摩司(摩4:4,5:5)和何西阿(何4:15,9:15,12:11)都曾譴責吉甲和伯特利,那裏的敬拜活動雖然頻繁,卻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本書作者總結說:撒母耳作士師期間,以色列在他的治理下內外安靖,上帝的手擊打非利士人,連亞摩利人也與他們和好。撒母耳每年從家鄉拉瑪開始巡行,使百姓信靠上帝和撒母耳的治理。然而,以色列百姓後來卻不顧撒母耳反對,無理地要求廢除士師,建立君主制度。

8:1-22 過渡到君主制。第8章是舊約歷史的轉折點,標誌著以色列從士師治理過渡到君王治理。百姓尋求改變,一直以來,他們都是依賴上帝按著需要興起士師來治理他們;但現在,他們想要一個王,“像列國一樣”(5節)。他們為什麼想要一個王?撒母耳的兒子誠然是導火線,但百姓不只是拒絕世襲的士師,要求廢除撒母耳的兒子,他們要的是世襲的王權統治。百姓要求立王,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受到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威脅(20節,9:16,10:5,12:12),但經文中所提到的 “像列國一樣”,更像是關鍵原因。他們寧願效法周遭的世界,也不願跟從上帝。從本質上說,他們是拒絕上帝作他們的王(8:7)。

8:1-22 以色列人求一個王。在以色列,王權並不是一個壞的概念。上帝甚至從族長時期就為祂的子民設立了這種制度(創17:16,35:11,49:10)。以色列本身就是作為一個王國建立的(出19:6)。當他們居住在摩押平原時,上帝告訴祂的子民,當他們進入迦南時,他們確實可以有一個王。申命記17:14-20概述了以色列人必須有什麼樣的王來管理他們:他必須是希伯來人(第15節);他不能貪婪或渴望轉向異教的道路(第16-17節);聖經必須是他的指導原則和亮光(第18-19節)。上帝指示以色列建立神權君主制,人間君王服從神聖君王。確立王權也糾正了士師時期占主導地位的相對主義,當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因此,長老們對人間君王的要求在本質上並沒有錯。問題是雙重的:(1) 以色列民渴望有一個王,”像列國一樣”(撒上8:5)——與申命記17章的王大不相同。(2) 以色列民是被一種軍事不安全感所撼動。他們希望有一個王來領導他們作戰。在撒母耳冷靜地警告他們王會向他們索取什麼後,以色列人拒絕放棄他們的要求,而上帝也答應了他們的要求。(BTSB)

8:1 就立他兒子作……士師,撒母耳立了自己的兒子作士師,本身也可能令問題更加嚴重(見8:1-22注)。以色列從來沒有世襲的士師,基甸就曾經拒絕這樣做(士8:22-23)。

8:2 傳統認為,別是巴是在以色列最南面(參3:20),曾在族長的故事中出現(創21:31,22:19,26:33,46:1)。後來,別是巴和伯特利、吉甲一起受到阿摩司的譴責(摩5:5)。在別是巴挖掘出一座士師時期的堡壘(第七層),長約50米,周圍建有兩道防護牆。這座堡壘在主前11世紀下半葉被毀,其遺址顯示它當時應該是重要的行政中心。

8:3 貪圖時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領袖一旦以權謀私,他的審斷就會有失公義。他們的做法違背了設立士師的初衷,對任何社群都會構成威脅。《聖經》反復譴責這樣的行為(參申16:19;詩26:10;箴15:27,17:23,賽33:15;結22:12;摩5:12;哈1:2-4)。

8:4-5 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當時,撒母耳已經立了士師。長老們承認撒母耳的權柄,求他立王。治理(原文直譯:審判》也有 “管治” 的言外之意。他們本是無可比擬的上帝(2:2)的百姓,享有獨一無二的榮耀。上帝曾經領他們離開埃及(8:8),直到現在仍然保護他們(10:19)。如今百姓卻想用這榮耀來換取世界的地位,要 “像列國一樣”。律法雖然沒有禁止立王,但也沒有鼓勵(申17:14-20)。

8:6 撒母耳不喜悅,直譯作 “這事在撒母耳眼中是惡的”,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好惡。

8:7-9 事實上,百姓是在反對撒母耳和他的士師職分,但更嚴重的是他們在拒絕上帝作王。他們把神權君主制(上帝是最終的君王)的想法丟拋在一旁,而用地上的王權來取代。從出埃及到現在,以色列的模式一直是拒絕耶和華。然後,上帝吩咐撒母耳警告百姓,地上的君王會向他們提出什麼要求。(BTSB)

8:9-18 警戒他們是法律用語,指讓人對一項行動有透徹的認識。那王怎樣,譯作 “怎樣” 的希伯來原文mishpat,指 “審判,決定,治理,公義,風俗”,在《撒母耳記》中多次出現。在2:13,指祭司的 “規矩” 或 “權利”(見2:12-13注;另申18:3,“祭司從百姓所當得的份乃是這樣”)。在撒上8:3,撒母耳的兒子 “屈枉”(mishpat)。在10:25,撒母耳在書中寫下王的國法(mishpat),在這裏可意譯為 “王的正常做法”。在撒母耳列舉的這些事中,有些是在君王英明治理下的情況,有些則是預言權力被濫用時出現的情況(見8:14-15注)。有的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是後來對以色列君主制度的理想破滅的人所添加的,但這種看法沒有證據支持。

8:10-17 取。這個希伯來動詞在本節中出現了四次(第11、13、14、16節)。這個關鍵詞將屬世君王定義為一個索取者。他沒收財產並將其用於自己的目的,有時是腐敗的(第14節)。在本段經文中,統治者侵佔的財產出現在希伯來文句子的第一個位置,目的是為了強調。以色列民對君王的渴望將付出慘痛代價。(BTSB)

8:11 在迦南的戰事中,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作戰工具(士4:13和烏加列人的文獻),大衛後來學會了使用,所羅門則一直使用(撒下8:4;王上4:26)。有人奔走在車前是身份的象徵,押沙龍和亞多尼雅都擁有戰車、戰馬、馬兵,並有五十人在前面奔走(撒下15:1;王上1:5)。

8:12-13 千夫長、五十夫長大概是徵召單位的常任長官;由於君王要 “為我們爭戰”(20節),因此需要設立軍事指揮官。為了供應這樣一支軍隊,必須有專人製造兵器,準備食物,供應必要的生活所需(製造香膏,作飯烤餅,參尼3:8  “作香的”)。

8:14-15 最好的田地、葡萄、橄欖園已經超出了王國行政部門的正常所需,預示王權腐化帶來的影響。君王不再無私地服事百姓(像撒母耳那樣,12:3-5),而是利用權力為自己(8:11-13)和身邊的人(14-15節) “奪取” 最好的。臣僕指高級官員,戴著刻有 “ [某王] 臣僕” 的印章,並讓人看見。22:7記載。掃羅就是這樣做的,他讓他的 “臣僕” 作軍事長,並賜給他們田地。

8:17 你們也必作他的僕人,是撒母耳對以色列人發出的最嚴重警告。以色列人和他們的財產,都要歸王所有。被召作苦力(參王上5:13-16,12:4、18),可能是最繁重的 “奴役”。

8:19-21 這幾節多次出現 “我們”。王的職能是:(1) 使我們能夠像列國一樣;(2) 治理我們,這是王最基本的職責(撒下14:4,15:2-4;王上3:16-28;詩72);(3) 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即帶領百姓打仗(如:撒上11:1-11,14:47-48,23:27-28;撒下5:19)。

8:22 為他們立王,百姓這麼做意味著厭棄上帝(7節),但上帝仍然默許他們所求。祂將興起大衛王朝,將百姓錯誤的渴望變成祝福。

One thought on “Study 7  撒母耳記上 7:3~8:22 (2.6.9)

  1. 1. 第七章的故事怎樣顯示勝利(這勝利甚至就在此前吃敗仗的那個戰場上)的條件?你有過這種經歷嗎?
    答:上帝百姓爭戰得勝的條件是回轉歸向耶和華,除掉偶像,專心歸順,單單事奉祂(7:3)。當我們倚靠人過於倚靠耶和華,用世人的法則,而不是用上帝在聖經裏曉瑜的法則來處事時,往往會事與願違,也得不到心中的平安與喜樂。唯有遵行上帝律法的命令,從耶穌基督的福音得著滋養,才能勝過一切的試探,得勝仇敵。
    2. 要有一個王,並非一定不對(比較申十七14、15),特別是因八1~3所描述的情況之下。那麼,為什麼神允准了百姓的請求,同時又譴責他們這樣做呢?為什麼像列國一樣的願望(八5、10)是錯誤的呢?試將撒母耳的行動與百姓的態度作一對比。
    答:上帝為祂百姓設立的是一種神權君主制,也就是上帝是祂國度終極的君王,但有人間君王做祂的攝政王。申命記十七章已經為上帝的百姓描繪出這位理想君王的形象。因此,在百姓中間立王本身並沒有違反上帝的旨意。然而,當百姓要的是一個“像列國一樣”的王,直接治理他們,帶領他們作戰以得勝鄰國時,他們實際上就是厭棄耶和華作他們真正的王。撒母耳警告他們,一個屬世的君王會濫用權柄來“管轄”他們,是個不斷向百姓“索取”的王(8:11、13、14、16),而不是無私地服事百姓的君王。雖然以色列民以錯誤的動機求上帝給他們立王,但是上帝卻有憐憫,最終興起大衛王朝,將百姓錯誤的渴望變成祝福,也預示了耶穌基督真正的彌賽亞國度,祂是真正能治理上帝百姓的理想君王。

    Deu 17:14-15 「到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時候,若說:『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圍的國一樣。』 (15) 你總要立耶和華你神所揀選的人為王。必從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