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1 Samuel 9:1~10:16 (2.6.10.)

研經題目:
這一段經文敘述掃羅私下被膏立為王。十20~24是敘述公開用掣簽證明他是神揀選的人。十一14、15敘述他公開的登基。
1. 九1~14。在這裏,少年人和少年女子以及驢與神的先知之自由行動都受神支配來成就祂的目的,我們從這個事實能得到什麼鼓勵呢?
2. 撒母耳告訴掃羅會見到哪三種徵兆來證實他的話呢?這些徵兆會怎樣使他確信撒母耳在十1裏面的話的確是真的呢?這段經文也怎樣表明神呼召人做事,祂也裝備人去作呢?
注:
1. 十3、4。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祭物可能是那些人要帶去聖所去獻,而竟將其中的一部分送給掃羅。
2. 十8。比較十三8~14。十一14、15的這一件事是一個插曲,而不是十8所說到吉甲去那一件事。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9:1~15:35 掃羅的故事。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任王。他出身卑微,剛開始作王時很好,但後來的表現卻很不稱職,因為他不肯聽從上帝藉著撒母耳所說的話。
9:1~11:15 掃羅作王。這部分開頭講述的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和第1章很相似),但我們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上帝要藉著這些事做工。故事圍繞掃羅展開,撒母耳告訴他,上帝已經揀選他作王拯救百姓。掃羅被膏立,上帝的靈降在他的身上。不久,百姓也透過抽籤得知掃羅被選立為王。當基列雅比遭受敵人入侵時,掃羅率領百姓去拯救那城,表現出領袖的風範。全體百姓都完全接受掃羅是王,並在吉甲為他舉行加冕儀式。
9:1~10:27 揀選並膏立一位君王。這個故事看似巧合地開始,講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一個人弄丟了他的驢子,所以他派他的兒子去找。但耶和華正在安排這些事件,把掃羅帶到撒母耳的故鄉拉瑪城。在掃羅到來之前,耶和華告訴撒母耳,掃羅是被選立為王的人。撒母耳隨後準備膏立掃羅為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BTSB)
9:1-27 掃羅遇見撒母耳。上帝藉著各種環境,把掃羅帶到撒母耳那裏,並將他的計劃指示撒母耳,命令他去膏立掃羅。
9:1 敍事場景突然從拉瑪(8:4)切換到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描述一個年輕人為了尋找幾匹驢子,在某天恰巧來到了某地。
9:2 又健壯又俊美,掃羅看似理想人選,他潛質優秀,特別適合做領袖,百姓很容易就會仰慕和追隨他。他的外表也讓人喜愛,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參10:23),大部分人只到他的肩膀高。
9:3 一個僕人,希伯來原文可能意為 “僕人中為首的”,即管家。希伯來原文(na‘ar,直譯作 “年輕人”)不一定指年紀輕的人,比如洗巴是掃羅的管家,也是用na‘ar形容他,他有15個兒子和20個僕人(撒下9:10)。
9:4-5 這兩節經文記述掃羅和他的僕人走過以法蓮山地,其中經過以法蓮三個地方,即沙利沙地、沙琳地和便雅憫地,但都沒有找到丟失的驢。後來他們到了蘇弗地,那裏正是以法蓮山地中撒母耳的祖先蘇弗所在的地方(1:1)。
9:6-8 禮物是古代社交禮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當時,人若要尋求先知幫助,必須按照習俗帶上禮物(見王上14:3;王下5:5,8:8)。掃羅正打算放棄的時候,上帝藉著掃羅僕人的話介入,僕人又恰好還有些銀子。
9:9 問,泛指正確地求問上帝,可以通過先知或用掣籤(《和修》“抽籤”)的方式(參撒上10:22,22:10,23:2;王下22:13;耶21:2),但也可用來指求問外邦偶像(王下1:2)。在《舊約》中,先見、先知和 “神人”(撒上9:6)的意思幾乎一樣。
9:12 撒母耳在……前面,顯然他剛剛結束巡行(7:17),回到拉瑪,因為今日百姓要……獻祭。這裏再次凸顯上帝的引導。 “邱壇” 後來被視為異教之地,即使在那裏敬拜上帝也是不合宜的(王下23:15),但在聖殿建成之前,百姓在邱壇敬拜上帝是可以的(王上3:2、4)。
9:14 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要上邱壇去,撒母耳的家鄉拉瑪(1:1)的希伯來文意思是 “兩座山” ;據推測,城建在一座山上,邱壇則建在另一座山上。
9:16 你要膏他,上帝會把不同的人或物分別出來,膏抹他們做祂所指派的特定工作,或作特定用途,比如壇(出29:36)、會幕(出30:26)、大祭司(出28:41)或王(士9:8;撒上15:1;撒下2:4;王上1:34)。王是上帝的 “受膏者” 或 “彌賽亞”。
9:20-21 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掃羅將作王,他會擁有全地最好的東西(見8:11-17),何必還掛念那幾頭驢呢?這句經文也可譯作:“以色列眾人想要的人是誰呢?” 這樣,掃羅發出的問題就像是在譴責。正是在掃羅身上,以色列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8章)。我不是……至小的……至小的家嗎?對於撒母耳出其不意地抬舉他,掃羅感到很驚訝,這表明他所理解的大概是前一種意思,因為含義是正面的。
9:24 廚役就把收存的腿拿來(《和修》“廚役就舉起祭肉的腿”),腿本來是歸祭司享用的(出29:27)。撒上10:4記載,掃羅還受命接受作供物用的餅,那餅本來也是給祭司吃的(參民18:8)。這些都表明掃羅的王權是神聖的。
9:27 在第20節和23節,撒母耳已經讓掃羅清楚知道,撒母耳所知道的遠超過一般人,所以至此掃羅無須懷疑,他將要聽到的真是上帝的話。
10:1-27 掃羅受膏,上帝的揀選。撒母耳私下膏抹掃羅,後來以色列全民藉著掣籤知道掃羅確實是上帝所揀選的。
10:1-16 本節記錄掃羅回家的行程。在離開先知家之前,掃羅受膏成為以色列王。作為預言的見證,撒母耳告訴掃羅在回基比亞的旅途中會遭遇到什麼。神的話語得到了證實,掃羅被安排接管王國。(FSB)
10:1 耶和華膏你,這是私下的膏立。後來撒母耳將讓百姓掣籤,藉此表明掃羅是上帝選中的人,而不只是他選中的(見17-27節)。他產業, “產業” 希伯來原文nahalah在《撒母耳記》中出現六次,指上帝的土地或祂的子民以色列,有時兩者皆是,這裏似乎是指 “子民”(見9:16)。
誠之按:2節(兩個人)、4節(兩個餅)、6 節(受感說話)分別記錄了三個記號,證實了掃羅受膏。
10:4 兩個餅大概是用來獻祭的,因為這兩個人是 “往伯特利去拜上帝”(3節),見9:24注。可見,作為上帝膏立的王,掃羅的新位分和權柄已經獲得承認。
10:5 一班先知……鼓瑟的、擊鼓的、吹笛的、彈琴的……受感說話,雖然異教崇拜也會利用音樂來誘使人心神恍惚,但這些先知邊走邊彈奏樂器,邊受感說話,並且沒有提到類似鞭打或割傷自己的行為,所以這音樂大概是讓人專注在上帝身上。賽5:12提到在筵席上演奏這四樣樂器。“瑟” 和現在的豎琴相似;“鼓” 和現在的小手鼓相似,但沒有鐃鈸; “笛” 的確切樣式不詳。各種吹奏樂器是根據它們的圖畫來認識的,大部分的笛是垂直吹奏的,更像八孔直笛,而不是今天的長笛。目前已經發現了金屬長笛和骨哨,木質和蘆葦的較常見。琴主要指音箱,U型的扶手支撐著上端橫杆。古代近東對彈琴樂手的描繪非常普通,有些樂器樣本也已經被發掘出來。當時可能視琴為最重要的樂器。撒上16:16記載,掃羅的僕人建議找一個彈琴的人來。
10:6 在《撒母耳記》,“耶和華的靈” 只用於形容受膏者,即掃羅和大衛(撒上16:13-14;撒下23:2)。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某人),只在《士師記》和《撒母耳記上》中出現,最後一次出現是形容大衛(士14:6、19,15:14;撒上10:10,11:6,16:13),常指上帝的靈忽然臨到某人,為要裝備和使用他去服事上帝的百姓。上帝的靈感動掃羅,這事雖有預告,卻完全不受人的操控,與迦南的習俗截然不同。這事之所以發生,是要除去掃羅心中一切有關被選立的疑惑,並且公開表明他現在是 “君王”(10:1)。這事與他被選作王有關,並非指他要成為先知(參11節)。變為新人(《和修》“轉變成另一個人”),不是指失去自我,而是被賦予能力,以便擔當新的職責(見士6:34,11:29),參 “新心”(撒上10:9)。
你要變為新人(《新譯本》變成另一個人),這很可能不是關於掃羅得救的陳述;而是說,神賦予掃羅權柄,使他作君王在軍事上領導以色列。(BTSB)
10:6 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特別提到掃羅被授權來完成上帝所賜予的職事。上帝的靈是所有生命、能力和智慧的源泉(伯32:8,33:8;詩104:30),並且可以按照祂的旨意將不尋常的,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技能或知識賜予人(出31:3,35:31;民11:17、24-29,27:18;申34:9;士3:10,6:34,11:29,13:25,14:6、19,15:14;撒上11:6,16:13,19:20、23;撒下23:2),有時也包括惡人(民24:2;參太7:21-23)。後來,當上帝拒絕掃羅作王時,這種作領袖的屬靈恩賜就被收回了(撒上16:1、14)。(RHSB)
10:8 撒母耳指示掃羅在我以先下到敬拜的中心吉甲,並且在那裏等候他七日。11:15和13:8所描述的事也發生在吉甲,但大概是指不同的事件。
10:9-10 撒母耳的預言(2-7節)得到應驗,掃羅得著上帝所賜的新心(《和修》“另一顆心”)並說預言,這個行為與上帝的靈大大感動他(參6節,11:6)的事實有關聯。這可能不是一次永久性的靈性更新或改變,但藉此印證掃羅是拯救以色列的人(見10:7 “你就可以趁時而作” ;參9:16);並且藉著這一可見的標記,表明上帝的同在(參士14:6、19,15:14)。後來,上帝的靈 “離開了掃羅”(撒上16:14,18:12)。
10:9 神改變他的心(NASB;ESV:神給他另一個心)。同樣,不一定是回轉的標誌。它可能只是神給了掃羅一顆新的心,讓他成為君王,並把以色列人從非利士人手中解救出來。當日,突出了第2節中撒母耳對掃羅的話的應驗(“今日”)。(BTSB)
10:11-12 基士的兒子遇見什麼了?掃羅現在是 “新人”(《和修》“另一個人”,6節),有著 “新心”(《和修》“另一顆心”,9節),素來認識掃羅的人現在也看出來了。第二個疑問: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另見19:24)後來成為一句諺語,形容一個人或一群人出人意料地參與另一件事。掃羅列在先知當中,是一件令人感到震驚的事。
10:12 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他們可能是在問誰是領袖,因為在其他經文中,“父親” 幾乎等同於先知的 “領袖”(王下2:12,6:21,13:14)。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句話或許是在暗示,一個好的領袖不可能允許像掃羅這樣的人加入自己的隊伍中,或者暗示掃羅就是這群先知的新領袖。其實,先知並不總是給人留下正面的印象,因此另一種可能是,掃羅和這些 “狂妄的人”(參王下9:11)在一起,令人質疑。最後,如果他們的領袖是撒母耳,那就顯得很諷刺了,因為掃羅最終違抗了撒母耳的權柄(見19:23-24注)。
10:14-16 掃羅的叔叔大概是押尼珥(見14:50),他問掃羅去了哪裏,以及撒母耳……所說的話。押尼珥密切關注掃羅的事情,因為在繼承亞別的財產上(見9:1),他可能緊隨基士和掃羅之後。
1. 九1~14。在這裏,少年人和少年女子以及驢與神的先知之自由行動都受神支配來成就祂的目的,我們從這個事實能得到什麼鼓勵呢?
答:世上看似巧合的事,都是上帝巧妙安排的護理行動,為要達成上帝的諭旨。上帝藉著掃羅去找驢子,把掃羅帶到了撒母耳的家鄉拉瑪,好叫撒母耳可以膏立掃羅作以色列第一任君王。這讓我們見識到上帝是預定萬事的,任何的細節都不是巧合,都是全知、全能、全在的上帝全盤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是祂的子民,祂必定會叫萬事互相效力,使他們得益處。我們生命中所遭遇的任何事,背後都有上帝的美意,因此不必喪膽或憂慮。
2. 撒母耳告訴掃羅會見到哪三種徵兆來證實他的話呢?這些徵兆會怎樣使他確信撒母耳在十1裏面的話的確是真的呢?這段經文也怎樣表明神呼召人做事,祂也裝備人去作呢?
答:撒母耳告訴掃羅,他會遇見兩個人對他說話。也會遇見三個去伯特利敬拜的人給掃羅兩個餅;另外,掃羅會遇見一班先知,掃羅會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這三個兆頭叫掃羅確信撒母耳是來自上帝的先知,最後一個兆頭也證明上帝與掃羅同在。上帝呼召人,會用聖靈的恩賜去裝備他,賜他“一個新心”(10:9),使他“變為新人”(10:6),有能力擔當新的職任。這正是發生在掃羅身上的事。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