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 約伯記 11 & 12 (2.7.8)

Study 6  Job 11 & 12  瑣法第一次發言和約伯的答覆 (2.7.8)

研經題目:

1. 請注意:(a) 十一6裏面嚴厲的指摘;(b) 十一13,14所說的悔改之步驟;(c) 十一15~19裏面那一幅蒙福的圖畫。

2. 以利法說到異象,及其研究,比勒達則說到古人的智慧。瑣法求助於什麼權威來支持他所認定有罪必有苦的確信呢?

3. 瑣法和約伯都論到神的智慧。試將他們用來說明神之智慧的各種不同的例證作一對比。

注:

十二5~12。或許約伯是諷刺地引用瑣法的見解來反駁他。約伯的要點是:這些陳腔濫調與他的景況毫無關聯。他並非否定它們。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20 瑣法:悔改。和比勒達一樣(見8:1-22),瑣法在回應約伯時,尖刻地論斷約伯言語空洞、狂妄自大(11:2-12)。然後,他勸約伯禱告和悔改,並且承諾說,只要約伯棄絕驕傲,上帝就會改變他的處境(13-20節)。瑣法憤慨的言論,將道德狀況與認識上帝含蓄地聯繫在一起:既然約伯的境遇表明他在道德上是敗壞的(參5-6、11、14節),那麼他必定沒有正確地認識上帝。

11:5-6 瑣法也像約伯一樣,盼望上帝直接與約伯對話,但是兩人的目的截然相反。約伯是盼望冤屈得雪,而瑣法則肯定約伯會被定罪。

11:7 本節蘊含的諷刺要等到最後結尾才向瑣法顯明(見42:7-9)。雖然瑣法以責備的口吻質問約伯,他是否能夠測透上帝高深的作為,然而他自己卻早已假定上帝叫約伯受苦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責備約伯並呼籲他悔改。

11:12 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和修》“空虛的人若獲得知識,野驢生下的駒子也成了人”),這則諺語的第一句是否像第二句一樣,在表達一種不可能,正如野驢不可能生出人或家養的駒子?兩句之間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一種平行句法,然而瑣法援引這則諺語的用意十分清楚。他勸約伯不要再愚不可及,因為愚拙就像空虛的人的道路,永遠不會通向知識。瑣法勸約伯不要再堅持自己是義人,要回轉、禱告悔改,尋求上帝(13-20節)。

11:20 瑣法對惡人命運作的最後陳辭,與他在13-19節的描述形成鮮明對比;瑣法在那幾節經文中說,只要約伯悔改,就必得到上帝賜福。瑣法的陳述是為了警告約伯不要再走現在的道路(見18節,以及與指望的對比)。

12:1~14:22 約伯:挑戰朋友的智慧 。在約伯與朋友的對話中,這是最長的一段回應。雖然約伯同意他們關於上帝有至高權能的言論(12:1~13:2),但他表示自己對他們聲稱的智慧,以及他們得出的結論(13:3-19),越來越感到沮喪。然後,他再一次直接向上帝發出哀歎(13:20~14:22)。

12:2-3 約伯用譏諷來表達他的沮喪。為了反駁瑣法所謂助望上帝教導約伯“智慧的奧秘”(見11:5-6),約伯答辯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意即朋友說話好像只有他們才是聰明人一樣(12:2)。然而,約伯說:“……並非不及你們”(3節,13:2),接著闡明他們的言論缺乏深度和廣度(12:4-25)。

12:4-6 約伯責備他的朋友,指出他們在探求智慧時,似乎忽視了義人受苦(比如他自己,4節)和惡人興盛(6節)的事實。再者,朋友的表現也不合乎真智慧,他們身處安逸,所以只會表達藐視,而不是安慰(5節,另見6:14)。

12:6 強盜的帳棚興旺,約伯提到惡人的“帳棚”,可能是為了呼應朋友之前所說的話(見5:24,8:22,11:14)。

12:7-9 約伯繼續指責三個朋友,建議他們去詢問野獸和植物,它們全都知道最終掌管所有生命的是耶和華

12:9 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作成的呢?這一行詩是《約伯記》中,在引子和38~42章以外,唯一出現上帝名字(希伯來原文YHWH)的地方。在希伯來原文中,它與賽41:20中的一行詩句相同。

12:13-25 在這段經文中,約伯宣告,上帝管理和供應這世界的程度,遠遠超過他的朋友在回應時所描述的。和19:3-10一樣,約伯再次運用以分詞開頭的讚美詩的特殊形式(見9:3-10注),以反諷的手法回應他的朋友。約伯在這裏首先宣告,上帝無論對自然界或其中的毀滅性力量,都擁有至高的控制權。接著,約伯運用分詞形式,概述上帝對人類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12:17-24)。

12:17-21 整個社會秩序和其中所有領導階層,包括謀士、審判官、君王、祭司、顧問、長老、王子和士兵,都在上帝和祂的旨意之下。

12:18 祂放鬆君王的綁(《和修》“祂解除君王的權勢”),即君王失去王位。“綁”可以理解為王家的飾帶、肩帶或腰帶,被平民百姓用的腰帶所取代。

12:21-24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21a節),並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24b節),與詩107:40中的兩行詩相同。《詩篇》講到壓迫人的統治者受到審判;在《約伯記》中,這些話是用來描述上帝對社會各階層都擁有至高的主權。放鬆……腰帶指解除士兵的武裝,是一個常用的比喻。

12:23 祂使邦國開廣,這句話可能有“分散”或“驅散”的否定意義,從而使第二句與第一句形成對偶。有些時候,上帝使邦國興起,然後又將其摧毀;有些時候,祂先使國家四分五裂,然後再賜下太平,或者引導這國變得秩序井然。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