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戶的言論(32~37)
□Study 15 Job 32 & 33 (2.7.17)

研經題目:
以利戶是個青年,他從旁聽到約伯的三個朋友和約伯的談話。雙方的言論,都激怒了他,他想加以糾正。他的主要信念是:神不可能犯錯誤;痛苦是出於神的一種攔阻,目的是使人離罪。
1. 是什麼激怒了以利戶?他根據什麼理由聲稱自己有權利說話呢?你認為以利戶開始說話的情形怎樣呢?
2. 約伯曾說,神對待他不公道(卅三18~11),而祂不肯跟他說話就把事情弄得更糟(卅三13)。關於這一點,以利戶怎樣答覆約伯呢?參12、14~33節。他說神用哪些方式說話呢?而且是為了什麼目的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2:1~37:24 以利戶:受苦是一種管教。這段經文的開頭幾節交代了以利戶及其觀點(32:1-5),後面緊接著他不間斷的發言,包括宣告他發言的意圖(32:6-22)和初次挑戰約伯(33章),概括地反駁了約伯的聲稱(34章),描述約伯在上帝面前的地位(35:1-16),以及長篇描述和維護上帝的威榮(36:1~37:24)。在以利戶發言之後,耶和華緊接著發言(見38:1~40:2,40:6~41:34),但不是對以利戶說話。另外,在引子(1:1~2:13)和結尾(42:7-17)中也沒有提到以利戶。由於沒有明確提到或評價以利戶,解經家對他發言的作用意見不一。儘管上帝對約伯的回應,包含了一些與以利戶的發言相類似的詞彙和引用,然而他對以利戶所述約伯受苦的原因及對約伯的發怒,都沒有加以評論(見32:2注)。另見“導論:文學特徵”中關於以利戶的討論。
32:1-5 引言:以利戶及其怒氣。在以利戶發言之前有一段簡短的記敍,指出約伯的三個朋友對約伯再沒有話說(1節),介紹以利戶(2a節),以及說明他對整件事情的觀點(2b-5節)。這段經文多次重複提到以利戶發言時的態度,他因為沒有人可以回答約伯(1、3、5節)而“發怒”(2、3、5節)。
32:2 作者在對以利戶的介紹中提到了他的父親和家族,比對任何一位朋友的介紹都要詳細(見2:11,4:1,8:1,11:1)。這可能表明以利戶清楚自己的角色(如:巴拉迦可能指“願上帝賜福”或者“上帝已賜福”),也可能因為他很年輕而需要多作一些介紹。
32:3 雖然以利戶向約伯和他的朋友發怒(2-3節),但本書結尾在使用相同的措辭描述上帝時,上帝的怒氣只是針對約伯的三個朋友,因為他們關於上帝的議論,不如約伯所說的那樣正確(見42:7)。
32:6-22 年輕人的聲音。以利戶在開場白中重申本章開頭的陳述(見1-5節):以利戶因為自己年輕,所以一直等待發言,現在他清楚地看到三個朋友對約伯已無言以對,覺得自己必須起來發言。以利戶在這段經文中主要針對三個朋友,並強調自己“陳說我的意見”的權利和目的(32:6、10、11)。
32:8 以利戶在發言的開頭使用靈和氣兩個字(另見33:4,34:14),使人想起約伯之前在聲稱自己有權發言時所作的申辯(見27:2-3)。
32:18-20 第8節一樣,以利戶宣稱,他不是想要說話,而是必須要說話。以利戶可能自以為像先知一樣,但讀者必須自行判斷他的發言是否正確。關於評價以利戶的困難,見“導論:文學特徵”中的討論。
33:1-33 約伯的聽訟人。以利戶在這段經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呼籲約伯聆聽他的話,並且有能力的話就回答他(1-7、31-77節)。他總結了約伯關於自己的爭辯、他的境遇以及上帝表面上的沉默(8-13節),然後指出上帝說話的方式是要使人從通向死亡的路上回轉(14-30節)。
33:1 以利戶責備約伯,勸約伯聽他的話(另見31、33節),這顯示他認為自己的話是在打破約伯朋友留下的沉默,並且解釋說,當約伯宣稱上帝在沉默的時候,其實那正是上帝說話的時候。
33:2-4 以利戶似乎有意讓人想起約伯之前的宣告,即只要他一息尚存,就不會違心地同意朋友是正確的(見27:2-6)。以利戶巧用約伯的措辭(另見32:8),聲稱他必須說的話都是正直、誠摯的宣告。
33:9 以利戶在總結約伯的發言時,聽來彷彿約伯辯稱自己是清潔和無過一樣。然而,從約伯定期獻燔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並不是他的宣稱(見1:5)。約伯宣稱的主旨是,他否認朋友暗示他受苦的根源是有隱藏的罪。以利戶錯誤地概括約伯的辯解,結果提出類似於三個朋友的論證:上帝比世人偉大(33:12),因此他必定是有意警告或責備約伯(14-30節)。
33:11 把我的腳上了木狗,以利戶一字不差地引用約伯的話(參13:27)。上帝以約伯為仇敵,追趕他就像風卷落葉一樣(13:24-25)。
33:14 上帝說……世人卻不理會,以利戶暗示,約伯沒有看出甚至可能忽視了上帝向他說話的方式。
33:18 以利戶反復陳明,上帝向人說話的方式是為了防止人的靈魂陷於坑裏(另見22、24、28、30節)。因此他暗示,約伯受苦可能是上帝在糾正他人生道路的方向,而不只是因一些隱而未現的罪受到懲罰。然而,考慮到上帝在引子中對約伯的描述(見1:8,2:3),以利戶的暗示似乎與三個朋友的指控十分類似,甚至可能更加嚴厲。
33:19-22 在這段經文中,以利戶描繪意象的目的是鼓勵約伯,將自己類似的身體狀況視為上帝出於憐憫、藉著他的遭遇來說話,使他離開斜路(見18節)。
33:23-28 以利戶提出一種假想情況,有一位天使或作傳話的可能要代表一個人來解救他(23-25節),並指出正確的回應是悔改和歡呼(26-28節)。以利戶告訴約伯,他不應該因為“贖價大”就拒絕接受責罰(36:18),他暗示約伯失去所有財產和家人,可能正是拯救他(33:24)的贖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