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以弗所遭受强烈反对。

研经题目
- 什么引起新的反抗风潮?什么使它平静呢?
- 试就下列各方面描写群众:(a) 对月亮女神亚底米的热心,(b) 混乱情况,(c) 血气之勇,(d) 偏见。他们与你所认识的人有分别吗?
- 这事件显出福音在社会里所产生的果效是怎样的?在你到过的地方中,你看到有什么显著从福音而来的改变?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19:23-41 保罗在以弗所遭受强烈反对。保罗在以弗所的事工以敌对保罗的暴乱结束收场,煽动暴乱的是银匠底米丢。
19:23 这道指基督信仰(19:9,22:4,24:14、22;见9:1-2注)。
19:24 煽动暴乱的底米丢很狡猾,他真正不满的是保罗反对偶像崇拜的言论影响了他的生意。他对保罗提出一些很严重的指控,激起了民众的公民和宗教自尊。银龛是亚底米神庙的复制品,用作家中的祭坛,或作为给亚底米神的日常供奉。
19:25-27 底米丢所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保罗确实在讲道中反对偶像崇拜(17:29),亚细亚全地的人确实蜂拥到以弗所敬拜亚底米女神,特别在献给女神的春季节期(长达一周)期间。底米丢把崇拜亚底米与城中的民事、经济、宗教利益联结在一起是对的。
19:28 大哉,以弗所的亚底米啊!民众的公民和宗教自尊是引发这次暴乱的重要因素。
19:29 在保罗时期,以弗所的戏园(《和修》“剧场”)能容纳两万名以上的观众,是百姓定期集会讨论城市公共事务的地方。显然该犹和亚里达古最终得到释放,因为亚里达古后来成为保罗的亲密同工(见20:4,27:2;西4:10;门24节)。
19:30 保罗是暴民盯住的主要目标,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的同伴阻止他前往剧场是正确的。
19:31 亚细亚几位首领,是负责在亚细亚省监管百姓信奉罗马宗教的官员。他们身居高位,关心罗马公民保罗的安全。在希腊原文中,“亚细亚几位首领” 是一个单词。许多碑文证明当时的人曾使用这个称谓(另见斯特拉波《地理学》14.1.42)。
19:32 大部分暴民纷纷乱乱(《和修》“乱成一团”),许多人连为什么聚集都不知道。
19:33-34 经文没有清楚交代犹太人亚历山大究竟要做什么。也许亚历山大想为犹太人和基督徒划清界线,但群众知道犹太人是反对任何外邦神明的,所以向他喝倒彩,不让他发言。
19:35 城里的书记是该市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协调市民集会和罗马官员之间的事务。他向群众保证他们城邑的声誉丝毫无损。从宙斯那里落下来的像可能是陨石,陨石与亚底米崇拜有关联。
19:38-40 自有公堂(见《和》注),解决争端的法律途径是,把案件交给由罗马方伯坐堂的定期法庭,或市民集会的常规会议。方伯(《和修》“省长”)是罗马各省政府的首脑(参13:7,18:12),希腊原文anthypatos是复数,可能是因为当时以弗所正处于两位方伯的交接期。难免被查问(《和修》“有被控告的危险”),市民平常定期在剧场里集会,但事件中的群众在那里有非法集会的嫌疑,可能会招来罗马当局的追究。作者路加在这里详述城里书记官的仔细推理,可能为其他城邑的基督徒的自我辩护提供了重要基础,因为路加在这里(以及在《使徒行传》的其他经文,见8:14注,23:27注)表明,基督福音并没有触犯罗马帝国的法律,也不会扰乱公共秩序,所以对这些方面的指控都是不真实的。
第14日 使徒行传十九23~41(1.7.14)
1、什么引起新的反抗风潮?什么使它平静呢?
保罗反对偶像崇拜的言论影响了银匠们的生意,他就煽动暴乱,他对保罗提出一些很严重的指控,激起了民众的公民和宗教自尊。
城里的书记安抚无知的众人。
2、试就下列各方面描写群众:(a) 对月亮女神亚底米的热心,(b) 混乱情况,(c) 血气之勇,(d) 偏见。他们与你所认识的人有分别吗?
(a) 对月亮女神亚底米的热心:靠着给它做神像发财;
(b) 混乱情况: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聚集;
(c) 血气之勇: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d) 偏见:认出他们是‘犹太人’,就喊。
没有分别。
3、这事件显出福音在社会里所产生的果效是怎样的?在你到过的地方中,你看到有什么显著从福音而来的改变?
果效:有促动。
好像没有。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