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7 1 King 8:12~66 (2.9.7)

研經題目:
1. 14~21節。這裏說什麼應許已經成就了呢?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是你能說「神……親口……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呢?請注意在22~53節裏面,為應許所成就的而獻上的感謝,怎樣鼓舞進一步的禱告。所羅門作了哪七樣特別的祈求,而且他的禱告是基於哪些理由呢?
2. 54~62節。在這祝福的話裏面,所羅門怎樣將以色列的經歷概括起來呢?他獻上了哪兩樣祈求,而且是為了哪些目的,他對百姓又作了什麼指示呢?試思考他的話對於我們自己是何等切合。
注:
1. 12節。「幽暗之處」:在至聖所裏面是沒有光線的,象徵神不可測度的奧秘。約櫃象徵祂在自己的百姓中的同在。
2. 16節。「我(的)名」:是本章中時常使用的字眼,表示神將自己完全啟示出來的意思。
3. 51節。「鐵爐」:那就是熔鐵的爐子。
4. 65節。「七日」或「七日又七日」:即七日是為行奉獻壇之禮,七日是守節,正如代下七8、9所說的。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8:12-21 所羅門的祝福使人想起神就聖殿和大衛的後裔向大衛所立的約(撒下7:1-17)。所羅門把他的統治和他的成就描繪成神對大衛的應許的應驗。(FSB)
8:12-13 約櫃抬入聖殿,並有上帝榮耀的雲彩顯現,這些都確定無疑地表明,新的敬拜場所蒙上帝賜福(注意這裏與出20:21、申4:11和5:22中的幽暗的聯繫)。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的上帝,現在住在祂自己的殿中。
8:17 耶和華……的名,在所羅門的講話(16-20節)和後面的禱告(22-53節)中一直提到 “名”,以避免說上帝實際上住在聖殿中(另參3:2,5:3、5)。上帝臨在聖殿中是真實的(因為上帝的 “名” 代表的就是上帝自己;見徒10:48注),百姓呼求祂名的時候,祂就看顧他們。但是,我們不要以為上帝是 “住” 在聖殿中(正如外邦人對他們所拜假神的想像),這在任何意義上都有損於祂遠超萬有的事實。
8:22-53 所羅門的禱告。約櫃已經抬入聖殿(1-13節),所羅門也已經對百姓陳述了這件事的意義(14-21節)。現在,他轉向上帝禱告,思想上帝 “住” 在聖殿中的含意是什麼,並為那些將到聖殿中呼求上帝的人獻上了七項祈求,在每項祈求中,所羅門都懇求上帝 “在天上垂聽”(32、34、36、39、43、45、49節)。這個禱告是以更加開闊的視角來看待聖殿和律法,對於全面理解《列王紀》非常重要。聖殿是重要的建築物,但上帝不被限制在其中,當然人也不能依賴它。即使聖殿被毀,上帝絲毫不受傷害,祂仍然垂聽百姓的禱告,即使他們被擄到外邦也是如此。同樣,遵守律法非常重要,但所羅門強調,即使百姓違犯律法,他們仍有復興的盼望。
8:22-53 所羅門在會眾面前頌讚耶和華之後(12-21節),轉身向著祭壇念了一段冗長的禱告。他首先重申他是神對大衛應許的應驗(23-26節;撒下7:13-17),暗示他的寶座將永遠堅立(撒下7:16)。然後,他著重於許多與申命記相同的主題,包括不順從的後果和對正義的渴望(王上8:31-53)。禱告的神學和實際內容表明,作者心中有兩個聽眾,即耶和華和聽到或讀到這篇禱詞的人。(FSB)
8:24 上帝使聖殿完工,應驗了祂曾應許祂僕人……大衛的話;參撒下7:13。
8:27-30 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雖然上帝住在聖殿中(10、13節:參撒上4:3-4注),卻不應認為這裏是祂唯一的居所,但這裏是祂名的特別居所,這裏是祂的眼目晝夜看顧的地方(8:29;參賽66:1-3)。上帝的居所是在天上(8:30),那裏(如果一定要指出一個地方)是祂垂聽禱告的地方。即使如此,上帝也不會被限制在任何一個地方,嚴格來講,祂甚至也不住在天上的天(27節)。祂不受空間的限制。
8:31-32 人若得罪鄰舍,這是七項具體祈求中的第一項。在法律訴訟中,如果難以找到證據或證人,不能按照正常程序斷案(參3:16-28),那麼可以由祭司舉行儀式(參民5:11-31),祈求上帝來施行判斷,將惡人定罪,洗雪義人的冤屈。
8:33-40 你的民以色列若……敗在仇敵面前,第二、三、四項祈求涉及戰敗,百姓被擄離開自己的地(33-34節),遭遇乾旱(35-36節)和各種危險,如饑荒、瘟疫和圍城(37-40節)。導致這些災難的原因都是罪,雖然禱告中也祈求上帝的指教(36節),但此時最重要的是罪得到赦免。
8:41-43 第五項祈求不是為以色列人,而是為那些聽過上帝的大名、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4:34,5:15),並向聖殿祈求的外邦人。所羅門盼望這些人的禱告也能蒙應允,天下萬民都能認識上帝的名,並敬畏上帝(參賽2:1-5,56:6-8;路7:1-10)。
8:44-45 你的民若……去……爭戰,第六項祈求和第二項一樣,都與打仗有關,但這次所關注的不是因罪而戰敗,而是因為奉上帝差遣而得勝(奉你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這裏想像軍隊為把上帝的公義帶給地上而戰。
8:46-51 擄到,第七項祈求仍是圍繞著戰敗被擄,這是所羅門的禱告最關心的事項。萬一百姓被擄,並且他們回心轉意向地、城和殿禱告(48節:參但6:10所述實例),所羅門祈求上帝顧念他們是祂的百姓,為他們伸冤(8:49;參45節),因為他們是上帝的產業,是上帝從埃及領出來的子民(51節;參申4:20)。所羅門似乎暗示將有 “第二次出埃及”,這次和第一次同樣重要,只是所離開的地方不同。
8:54~9:9 聖殿敍事結束。這段經文記載所羅門第二次向百姓說話(8:54-61),結尾是聖殿奉獻禮(8:62-66),以及上帝第二次向所羅門顯現,鄭重地啟示有關王朝與聖殿、百姓和土地的主題,並回應所羅門的禱告(9:1-9)。
8:54-61 賜平安給祂的民以色列人,所羅門再次稱頌上帝成就了祂的應許,但這次的內容比15-21節更廣泛。所羅門提到上帝以前藉著摩西賜下的應許,“平安” 指以色列在迦南地立國。以色列與上帝同行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並無別神(參申14:35)。以色列的這個任務(參8:41-43)可以追溯到創12:1-3,在出19:6等處也有這樣的記載,那裏稱以色列將成為 “祭司的國度”,作上帝與祂所造世界之間的中保。以色列被呼召出來,是要成為外邦人的光(賽49:6),把上帝的救恩傳到地極。
8:54-61 所羅門在祭壇前禱告後(王上8:22-53),轉而為以色列民祝福(54-61節)。和前面的禱告一樣,所羅門的祝禱也有許多與申命記相同的主題和用語。所羅門強調對神的典章、律例和命令的忠誠。(FSB)
8:62-64 獻祭,第8章的結尾描述了聖殿奉獻禮中的獻祭,祭物的數量極多,以致殿外的銅壇都不夠用,只好把殿前院子的一部分分別為聖,也作為獻祭之用。
8:62-66 乍看之下,對所羅門的獻殿禮的獻祭的描述(王上8:62-66)似乎是對第5節所獻祭物的闡述。然而,第5節中的獻祭是約櫃進入至聖所(聖殿)的隊伍的一部分,而後面的獻祭則標誌著聖殿獻祭的結束。(FSB)
8:65-66 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這句話勾勒出所羅門王國的整個版圖,與4:21和4:24很相似(“從天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從提弗薩到迦薩”)。因此,學者推測哈馬口(希伯來原文意為 “哈馬的門戶”)是哈馬的北面,在敍利亞中部的奧朗底河上。這樣一個歡樂、統一的王國,從埃及一直延伸到幼發拉底大(他們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與第4章的描繪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