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9 John 10:1~21 (2.10.8)

研經題目:
請與耶廿三1~4作一比較。在第九章中的法利賽人,他們自命為神的子民,以色列人靈性的導師,由他們對那個瞎子的態度,就證明他們「是賊,是強盜」(1、8節),和舊約的假先知一樣。
1. 1~10節。耶穌為何自稱為「羊的門」呢?那些進去這個門的人有哪些權利和福氣呢?羊怎樣認出真正的牧人呢?祂為他們作了何事?你認得祂的聲音嗎?
2. 好牧人的有哪些特徵呢?你能在11~18節裏面找到:(a) 證據,表明我們的主的死並非只是殉道,(b) 祂的生和死的目的,與(c) 做向外佈道工作的動機嗎?比較啟七9、10、15~17。
注:
1. 3節。「聽:那就是留意地聽,並且順從。
2. 耶穌是「門」,也是「牧人」。其他在祂手下作牧人的人(徒廿28、29;彼前五2~4),他們自己也必須先經過那「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1 羊圈通常是房子附近或旁邊用來圈養羊群的院子,有石牆圍繞,一家或幾家共用。有時,人們也利用洞穴或其他天然形成的地勢來築羊圈。這樣的羊圈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正式的門,但入口通常由聘來 “看門的” 人(3節)或牧羊人自己(參7-10節)把守。賊和強盜這兩個詞的區別可能在於進入羊圈的方式不同,賊是偷偷進入羊圈的,強盜是用暴力強行進入羊圈的(參路10:30、36)。
10:3-4 看門的,見10:1注。耶穌所說的羊也聽祂的聲音(3節)和羊……認得祂的聲音(4節),重複本書常見的主題,真正屬於上帝的人聆聽並相信耶穌的話(參5:46-47,8:37、45、47)。關於上帝任命領袖作祂百姓的 “牧人”,見民27:15-23;賽63:11;結34:1-24。以色列人出埃及有時被描繪為牧人引領一群羊(詩77:20;賽63:11、14;參詩78:52)。舊約先知文學描述,末世時上帝的百姓也以類似的形式得救(彌2:12-13)。關於基督是真牧人,見約10:11注。
10:7 我就是羊的門,人要成為上帝的百姓(即耶穌的羊),唯一的途徑是靠賴耶穌;另見詩118:20;約6:35注。
10:8 凡在我以先來的,可能暗指那些冒充彌賽亞的人;那些人對其跟從者許以自由,卻使他們捲入武裝衝突和劫難中(參徒5:36-37,21:38)。是賊,是強盜,見結34:2-4關於以色列的牧人只顧自己吃飽,卻不餵養羊群的惡行;另見約10:1。
10:9 門,《新約》其他地方講到,“進入” 上帝的國就像通過一道門(如:太7:7、13,18: 8-9,25:10;徒14:22)。耶穌用出入這個詞,呼應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約的用語,特別是申28:6關於順服帶來的祝福(參民27:16-17;詩121:8)。得草吃,說明上帝的供應是確實的(參代上4:40;詩23:2;賽49:9-10;結34:12-15)。
10:10 耶穌應許人此時此地就可以擁有豐盛的生命,這使人想起《舊約》關於豐盛福祉的預言(如:結34:12-15、25-31)。耶穌不是呼召跟隨祂的人過一種苦修、枯燥、淒慘的生活(這種生活壓抑人的潛能),而是呼召他們去得豐富、充實、喜樂的生命。在上帝的眷顧和賜福下,基督徒享受與上帝並祂百姓不間斷的相交,過著充滿意義的生活。
10:11 我是好牧人,這是耶穌的另一個 “我是” 宣告,見6:35注。在《舊約》中,上帝作為真牧人,與那些祂將要審判的不忠牧人截然不同(詩23篇;賽40:11;耶23:1-4;結4章;亞11:4-17;見約10:8注)。此外,大衛和大衛的子孫彌賽亞也被描述為(好)牧人(撒下5:2;詩78:70-72;結37:24;彌5:4),摩西也是(賽63:11;參詩77:20)。耶穌既是神又是人,集這兩種 “好牧人” 的身份於一身。經文提到好牧人為羊捨命,使人想起年輕的大衛確實曾為自己的羊冒生命危險(撒上17:34-37)。但耶穌遠勝過大衛,耶穌為了拯救自己的羊,在十字架上捨命,另見約10:15。
10:16 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參1節),指外邦人(參賽56:8)。一群和一個牧人這兩個短語暗指結34:23和37:24,但耶穌在這裏擴大其應用範圍,因猶太人和外邦人將合而為一,成為一個彌賽亞群體(參太28:18-20;弗2:11-22)。
10:17 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暗示耶穌知道祂要受的苦難完結後,就甘心將生命獻上(見19:30)。這也暗示在基督復活的事上,祂的神性積極發揮作用:祂能夠把自己的生命再次 “取回來”。
10:20-21 被鬼附的指控(見7:20注)與《舊約》的教導互相矛盾,因經文說是耶和華使瞎子複明(詩146:8;參出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