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8 John 9 (2.10.7)

研經題目:
1. 這是七件「神蹟」(signs)中的第6件。它指出耶穌之工作的哪一方面呢?參5,39節。開啟這個人的眼睛,有哪幾方面可以與此人屬靈的眼光作比較呢?你個人所經歷過的耶穌的大能,能使你像這個人一樣,有同樣的自信答覆那些批評祂的人嗎?
2. 試解釋39~41節。試詳述13~34節裏面法利賽人的言語和行動在哪些方面說明了這一段經文。
注:
14節。凡是列入指摘耶穌「作工」破壞安息日,那工作就是和泥,以及醫病。後者是許可的,但只以急病為限。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9:2 門徒提出的問題,表明他們認為苦難源於犯罪。這是古代猶太教慣有的思想,其背後的想法是,不應因無辜的人遭受苦難而歸咎於上帝(參出20:5;民14:18;申5:9)。這種思想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卻誤導人。《新約》清楚說明,不是所有苦難都是人犯罪的直接後果(如:路13:2-3a;林後12:7;加4:13;耶穌被釘十字架;另見約12:28、37-41,17:1、5)。
9:3 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表明上帝的眷顧奇妙莫測、滿有智慧,祂有時允許祂的兒女經歷艱難和苦難,好叫他們在上帝施行拯救時,經歷祂的憐憫和能力。
9:4 趁著白日,指耶穌在世上傳道的時候,因為祂是 “世界的光”(8:12,9:5)。耶穌臨在,一切都變成了“白日”。黑夜指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亡的時候。耶穌強烈意識到祂必須完成天父差派祂到世上成就的工作。我們,說明祂讓門徒參與這些工作。(誠之按:參6:28-29,信基督就是作神的工)
9:5 我……是,見6:35注。世上的光,見1:4-5注。
9:6 耶穌為什麼要和泥抹在那瞎子的眼睛上,原因不明,可能是要呼應創2:7(參約20:22)記載上帝用塵土造人之事:造物主當下進行重新創造。
9:7 西羅亞池子,過去的學術文獻和遊記一直認為,西羅亞池與聖殿山南面一座建於拜占庭時期(第4~7世紀)的教堂遺址關聯。池子位於希西家水道的入口,水道將基訓泉的水引進西羅亞池。可是,考古學家在這個一直被認定是西羅亞池遺址的東南面,發掘出一個大得多的池子,池子邊長69米,有石級可達池底。這個大池的灰泥中嵌有哈摩尼時期(主前165—主前63年)的錢幣,池內有第二聖殿晚期(主後70年之前)的手工藝品;這顯示池子是屬於新約時代或之前,它似乎更可能是這節經文提到的西羅亞池。本書記載了幾個神蹟,這是其中一個。這在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件,是指向更深的屬靈含義的 “標記”。耶穌使一個生來瞎眼的人複明,這件事是一個明顯的象徵,表明耶穌是 “世上的光”(5節),祂帶來了認識上帝的光。
9:14 約翰到這裏才提到這件事發生在安息日(參5:9;太12:8注),使人想起第5章所載關於安息日的爭論。耶穌用唾沫和泥揉成泥團,類似揉麵團,而揉麵團是安息日禁止的39種工作之一(《米示拿·論安息日》7.2)。耶穌經常因為安息日和猶太人發生衝突,表明耶穌來要改變安息日的規條(見約5:17)。
9:18-23 從本書可見,許多人不信,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他們懼怕人過於懼怕上帝(見5:44,12:42-43)。瞎子父母的懼怕,就是其中一例。
9:22 是怕猶太人,這裏不是指所有猶太人,因為這對父母本身也是猶太人。本書提到 “猶太人” 時,通常是指反對耶穌的猶太人領袖和追隨他們的百姓,正如這裏的情況一樣。會堂,見路4:16注。
9:31-33 這人推理的大前提是:上帝不聽罪人,《舊約》許多經文(如:詩34:15,66:18,109:7,145:19)都涉及這個主題,小前提是打開了生來是瞎子的眼睛(《和修》“生來就失明的人的眼睛”)一事並無先例,而《舊約》或《聖經》以外的文獻也沒有類似的記載。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參3:2):神蹟是上帝對禱告的回應。這與猶太人的普遍觀念相符。
9:34 趕出去指驅逐出會堂(見9:22注)。這樣的做法暗示那些猶太人行事衝動,沒有根據正式的程序來處理。
9:35-38 耶穌向他揭示自己的身份;這人繼續積極回應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和修》“人子”;見1:51注),並且敬拜祂。
9:41 你們若瞎了眼,意即如果他們對上帝的話語或律法一無所知,也不認識耶穌是誰。就沒有罪了,不是指他們沒有來自亞當的罪性,而是指他們沒有因違背領受過的某些教導或誡命而有 “罪”。保羅在羅1:18~3:20也提到類似的論點,即每個人都曾領受一些關於上帝的知識(見羅1:18-20、32,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