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2 列王紀下 19:8~37 (2.10.27)

Study 32 2 Kings 19:8~37 (2.10.27)

研經題目:

1. 試將希西家在14~19節裏面的言語和行動,與在3、4節裏面的言語和行動作一比較,你發現有什麼證據證明希西家的信心已經增強了呢?

2. 西拿基立怎樣顯得只是用人的眼光來作判斷呢?他在以賽亞用信心的眼睛來看時,又顯得怎樣呢?我們是否在學習用神的眼光來看今日世界的狀況呢?比較約十四1。整個故事對於信神的心在個人和國家生活上所造成的差別有什麼教訓呢?

注:

29節。其意義是:只有到了說這些話之後的第三個年頭,才會再有正常播種和收割。先知所宣講的得以應驗,就可以證實神所賜給他的權威。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7-9 我必驚動(原文作 “使靈進入”,見《和》注)他的心,先知以賽亞說(參2、5-6節),上帝將影響西拿基立的思想,使一些事情發生。西拿基立將聽見(希伯來原文shama’)一種風聲,放棄進攻,歸回shub本地,並在那裏喪命(7節)。然而,這個預言應驗的時間並不明確。8-9節再次重複 “聽見” 和 “回去” 這對希伯來動詞,使人預期西拿基立的厄運就在眼前:在第8節,拉伯沙基……聽見shama’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就回去shub)找他;在第9節,亞述王聽見(shama’論古實王特哈加,就又打發使者(直譯:“他回去[shub]並派使者”)去見希西家。事實上,預言直到35-37節才最終實現。主前701年,“古實王特哈加” 率領一支埃及軍隊向巴勒斯坦進軍,來援助那些反叛亞述的人。後來,他成為埃及的法老(主前690—主前664年在位)。西拿基立在伊利提基擊敗了這支埃及軍隊;伊利提基位於沿海平原的東部邊界處,在地中海東面約19公里。

19:10-13 不要聽你所倚靠的上帝欺哄你,亞述人第二次講話的論點,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在18:19-35,拉伯沙基聲稱,希西家欺騙了百姓,令他們以為信靠上帝就會發生什麼事(18:29-30);他在這裏聲稱,希西家被他所信靠的上帝欺騙了。按照西拿基立的說法,這位上帝不僅弱小,而且還奸詐。他勸希西家背離這位上帝,因為其他依靠自己偶像的君王都已經走向滅亡,所以他提醒希西家不要重蹈覆轍。

19:14-19 希西家的禱告。希西家拿著西拿基立的褻瀆信求告耶和華,承認自己作為神的副攝政王(vice-regent)的角色,並將國家的試煉託付給真正的王。在他的行動和禱告中,希西家樹立了耶和華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王權模式。(BTSB)

19:15-19 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這一次,希西家的反應不是派使者去請以賽亞禱告(4節),而是自己向上帝禱告。在這裏,希西家想像上帝正以特殊的、看不見的方式,居住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坐在至聖所內兩隻巨大的基路伯寶座之上(見撒上4:3-4注;另參王上8:6-7)。這位獨一的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因此祂是天下萬國的上帝。不可否認,亞述人對列國作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他們不要將上帝與列國的神明混淆,那些 “神明” 其實只是包著金屬和寶石的木頭偶像。現在,希西家求上帝為祂自己的榮耀而拯救耶路撒冷,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上帝

19:20-37 以賽亞預言西拿基立的滅亡。以賽亞預言耶和華將打敗亞述軍隊,恢復猶大地。先知作為上帝代言人的性質在這裏特別明顯,因為耶和華通過先知以賽亞直接回應了希西家的禱告。(BTSB)

19:20-28 以賽亞的第二個預言(參6-7節)分為三個部分,帶來了上帝對希西家禱告的回應。第一部分論到西拿基立的褻瀆、驕傲和最終敗亡。他把自己當作神明,聲稱他審判(唯獨上帝施行審判)了強有力的黎巴嫩香柏樹埃及(參詩29:5;賽2:12-13,19:1-15;摩2:9;亞11:1-3)。他聲稱自己已經登上山頂,可以直視上帝的面(參詩73:8,75:4-5;賽14:13-15);並且吹噓說,他使地豐收和歉收,既創造水源又使河流乾涸(參詩36:8-9;耶2:13,17:13,51:36;結31章;何13:15)。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幻想自己的軍功都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取得的。事實上,這些都是上帝早先所作的(《和修》“早先所定”)。西拿基立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19:25),是上帝早在古時所立的,因此他為自己的偉大成就而驕傲是愚昧的。實際上,亞述只不過是上帝怒氣的杖(參賽10:5-11)。同樣地,上帝也會止息刀兵,使西拿基立……來的路轉回去,用鉤子鉤上鼻子,並且放嚼環裏,像牽牲口那樣牽他回去(19:28)。

19:21 錫安的處女(或耶路撒冷的女子),《舊約》經常使用這個短語,將耶路撒冷及其居民擬人化。耶路撒冷像少女一樣柔弱,但是因為上帝保守她,所以她不會被強大的西拿基立侵犯;反而,她向西拿基立搖頭,嘲笑他的驕傲。

19:29-31 我賜你們一個證據(《和修》“這是給你的預兆”),這是以賽亞所發預言的第二部分,視野超越了亞述人從猶大撤退。猶大將要從亞述的攻擊中恢復元氣,倖存者很快就會得到充足的糧食供應:最初他們僅能存活,因為只吃地裏自生自長的農作物,但是到了後年,他們將恢復正常的耕作,能夠結果;餘剩的民也將這樣逐漸增多。

19:32-34 論亞述王,這是以賽亞所發預言的第三部分,清楚說明西拿基立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家(28、33節)的結局。上帝祂的僕人大衛的緣故(參王上11:13、32;王下8:19),必要在耶路撒冷城外安營的亞述軍隊進攻之前,就使西拿基立回家。

19:35-36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西拿基立在耶路撒冷城外的軍隊,一夜之間遭受了巨大的傷亡,被耶和華的使者擊殺了十八萬五千人。他在 “聽見” 這件事之後,就立即拋下一切 “回” 尼尼微去了(見19:7-9注)。上帝以非凡的方式回應了希西家的禱告:“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19節),這成就了32-34節所記述的上帝的應許。

19:37 曾經 “辱駡並褻瀆” 上帝的西拿基立,被他兒子殺死,他所有的驕傲自誇最終灰飛煙滅(18:22、32-35,19:10-13)。儘管他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裏叩拜,但是這個假神不能保護他。“尼斯洛” 這個名字無法根據亞述文獻進行考證,因此讀者只能猜測究竟它是個神明,也許是亞述的主神阿舒爾。刺殺西拿基立的人逃到亞拉臘,亞述人稱這個國家為烏拉爾圖,該國位於小亞細亞東部,在主前9世紀—主前6世紀非常繁榮。在主前681—主前669年,以撒哈頓統治亞述。他在自己的記錄中描述了自己登基時發生的事,提到他的 “哥哥們……失去了理智……像小孩子一樣對打來爭奪王位”,還提到 “篡位者逃到一個陌生的國家”。他在一封信中,指認其中一個刺客為阿拉德慕裏蘇,大概就是《聖經》中的亞得米勒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