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1 列王紀下 18:1~19:7 (2.10.26)

Study 31 2 Kings 18:1~19:7 (2.10.26)

研經題目:

1. 在十八3、5和6節裏面,提到4點關於希西家對神的態度和行為是什麼呢?我們也是這樣嗎?希西家的信心怎樣在行動上表現出來,又有什麼證據證明他已得到神的恩寵和賜福呢?參4、7和8節。

2. 亞述國的發言人拉伯沙基在哪些方面威嚇以色列民呢?(a) 百姓,和(b) 以賽亞對於這種攻擊的反應怎樣呢?比較出十四13;撒上十七44、45;但三15~18。你能用你的信心去鼓勵別人嗎?或者你是在那些滿心恐懼而需要鼓勵的人群中呢!

注:

1. 十八22。希西家改革的熱誠,無疑是不為許多人所喜的。拉伯沙基深知這一點,並想加以利用,以遂他自己的目的。

2. 十九3下。表示危機極其嚴重的一種詞藻。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8:1~20:21 希西家。現在記敍的這位君王不僅像業撒和約沙法一樣效法大衛(王上15:11,22:43),而且他比大衛家任何一位君王都更像大衛。正是這位君王改革了猶大人的敬拜,回到了應有的方式。另外,亞述人沒能像攻取撒瑪利亞一樣攻取耶路撒冷,證明希西家真正信靠上帝。

18:1~25:30 猶大最後的諸王。列王紀的最後一個單元,敍述了北國被擄後約150年,耶和華在猶大國保存了祂的餘民。雖然自大衛以來最偉大的兩位君王在這些年中統治,但他們的公義努力無法扭轉國家走向流亡的趨勢。在忠心的王希西家和約西亞之間,無與倫比的偶像崇拜成為瑪拿西統治的特點。約西亞死後,他的兒子和孫子抵擋先知,直到巴比倫人摧毀聖殿,擄掠百姓。然而,本書的結尾卻對猶大和大衛的王室後裔充滿盼望。(BTSB)

18:1~20:21 猶大王希西家。希西家在位的記錄使他的角色成了第二個大衛,由於他的忠心,耶和華賜給他極大的成功。這些年最值得注意的事件是主前701年亞述人的入侵,北國的征服者揚言要消滅猶大,驅逐神的餘民。當希西家回應亞述王的褻瀆挑戰時,他的信心從未動搖。耶和華對猶大的巨大拯救並不是最終的,因為先知以賽亞宣稱,希西家死後,巴比倫將擄掠這個國家。(BTSB)

18:1-16 希西家的統治。希西家領導的特點是約中的順服,除去假敬拜,國家取得成功。1998年,人們發現了一個王室印璽,上面刻著「歸希西家,猶大王……」(省略的部分可能是 “亞哈斯的兒子”)。(BTSB)

18:1-8 敍事的時間倒轉,聚焦在猶大國;猶大是《王下》餘下部分的焦點。這段經文講述了希西家如何在以色列國倒向亞述的前後,在猶大實行宗教改革。希西家對耶和華的信靠使他能夠反抗亞述,並收復非利士人的領土。其他關於希西家統治的記載出現在代下29~32章和賽36~39章。(FSB)

18:1 除了《聖經》以外,一枚刻有希西家名字的印璽(黏士印章)也證明他曾經作王。這枚印上面刻著:“歸猶大王……希西家所有”(省略的部分可能是 “亞哈斯的兒子”)。除了希西家以外,猶大王亞哈斯的印璽也已被發現(見16:1-4注)。

18:4 他廢去邱壇,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成就,因為在《列王紀》中,在希西家之前,即使是最正義的猶大王,也沒能這樣做(如:王上3:2,15:14,22:43)。希西家也毀壞了柱像木偶(見王上14:15注,14:23注),也許就是他父親亞哈斯放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那個木偶(正如之後的瑪拿西製作的亞舍拉像,見21:3,23:12)。希西家對被百姓稱為銅塊(《和修》“尼忽士但”)的銅蛇採取了進一步的行動,這條銅蛇是摩西在曠野製造的(民21:4-9),後來也成為崇拜的對象。這無疑是因為蛇與女神亞舍拉有密切聯繫。在別是巴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有角的祭壇。這座壇是主前8世紀末用鑿過的石頭建造的,並且在一塊石頭上刻有蛇的圖案。顯然,這座壇曾用於離經叛道的異教崇拜,可能在希西家王的宗教改革期間被毀。

18:5-6 希西家倚靠耶和華,在猶大國的歷史中,希西家對上帝的信靠是無與倫比的(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從他一生專靠(希伯來原文dabaq)上帝行事(參申10:20,11:22,13:4,30:20),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相比之下,所羅門在他年老的時候 “專靠”(希伯來原文dabag;見《和修》王上11:2 “緊緊跟從”)外邦妻子,因而違犯了摩西的律法。

18:7-8 希西家專心事奉上帝,因此他的征伐以獨特的方式可與大衛相提並論:耶和華與他同在(參撒上16:18,18:12,14;撒下5:10)。他在戰事上亨通(參撒上18:5、14、15);並且他攻擊非利士人(參撒上18:27,19:8)。他完全不像父親亞哈斯,因為他背叛,不肯事奉亞述王(參16:7)。他的行動可能早在主前720年就開始了,當時亞述王撒耳根二世的一份銘文,描述亞述為 “遠方猶大國的征服者”;但是,《列王紀》作者在這裏主要想到的是,主前705年撒耳根意外陣亡之後的事件,當時在敍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爆發了全面反叛,並導致主前701年亞述入侵巴勒斯坦(見18:13注)。希西家對非利士人的攻擊,其實是先發制人,在亞述入侵之前先打擊它的盟國。

18:9-12 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圍困撒瑪利亞,這裏重申北國的命運掌握在亞述王的手中(參17:1-6),說明了希西家大膽反叛的背景。以色列的反叛已經遭到殘酷的報復。

18:9-12 回顧第17章中描述(和推理)的相同事件,將希西家的公義統治和發生在以色列的事件並列。這證明了絕對需要像希西家那樣的統治,以及為什麼其他猶大國王應該遵循他的作法。(FSB)

18:13~20:19 與賽36:1~39:8非常相似,這種平行關係加強了列王紀為以色列和猶大的歷史提供預言視角的觀點。(BTSB)

18:13~19:37 考古發現了一個六角泥柱,上面刻有亞述王西拿基立(主前704一主前681年在位)的編年史,年代可以追溯到主前689年,記載了八次戰役,其中一次戰役這樣描述西拿基立圍攻耶路撒冷:“我把他(指希西家)困在耶路撒冷他的王宮裏面,就像籠中鳥一樣”。雖然這是西拿基立對這次圍城的描述,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份亞述文獻提到佔領了耶路撒冷,因此這些資料與19:36-37對西拿基立撤兵和死亡的記錄,並無任何衝突。

18:13-37 亞述王西拿基立對猶大的戰役(主前701年)的敍述從這裏開始,一直持續到第19章。平行記敍出現在代下32章和賽36~37章。(FSB)

18:13-14 主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大舉進攻猶大。考古發現清晰地描繪了這一事件。在尼尼微發現的西拿基立浮雕,描繪了亞述對猶大城邑拉吉的攻擊。西拿基立在拉吉城的西南角修建了一條攻城坡道,並使用弓箭手、步兵和攻城器械來破壞城的防禦工事。猶大人也修建了一條反攻城坡道來加強防禦,然而這條坡道最終無濟於事,西拿基立還是攻克了拉吉。這兩條坡道都已被發現。

亞述攻打猶大(550頁地圖)

主前701年

希西家作猶大王期間,亞述王西拿基立前來攻打猶大西界上的城邑,派兵圍困耶路撒冷,並勸希西家投降。古實王特哈加從埃及來支援希西家(王下19:9;賽37:9),但是顯然失敗了。然而,耶和華的使者在一夜之間擊殺了185,000名亞述人,化解了耶路撒冷的圍困。西拿基立被迫撤軍,退回亞述的尼尼微,卻在那裏被他的兒子殺死。

18:13 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在撒珥根二世死後,新亞述王西拿基立(主前704主前681年在位)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對巴比倫王瑪爾杜克阿普拉伊丁納二世(見20:12)開戰(主前703—主前702年),然後在主前701年,他將注意力轉向敍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見550頁地圖)。那裏的叛亂很快就被鎮壓,希西家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盟友,也沒有堅固的城邑。在這些事件發生不久之後樹立的拉薩姆圓柱(主前700年),記錄了西拿基立自己對這場戰役的敍述,這是最早的記載。

18:14-16 我有罪了,希西家對這次危機的第一反應是去做交易,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序幕,但最終會變成他最輝煌的時刻。關於拉吉,見14:19注,18:13-14注。在這場戰役由西拿基立特別重視拉吉這座非常重要的城邑,他圍攻拉吉,最終攻克該城,並將其徹底焚毀。後來,西拿基立在尼尼微修建王宮時,委託工匠製作了一組石刻浮雕,用來紀令這場征服拉吉的著名戰役。在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中,他選擇拉吉突擊戰作為主題非常有趣,因為這恰好突出說明(儘管是無意的)西拿基立沒能成功攻取耶路撒冷。

18:17- 37 亞述王西拿基立威脅耶路撒冷。亞述戰役的結果是因為亞哈斯拒絕信靠耶和華(賽7:17)。希西家必須決定是跟隨他父親拒絕神的話語而支持人的計劃,還是相信耶和華比猶大的敵人更大。(BTSB)

18:17 西拿基立仍在圍攻拉吉,希西家送來求和的金銀,但他還是決定不撤兵(無疑因為希西家是叛亂的推動者之一),並派了一支軍隊到耶路撒冷脅迫希西家投降。他珥探(亞述原文turtanu)是亞述軍中使用這個稱謂的兩人中的一個,他經常奉王命指揮作戰。拉伯撒利本人經常擔任亞述軍隊的先鋒。拉伯沙基或 “酒政” 本該作為私人侍從陪伴皇帝,他出現在這個代表團中,無疑是因為他的語言能力(19、26節)。上池的水溝的地點不詳,但就在城牆外面;這裏也是先前以賽亞呼籲亞哈斯依靠上帝來爭戰的地方(賽7:1-9)。漂布地很可能與耶路撒冷南面、欣嫩谷和波谷交匯處的隱羅結泉有關,因為這裏有水源,所以非常適合亞述軍隊安營。

18:18 家宰……書記……史官,這三位最重要的猶大官員出去與那三位亞述官員談判(另見王上4:1-6)。

18:19-25 你所倚靠的有什麼可仗賴的呢?(《和修》“你倚靠什麼……如此自信滿滿?”)希西家的倚靠(參5節)是這段講話的核心(另見20、21、22、24節)。西拿基立推論,依靠埃及無濟於事,倚靠耶和華也是如此,因為希西家已經廢去上帝的邱壇和祭壇,正是因為希西家這樣褻瀆上帝,所以這位上帝派亞述來毀滅猶大!

18:26-28 求你用亞蘭言語和僕人說話,亞蘭語是幼發拉底河以西的亞述帝國的語言,受過教育的猶大王軍官貝巴該懂得這門語言,但站在城上的平民百姓不懂。然而,業述人試圖越過統治者而直接向百姓呼籲,因此他們不理睬這個請求,繼續用希伯來話(猶大言語)對百姓說話。

18:29-30 拉伯沙基將信靠上帝等同於欺哄,但讀者將要目睹上帝親自證明這種信靠是正確的。

18:31-35 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裏的水,拉伯沙基把亞述王描述為能力強大的神明,能夠供應敬拜他的人;與此相反,他聲稱以色列的上帝是弱小的,不能拯救祂的百姓。這個虛假的承諾使人想起申8:7-9。

19:1-13 預言耶路撒冷的解救。以賽亞預言,耶路撒冷將因希西家的信心反應而得救,這與亞哈斯在類似的危機中未能信靠神形成鮮明對比(賽7:4-17)。(BTSB)

19:1-2 就撕裂衣服,這個舉動表達非常強烈的感情,見15:5-7注。把邪惡的約蘭(6:30-31)和虔誠的希西家進行對比,尤其顯得有趣:被圍困的約蘭不願意等候上帝,反而要砍下上帝先知的頭;希西家卻謙卑地派人去見……先知以賽亞,請求他向上帝禱告(19:4)。

19:3-4 沒有力量,這是一個極其屈辱和無助的日子。餘剩的民,在這裏的上下文中,可能包括那些早先在亞述侵略期間逃到猶大(具體地說是到耶路撒冷)避難的北國以色列百姓,以及那些在西拿基立圍攻中倖存的南國猶大百姓(見 “彌迦書導論:關鍵主題”)。這些餘民唯一的盼望是:耶和華是真正的永生上帝,而不僅僅是眾多假神中的一個,祂將採取行動捍衛祂的名(見19:30-31)。

19:7-9 我必驚動(原文作 “使靈進入”,見《和》注)他的心,先知以賽亞說(參2、5-6節),上帝將影響西拿基立的思想,使一些事情發生。西拿基立將聽見(希伯來原文shama’)一種風聲,放棄進攻,歸回shub本地,並在那裏喪命(7節)。然而,這個預言應驗的時間並不明確。8-9節再次重複 “聽見” 和 “回去” 這對希伯來動詞,使人預期西拿基立的厄運就在眼前:在第8節,拉伯沙基……聽見shama’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就回去shub)找他;在第9節,亞述王聽見(shama’論古實王特哈加,就又打發使者(直譯:“他回去[shub]並派使者”)去見希西家。事實上,預言直到35-37節才最終實現。主前701年,“古實王特哈加” 率領一支埃及軍隊向巴勒斯坦進軍,來援助那些反叛亞述的人。後來,他成為埃及的法老(主前690—主前664年在位)。西拿基立在伊利提基擊敗了這支埃及軍隊;伊利提基位於沿海平原的東部邊界處,在地中海東面約19公里。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