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0 John 14:25~15:8 (2.11.4)

研經題目:
1. 門徒想到耶穌就要離開他們,讓他們孤獨地留在敵對的世界中,心裏便憂愁起來;比較十六6。在25~29節裏面,耶穌以什麼應許去答覆他們的恐懼呢?為什麼祂到父那裏去,要比祂不去會帶來更大的益處呢?31節關於基督面對十字架的理由又有什麼教訓呢?
2. 葡萄樹的比喻,關於:(a) 枝子存在的目的,(b) 修理葡萄樹的人對於枝子的處理,和 (c) 枝子對於葡萄樹的依賴,各有什麼教訓呢?關於3和7節,請與十四15、21、23作一比較;也參八31、32。你結的是哪一種的果子呢?比較加五22、23。
注:
1. 十四28。「父是比我大的」:比較十29、30。祂不是大在更加神聖上,乃是大在父與子,以及神與人的相互關係上(見聖經新釋891頁)。
2. 十四30。「這世界的王」:比較十二31,十六11;林後四4;弗二2;約壹五19。修正標準譯本作「無權轄制我」,最能表達這些話的真正意義。在耶穌身上沒有什麼使魔鬼能說是屬於他的,以至受其支配。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4:26 祂要……指教你們,這裏使用了希臘文的陽性代詞ekeinos(“祂”),而不是中性代詞ekeino(“它”);後者是比較常見的,與所指的中性先行詞Pneuma(聖靈)在語法上是一致的。許多解經家認為約翰刻意採用陽性代詞,以展示聖靈的獨特位格;但有些人不同意,認為這用法是要與本句之前的陽性名詞保惠師一致。約翰在15:26和16:13-14也採取了相同的用語。聖靈要教導門徒,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對於將來撰寫《聖經》的門徒來說,這是個重要的應許;另見16:13-15。雖然這是耶穌特別賜給這些門徒的應許(他們會在五旬節後成為使徒),但正如《聖經》其他地方(羅8:14;加5:16、18)所教導的,聖靈也會在一般信徒生活的各方面教導和指引他們。關於三位一體的工作,見1702頁表。
14:27 平安的希伯來原文shalom,含義比中文豐富得多,它不僅傳達了沒有紛爭和混亂的意思,還包括賜福的觀念,特別是與上帝有正確關係的賜福(如:民6:24-26;參詩29:11;該2:9),以及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人生中 “一切安好”。在逼迫和苦難中,這種“平安”表現得尤為明顯,另見約15:18-19,16:33。
14:28 耶穌說父是比我大的,意即聖父作為差遣和發命令給聖子的那一位,從權柄和領導地位來說,比聖子 “更大”。但正如1:1、10:30、20:28清楚表明的,這不表示耶穌的本體和本質較天父次一等。
14:30 關於這世界的王,見12:31注。不跟從基督的人不是沒有受到任何轄制;雖然他們沒有意識到,但他們實際上是受撒但轄制的。撒但將到,並且會在猶大及其同夥的生命中顯明出來(見18章),因此耶穌很快就不再和你們多說話。但耶穌並不是服在撒但之下,因為撒但在耶穌裏面是毫無所有(《和修》“一無所能”)。撒但無法強迫耶穌做任何事,耶穌是出於對天父的順服,而甘願接受將要到來的苦難(見14:31)。
14:31 耶穌對天父的順服表明了祂對天父的愛。有些學者認為,14:31到15:1這段過渡文字反映了 “文學拼接的痕跡”,也就是說,本書是由來源不同的文獻編修而成的。但更可能的是,這節經文暗指這時耶穌和跟從祂的人正離開共進晚餐的樓房,前往汲淪溪谷,到客西馬尼園去(18:1)。
15:1-17 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是耶穌臨別講論(13:31~16:33)的核心內容。《舊約》經常用葡萄園或葡萄樹象徵上帝的聖約百姓以色列民,特別是《以賽亞書》中的兩首 “葡萄園之歌”(賽5:1-7,27:2-6)。但以色列民因沒能結出相應的果子而遭上帝審判。相形之下,耶穌是 “真葡萄樹”,跟從祂的人住在祂裏面,並結出果子。
15:1 本書記載了耶穌七個我是宣稱(見6:35注),這裏是最後一個。真,是對比耶穌和《舊約》中的以色列(見15:1-17注),再次強調本書的主題——耶穌是真以色列。栽培的人出自《以賽亞書》的第一首葡萄園之歌,這首詩歌把上帝描繪為照料葡萄園的人,但所收穫的卻只是野葡萄(賽5:1-7;參詩80:8-9)。在基督裏面的人多結果子,與以色列民不結果子,形成了對比。
15:2 上帝是栽培的人,祂做了兩件事來確保獲得最多的收成:(1) 剪去不結果子的枝子;(2) 修理乾淨所有其他枝子(參來6:7-8)。為使這個葡萄樹的比喻不會自相矛盾,我們得把這裏的屬我理解為一種若即若離的連接。不結果子的枝子可能象徵那些不是真信徒的人(見15:6、8),他們自稱屬基督,卻不是真心實意,也沒有真正重生或真信心。本書有幾處經文表示,不是所有當時短暫跟隨基督、聽祂教導的人都是真信徒(參6:66,另見13:10-11的猶大),這是其中一處。有些人認為,這些枝子代表其信徒,但出於各種原因,他們變得 “不結果子”了。主張這樣理解的人認為,耶穌說這些枝子是 “屬我” 的,這個表述和 “在基督裏” 似乎相同,只有信徒才會這樣。然而,這些不結果子的枝子看來也是15:6中那些被“丟在外面”和“燒了”的枝子,顯然這是對最後審判的描繪。果子是描繪信徒所流露的美好生命的結果,大概指使他人得益處,以及拓展上帝在世上的工作(見太13: 8;參加5:22-23中 “果子” 所描繪的另一幅圖畫,即更新了的品格)。祂就剪去,在一些上下文中,希臘文動詞airō可解作 “舉起”,有些人以此作為論據,認為這裏是指上帝從地上 “舉起” 不結果子的枝子,使它們可以多結果子。主張這樣理解的人都認為枝子代表不結果子的真信徒。然而,15:6提到不結果子的枝子被 “扔在火裏燒了”,所描繪的是最後的審判,因此這種觀點看來不太可能成立。“祂就修理乾淨” 描繪的圖畫是:為了使餘下的枝子能多結果子,就取走它們的一些愛好和活動,這雖然痛苦,卻是必要的。翻譯為 “修理乾淨” 的希臘原文kathatrō,通常意為 “潔淨”,與15:3中翻譯為 “乾淨” 的形容詞katharos是同詞根。
15:3 乾淨,見13:10-11。
15:4 在我裏面,意即每天與耶穌保持個人的關係,這種關係的特徵就是信靠、禱告、順服(見10節)和喜樂。我也常在你們裏面,在希臘原文中,這是一個沒有明確動詞的短語,直譯是 “我就在你們裏面”,全句意思是 “你們要確保你們和我的關係,這樣我就一直住在你們裏面”(見8:31注;約壹2:6注)。“在……裏面” 這個表達可追溯到《舊約》的聖約神學,包括關於預言將來新的約的經文(見出25:8,29:45;利26:11-12;結37:27-28,43:9)。反復提及 “結果子”(也見於15:5、8),是為了強調這是上帝在創造(創1:11-12、22、28)和救贖(15:8、16)中的主要目的。舊約先知預見有一天上帝的百姓將 “發芽開花,他們的果實必充滿世界”(賽27:6;參何14:4-8)。
15:5 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不是 “什麼都不能做” 的意思,因為不信主的人雖然與基督分離,卻繼續進行日常的活動。這句話的意思是,離開基督,就 “不能做有永恆價值的事”,也無法結出屬靈的果子。
15:6 不常在我裏面的人,指沒有與基督建立個人關係的人(見15:4注)。這節經文呼應結15:1-8,那裏提到不結果子的葡萄樹沒有任何用處,只能丟在火裏燒了(見來6:7-8)。猶太教和《聖經》常用火來象徵上帝的審判(如:賽30:27;平行經文太3:12;太5:22,18:8,25:41)。有些人認為,“火”在這裏暗示真信徒失去賞賜,而不是對不信主的人的永遠審判。但這種觀點與枝子被火完全燒毀的描繪不符,另見15:2注。
15:7 這節經文指出禱告蒙垂聽的兩個條件:信徒常在耶穌裏面,耶穌的話也常在信徒裏面(這樣他們的思想就發生轉變)。耶穌在其他地方講到,信徒禱告也必須奉祂的名,即與祂的屬性相符,並為了祂的榮耀(見14:13-14,16:23-24)。如果上帝的百姓真的常在耶穌裏面(見15:4注),他們就會渴慕耶穌所渴慕的,也會按照祂的話語禱告,這樣的禱告是蒙祂喜悅的。
15:8 上帝不僅在讚美和禱告中得榮耀,也因跟從祂的人多結果子,在地上擴展祂的國度而得榮耀。在這裏,結果子再次成為真信徒(耶穌的門徒)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