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日何西阿书一(1.8.9)

何西阿的家庭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简介

何西阿是耶罗波安作王末期(主前741至主前701年)作先知。那时以色列已经分为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两国。他主要向以色列国传上帝的信息。从本书中可见当时以色列国的政治、社会与宗教情况。

研经题目

  1. 何西阿的家庭生活哪方面是以色列国民的写照?
  2. 他的孩子的名字有何意义呢(参:王下第十章)?这些名字的意思描绘出日后的什么发展?
  3. 最后一段描绘的以色列的形象是怎样的?10~11节与4~8节有何关连?同一个人怎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呢?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何西阿书》

摘自《圣经研修本》

导论

作者和书名

  在希伯来原文中,本书的第一节经文开头是:“耶和华的话临到备利的儿子何西阿”,这与介绍《旧约》其他先知的方式相同,肯定了何西阿的先知身份。本书按照《旧约》其他书卷的常见命名方式,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参珥1:1;拿1:1;弥1:1;番1:1;玛1:1)。“备利”是创26:34(“比利”)所记一个赫人的名字,或许何西阿的父母是用圣经人物来为儿子取名,就像今天有些基督徒的做法一样。由于本书的1~3章与4~14章差异很大,因此有人怀疑何西阿不是整卷书的作者。然而,这种怀疑根本没有必要。本书的后半部分阐明并应用本书的关键信息——上帝对祂子民的怜悯,而前半部分是自传体描述,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却使关键信息更加饱满。

写作时间

  旧约先知通常以在任君王来标记自己的事奉时间。在何西阿时期,作犹大王的是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作以色列王的是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以色列即北国,在本书也称为“以法莲”;参4:17注。)耶罗波安在位末年是主前753年,希西家在位末年则是主前687年,因此何西阿的事奉应该是在这段时期之内。先知的事奉期大概没有66年这么长,然而35年是有可能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何西阿事奉的时间是在主前8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是以色列在被掳之前,他们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历史时期。

主题

  何西阿利用家庭和大自然的情境设了多个比喻,来描述以色列的不忠。以色列就像:出轨的妻子、冷漠的母亲、私生子、忘恩的儿子、倔强的小母牛、愚蠢的鸽子、茂密的葡萄树和野葡萄。然而,以色列的不忠和顽固却不能磨灭上帝救赎的大爱,这爱是人无法理解的。

写作目的、缘起和背景

  《何西阿书》的写作目的、缘起和背景,这三者紧密相连,与主前8世纪下半叶的形势、巴力崇拜的某些方面,以及先知何西阿的思想有关。

  主前8世纪下半叶,新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主前745—主前727年)登上历史舞台。在他以后有好几位能干的君王,将亚述疆界拓展至整个古代近东世界(最后更吞并了埃及),统治该地区超过一个世纪。特别与本书有关的是,在何西阿先知的一生中,势不可挡的亚述军队至少六次入侵巴勒斯坦及其邻邦。在圣经时代,征服和被掳是最令人恐惧的结局。笼罩着以色列(尤其是北国)的这一长期威胁,带来前所未见的政治动荡和不稳定。在这段充满阴谋和暴力的时期,短短30年间就有六位君王更迭。撒迦利雅(主前753年)在位仅六个月就被谋杀。篡位者沙龙一个月后被刺杀。继任的米拿现(主前752—主前742年)依靠向提革拉毗列色缴纳沉重的贡赋,才苟延了十年。他的儿子比加辖(主前742—主前740年)在位仅两年,就被将军比加(主前740—主前732年)刺杀。然后,比加被何细亚废黜,而何细亚(主前732—主前722年)背叛亚述人,最终使北国灭亡。

  在这混乱的30年中,以色列的外部军事冲突和国际外交不断失利,陷于灾难之中。本书所反映的这些事件,其主要受众是以法莲(即北国以色列)的百姓,书中35次提到以法莲。但是何西阿反映的这些事件,往往很难确定所指的是哪些具体相关的历史事件。虽然各段经文都有多种猜测,但大多缺乏共识。读者虽然不能确定所有细节的意思,却不会影响他们对先知信息的领悟。何西阿最重视的,乃是看见以色列回转归向上帝。

  何西阿主要关注的是以色列人拜巴力的问题,他认为这种背道行为正是以色列陷入困境的原因。巴力是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所拜的天气之神,人们认为它掌管农耕、土地肥沃、降雨和生产力。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以后,他们开始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业社会,因此巴力崇拜至关重要。巴力在不同地区的神庙中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巴力毗珥(9:10)和巴力迦得(书11:17),因此有时候也被称为诸巴力(士2:11,3:7,8:33)。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详尽地描述这个宗教的特点,但从何西阿的信息中可以知道,巴力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淫乱(参赛57:3-10)。书中可能也提及巴力崇拜的其他方面,例如醉酒、人兽交媾、献活人祭、阉割、乱伦等,但何西阿明白,巴力崇拜是通过庙妓来挑起淫乱的。

  在异教神庙内的性行为,很可能是一种类似巫术的行为。就是说,拜巴力的人相信,神庙内的性行为会促使诸巴力作出相应的回应,即巴力会跟随膜拜它的人,为他们生产饱满的种子,降下雨露,带来丰收。这种亲密行为是与庙妓进行的(4:14)。当膜拜巴力的人挑选一名庙妓之后,他会祈求说:“我祈求阿施塔特女神庇佑你,巴力庇佑我。”另外,他们还会在神庙中吃喝,这也是一种崇拜行为。

  何西阿的写作方法反映了他的认知:上帝的子民已经与上帝结连。他三番四次用以色列的过去来提醒百姓这一独特的关系。以色列是上帝的新妇,如今却与诸巴力联合。拜巴力不仅违犯了十诫中的第一条诫命(出20:3),更代表百姓背叛了他们与上帝之间亲密而使人爱慕的联合。因此,拜偶像被描述为灵性上的奸淫,践踏了上帝与以色列之间的婚约(参出34:11-16;利17:7,20:4-6;申31:16)。先知何西阿认为上帝将要施行的审判是公正的,因为以色列三番四次冒犯上帝,如同出轨的妻子一样彻底地忘恩负义。但是,上帝不愿意看到祂的子民最终受审判;祂要他们离开邪淫,回转归向那一位从起初就爱他们,并能为他们带来最大益处的上帝。

(地图)何西阿时期的以色列和犹大

约主前740年

何西阿发预言的时候,正值以色列和犹大处于巨大政治动荡的时期。他早期的事奉见证了以色列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的短暂复苏,这位君王曾经为以色列攻取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之后,以色列和叙利亚就联手攻击犹大,而亚述则进攻以色列,并占领了加利利和基列。最后,在主前722年,亚述军队攻占撒玛利亚,将以色列的剩余领土并入亚述帝国。

何西阿时期的以色列何犹大
何西阿时期的以色列何犹大

(地图)何西阿时期的近东世界

约主前740年

在撒玛利亚陷落,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帝国的前后数十年间,何西阿向以色列和犹大国发预言。从耶罗波安和亚哈斯时期,直到亚述帝国在主前7世纪末灭亡,亚述这个再次崛起的古代帝国掌控了古代近东大部分时间的政局。在亚述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版图几乎覆盖了从吾珥到亚拉腊、直到埃及的整个近东地区。

何西阿时期的近东世界
何西阿时期的近东世界

关键主题

  1. 何西阿经常引用摩西五经,而摩西五经是以色列人与上帝建立关系的基础(1:10,2:9-10、18,4:3,6:7、9,7:13,8:4-6,9:6-10、14,10:9-10,11:1-4、8,12:2-5、9-10、12-13,13:4-6、15)。

  2. 何西阿强调上帝的至高主权,在本书中,上帝以第一人称“我”说话近一百次。

  3. 何西阿的个人经历是上帝怜悯百姓的例证(1~3章)。

  4. 以色列将被孤立,被掳到异邦,这是他们复兴的途径(1:6-7,2:14-23,3:1-3,5:6~6:3,11:8-11,12:9)。

救恩历史概要

  尽管北国上帝悖逆不忠,上帝仍然定意对以色列负责,并不放弃她。祂必要藉着可怖的惩罚来洁净以色列的不忠。在“末后的日子”(弥赛亚时代),北国必要回转归向上帝,百姓也要回归大卫家(3:5)。关于“救恩历史”的解释,见《圣经文集》中的《圣经概述》和《旧约中的救恩历史:为基督预备道路》。

文学特征

  本书的基本体裁是预言,大部分内容是审判神谕,穿插着一些救恩神谕。主要文学形式是讽刺(笔调尖锐、辛辣)。事实上,全书以诗歌体写成,基本上采用法律诉讼的形式,上帝对祂的圣约子民提出诉讼。

  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活泼生动的诗歌和比喻,例如:上帝的子民被喻为火炉、倔强的小母牛和野葡萄。虽然书中只有前三章提到何西阿与歌篾那失败又复合的婚姻,但与上帝立约的以色列民被喻为不忠的妻子,这个比喻主导并隐含地贯穿全书。另外,上帝列出以色列的许多项罪状,使天庭审讯这隐含的比喻不断出现在全书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包括:(1) 揭示一连串令上帝失望的行为和态度;(2) 说明上帝将如何对待那些拒绝祂的人;(3) 上帝显明祂对子民的慈爱和恩典,即使他们不配领受。

大纲

  《何西阿书》只有一个最粗略的大纲。在1~3章,何西阿用自己的婚姻喻指上帝与以色列的关系,而以色列的主要形象是一个不忠的妻子。然后,4~14章详细陈述比喻的细节,包括一连串的指控、警告、呼呼和鼓励上帝的子民回转。由于这些内容以多种文学形式写成,因此不容易将其简单分类。

一、何西阿的家庭(1:1~3:5)

(一)序言(1:1)

(二)命令娶妻(1:2)

(三)孩子出生(1:3-9)

(四)在耶斯列重申圣约(1:10-11)

(五)控诉出轨的妻子(2:1-13)

(六)重建圣约关系(2:14-23)

(七)命令复婚,盼望一位像大卫一样的王(3:1-5)

二、何西阿的寓言包含指控、警告和应许(4:1~14:9)

(一)继续法律控诉(4:1-19)

(二)在高位的行淫(5:1-14)

(三)恳求:回转并被高举(5:15~6:3)

(四)背约者(6:4~7:3)

(五)不忠的以色列的四个比喻:火炉、饼、鸽子和翻背的弓(7:4-16)

(六)以色列的虚伪(8:1-14)

(七)警告:外邦之地没有敬拜(9:1-9)

(八)关于不忠的以色列的更多比喻:葡萄、葡萄树、牛犊和蹒跚学步的孩子(9:10~11:11)

(九)依靠盟友(11:12~12:1)

(十)回顾历史,继续控告(12:2-14)

(十一)祭拜人手所造的偶像(13:1-8)

(十二)拒绝他们唯一的盼望(13:9-16)

(十三)结尾的呼吁(14:1-9)

【经文注释】

1:1~3:5 何西阿的家庭。何西阿以自己和歌篾的婚姻、歌篾的不忠,以及他们最终复合,来喻指上帝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

1:1 序言。耶和华的话临到备利的儿子何西阿,“何西阿”这个名字与“约书亚”和“耶稣”都源自相同的动词,意即“拯救”或“搭救”(希伯来原文yasha’)。

1:2 命令娶妻。上帝指示何西阿娶妻,并预先告诉他,他妻子的不忠将成为以色列不忠的象征。娶淫妇为妻,有些人认为,上帝是命令何西阿娶一个妓女,但这种看法不符合这里的用词。在本书中,译作“淫妇”的词是一个广义名词,泛指各种形式的不正当性行为,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指妓女。此外,这个词一般指对丈夫不忠的已婚妇女,因此用来喻指以色列对上帝——她的丈夫——不忠(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参2:5)。另外,读者不要以为,歌蔑在嫁给何西阿的时候已经犯了淫乱。后文的注释将指出,歌篾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1:3),她对何西阿似乎还是忠诚的,后来在生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的时候,才有不忠的嫌疑(6、8节)。因此,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将是从淫乱所生的儿女(“也收那……儿女”中的,意为“即”)。这有助于解释第2章的法律诉讼,以及3:1的特定词“淫妇”(在原文中,这个词与上述的“淫妇”不同)。何西阿用婚姻和不忠作为一个突出的比喻,参考结16章和23章对这个比喻的长篇论述;在《圣经》其他经文中,这个观念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详细论述,如赛1:21。何西阿的悲剧在于,这桩婚姻开始时是好的,后来却败坏了:上帝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善始却没能善终。本书提到以色列宝贵的起初(如2:14-15)。

1:3-9 孩子出生。何西阿的妻子怀孕生子,上帝赐给他们具有预言意义的名字。

1:3 给他生了,第一个孩子叫耶斯列,经文清楚说明他是何西阿的儿子。歌篾所生的其他孩子,完全没有提到父亲是何西阿(6、8节),那两个孩子和耶斯列不一样,他们被称为“她的儿女”和“从淫乱而生的”(2:4;参4:6,5:7)。

1:4 给他起名叫耶斯列,何西阿和以赛亚一样,以孩子作为兆头和象征来发预言(参赛7:3,8:1-3、18)。耶户家,耶罗波安二世(1:1)是主前841年耶户开朝以来的第四位君王。在北国历史上,这个王朝的存在时间最长。许多人认为,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是指耶户在篡位时,流了亚哈和亚哈谢家的血(王下9:21-28),但是这种观点会产生一些严重的解经困难。首先,以色列国没有随着耶户王朝的终结而灭亡。在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撒迦利亚之后,以色列国还继续存在了30年。其次,上帝命令耶户剪除亚哈王朝,并且称赞他的作为(王下9:1-10,10:30;参代下22:7)。上帝似乎不太可能会惩罚执行祂命令的人。因此,这里最好理解为,“耶户家”和以色列家是并列关系,即耶户是以色列的别称。“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指的是王上21章所记载的事。亚哈推行巴力崇拜,将其作为以色列的国教,并且为了夺取拿伯在耶斯列的葡萄园,容许敬虔的拿伯被谋杀。这节经文为本书的其余部分定下主调:巴力与以色列的上帝之间的对抗持续不断。

1:5 上帝应许要在耶斯列平原折断以色列的弓,巴力似乎曾在这里胜过上帝(参4节),但经文表明上帝要在同一个地方击败巴力崇拜(折断战士的弓,象征打败他)。以色列将在她曾经犯罪的地方接受上帝的审判。狗在那里舔亚哈的血是个恶兆,预示上帝将要审判那些跟随巴力的人(王上21:19)。在耶斯列的审判,既是罪有应得,也是上帝公义的彰显。

1:6 本节的用词和第3节不同,没有说歌篾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这暗示何西阿不是孩子的父亲,而且何西阿奉命为其取名罗路哈玛(就是“不蒙怜悯”的意思),也是在否认他是孩子的父亲。父亲一定会怜悯自己的孩子(参2:4a;诗103:13 “怜恤”),但何西阿对罗路哈玛并没有那种父亲对自己孩子天生具有的感情。

1:7 犹大将靠上帝得救,而不是靠一般的方式,即不靠国家的军事力量(参赛37:29)。

1:8-9 歌篾又生了一个孩子(8节),这个孩子的取名印证了对上一个孩子的推测。罗阿米(就是“非我民”的意思)的名字显然表明他不是何西阿的儿子(参2:4)。因为你们不作我的子民,我也不作你们的上帝,“我的子民”或“我的百姓”语气亲切,单在《出埃及记》中就出现了16次。给这个儿子取这个名字,象征着上帝解除了祂与以色列在西奈山缔结的婚约(出6:7;利26:12)。

1:10-11 在耶斯列重申圣约。上帝并不想祂古时的子民最后与祂断绝关系。

1:10 上帝宣告祂将暂时离开有形的以色列,同时用亚伯拉罕之约的语言清楚地宣告复兴:以色列的人数必如海沙(创22:17,32:12)。虽然以色列人未能活出西奈之约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废掉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参加3:17)。以色列必像亚伯拉罕那样得着救恩:靠着上帝的恩典、因信靠上帝而得救,而不是靠行律法(创15:6;罗4:1-3;加3:6)。在什么地方,不是指地理位置,而是指上帝和祂的百姓曾在西奈山立约的事件。上帝要在过去遇见以色列的地方,即在相同的情况下,再次与以色列相见。这是悔改之地(另参2:7、16)。上帝要把以色列带回旷野,在他们的身上重新做工。

1:11 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必一同聚集,“犹大人”(南国)和“以色列人”(北国)之间的敌意由来已久(自王上12:16-24就已开始)。“必一同聚集”在希伯来原文中是被动语态,表明犹大和以色列因外力而聚集,是上帝信守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这件事在何西阿时期并没有发生。这个预言是指向未来的,可能指向弥赛亚时代,那时百姓同心合意,他们将为自己立一个首领。他们的和解表现在他们愿意跟随同一位领袖。虽然这里没有明说他们将以什么形式和解,但经文将耶斯列的审判(1:5)视为实现此荣耀合一的一步,因为耶斯列的日子必为大日

一个有关“第9日何西阿书一(1.8.9)”的想法

  1. 第9日 何西阿书一(1.8.9)
    何西阿的家庭。

    1、何西阿的家庭生活哪方面是以色列国民的写照?
    何西阿自己和歌篾的婚姻、出轨的妻子、冷漠的母亲、私生子、忘恩的儿子等方面是以色列国民描背约,敬拜偶像,如同背弃婚约的淫妇一般不忠和顽固的写照。

    2、他的孩子的名字有何意义呢(参:王下第十章)?这些名字的意思描绘出日后的什么发展?
    耶斯列:意义-神栽种,日后的发展-上帝与他们重申圣约;
    罗路哈玛:意义-不蒙怜悯,日后的发展-犹大将靠上帝得救,而不是靠一般的方式;
    罗阿米:意义-非我民,日后的发展-象征着上帝解除了祂与以色列在西奈山缔结的婚约。

    3、最后一段描绘的以色列的形象是怎样的?10~11节与4~8节有何关连?同一个人怎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呢?
    以色列的形象:上帝要把以色列带回旷野,在他们的身上重新做工。回归上帝子民的形象。
    关联:神拆毁神建造。
    同一个人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时期。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