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1 Isaiah 17~19 (2.11.27)

研經題目:
論大馬色(即敘利亞,聖經上作「亞蘭」)和以法蓮,古實,和埃及的默示,有一段很短的默示(十七12~14)是預言亞述大軍的覆沒。
1. 在十七10裏面,怎樣描述以法蓮的罪,及其必然的後果呢?比較申八19、20。
2. 試從這幾章所說神施行審判,促使人歸向祂的結果列舉出來。對於向外佈道的工作,特別是在某些國家中的向外佈道工作,有什麼鼓勵可以從這幾章中引申出來呢?
3. 試將十八章裏面的人的圖謀和計劃,與神安靜警覺,知道祂要做何事的態度(4~6節)作一對比。比較詩二1~5。
注:
十八1、2。這是關於古實人派遣使者來到猶大,共商抵禦亞述大計的一段描述。「翅膀刷刷聲響」,或許是暗指滋生於該國的大群昆蟲。以賽亞給那些使者帶回去的信息是(2下~7節):神正在注視著,而且不久就會消除亞述人的威脅了。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7:1~18:7 敍利亞和以色列聯盟。第四個神諭論到以賽亞時期的大馬士革和以色列聯盟(參7:1-16,8:1-4)。
17:1-11 針對大馬色的預言。雖然這一段被稱為針對大馬色的預言(第1節),但到了第3節,它也是在說以法蓮(北國以色列),而第4-11節似乎是專門針對北國的。敍利亞和以色列得到了雙重討論,也許是因為他們在試圖廢黜亞哈斯的過程中是如此緊密地聯合起來(7:1-2、5)。(BTSB)
17:1-3 看哪(1節)和萬軍之耶和華說(3節)等表達,使諭令變得莊嚴。
17:1 大馬士革……不再為城,經過一場毀滅性的圍城戰之後,大馬士革在主前732年被亞述摧毀。
17:2 無人驚嚇,不是因為和平,而是因為城邑已被撇棄。
17:3 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見4-6節。
17:4-11 到那日(4節)、當那日(7節)和在那日(9節),這三個 “那日” 將這段經文連成一個整體。以色列虛浮的榮耀變得枵薄(《和修》“失色” ;4-6節),有些餘民要回轉歸向上帝(7-8節),人的權勢變成羞辱(9節)。10-11節說明,以色列傾覆是因為它靈性上而非政治上的錯誤。
17:5-6 在收割和拾穗之後,農作物幾乎被全部采盡,只剩下樹頂處的果實。即使如此,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會通過審判,保存祂百姓中的餘民。
17:7-8 信心,讓餘民定睛仰望造他們的主,專注於祂的屬性,並棄絕他們手所造的一切偶像。木偶(《修》“亞舍拉”),迦南的生育和豐收之神(參申16:21;代下34:3-7;賽27:9)。
17:9 幾百年前,以色列人信靠上帝的能力(參《約書亞記》),使迦南人撇棄他們的城;但是現在,以色列人卻愚味地信靠自己曾經擊敗的力量。
17:10 異樣的栽子(《和修》“別樣的枝子”),也許暗喻以色列與外族大馬士革聯盟。
17:12~18:7 預言的範圍擴大至涵蓋整個世界,因為敍利亞和以法蓮聯盟所顯明的遺忘上帝的愚拙(17:10-11),其實很普遍。
17:12~18:7 針對古實的預言。NIV將17:12-14與前面的經文放在一起,18:1提到了古實,引入了一個新的章節。然而,18:1缺少標準的“針對……的預言”(希伯來語maśśā ʾ),這與第13~23章中所有其他針對國家的預言一起出現。相反,18:1使用了“禍哉”(《和》:唉!),就像17:12一樣,它針對的是“多民”。此外,17:12-14和18:1-7的語言和思想都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雖然NIV在劃分時遵循了一個文本指標,但看到17:12-14和18:1-7中的材料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是很有用的。重點是,儘管列國“像海浪匉訇”(17:12),儘管他們從地的一端到另一端(古實-埃塞俄比亞)派遣“使者”(18:2),“耶和華”(18:4)將使這一切歸於無有(7:14;18:5-6)。事實上,那些使者將帶著禮物來到“錫安山”,為“萬軍之耶和華”獻上禮物(18:7)。因此,本單元可以總結出更大章節(第13~23章)的主要內容。為什麼要相信那些無能的國家,而這些國家有一天會給你的神帶來貢物?(BTSB)
17:12-14 唉!這個感歎語吸引列邦的注意力。它們強大、躁動不安,施行毀壞,但至高上帝只要斥責一聲,它們就被分散到全地(參36~37章)。
18:1-7 再次發出唉聲,敦促世人來承認錫安的萬軍之耶和華。
18:1 翅膀刷刷響聲之地,可能指嗡嗡響的昆蟲,暗示從異地而來。“古實” 也稱為努比亞或埃塞俄比亞(但與今埃塞俄比亞不同),是非洲東北部沿尼羅河的一個地區,相當於今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即今埃塞俄比亞的西北方(參11:11;結29:10)。因此,古實河外很可能是指今埃塞俄比亞附近的一個地區(另見18:2注)。
18:2 要到,以賽亞聽到世人對緊急狀況的回應:鞏固自己的地位,或通過與強國結盟來試圖鞏固自己的地位。
18:3 以賽亞向世上所有人呼籲,要轉移注意力,關注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所顯出的徵兆。
18:4-6 上帝像清熱(《和修》“熱氣”)和露水那樣安靜地做工,挫敗人想要排除祂而謀求世界穩固的意圖。祂仔細察看,直到時機成熟才採取行動。這是人類歷史背後的道理,儘管表面看起來是人在呼風喚雨。
18:7 到那時,即上帝的國度得勝、歷史終結的時候。有些人認為,這是在將來千禧年國度的時候(見啟20:1-6注),又或者如另一些人的主張,是在上帝建立新天新地的時候(見啟21:1)。他們必將禮物奉給萬軍之耶和華,外邦列國必敬拜上帝,並獻上他們的財富來尊榮上帝(參2:2;啟21:24)。在希伯來原文中,這節經文兩次提到萬軍之耶和華,預示上帝對萬國施恩的心意,會單單靠祂的權能成就(參詩68:28-35,87:1-7;賽2:2-4,11:10;徒11:18;啟7:9-10)。
19:1~20:6 埃及。第五個神諭論到埃及。猶大轉向埃及求助,希望靠埃及的勢力擺脫亞述的威脅。但是,被猶大忽視的上帝,擁有審判和拯救埃及的能力。
19:1~20:6 針對埃及的預言。這個預言有兩部分:信息本身(第19章)和關於埃及人在亞述人手中失敗的具體預言(第20章;參照16:13-14)。(BTSB)
19:1-25 給埃及的信息有兩個方面:審判的話(1-17節)和救贖的話(18-25節)。(BTSB)
19:1-15 上帝啟示祂懲罰埃及的心意。
19:1-4 埃及的內部分崩離析(1-3節),外部面臨強敵壓迫(4節)。
19:1 耶和華乘駕快雲,上帝以超越人類所能企及的能力臨到埃及(參申33:26;詩18:10-15,68:33-34,104:3-4)。烏加列文獻中對巴力有類似的描述:“巴力將失敗七年,駕雲者將失敗八年,無露無雨。” 以賽亞為什麼用巴力的一個特性來形容耶和華呢?其實這裏是暗含對拜巴力的批判:巴力並不在諸天中駕乘雲彩;駕雲的是耶和華!偶像……心,見結14:3。
19:4 殘忍主(《和修》“嚴厲的主人”),在接下來的數百年中,埃及在多國的暴君統治下受苦。
19:5-10 埃及的主要自然資源和經濟基礎是尼羅河。
19:11-15 埃及以智慧聞名(參王上4:30)。
19:12 智慧人,人的知識無論多麼精深,在上帝主宰萬事的旨意面前都將無效。19:13 瑣安和挪弗在埃及東北部,是尼羅河沿岸最重要的城邑。
19:15 頭與尾,參9:14-15。
19:16-25 上帝最終必復興埃及和列國。這段經文共出現六次到那日、當那日和在那日,表明這個預言必在將來的某一天應驗。
19:16-17 上帝大能的手翻轉驚恐的猶大與強大的埃及兩者的角色。
19:16 埃及人必像婦人一樣……戰兢懼怕,面對上帝強有力的敵對,埃及軍隊完全喪失戰鬥的勇氣(這種勇氣被視為有男子氣概的表現)。
19:18 以賽亞預見一股歸向上帝的趨勢,從埃及的五城擴展到整個國家(19節),再到全世界(23節)。說迦南的方言,埃及人對希伯來人有偏見(創43:32),但他們將採用希伯來人的語言,與上帝的百姓融合為一(參創11:1-9)。滅亡城,《和修》根據死海古卷和許多古卷,譯作 “太陽城”(見《和修》注),指埃及敬拜太陽神 “拉” 的中心希利坡裏。原先拜偶像的文化轉為效忠上帝。
19:19-22 埃及經歷上帝的拯救,就像以色列在士師時期所經歷的一樣。
19:20 一位救主作護衛者,見士3:9;撒上12:11;尼9:27;賽43:11。
19:21 參出7:5。埃及人不再像從前的法老那樣,硬心阻攔上帝的百姓去敬拜上帝(出3:18-19);相反,他們也要敬拜上帝。
19:22 又擊打又醫治,1-15節描述擊打,16-25節描述醫治。
19:23 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以色列兩個最大的仇敵將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也要敬拜獨一真神。埃及和亞述處於以賽亞所載歷史跨度的兩端,以它們為代表的整個世界一同敬拜上帝。
19:24-25 上帝滿溢的福氣,把世人聯合成為祂的百姓(參創12:1-3;加3:7-9、26-29;弗2:11-22,3:6;西3:11;啟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