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1 Isaiah 38 & 39 (2.12.7)

研經題目:
這兩章所載的事件發生於西拿基立入侵之前。希西家在外共29年(王下十八2)。他或許是在他王位的第14年時罹患疾病。請參第20課,卅六1的注解。
1. 第卅八章怎樣表明:(a) 禱告的能力(比較雅五16下),(b) 在苦難背後之可愛的目的(比較詩一一九71、75),(c) 神的完全赦免(比較詩一〇三12;彌七19),(d) 讚美神的義務(比較詩十三6)?
2. 希西家將他王宮中的財寶和軍隊的實力展示給米羅達巴拉但的使臣看,其罪究竟在哪裏?比較代下卅二25、31。這件事如何將他心中所想的事情顯露了出來呢?
注:
1. 卅八7、8。這兆頭是日影在日晷上做了奇跡的改變,而不必意味著空中之太陽的改變。那可能是由於日蝕或反射作用所致,而且似乎只是一種地方性的現象(比較代下卅二31)。
2. 卅八11和18。死亡使他們與神隔絕的這一種想法,成了使舊約信徒發生恐懼的一種原因。請與林前十五20、55、56作一對比。
3. 卅九1。米羅達巴拉但與主前721年公開反抗亞述而自立為巴比倫王,但於主前709年為亞述王撒珥根所俘虜。在他敗亡以前,他曾尋求盟邦的援助以對抗亞述,714年與猶大結盟便是其中之一。希西家罹疾與不平常的痊愈,便給他一個初次接近的機會。比較代下卅二31。
接下來請研讀約翰書信。以賽亞書第22~42課見後。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8:1~39:8 人的反復無常導致被擄。人即使處於最佳狀態,也不可信任,希西家現在已經暴露出他的自私和短視。只有上帝自己才是祂百姓的盼望。
38:1~39:8 希西家的死亡和虛妄。第7~12章以積極的語氣結束(儘管亞哈斯沒有信心,但上帝立的彌賽亞將來到世上,為以色列和所有的人帶來救贖),而第36~39章的開頭雖然很積極,為希西家的信賴伸冤,卻以更陰鬱的語氣結束。它們清楚地表明,希西家不是應許的彌賽亞:他既是凡人(第38章),又是會墮落的(第39章)。(BTSB)
38:1-8 希西家病了,以賽亞宣佈他將康復。(BTSB)
38:1 那時,38~39章記載的事件,與36~37章上帝拯救猶大脫離亞述威脅的時間相近。但是,“那時” 一語有意顯得模糊。38:6指出,希西家患病是在36~37章之前。以賽亞將38~39章記載的事件放在這裏,是為40~55章做鋪墊。希西家病,希西家這次面臨的只是個人的危機,與36~37章記述的全國性危機不同。病得要死,希西家25歲作王,在位共29年(王下18:2)。從這次生病算起,他又活了15年(38:5),因此罹患此病時他應該只有39歲(“正在我中年之日”,10節)。“你……不能活了”,像許多預言一樣,這裏為希西家提供了機會,去祈求得著一個不同的結果(參耶18:1-11;拿3:4)。
38:3 希西家在37:15-20的禱告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但這裏不一樣,他的心思意念都在自己身上,甚至可能暗示他覺得上帝對他不公平。希西家以自己完全的心、誠實和善來申辯,這些都是真實的(王下18:5-6),但不是事情的全貌(代下32:24-31)。另外,他在39:8的自私想法也顯露他內心的狀態。
38:5 你祖大衛的上帝,上帝應允希西家的禱告,不是因為希西家自稱擁有的那些優點,而是因為上帝信守自己與大衛所立的約。
38:6 上帝看到希西家個人危機之外的事情,他關注更重要的事情,即上帝之城的防禦。
38:7-8 上帝使用這個神蹟,象徵祂把希西家生命的時鐘往回撥。日影……在日晷上往後退,見7:11。代下32:31暗示這個兆頭發生在猶大,但是其他地方的人也得知此事。這似乎是一個超自然的事件,但經文沒有解釋它是如何發生的。
38:9-20 希西家的詩歌清楚表明一個真理:唯獨上帝擁有掌控人生死的權能,並且祂願意人得生命。因此,希西家在39章的表現顯示他缺乏屬靈的警覺,就更加不可原諒。詩歌可以分為三部分:死亡的痛苦(38:10-15),盼望得拯救(16-19節),以及結束全詩的信心宣告(20節)。
38:9-20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期望有一首單獨的感恩之歌,但這首詩並不符合這種歌曲的模式。雖然希西家確實認識到上帝已經把他從死亡中解救出來(第17節),但他並沒有為此感謝神。相反,在反思了即將到來的死亡所帶來的恐懼之後(第10-14節),他決定在延長的生命中“謙卑而行”(第15節;《和修》;《和》作:悄悄而行),並讚美上帝,這是死者所辦不到的(第15-20節)。讀者認識到,增加的15年只是一個緩刑。(BTSB)
38:10 進入陰間的門對應20節的 “在耶和華殿中”。危機是死亡,解決方法是不止息的敬拜。可是,希西家以上帝為生命中心的這個新知,在39章已不見影蹤。
38:20 耶和華肯救我,希西家這句話似乎暗示上帝的心有偏袒。希西家應當始終絕對地信靠和重視那位拯救他的上帝,但他在39章卻沒有表現出這種態度。
38:21-22 王必痊癒是第1節 “你必不能活” 的翻轉。除了第5節的應許,以及第8節的神蹟之外,希西家還得到藥物的治療,作為確實蒙醫治的憑據。可是,他的信心搖擺不定: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麼兆頭呢?他父親亞哈斯的不信,是由於思想封閉,拒絕祈求兆頭(7:12)。現在兒子的不信,是因為三心二意,上帝已經賜下兆頭,他還要再求一個兆頭。
39:1-8 希西家與來自巴比倫的使者的互動預示著未來在巴比倫人手中被征服和被擄的威脅。到此為止,亞述人的危機提供了本書的主要歷史背景。接著,重點轉移到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的困境。這段簡短的敍述為以賽亞書的兩個主要部分提供了結構上的橋樑,指出了被擄巴比倫的前景。平行的敍事出現在《列王紀下》20:12-21。(BTSB)
39:1 那時,將這些事件與38章聯繫到一起。米羅達巴拉但是巴比倫的統治者,當時巴比倫臣服於亞述帝國。亞述王撒珥根二世死後(主前705年),米羅達巴拉但隨即謀求脫離亞述獨立;這次遣使猶大很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目的是分散亞述的注意力。但亞述很快鎮壓了叛變。在《聖經》中,巴比倫不只是一個古代文化,它還代表地上一切吸引人但反對上帝的事物(參創11:1-9;賽13:19;彼前5:13;啟14:8,18:2-3)。
39:2 希西家喜歡見使者,在亞述人的威脅面前仍然信心堅固的這個人,現在卻被巴比倫人的諂媚擊倒。他的愚昧表現在他沒有發覺巴比倫使者的隱藏動機,以及毫無戒備地接待他們。把……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也許希西家想要在巴比倫顛覆亞述強權的計劃中有所作為。無論如何,希西家正在失去對上帝的正確認識。他愚蠢地炫耀自己的財富,招來巴比倫的覬覦之心。
39:3 以賽亞提出的問題顯示他警覺到有危險。他們從遠方……來見我,希西家被一種註定滅亡的文化(參13:1~14:27,21:1-10,24:1~27:13)迷住了。
39:6 以賽亞預言猶大被擄到巴比倫,其實是由於猶大不忠(參王下23:26-27,希西家之子的行徑)。這為40~66章做好鋪墊,該段經文想像耶路撒冷的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和準備歸回的情景。
39:8 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希西家很不負責任,只想到自己(他是猶大其中一位好王啊!)。作為一個人和一位父親,希西家的表現令人失望;作為大衛王朝的管家,就更是如此。他不可以只為自己著想:他的兒子成為巴比倫王宮中的太監(7節),就沒有延續家族血脈的能力了。他沒能從38:1汲取教訓(見38:1注)從而沒有為子孫做好準備去避過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