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L Study 1~2
約珥書
引言
關於這一位先知,除了本書第一節所說的以外,別無所聞。而且事實上很明顯,他是在猶大說預言的。通常都認為他是最早期或是最晚期的先知之一。其年代在研究他所傳的信息上並不重要。
他說預言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場空前的蝗災,而且顯然繼之以旱災(一18~20)將會來臨。他籲請全國的人民要悔改,自卑,而且,他們若是這樣做了,他就蒙授權宣佈蝗災將迅速止息,天地也將回復原狀。
但是神也叫先知看見一幅更遙遠的景象。蝗災乃是耶和華的日子臨近的一種象徵。而且,約珥也預見到聖靈的澆灌,和招聚萬民為虐待以色列人而受審判的事。耶和華必得勝,以色列也必蒙福。
綱要
一1~二17 蝗災並籲請全民悔改。
二18~27 蝗蟲必被消滅,土地必恢復豐饒。
二28~32 聖靈的澆灌。
三1~21 耶和華的日子;審判萬民,和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福祉。
□Study 1 Joel 1:1~2:17 (3.1.17)

研經題目:
兩篇論蝗蟲的演講,各從不同方面來描述其嚴重性,並籲請人民悔改。
1. 為了國家所犯的罪,必須全國人民都悔改,關於這一點在這一段經文中有什麼教訓呢?在二12、13說到真悔改所不可少的是什麼?
2. 請將這一段經文中論「耶和華的日子」之教訓歸納起來,其意義是什麼?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17 猶大受審判與耶和華的日子。這是本書的第一部分,記敍上帝的審判臨到,百姓遭遇蝗災、旱災和大軍入侵。描述了在“耶和華的日子”所發生的這些事之後,先知呼籲百姓尋求上帝。
1:1-20 蝗蟲入侵:耶和華日子的先兆。第一段(1-14節)描述已經臨到南國猶大的毀滅性災難,這是第二段(15-20節)發出哀歎的原因。
1:1 ……的話臨到(見何1:1;拿1:1;彌1:1 “得……的默示”;番1:1;亞1:1),這些話出於上帝,先知有特權,也有責任將這些信息告訴百姓。
1:2 老年人(原文或譯:長老、老者;見14節,2:16),在這裏可能指百姓中年紀較大的人,而不是一個官職(參2:28;但見撒上4:3注)。這些命令廣泛地頒佈給幾類人,包括老年人、醉酒的人、祭司和農夫。第一段從12開始,到1:14結束,首尾都提到“老年人”和一切居民。
1:3 傳與子,猶大的百姓應該將這事講給四代人聽(參出10:1-2、4-6)。聖約群體要常常講述上帝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偉大作為,以及對他們的吩咐(出13:8、14;申4:9,6:4-7、20-21;詩78:4-6)。
1:4 蝗蟲是蚱蜢的一種,在適宜的環境下會成群結隊地飛行,吃掉沿途的所有植物。剪蟲……蝗蟲……蝻子……螞蚱,約珥很可能用這幾個不同的名字指同一種蝗蟲(可能指先後幾批),而不是指四種不同的蟲子,以強調完全的毀滅(注意:它們在2:25的順序與這裏不同)。《聖經》經常列舉四種毀壞的力量來強調徹底的毀滅(參耶15:2-3;結14:21;啟6:1-8,9:15)。
1:5 酒醉的人和好酒的人都察覺不到亂世將至,他們必須從混沌無知中被喚醒過來。蝗蟲吃光葡萄樹之後,他們不會再有甜酒喝。甜酒的發酵時間較短,比長時間發酵的酒酒勁小些,但也能使人醉倒。
1:6 本節將蝗蟲比作民(見《和》注;《和修》注 “一國”),相當於一支龐大的軍隊(參箴30:27;耶5:15-17;珥2:25;啟9:7)。《舊約》其他經文(士6:5,7:12;賽33:4;耶46:23,51:14、27)和古代近東的一些文獻,也曾把軍隊比作蝗蟲和螞蚱。
1:7 葡萄樹和無花果樹象徵以色列人和平、富裕的生活(王下18:31;彌4:4),並且上帝視以色列為祂的產業。葡萄樹和無花果樹被毀,使“獅子的牙齒”這個比喻(1:6)非常貼切。
1:8 幼年的丈夫,或作“她年少時的新郎”,先知呼籲百姓要深切哀慟,如同已訂婚的處女尚未完婚,丈夫就死了。麻布是用山羊毛或駱駝毛織成的衣服,在哀悼、悔改和禁食時穿。
1:9 祭,除了每日獻上的燔祭之外,再沒有其他祭物可以獻上(出29:38-42;利23:13)。祭司都悲哀,有一部分祭物是給祭司作食物的,因此祭司個人會有損失。
1:10 地悲哀……油也缺乏(原文直譯:……油也憔悴),約珥運用擬人法,形容這些東西也感到悲哀。有五穀、新酒和油,是上帝依約賜福的證據(申7:13,11:14;珥2:19、24);相反,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了,則表明上帝的審判臨到(申28:49-51;何2:8-9)。
1:11-12 慚愧(bobishu)與枯乾(hobish)的希伯來文發音相近。希伯來原文hobish在第10節也用來描寫“新酒乾竭”,在12節描寫“喜樂盡都消滅”;而希伯來原文hobishah在12節用來描寫“葡萄樹枯乾”。沒有豐收,意味著沒有喜樂。
1:13 這節經文是本段落的高潮,特別命令祭司模仿處女的行動(8節),腰束麻布並痛哭。祭司之所以痛哭,是因為獻祭的工作已經斷絕了。
1:14 祭司接下來的任務是分定和招聚。禁食的日子……哀求,在《舊約》中,禁食表示哀悼、悔改和謙卑,也是尋求上帝的幫助、引導和赦免的一種方法(士20:26;撒上17:6;撒下1:12;拉8:21-23;尼1:4,9:1;但9:3)。
1:15-20 這幾節經文是1-20節的第二小段,詳細記載14節提到的百姓“哀求”的內容。
1:15 耶和華的日子(見“導論:關鍵主題”)是本書的重要主題,可特指蝗蟲帶來的毀滅(15節),以及上帝最後為祂的百姓伸冤,恢復他們的出產(3:18-21),也可指以色列(2:1、11)或列國(3:14)被毀滅和受到威脅的日子。然而,對上帝的百姓來說,那日子也表明上帝的同在(2:27)、賜福(3:18)和拯救(2:31-32,3:16)。更多關於“耶和華的日子”的討論,見摩5:18-20注;以及1356頁圖表“先知書論述的‘耶和華的日子’”。毀滅……全能者,在希伯來原文中,約運用了頭韻法shod… Shadday,語帶雙關,巧妙地暗示“毀滅者的毀滅”。
1:17 穀種……土塊……朽爛,在《希伯來聖經》中,這三個詞只在本節出現,因此它們的確切意思並不清楚。但從後面的描述來看,這片土地顯然還遇到了旱災(20節)。
11:18 羊群……受了困苦,“受了困苦”的希伯來原文是‘asham,在這裏指“承受刑罰”或“擔當罪責”。作想表達的意思是,以色列犯罪,受造物也一同受苦。這希伯來詞也可以理解為shamem的不同形式,指“成為荒涼”。
1:19-20 耶和華啊,我向你求告(2:32;詩28:1,30:8),上帝所降的災禍也只有祂能解除。火有時用來指上帝的審判(創19:24;民11:1;申32:22;耶4:4;何8:14;摩1:4、7、10、12、14;番1:18,3:8)。
2:1-17 軍隊入侵:耶和華的日子來到。約珥描述軍隊入侵,百姓如果全心回轉歸向上帝,或許仍可免遭此災。1-11節描寫大軍臨境,12-17節吩咐百姓回轉歸向上帝。
2:1 錫安是上帝的寶座所在之地,可泛指聖殿區域,也可代表整個耶路撒冷。
2:2 黑暗,使人想起上帝在西奈山顯現(出19:16-19;申4:11,5:22-23)。上帝在西奈山的顯現預表將來祂的那個“日子”(摩5:18-20;番1:14-15)。
2:3 火燒滅……火焰燒盡,這符合《聖經》中有關上帝臨到的其他描述(詩50:3,97:3;賽30:27,66:15),軍隊與毀滅之火相關(見1:19)。如伊甸園……荒涼的曠野,這“大民”(希伯來原文‘am rab,2:2;參《和》注)的破壞力如此之大,只能用人類墮落對上帝起初的創造所造成的毀壞來比擬(創2:8、10,3:17-19,13:10)。
2:4-5 如馬(參伯39:19-20;耶51:27),蝗蟲在外形、行動和聲音上都與軍隊類似,約珥用馬和蝗蟲這兩個形象來形容極端強盛的民(希伯來原文‘am ‘atsum;《和修》“強大的軍隊”;原文直譯:大能的民)出現。
2:7-9 它們……不亂……並不擁擠,這支軍隊不會偏離既定的路線,因為每個軍兵都按照統一的步調前進,他們行動迅捷(蹦,躥,爬,進入),由外及內行進(城,牆,房屋,窗戶)。
2:10 它們一來(《和修》“在它們面前”;原文直譯:“在他面前”;與第3節“它們前面”和第6節的用詞相同)。震……動……昏暗,只有在耶和華的日子,才會發生這樣的“天地震動”。先知書多次用希伯來動詞ra’ash(這裏譯作“動”),來表述與末日、重歸混沌和上帝最後審判有關的事情(賽13:13,24:18;耶4:23-24;摩8:8-9;鴻1:5;該2:6、21)。
2:11 祂軍旅,這支令人驚懼的軍旅是由上帝指揮的。發聲,雷鳴聲與第10節描述的天地變動有關(參伯37:4;詩18:13,77:17;耶10:13)。成就祂命的是,由平行關係可知,執行上帝命令的“強盛者”是指這支軍旅(參結9:1-11)。
2:12 雖然如此,你們應當……歸向,百姓仍可及時回轉歸向上帝,為他們冷淡對待上帝而悔改。一心,上帝所要的是人全然的委身。
2:13 撕裂心腸,形容內心極度痛苦。這個命令和12節要求的全然委身,與申30:6呼應,那裏講到受過割禮的心(《和修》)是全心全意愛上帝的。有恩典,有憐憫,整本《聖經》都在講述上帝這一永不改變的屬性,這屬性是百姓悔改的基礎(參出34:6-7)。
2:14 或者祂……也未可知(《和修》“誰知道祂也許會……),至高的上帝照祂自己的意旨行事。轉意後悔(《和修》“回心轉意”),這個說法表明上帝可能會在不違反祂向人類啟示的屬性下,轉而賜福,不再降災(參拿3:9,4:2)。
2:16 使會眾自潔,和1:14一樣,全體百姓聚集敬拜上帝,他們預備自己,禁食(2:15)呼求上帝。甚至連吃奶的嬰孩,即繈褓中的孩子,以及新婚夫婦也不例外。
2:17 禱告的地方是在聖殿的門廳(廊子或柱廊)和祭壇之間。你的百姓,作者呼求上帝看顧祂的聖約子民。管轄他們,因為外邦人快要入侵;另一種譯法是“成為笑柄”(《和修》),這是一句諺語或俗語,常用來挖苦人。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這是一個語帶諷刺的問題,出自那些質疑上帝會否保護祂百姓之人的口(詩79:10,115:2)。
One thought on “Study 1 約珥書 1:1~2:17 (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