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UM Study 1~2
那鴻書 共2課
引言
神興起那鴻,使他具有熱烈的確信,在強大的尼尼微國勢和威榮全盛時期傳揚她必傾覆滅亡的驚人信息。
那鴻不講論別的事情,祇專論這一件似乎難以置信的事情。他以高度寫詩的技巧和生動的寫實筆觸,將這座大城所受的攻擊及其最後的結局活畫出來。我們幾乎可以看見攻城、城陷,和劫掠的情景,並聽見她傾覆的喧聲和她荒涼的死寂。
然而,那鴻寫這卷書的目的,並不是以幸災樂禍的心情來看他同胞之大敵的敗亡。他的目的乃是表彰以色列的神,宣揚祂一方面是忠於其應許,並大有能力拯救投靠祂的人,另一方面是聖者,是惡人的敵手和審判者。由於亞述帝國建立在暴力上,不顧公理,因此維護這世界道德的主宰耶和華,就起來將它除滅。
那鴻說預言的時間,介於主前約663埃及之底比斯(挪亞們)被推翻(他在三8曾論及)和主前612年尼尼微傾覆之間。他作先知說預言的更正確的時期無明確的線索可供稽考,但似乎極可能是在約西亞王初年。若然,他比較耶利米僅早幾年而已。
綱要
一1 題目
一2~15 耶和華,以慈愛善待信靠祂的人,以嚴厲對待其敵人﹒必將亞述全然毀滅。
二 攻城,城陷,及覆亡之情景。
三 尼尼微的罪孽與懲罰。它的結局是最終的,凡聽見其結局的人都會鼓掌歡呼。
□Study 1 Nahum 1 (3.1.22)

研經題目:
1. 我們從本章可以怎樣認識到:(a) 神與其百姓的關係,以及(b) 神與其敵人的關係呢?比較路十八7、8; 帖後一8;民十四7,18;詩四十六1 。
2. 尼尼微的狂傲見於賽卅六18~20,卅七23~25;番二15等經文中。但是那鴻對她與神之權能的關係作何種看法呢?參3下~6、9~12上,14;並比較詩卅七35、36 。
3. 試思考7節怎樣說明了王下18和19章的史實,這件事發生於那鴻時代以前還不到一百年。從你自己的經驗中你也可以舉出類似的例證嗎?
注:
1. 1節。「論尼尼微的默示」:參耶廿三33~40之注解。「伊肋歌斯」的地點無從確定,它可能在猶大。
2. 2節。「忌邪(或譯作「妒忌」——譯者) ……的神」;在聖經中用婚姻關係的象喻來形容以色列與神的關係,便是這種說法的背景。「正如夫妻雙方有有權以妒忌的心情堅決的要單獨的占有對方,神也照樣有權堅決的辯明要屬於祂的人單獨屬於祂。」或是用為一國之王者的活來說,他的「那堅決的熱望」就是要他一切的臣民都承認他的統治權,「要使臣服者受益,僭越者惶恐」。比較出卅四14;林前十20~22 。
3. 7 節。「認得」:那就是照顧的意思。
4. 8~10節。這段經文很難翻譯。8 節的「尼尼微」英譯作「她的所在」,或許是尼尼微的神廟或其女神伊施他爾。10節可譯作:「他們雖然纏結如荊棘,又濕透如他們飲的酒,然而他們比如枯乾的碎秸全然燒滅(Eaton譯本);那就是說,(與人)為仇者無論如何奸詐,神的火焰比燒滅他們像燒滅枯乾的碎秸一樣。
5. 11節。可能是指西拿基立。比較賽十7 ~11 。
6. 12、13,和15節是對猶太講的,11和14節是對尼尼微講的。
7. 12 節下:「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那說是「我無須再使」得意思。比較9 節。這樣看來,這一節是對尼尼微講的。
8. 14節。「鄙陋」在這裏的意思不是指墮落敗壞,而是指卑鄙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9. 15節。「好信」是尼尼微敗亡的消息。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 序言。在《舊約》中,唯獨本書的序言有兩個標題:第一個默示(希伯來原文massa’)表示這是先知的預言或宣告(見哈1:1注),第二個默示(《和修》“異象”,希伯來原文Khazon)顯示上帝怎樣把本書的內容傳達給那鴻。在希伯來原文的《那鴻書》中,“尼尼微”一名除了出現在這裏以外,就只出現在2:8和3:7。
1:2-8 頌讚上帝的敍事詩。這首概括性的頌讚詩,描述上帝過去和將來如何在世界歷史中行事。
1:2-3a 上帝報應有罪的仇敵。上帝是忌邪的,祂在意自己的尊榮和與祂立約的百姓。施報,上帝的聖怒是公平公義的,為要捍衛祂的話語和祂的百姓。懷怒,上帝抑制怒氣,直到合適的時候才迸發出來(參詩103:9)。不輕易發怒(出34:6),上帝滿有忍耐,因此惡人通常不會立即受到他們當受的刑罰(參結33:11)。大有能力,延遲施行刑罰不是因為上帝能力不足,或無法控制場面。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參出34:7),惡人表面上的興旺並不意味著上帝視他們為無罪,或忘記了他們的罪孽。
1:3b-6 上帝大有威榮,統管萬有,無人能在祂的忿怒面前站立得住。這段經文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上帝使喚自然界中的事物,顯明祂可畏的威榮和全能。
1:3b 旋風和暴風,可能是在駁斥古代近東宗教裏許多有關暴風之神的傳說。
1:4-5 斥責海……使……江河乾涸,參出埃及(出14章)和征服迦南(書3~4章)的記載。巴珊在約旦河東的北部地區,以肥沃的牧場聞名。迦密山是鄰近地中海的一座山,靠近加利利南部,以美麗富饒的鄉村聞名。黎巴嫩是緊鄰以色列北部邊界的山區,以森林聞名。關於這三地的類似記載,見賽33:9。小山和大山,象徵永存和不可動搖,但在上帝面前,大山小山也都站立不住。
1:6 忿怒,見第2節。《舊約》經常用火來形容上帝吞滅一切的烈怒(如:創19:24;詩11:6;摩5:6)。磐石,代表大自然中最堅硬的東西,卻被上帝輕易地震裂。
1:7 上帝搭救投靠祂的人。與上帝的怒氣對比的,是祂善待祂的百姓,賜福給信靠祂的人。保障,上帝是祂自姓永遠可靠的保護者,祂必保護他們安全,拯救他們脫離人間的和靈界的仇敵(如:詩27:1,37:39;賽17:10;耶16:19)。上帝認得(《和修》“認識”)祂的百姓,愛他們,關懷他們,仁慈地眷顧他們。
1:8 上帝毀滅祂的仇敵。本節和第7節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在第一個段落(2-8節)的結尾表達這種愛恨分明,為下一個段落(9-15節)奠定表達類似情感的模式。第8節描寫上帝如何對付祂的“仇敵”,與第2節相呼應。上帝的審判如同漲溢的洪水一樣勢不可擋,尼尼微將要被洪水毀滅(見26:8)。淹沒……黑暗,上帝對人最重的審判,就是奪去人的性命和施以永遠的懲罰。
1:9-15 上帝即將審判尼尼微和拯救猶大。前一個段落(2-8節)已經大致說明全能的大君王將如何對待祂的仇敵和祂的百姓。這段經文(9-15節)把重點轉到尼尼微和猶大,交替講述上帝即將審判尼尼微和拯救猶大。
1:9-12a 邪惡、詭詐的尼尼微城傾覆。上帝向尼尼微說話,指出儘管它極力圖謀邪惡並且勢力強大,但終必傾覆。
1:9 尼尼微人(《和修》“你們”),在希伯來原文中為陽性複數,大概指亞述人(參第1節的標題,“論尼尼微”,亞述的都城)。設……謀,誰設謀傷害上帝的百姓,誰就是在攻擊耶和華。滅絕淨盡,見第8節,這裏特指尼尼微。災難(參第7節),指猶大因亞述的壓迫所受的苦難。
1:10 叢雜的荊棘,全部會被扔進火裏,形容亞述人將一次性被全部剪除。像喝醉了的人,形容亞述人無力抵禦進攻。焚燒枯乾的碎秸是《舊約》一個常見的比喻,有迅速滅絕的含義。
1:11 你,在希伯來原文中為陰性單數,因此這裏是指尼尼微城(見第9節)。有一人……圖謀邪惡,既可指某一位邪惡的亞述王,也可指西拿基立建都尼尼微之後,在該城執政的、邪惡的亞述諸王(見“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
1:12a 尼尼微(《和修》“他們”),指亞述人。勢力充足,那鴻寫作此書的時候,亞述似乎正處於鼎盛時期(見“導論:寫作時間”)。人數繁多,當時亞述軍人數眾多,足以發動多次大規模的征戰(如:王下19:35),以及維持帝國統治相當長的時間。也被剪除,歸於無有,上帝要結束亞述人的軍事霸主地位,他們很快就要離開歷史舞臺(見“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
1:12b-13 上帝懲罰苦待猶大之後,將要搭救它脫離亞述的轄制。亞述人的軛只是暫時的,為要成就上帝的計劃。
1:12b 我雖然使你受苦,上帝突然轉向猶大說話(在希伯來原文中,直到15節上帝才直接呼喚“猶大”的名字)。在12節的中間出現這樣突然的轉變,從開頭沒有指明說話對象是誰,到上帝直接向猶大說話,這種種做法都是為了引人注意,強調接下來要宣告好消息。上帝已經使用亞述人來管教任性的猶大。卻不再使你受苦,由於上帝將要傾覆尼尼微,因此亞述人不會再使猶大受苦。
1:13 他的軛,指亞述諸王向猶大所施的暴政(參11節)。大約主前734或主前733年亞哈斯在位期間(王下16:7-8),南國猶大成為亞述的附庸國,必須向亞述繳納沉重的貢賦(參王下18:13-16),並承受其他剝削壓迫。後來,希西家率領猶大反抗,結果導致亞述人在主前701年蹂躪猶大地(王下18:13;賽7:18-25,8:5-8),並擄去許多人口和財物。折斷……扭開,猶大的附庸身份直到約西亞當政(主前640—主前609年)才結束,那時亞述開始迅速衰弱,最終亡國(見“導論:寫作時間”)。
1:14 鄙陋和拜偶像的尼尼微傾覆。尼尼微(《和修》“你”),在希伯來原文中為陽性單數。那鴻在這裏突然轉而直接向亞述王說話(見11節),宣告亞述國將會終結。這暗示亞述將被徹底擊敗,尼尼微將要傾覆,結局無法逆轉。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亞述統治者相信是眾神明賜給他能力、財富和後裔,代表這些神明的偶像被打碎或拆除,以及王的廟宇被玷污,標誌著他被徹底擊敗。考古學家發現,尼尼微的諸神廟曾經歷徹底的毀壞。
1:15 猶大得享平安和拯救。本節是全書第二個段落(9-15節)的總結。那鴻再次轉向猶大說話,他那些關於尼尼微、亞述國和亞述人的預言,在這裏說出來好像是已經完全成就了一樣。登山,這個畫面展示一名信使登山宣告尼尼微傾覆的好信,百姓首先看見他在猶大的山地上奔跑(參賽52:7)。平安,指猶大不必再害怕亞述人的攻打和壓迫;關於《舊約》和《新約》中的平安的概念,參約14:27注。可以守你的節期,這些節期提醒百姓思想上帝過去的拯救,並盼望那將要來到的彌賽亞。在節期中,舉國敬拜上帝,獻上祂應得的感恩和讚美。還你所許的願,有些猶大人自願向上帝許願獻上感謝祭。那惡人(原文直譯:無價值的人),即亞述人(參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