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第四章中的“裝備”職事?(T. David Gordon)

以弗所書第四章中的“裝備”職事?

“Equipping” Ministry in Ephesians 4?

作者:T. David Gordon/誠之譯

[N.b. this appeared in Journal for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37, no. 1 (March 1994): 69-78.] [注:本文原刊於福音派神學協會雜誌37期,1994年3月號,69-78頁]

https://www.etsjets.org/files/JETS-PDFs/37/37-1/JETS_37-1_069-078_Gordon.pdf

作為牧者和學者,我會像文化分析家考察汽車保險杠上的標語一樣,去查驗一些宗教性的口號。它們會透露出人們內心所想,以及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情。在過去10年間,有兩個宗教性的口號是我經常聽見的,就是“裝備聖徒”(equipping the saints)以及“平信徒職事”(lay-ministry)。這兩個詞通常會和以弗所書四11-12一起出現。當我審查這些口號時,我發現存在於這些標語背後的信念是:教會主要的“職事”(ministry)應該要由聖徒自己來擔任,而只有小部分,“裝備”的職事要由那些受按立、與其他聖徒有別的人來執行。

          和任何錯誤一樣,這裏也含有部分真理。信徒的確被稱為聖徒,要在世上活出一個獨特聖潔的生活,作光作鹽。此外,神也呼召他們在愛中彼此服事,像基督愛他們一樣;並且要以神的憐憫彼此對待。這種恩慈和憐憫的行動,可以正確地被稱為“服事”(service)或“職事”(ministry;或譯為事工),而在希臘文原文中, diakonia這個字,可以用來描述任何種類的服事。這裏的錯誤不在於提醒基督徒他們有責任要活出像基督一樣的生命,反而,此錯誤是在貶低(reduce)被按立的牧師,在“裝備”聖徒執行這種服事上的功能。

          既然以弗所書四11-12經常這樣被引用,作為支持這個看法的合法性,我們就嘗試來證明這段經文在正確的理解下,是否如此教導。我明白這或許無法說服所有提倡“裝備”觀點的人,因為他們的觀點從來不是來自解經;以弗所書四11-12(在好幾個最近的翻譯本中)只是用來作為他們無論如何都想要信奉的信念的一個方便的佐證經文而已。但是我還不至於如此憤世嫉俗,以為在福音派世界中,沒有篤信聖經的實踐者:我仍然相信他們是存在的,而且我經常不斷地和他們碰面。這類信徒不想要抓著經文、扭曲經文來配合他們自己的目的,而是想真誠地發現聖靈啟示在聖經中的真正心意。對這樣的人,我相信以下的說明,足以讓他們信服,在這件事上,這就是神的心意。

一、闡明問題,賦予責任

我要闡明的問題是,以弗所書四12是否在教導:教會的“職事”(ministry)要由“聖徒”來完成,而擔當職分者(officers)唯一獨特的角色只是裝備平信徒進行這樣的事奉。這個事實,即有些古代譯本(武加大拉丁文譯本Vulgate,英皇欽定本KJV)不是這樣翻譯這段經文,以至於可以允許我們得出這個結論的事實,都應該讓我們心生警惕,也應當激發那些並不如此相信的人,提出釋經上的論證。

          筆者的信念是,“裝備平信徒職事”(equipping lay-ministry)這樣的翻譯是不合理的。這樣的翻譯,不只是有一重難題,或甚至雙重難題,而是三重難題。要維持這樣的翻譯,必須要證明三件事:

1) 在文法結構上很明顯是平行的三個目的子句,暗含著不同的主詞(因此會破壞此平行結構);

2) katartismon在這裏譯為“裝備”(equip)(譯按:NIV翻譯為prepare)是正確的;

3) ergon diakonias (各盡其職;《新譯本》承擔聖工)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服事行動,而是指整體的“基督徒職事”。

          若這三點中有任何一點無法得到證明,整個論證就無法成立,因為“平信徒職事”這樣的翻譯,同時需要這三個結論。它要求這三個子句中所隱含的主詞,在每個子句中都是那些“具有恩賜”的人,而是只有第一個子句。它要求把 katartismon 翻譯為“裝備”,否則把第二,兼/或第三個子句作為第一個子句的補充,就是毫無意義的。它需要把 ergon diakonias 的意思理解為獨特的上帝話語的職事,或它要求把這個職事貶低為只是為了其它服事所作的裝備性的角色。

          提倡“平信徒職事”這種解釋的人,必須承擔起用聖經來證明他們觀點的責任。首先,就基督徒良心的問題來看,這個觀點把責任放在其他人身上(即“要去做這個職事”to do the ministry的責任),他們必須證明這樣做是合理的。其次,整本《新約》其餘的部分把教會中彼此的愛與憐憫的“服事”(service),和特定的“話語的事奉/職事”(service/ministry of the Word)作出區分,並透過正式職位的頭銜,兼/或透過按手(有時是透過禱告或禁食),把負責後面這項工作的人區分開來。也就是說,只有受過一本英文聖經裝備的人,是否符合這個“裝備”的定義應該受到質疑,其根據是,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麼,和《新約》聖經中所教導的、其他所有關於上帝話語的職事的裝備,就是互相矛盾的。

          一些舊翻譯是正確的,而我在下面會提供同意舊翻譯的理由。不過,我並不認為證明這個觀點的責任在我,因為我的觀點並不支持任何人要從事特別的服事——除了那些已經蒙召要從事這種事奉的人之外。我的看法並沒有把特殊職分的責任放在任何人的肩上,對《新約》其他地方關於上帝話語職事的教導,也不會帶來張力或矛盾。

          然而,我雖然認定證明一些舊翻譯是正確的責任不在我,我仍然提出這個證明,供讀者檢視,而我相信,公正、不帶偏見的讀者會同意,以弗所書四12最有可能的翻譯,是舊的翻譯,如武加大譯本和欽定本所採用的,也是過去希臘文聖經的注釋家如加爾文,歐文和賀治(Hodge)所護衛的,直到今日(注1)。

二、12節中,(三個)目的子句的句法關係

欽定本(和武加大譯本)把這些子句翻譯如下:為了成全聖徒,為了職事的工作,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for the perfecting of the saints, for the work of the ministry, for the edifying of the body of Christ)。請注意,欽定本把這三個子句視為平行的子句,任何讀到這個翻譯的人,都會假定其隱含的主詞是前面提到的那幾個“有恩賜者”的類別。不過,最近的一些翻譯,不再翻譯出這種平行關係,而是把第一個子句作為這些有恩賜的人的責任,然後把後面的兩個子句當作是描述聖徒的責任(譯按:和合本比較接近舊翻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新譯本則比較接近新翻譯:“為的是要裝備聖徒,承擔聖工,建立基督的身體”;呂振中譯本也比較接近後者:“為給聖徒裝備以作服役的事﹐以建立基督的身體”)。

          簡而言之,這個句子是這樣建構的:一個主要動詞(“賜” edoken),緊跟著數個直接受詞(每個受詞由冠詞 tous 為前導)。基督賜下這些教會職分者的目的,是用下面的三個目的子句來(以目的介詞 proseis 為前導),而這些目的的範圍或程度是由下面的分句來闡述的:“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katartismonergon,和 oikodomen這三個直接受格隱含的主詞是誰呢?是誰要“聯結/成全”(knits/completes)聖徒,“承擔”聖職(“works” the ministry),“建立”基督的身體(“edifies” the body of Christ)?最自然的讀法(欽定本和美國標準譯本ARV)把這些基督賜給教會的人,理解為作這三件事情的人,因為基督就是為了這些目的而賜下這些人的。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主要動詞暗示著這些有恩賜的人的目的,已經由這些子句來說明,因這些子句是附屬於這個主要動詞的。除非有一些相當清楚的說明,否則我們沒有理由說這些目的子句其中的一個子句,是附屬於其他子句的。同時,如果後面的兩個子句實際上是附屬於第一個子句,那麼,達到這個目的最平常的方法,乃是省略第二和第三子句的介詞,並且讓連接詞(copula)來連接兩個附屬的不定動詞。要製造這種想法最自然的方式應該如下:pros ton katartismon ton agion ergein ten diakonian kai oikodomein ten somata tou Christou(注2)。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目的子句在一件事上是差異的,即第一個子句的前置詞是pros ,而後面二句的前置詞是eis。這個在介詞上的差異,是否為了暗示存在著較遠和較近的目的,或這些目的在邏輯上是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相連,是可以討論和爭辯的。我並沒有刻意追求這些議題的具體答案(雖然讀者也許會想要去參考Alford,DeWette,賀治,歐文等人的看法)。不過,我更關心的是,光是論證改變前置詞,並不構成足夠的基礎來暗示主詞已經改變了,而且,的確,更有可能的是這些介詞基本上是可以互換的,正如羅馬書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for [pros] good),建立德行(for [eis] edification)。”(eis to agathon pros oikodomen)以及腓利門書第5節,“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toward,pros)主耶穌和(向,toward,eis)眾聖徒的信心”(pros ton kurion Iesoun kai eis pantas tous hagious)。

          在解釋這些子句的意義時,要靠我們如何理解這些子句如何能配合這整章的意思。廣一點的上下文強調的是,在基督的主權下,整個“身體”的特權和責任(特別是四7)。也就是說,這章作為一個整體,是在呈現基督元首那偉大的、分成三部分(tri-partite)的圖像,那些“有恩賜的”是祂升天後賜給教會的特殊禮物,以及其他的“部分”(parts)。此三者有各自的責任。升天的元首有祂要執行的責任,每個“部分”要執行他們特殊的角色,以及那些“有恩賜的”執行他們的角色。不過,有爭議的是,12節是在討論誰的責任,以及/或這些“有恩賜的”是否只有“裝備”的責任。11-13節本身表明,保羅是在區分“賜”下恩賜的元首(11節),這些有恩賜要執行這三項任務的人(12節),以及最終要成為完全的“眾人”(13節)。12節是藉著說明這些“有恩賜者”所要達成的目標,來解釋基督賜下這些人的三重目的。如此,12節最自然的讀法就是欽定本的讀法,是把這三個目的字句建構為用來表明這些“有恩賜者”要為基督徒身體所作的。

三、12節中,katartismon(成全,裝備)的翻譯

          在這個上下文裏,這個字應該被翻譯為“裝備”(equip),還是“成全/建構”(perfect/constitute)?在《新約》中其他地方,這個詞有五種用法(包括動詞和名詞形式)(注3):

          1. “修補”漁網:太四21;可一19。

2. 對許多不同事物的製作或預備:

a. 太廿一16   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prepared [katertiso])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b. 路六40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fully qualified [katertismenos])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c. 羅九22   “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made [katertismena] )遭毀滅的器皿”

d. 來十5   “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prepared [katertiso] )了身體。”

e. 來十一3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prepared [katertisthai])的;”(注4)

3. 有關教會的合一,無論是在信仰認信上或教會治理上:

a. 林前一10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united [kathrtismevnoi])。”

b. 林後十三11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Put things in order [katartizesthe]);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

4. 有關基督徒成聖或健康:

a. 林後十三9   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that you may become perfect [ten humon katartisin])。

b. 來十三20-21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裏復活的神,  21   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make you complete [katartisai] in everything good),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

5有關修復一些遭到破壞、不完全或受損的東西:

a. 加六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restore [katartizete])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b. 帖前三10   我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restore [katartisai])你們信心的不足。

c.彼前五10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restore [katartisei])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聖經注釋家已經認識到第一世紀時這個詞的廣泛用法,也曾試著讓上下文的考量因素來主導以弗所書四12最可能的用法。跟隨加爾文、歐文和賀治的腳蹤,我認為最好是把這個字的表達理解為“成全”(perfecting)或“建構/聯結”(constituting/joining),因為有關身體的語言和思想,得到統一和成長,臻於完美,會在這整章中持續下去。也就是說,基督,天上的元首,透過這些教會職分者的“恩賜”,聯絡(uniting,注5)身體,並使身體成長,以臻於完全(注6)。加爾文、歐文和賀治所提倡的理解,似乎與上下文是相當吻合的(注7)。以上下文來說,這是保羅對身體所描繪的一個偉大圖像,就是身體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而基督要作為(組織和管理的)元首。以一種奧秘的方法,這位天上的元首能夠“聯絡”,並把“全身”“聯合”在一起,以至於“每部分的功用,配合聯繫起來”(新譯本;each part is working properly)。在新約聖經中,這個詞只有在另外兩處,被應用到整個教會上,而具有此意義(參林前一10;林後十三11)。這個用法對katartismon來說是相當自然的,而在上下文,如此翻譯也是最自然的。這個詞在這個上下文中最自然的理解是集合、統一或組織教會身體進入到可見的相通(visible communion)和彼此的合作之中。

四、12節中,ergon diakonias 的翻譯

這個用詞是指一般的基督徒事奉的工作(愛心與憐憫),還是指更特定的上帝話語職事的工作?

保羅把這兩個詞用在一起的另一處地方,是在提摩太後書四5“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Do the work [ergon] of an evangelist work [ergon] of an evangelist),盡你的職分(complete your ministry [diakonian])。”

          基督徒彼此的愛有時也會以這個措詞來表達,例如在希伯來書六10,“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diakonesantes tois hagiois kai diakonountes)。”

為了我們的目的,我們必須記得,diakoniva是個範圍很廣的詞,常常用來指這類彼此的服事,除非上下文的考量證明並非如此(如提後四5)。如此,在當代的英文中,如果katartismon 恰當的翻譯是“裝備”,聖徒們該“裝備”的是什麼呢?應該會是基督徒彼此恩慈的行動:即當代英語中的“服事”(service),而不必要是“職事”(ministry)。也就是說,“服事”的主詞會決定此“服事”是什麼:一個木匠的服事是木工;一個電工的服事是電力;一個醫師的服事是醫藥。當說到基督徒的整體時,此服事就是期望於基督徒彼此的服事(這種期望本身是由其他經文來確立的)。而當論及那些神的話的僕人時,此服事顯然是有所期望於他們的。如此,不需要進一步的論證,除非明確其主詞,以及除非我們能從其他經文知道所期望於這個主詞的是什麼,否則,這裏的“服事”就是空洞、無意義的詞(注8)。例如,除非有些經文教導我們,他們的事奉是相同的,要假定“聖徒”所作的服事和那些“有恩賜者”所行的服事是相同的,就純粹只是回避問題的實質。

五、《新約》其餘的部分

我們看法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不只是符合緊鄰的上下文,也符合《新約》其餘比較遠的上下文。宣講並教導上帝話語的人,和從這個工作中受益的人之間的區分,是得到《新約》本身確認的;這不是幾個世紀之後的教會所強加的區分。從六個方面,《新約》著作將上帝話語的職事和基督徒所共有的一般性責任,加以區分:

1. 經文記述有些人要委身於這項特別的工作:

徒 六4   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徒 十三2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

羅 一1   耶穌基督……,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

提前 四13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提前 四14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提前 四15   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2. 經文記敘教會經由特定的儀式認可這項獨特的工作。

徒 十三2-5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裏坐船往居比路去。  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裏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提前 四13-15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提後 一6   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再挑旺起來。

3. 經文描述這項工作所必須的獨特條件。

提前 三2   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

提多 一7-9   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  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  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4. 經文提到,個人接受勸勉要完成這項特殊的工作

提後 四1-5   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  2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3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  4   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5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5. 經文提到,把特殊的尊榮分派給那些完成這項獨特工作的人。

提前 五17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

6. 經文警告不要輕易承擔這項獨特的工作

雅三1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在這各類經文中,我們發現《新約》聖經把所期望於信徒的一般事奉(憐憫與慈惠),和所期望於那些被分別出來的人所作的特殊事奉,進行了區分。有些個人透過正式的頭銜,特殊的儀式,特殊的尊榮,特殊的資格,更嚴格判斷的條件,以及/或賦予其他人沒有的責任,而與其他信徒區別開來。《新約》聖經甚至設立一種職分(執事diaconate)以容許那些要完成其他職分(上帝話語和禱告的職事)的人,投身到這些工作中。如此,《新約》在以弗所書以外的資料,和我們對以弗所書內的資料的理解是類似的;亦即,《新約》描繪教會的圖像實際上是一幅分成三部分(tripartite)的圖像。天上的元首賜福給祂地上的身體,藉著澆灌給他們“有恩賜者”,進行牧養服事。此外,無論是在以弗所書內,還是之外外的圖像,都沒有限定這項牧養工作只是在“裝備”上。上帝話語的職事不只是激勵者,或賦予能力的人;他們不是教導其他人去講道,而是他們自己去講道。他們毫不猶豫地行使這樣的職責,就是作為上帝與人之間使者的角色:“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林後五20)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上帝話語的職事的一個面向,包括了教導聖徒他們彼此間的職責,以及他們在世界黑暗的角落中如明光照耀的角色。但是其整體的任務比教導聖徒進行他們的服事要全面得多。

六、為裝備觀念的流行負責

我們無法按照聖經基礎,解釋以弗所書第四章“裝備”的看法為何如此流行。“裝備”的觀點與這段經文的自然語法是如此地相悖,也與《新約》其他部分的教導是如此相反,以至於我們無法根據審慎的聖經研讀來解釋它為何會如此盛行。反而,我們必須把原因歸究給平等主義者(egalitarian),反權威者(anti-authoritarian),把時代思潮平民化的人(populist Zeitgeist),這點在Nathan Hatch所著的《美國基督教的民主化》(The Democratization of American Christianity)(注9)得到最好的文件記錄。

這種時代精神是如此普遍,完全無視於對自我的批判,甚至把它自己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這種投射的一個絕佳例子,是它暗示說,這種平等主義的職事觀點,是宗教改革的標誌之一。有些人認為,宗教改革“信徒皆祭司”的教義的意思是宗教改革不相信一種按立的牧職。但改教家從來不曾如此教導。對改教家來說,“信徒皆祭司”承認所有的信徒都要承擔把我們的生命奉獻給神的這個祭司責任,以及為他人代禱的祭司責任。因此,改教家的教導是西奈之約中,祭司特殊職分,在新的約裏已經變成了一般性和非獻祭性的了。但是宗教改革仍然承認其他非祭司的職分,在《新約》教會中仍然有權利存在;他們教導信徒的祭司職分(priesthood),而不是信徒的聖品階級制度(clergy-hood)。加爾文認可四種非祭司性的職任:執事,長老,牧師,與教師。其他人(例如蘇格蘭的《懲戒貳書》,Second Book of Discipline)則認可三種:上帝話語的職事,長老,執事。如此,就不會有以平等的職事(egalitarian ministry)為特徵的“新宗教改革”了。任何的“新宗教改革”,和第一個宗教改革一樣,都要以復興對上帝話語的職事和對聖禮的看重為特徵,以及緊接而來的,對承擔這些職事的牧師的看重的復興,儘管他們個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任何真正的宗教改革若要出現,必須和第一次宗教改革一樣,都要抱著莫大的熱情,要讓我們的信仰實踐符合聖經,而不是去符合(平民主義,平等主義,反權威主義的)時代思潮。

最後,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具有相等的規模,因此,也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值得去反駁。但是這個錯誤的確大到一個程度,需要我們去加以反駁。貶低我們對上帝話語按立牧職的看重,不只是對那些蒙召擔任這個職分的人所犯的罪,它不只是對人犯的罪。它的問題不只是羞辱(dis-honoring)那些聖經吩咐我們要對他們加倍敬奉的人;問題也不只是拒絕將那些我們應當要分別出來的人“分別為聖”(set apart)(雖然這本身就是很嚴重的罪)。它的問題也在於羞辱升天的基督,因祂已經“賜下”這些有恩賜的個人給祂的教會,以建立教會身體。此外,就這些“有恩賜者”被指定為要建立教會這個身體的人而言,縮減或改變這些有恩賜者的角色,也對教會身體的健康有害。也就是說,這是對保羅比喻中的所有三個成分所犯的罪,不只是對一個,縮減恩賜的角色而已。

注:

1. Andrew T. Lincoln.  Ephes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42.  Dallas: Word, 1990.

2. Cf. the discussion in Andrew T. Lincoln, Ephesians.

3. Standard lexical works indicate that this word has a broad range of usage in the Greek language.  B-A-G-D note that the verb has the following uses:  “Put in order, restore; put into proper condition, complete, make complete; prepare, make, create.”  The noun is recognized as having the following: “equipment, equipping something, training, discipline.”  Similarly, L-S recognizes the following uses for the verb (the noun is not cited):  “to adjust, put in order again, restore, repair: to settle by mediation, reform; to furnish completely.”

4. N.B. that the word “prepare” here is very close to meaning “create” or “constitute.”

5.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in the bond of peace, v. 3; There is one body and one Spirit, just as you were called to the one hope of your calling, one Lord, one faith, one baptism,  one God and Father of all, vv. 4-6; until all of us come to the unity of the faith, v. 13;  the whole body, joined and knit together, v. 16.

6. to maturity, v. 13; we must grow up in every way into him who is the head, 15; promotes the body’s growth, 16.

7. Calvin:  “The Greek word employed by Paul is  katartismos, which signifies literally the adaptation of things possessing symmetry and proportion…I prefer the word (constitutio) settlement or constitution, taking it in that sense in which a commonwealth, or kingdom, or province, is said to be settled, when confusion gives place to the regular administration of law.”  John Owen (Works, vol. iv), p. 496:  “…it is pros ton katartismon ton hagion,–that is, for the gathering of the saints into complete church-order.  The subject-matter of this part of their duty is the saints; that is, by calling and profession, such as are all the disciples of Christ.  And that which is effected towards them is katartismos, their coagmentation, jointing, or compacting into order.”   Charles Hodge:  “The word katartismos, rendered perfecting, admits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 root aro means to unite or bind together.  Hence artios signifies united, complete, perfect; and the verb katartizo is literally ‘to mend,’ Matt. iv.21; to reduce to order, to render complete, or perfect, Luke vi.40; 2 Cor. xiii.11; to prepare or render fit for use, Heb. x.5, xiii.21.  The substantive may expres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in the various modifications of its meaning.  Hence it has been rendered here,– 1.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saints, i.e., of their number; 2. To their renewing and restoration; 3. To their reduction to order and union as one body; 4. To their preparation (for service); 5. To their perfecting.  This last is to be preferred, because agreeable to the frequent use of the verb by this apostle, and because it gives the sense best suited to the context.”  In point of fact, Paul employs the verb only five times (Ro. 9:22, 1 Cor. 1:10, 2 Cor. 13:11, Gal. 6:1, 1 Thes. 3:10) and the noun in one other place (2 Cor. 13:9).  Apparently, Hodge’s comment about the context is a reference to verse 16, and the “growth” referred to there.  It is perhaps equally possible to understand verse 16 as referring to the symmetrical ordering and arranging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If this is so, Calvin’s rendering is preferable.

8. So Hodge:  “Hence the phrase eis ergon diakonias, may mean ‘to the work of mutual service or kind offices,’ or to the work of the ministry–in the offical sense.  The latter is the common interpretation, and is to be preferred not only on account of the more frequent use of the word in that sense, but also on account of the connection, as here the apostle is speaking of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ministers of the Word.”

9.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 Already we perceive som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is viewpoint.  Those preparing for ministry (and the institutions which prepare them) are turning their energies away from those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tinctive ministry of the Word (original language exegesis) and toward organizational, managerial and motivational (coercive?) skills.

            Indeed,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proponents of this view have not offered and will not offer an exegetical defense of their view.  They are, occasionally, neither capable of nor interested in the (to them arcane) question of what the original text of holy scripture actually says.  Ironically, then, they prove my point for me, at least practically speaking.  Here are so-called “leaders” in the church, who do not even have the capacity to determine which English translation is correct, or why.  And they will produce similar leaders; leaders who can promote all sorts of activity, without the capac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God is pleased by the activity.

诚之按:其他参考资料有 Dr. Johnson’s essay,”Pastors and Teachers Do Equip the Saints for Ministry: A Brief Response to T. David Gordon’s Interpretation of Eph. 4:11-12″.  Dr. Baugh’s, “On Eph. 4:11-12: Dialogue with Drs. Johnson and Gordon”.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