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Habakkuk 3:1~15 (3.1.26)

研經題目:
哈巴谷祈求神要再次將自己彰顯出來,像從前一樣(1、2節),然後便描述神降臨來拯救其子民的一個異象。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混合在一起。神過去在西乃,在紅海,並在進入迦南時的顯現,都在那發自南方而闖入巴勒斯坦之一場雷雨的象喻中描繪出來。同一的「聖者」如今也正在作工,列國的騷動就是祂來施行懲罰以拯救其子民的表徵。
1. 哈巴谷以渴慕和恐懼的心情思念神過去的作為(1、2節)。你經歷過這樣的渴慕嗎?比較詩八十五6;一四三5、6;賽六十四1~3。他為什麼懼怕呢?比較來十二21、28、29。
2. 這首詩描述政治上的動亂。比較賽廿九5~8。然而這首詩也滿了神的作為。這個異象教導我們要怎樣去看我們今日世局的動態呢?神在這些事上有什麼目的呢?比較詩七十四12;路廿一25~28。
注:
1. 3節。「提幔」,「巴蘭山」:就是西乃一帶地區。
2. 4節。暗指閃電和烏雲。
3. 8節。答案見13~15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1-19 哈巴谷的祈禱。哈巴谷祈求上帝再次大大顯明祂的怒氣和憐憫,正如祂從前所做的一樣;然後以一個信仰和信靠上帝的聲明結束本書。這個禱告與信心的詩篇的用語很相似(比較1、3、9、13、19節與詩17、90篇)。
3:1-19 哈巴谷的禱告。在這個以祈求開場,以見證結束的類似詩篇的禱告中,插入了上帝的顯現的報導。其中有好幾種語氣:懇切的乞求、興奮、困惑、緊張、自信和喜悅。(BTSB)
3:1 這裏禱告一詞通常特指表達祈求的禱告(2節),但也可泛指各種禱告,包括集體誦唱的禱文(如:詩54:2,55:1)。流離歌,在《舊約》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單數形式,另一次是複數形式,“流離歌”可能指某種樂器或某類詩歌。另外一次提到“流離歌”的地方是詩7:1,指一種詩歌的類型,可能屬於阿卡德人的哀歌。
3:2 我聽見,哈巴谷(也許在聖殿裏)曾聽聞上帝偉大的拯救作為,就是他在3-15節述說的那些作為;見摩西的歌(出15:1-21)。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祈求上帝在審判時仍然心存憐憫,這是人企盼上帝恩待祂百姓的經典表述。
3:3-15 上帝降臨(Theophany)的報導。對上帝顯現的詩意描述可能是重述哈巴谷所聽到的(第2節),“瘟疫”所暗示的出埃及和征服的故事(第5節),以及太陽和月亮的靜止(第11節);或者哈巴谷可能在講述個人的異象經歷,這是他受命要記錄下來的(2:2)。上帝臨近戰爭現場,觀察局勢,並參與戰爭以拯救祂的子民。上帝的顯現擾亂了自然界(參見出19:16-25;士5:4-5、20-21;王上19:11-18;詩18:7-15)。耶和華不僅完全掌管著自然界和列國,而且祂有足夠的能力戰勝任何形式的敵對。(BTSB)
3:3 提幔的希伯來文意為“南方”;這裏提到巴蘭山(民13:3,26:33:2),可能暗示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的時期。聖經作者提到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大作為時,經常描繪一些畫面來喚起人們對上帝的敬畏(見申33:2;士5:4-5;詩18:7-15等)。細拉在《詩篇》中經常出現,但意思不明,可能是某種音樂符號。
3:4-5 哈巴谷將上帝降臨西奈山,比作漆黑中的電閃雷鳴(見出19:18-20;詩18:9-14)。瘟疫和熱症,常用來形容上帝的審判(出7:14~12:30;利26:25;申28:21-22;詩91:3、6)。
3:6 永久的山,山被視為大地根基的一部分,因此山的搖動象徵著上帝的審判。地震常與上帝的能力相提並論(出19:18;詩18:7;賽24:1-3;耶4:24-26,10:10;彌1:3-4;鴻1:5)。
3:7 古珊……米甸,這些阿拉伯部落生活在以東附近,他們看見上帝的能力就恐懼喪膽(見出15:14-16;書2:9-10)。
3:8 上帝曾施展大能控制尼羅河(出7:14-24)、約旦河(書3:14-17)和紅海(出14:2~15:5),在出埃及進迦南的事件中彰顯祂的偉大超凡。得勝的車(原文或譯:救恩的戰車),描述上帝給以色列百姓帶來拯救。
3:9 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和修》“箭是發誓的言語”),“箭”大概形容上帝發出的雷電。分開大地,形容雷雨和洪水穿過曠野。
3:11 日月都……停住,指約書亞在基比亞取得的勝利(書10:12-13);本節所描述的勝利同樣令人震撼。上帝被描述為一位手持弓和槍矛的英勇戰士。
3:12 責打列國,如同打糧,見摩1:3。
3:13 上帝為祂的百姓(你的受膏者)爭戰,因為他們是與祂立約的子民,是祭司的國度(出19:6;詩114:2)。惡人家長的頭(《和修》“惡人之家的頭”),可能指埃及法老或迦南的領袖,他們都感受到上帝的不悅。露出他的腳,直到頸項,希伯來原文意思模糊,但暗示徹底擊敗。
3:14-15 這兩節經文是指上帝消滅出兵攻打以色列人的埃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