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徒的信心、爱心和盼望献上感恩。称赞帖撒罗尼迦信徒。

研经题目
- 上帝已经在帖撒罗尼迦人的身上作了工,有什么证据?在你身上也有类似的作为吗?
- 在你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有哪方面能用「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所存的忍耐」来形容呢?
- 试描述保罗怎样传讲福音和怎样栽培初信者。
- 帖撒罗尼迦与邻近的人怎样听到福音(试与你的同学或邻舍听到福音的途径比较)?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帖撒罗尼迦前书》
诚之摘自《圣经研修本》
导论
作者和书名
学者普遍认为保罗是《帖撒罗尼迦前书》的作者,因为信中的用词、写作风格和神学观点,明显与保罗其他书信一致。1:1指出,发信人还包括西拉和提摩太,可能保罗特意表明他们和自己是同一传道团队的,以缓解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失望情绪——因为保罗没有亲自再去探访他们,而是差派提摩太前去,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见2:17-18,3:1-2、6、11)。
写作时间
圣经学者大都认为本书信写成于主后49-51年,也就是保罗第二次旅行传道期间,在哥林多逗留一年半的初期(徒18:1-18)。有少数学者(其中有些不认同《使徒行传》是可靠的历史记录)认为,本书信早在第1世纪40年代就已写成。据罗马皇帝革老丢给德尔斐城的信(称为《德尔斐石刻》)记载,迦流于主后51-52年任亚该亚亚省方伯;徒18:12-17提到迦流的时候,保罗在哥林多的事奉已接近尾声。因此,本书信写于主后49-51年的说法较为可信。
主题
《帖撒罗尼迦前书》最突出的主题是耶稣的第二次降临,信中每一章都提到这方面的内容(1:10,2:19-20,3:13,4:13-18,5:1-11、23-24)。耶稣再来时,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复活,与活着的人一同被提,在空中与主相遇(4:15-17)。顽梗不信的人必遭受上帝的忿怒,相信基督的人则可免遭此灾,且要承受救恩(1:10,5:2-4、9-10)。主再来时,那些蒙拣选作圣徒的人必须圣洁,无可责备(3:1~4:8,5:23),信实的上帝必在那些蒙祂呼召的信徒中成就这事(5:24),使他们成为圣洁。
写作目的、缘起和背景
帖撒罗尼迦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省会,居民以此为荣。该城人口超过十万,拥有一个天然港口。繁忙、贯穿东西的伊格那修大道,与南北走向的贸易路线交汇于此,使得帖撒罗尼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和哲学思想交流中心。帖撒罗尼迦是一座自由城,由地方官管辖(参徒17:6、8)。在宗教方面,帖撒罗尼迦人信奉希腊罗马诸神和崇拜皇帝,埃及人的信仰在这里也很盛行。城里住了相当多的犹太人(徒17:5)。
保罗、提摩太和西拉一连三个安息日在帖撒罗尼迦犹太会堂里传道,不少犹太人和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归信基督(徒17:4)。帖前1:9-10暗示,保罗此后连续几个礼拜在外邦人中传道,大有果效。然而,敌挡保罗的犹太人煽动群众暴乱,把接待保罗的耶孙和一些基督徒强行带到地方官那里,诬告他们反叛凯撒(徒17:5-8)。保罗的传道团队被迫仓卒离开帖撒罗尼迦(徒17:9-10)。保罗虽然身离帖撒罗尼迦,但心系初信的帖撒罗尼迦信徒;几个月后,保罗差派提摩太回到帖撒罗尼迦(帖前3:1-2、5;见徒17:15注)。后来,提摩太在哥林多与保罗会合(徒18:5),并向他汇报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况(帖前3:6)。
提摩太报告说,帖撒罗尼迦教会总体表现良好,但有一些事情需要关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有信徒去世了(4:13),会众不知道基督再来时那些去世的信徒将会怎样(3:10,4:13),当中有些人认为去世的人错过了主再来的时间,因此为他们忧伤,感到绝望(4:13)。
此外,提摩太告诉保罗,帖撒罗尼迦信徒对于主再来的日子有疑问(5:1-2)。不少学者认为这问反映了帖撒罗尼迦信徒等得不耐烦,或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保罗在5:4和5:9再向他们保证,并且5:1-11整段经文都没有提及任何警告,因此这种观点不能成立。保罗向帖撒罗尼迦信徒保证,在主的日子,他们必定得着救赎,不会遭受上帝的忿怒。有些人认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是担心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耶稣再来,但4:3-8显示他们并不是担心这个问题,而是对圣洁生活没有足够的重视。也许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这些初信的基督徒看到教会最近有人突然离世(4:13),就开始怀疑自己最终是否会得救,甚至怀疑信徒死亡是因为上帝不喜悦他们。
无论如何,关于去世信徒(4:13-18)和在世信徒(5:1-11)在主再来时将会如何的问题,显然保罗需要一再安慰和鼓励帖撒罗尼迦信徒。
帖撒罗尼迦信徒还有其他方面的软弱。他们没有料到起初的逼迫竟然会持续那么长时间,并且没有缓和(3:3-4;参帖后1:5-7)。此外,他们想念保罗,但对于保罗没有亲自来看望他们,显然感到失望(3:6-10)。
保罗需要关注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信徒不愿意自食其力,只依赖比较富裕的信徒来生活(4:10b-12,5:14;参帖后3:6-15)。这种现象给教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个问题可能源于他们错误地理解末世;也可能只是因为教会中有自私懒惰的信徒滥用了富裕肢体的爱心,逃避自己的工作责任。
保罗听了提摩太大体正面的汇报,满心欢喜,感到欣慰,于是立即动笔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3:6-8),鼓励那些因四面受敌而感到沮丧的信徒,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帖撒罗尼迦教会中有人突然离世,信徒为此感到绝望,于是保罗帮助他们消除疑虑,坚固他们的盼望,使他们确信无论已经去世还是仍然健在的信徒,在主再来的时候都会得着救恩(4:13~5:11)。保罗切愿帖撒罗尼迦信徒确信他们是蒙上帝拣选的人,必会得救(1:4,5:24)。
保罗与他们离别已经很长一段时间(2:17~3:10),加上持续的逼迫(3:3-4),以及有信徒突然离世(4:13),帖撒罗尼迦信徒可能满心疑惑。因此保罗强调,他传道团队中的人确实都是上帝差派来传福音的(1:5,2:1-12,2:17~3:10)。保罗指出,对于基督徒来说,逼迫是很正常的事,希望藉此鼓励他们(3:3-4)。保罗还呼吁初信的外邦信徒要持守圣洁,远避淫行(4:3-8);并劝勉那些不做工的信徒要自食其力(4:9-12)。
为使信徒不过分依赖他,保罗敦促他们要尊重和听从自己教会的传道同工(5:12-13)。以下经文可以看出保罗的良苦用心:禁止信徒藐视先知的讲论(5:19-22),强调提摩太是上帝仆人的身份(3:2),表明其他传道同工和他是同一传道团队的(信中大多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
救恩历史概要
信徒应当回顾基督已成就的救恩,瞻望主再来的日子;救恩应验了《旧约》的应许,主再来是这应许的圆满成就。关于 “救恩历史” 的解释,见《圣经文集》中的《圣经概述》。
(地图)《帖撒罗尼迦前书》的背景
约主后49-51年
保罗在第二次旅行传道将要结束时,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保罗和他的传道同工在帖撒罗尼迦建立了教会,但因敌对福音的人而被迫离开那里。后来保罗差派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去看望那里的教会;提摩太回来报告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况,促使保罗写了这封信。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省会,地位优越,位于繁忙、贯穿东西的伊格那修大道上,拥有一个天然港口。
关键主题
1. 上帝的忿怒临到拒绝福音的人身上。 | 2:16,5:3 |
2. 耶稣的受死和复活是基督徒怀着盼望的基础。 | 4:14,5:10 |
3. 上帝预定基督徒在耶稣再来时得着救恩,而不是遭受忿怒。 | 1:10,5:4、9 |
4. 主再来时,要将去世的基督徒一同带来。 | 4:14-17,5:10 |
5. 那些回应福音的人,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已经拣选和呼召的人,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会持续一生。 | 1:4,2:12,4:7,5:9、24 |
6. 基督徒应当活出完全圣洁的生命。 | 3:13,4:3-8,5:23 |
7. 基督徒绝不可逃避工作的责任。 | 4:9-12,5:14 |
8. 传道人的诚信印证福音的可靠性。 | 1:5,2:1-12 |
9. 喜乐,尤其在患难中的喜乐,是基督徒的记号。 | 1:6,5:16 |
10. 基督徒经历到所预言的新的约之真实。 | 4:8-9 |
11. 信心、盼望和爱心是基督徒必须同时具备的质量。 | 1:2-3,5:8 |
文学特征
《帖撒罗尼迦前书》包含新约书信所有常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一封正式的公函。一方面,这是一封写给教会群体的公开信;但另一方面,当中有不少地方像一封私函,强调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信的目的通常是要告诉收信人一些事情,这封信也是如此,内容包括:保罗关注帖撒罗尼迦信徒的问题,保罗个人的经历,以及基督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实践。
本书信显著的文学特征包括:较强的辩道和自传成分:为活出基督徒生命的人感恩;经常直接称呼收信人;着重教导基督再来的道理,甚至连一些道德劝勉也与这个教义相连;每章结束时都提及基督的再来。
大纲
一、开篇问候(1:1)
二、感恩和鼓励(1:2~3:13)
(一)为信徒的信心、爱心和盼望献上感恩(1:2-3)
(二)保罗肯定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1:4~2:16)
(三)保罗为他和传道同工的离开辩护(2:17~3:10)
(四)保罗为帖撒罗尼迦信徒祷告(3:11-13)
三、教导和劝诫(4:1~5:28)
(一)讨上帝的喜悦(4:1-12)
(二)耶稣再来(4:13~5:11)
(三)群体生活的指导(5:12-22)
(四)祷告、安慰和总结(5:23-28)
1:1 开篇问候。保罗没有提到自己的使徒身份,也许是因为帖撒罗尼迦教会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西拉和提摩太是保罗第二次旅行传道的同工。“西拉” 的希腊文写法有两个:Silvanus和Silas。西拉是犹太基督徒(徒15:22)。保罗与巴拿巴分开后,西拉便开始与保罗同工(徒15:39-40)。提摩太来自加拉太南部的路司得,母亲是犹太人,父亲是希腊人。保罗在第二次旅行传道之初经过路司得时,拣选了提摩太与他同工(见徒16:1-4;“提摩太前书导论”)。提摩太刚从帖撒罗尼迦回来(3:6),向保罗汇报了当地教会的情况。提摩太的汇报是保罗写帖撒罗尼迦书信的主要信息来源。虽然保罗在信的开头将西拉和提摩太也列为写信人,但显然保罗才是主要作者(见2:18,3:5,5:27)。在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里,信徒与圣父和圣子有着奇妙的联合,因此十分稳妥,灵性方面不会受到伤害。恩惠、平安,见罗1:7注。
1:2~3:13 感恩和鼓励。保罗通常会在书信的开头为读者献上感恩(但《加拉太书》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外)。
1:1-10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行期间访问了帖撒罗尼迦(约主后49-51年;徒17:1-9)。保罗在当地的会堂传道,使许多帖撒罗尼迦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归信了基督(徒17:2-4)。然而,一些犹太人嫉妒了,在城里引起了骚乱(徒17:5)。他们指责保罗另立一个王,名叫耶稣(徒17:7),这是叛逆罗马皇帝的行为。在他们逮捕他之前,保罗被打发走了,留下了一个新信徒的团体。
保罗担心他们可能经不起逼迫的威胁,就差派提摩太去鼓励帖撒罗尼迦人(帖前3:2)。提摩太报告说,他们经受住了逼迫,但现在却对主的再来感到担忧。此外,一些信徒继续从事不道德的性行为,而另一些信徒则拒绝为生计工作。保罗写这封信是为了回应提摩太的报告。他很可能在主后50~51年之间从哥林多写了这封信(比较徒18:1),使它成为新约最早的书信之一。(FSB)
1:2-3 为信徒的信心、爱心和盼望献上感恩。帖撒罗尼迦信徒彰显了基督徒生命不可或缺的特征——信心、爱心和盼望,保罗为此感谢上帝。
1:3 记念,保罗可能想起自己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经历,但 “记念” 也可能只是祷告的常用语。信心……爱心……盼望,这是保罗书信中常见的三个词(参5:8;罗15:2-5;林前13:13;加5:5-6;弗4:2-5)。保罗将 “盼望” 放在末尾的重要位置,看来十分切合本书信多次谈论到末世的主题(1:10,2:12、19-20,3:13,4:13-18,5:1-11、23-24)。工夫……劳苦……忍耐,这是帖撒罗尼迦人悔改信主之后的实际表现。帖撒罗尼迦信徒所做的 “工夫”(《和修》“工作”)是出于他们的 “信心”,他们的 “劳苦” 是 “爱心” 的流露,“忍耐” 源于 “盼望”。
1:4~2:16 保罗肯定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保罗确信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因为传道同工在帖撒罗尼迦的工作蒙上帝赐福,当地信徒真心接受了福音,并且在行为上表现出顺服。
1:4 保罗肯定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主要因为他们是被上帝所爱的弟兄。上帝的爱是蒙拣选的基础(弗1:4-5;参罗1:7,9:13),蒙拣选是上帝之爱的彰显(罗8:35-39,11:28)。拣选希腊原文是eklogē,意为 “选择,挑选,拣选”,指上帝在创世之前按照自己的主权指定祂所拣选的人得着永生(见以下经文注释:罗10:20-21;弗1:4,1:5,1:11)。保罗根据自己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期间的经历,相信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于是他劝慰他们放心,他们所得的救恩是永远稳妥的。
1:5-10 因为,保罗相信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拣选的,主要是基于两个事实:传讲福音给他们的人是可信的,具有无可置疑的权柄(5节);帖撒罗尼迦信徒对福音的积极回应是值得效法的典范(6-10节)。保罗强调他们传讲的道(我们的福音)具有以下特征:权能(有超自然的能力或讲道有力量,或两者兼有),圣灵(圣灵的同在显明圣灵认可他们传讲的道),以及充足的信心(明显的真诚和正直,使听到福音的人感到确实可信)。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传道人的正直品格和行事为人,印证了他们所传讲的福音的真实,这也是传道人必须具备的见证。
1:6 你们在大难之中……领受真道,见徒17:5-9;帖前2:14。对于那些预定最终要得救的人来说,遭受患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见罗8:17-18;彼前4:12-14)。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帖撒罗尼迦信徒在患难中仍有极大的喜乐,这是效法耶稣和保罗的榜样。效法我们,帖撒罗尼迦信徒效法保罗,就像保罗效法基督一样。
1:7 马其顿和亚该亚是罗马帝国的两个希腊省份。
1:8 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这可能指传扬福音,但更有可能指帖撒罗尼迦人信主的消息已经传出来。无论如何,在帖撒罗尼迦发生的事情已经使福音向四面八方传开,当然这也与帖撒罗尼迦所处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有关(见 “导论:写作目的、缘起和背景”)。
1:9-10 其他地区的希腊人报明帖撒罗尼迦信徒已经离弃偶像,专心事奉上帝,并且等候耶稣再来。这些都是基督徒真正悔改归主的显著特征。又真又活的上帝,与偶像不同,上帝是独一真神。等候祂儿子,本书信多次提到耶稣再来(参2:12、19-20,3:13,4:13-18,5:1-11、23-24),这里是第一次。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这可能为4:13-18作铺垫,保罗在那里以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4:14)为基础,坚固帖撒罗尼迦信徒对已死信徒将会复活的盼望。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这可能为5:1-11作铺垫,保罗在那里强调帖撒罗尼迦信徒不会遭受上帝最后审判的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