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0 Matthew 19:23~20:28 (3.3.5)

研經題目:
1. 試思考耶穌對財富和產業的教訓。把23~26節和路六24;八14;十二13~21作一比較。試比較保羅在提前六7、10、17的教訓。但要注意:基督極樂意接受富人的幫助(比較路八2、3)。
2. 在基督徒的事奉工作中,希望得到報答的觀念有其地位嗎?27~30節對於這一點有什麼教訓?
3. 1~16節。葡萄園工人這個比喻的主要教訓是什麼?這個比喻對基督徒在事奉上所持依法行事的精神,有怎樣的說法?
4. 17~19節是基督第三次預言自己受難的事。試比較十六21,十七22、23。在這裏加上什麼以前未提到的詳情?22節和25~28節表明基督對當前的苦難有什麼想法?
5. 20~28節證明門徒這時在哪些方面對基督毫無同情心呢?在基督的教訓和榜樣中,祂對我們有什麼要求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23 財主進天國是難的,財富不僅會迷惑人,還會使人麻木。財富迷惑人,它使人誤以為沒有上帝也可以很充實、富足。這個財主就是想繼續活在那種虛假的自足中。“財主” 的一般特徵與 “孩子” 的特徵(參18:1-5,19:13-15)正好相反。
19:24 駱駝是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陸棲動物。針的眼是家裏能見到的最小的洞。耶穌描繪了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是要告訴我們,那看起來不可能的事,上帝卻能做到。有一種流行的解釋,就是認為這裏 “針的眼” 實際上是指 “針眼門”,即耶路撒冷城門旁邊的一個小門。駱駝如果要通過這門進城,必須跪下才能過去。但這種解釋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持,也沒有抓住耶穌教訓的要領,即財主得救不僅困難,而且若不靠著上帝的恩典,根本就不可能(參26節)。
19:25 希奇,財富通常被視為一個人蒙上帝悅納和賜福的標記(參申28:1-14)。
19:26 要財主不靠錢財,完全忠於上帝,在人這是不可能的,但在上帝凡事都能,像亞利馬太的約瑟(27:57)和撒該(路19:9-10)等財主歸信主就是明證。
19:27 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對於彼得只顧求自己的利益,也許還帶點自憐的反應,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將要得什麼賞賜。但在20:1-15 “在葡萄園做工的比喻”中,耶穌的教訓裏面略帶責備。
19:28 復興的時候(希臘原文palingenesia,直譯是 “復興,重生”;《和修》“萬物更新”),在《新約》中,這個詞只出現在這裏和多3:5。在多3:5那裏,它指當下個人的重生,但在這裏遙指將來在末時出現的新世界(參彼後3:10-13;啟21~22章)。審判,在這新的世界中,十二使徒(除了猶大,見徒1:12-26)將參與建立上帝在地上的國度。
19:29 得著百倍,參13:8。那些捨棄生命中的偶像,轉而跟隨耶穌的人,必得著豐盛的賞賜(其他符類福音加上了 “今世” 這個詞,參可10:29-30及注釋;路18:30),並承受永生。永生是一份禮物,是領受的賞賜,不是賺來的。
19:30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見20:16注。
20:1 天國好像,見13:24注。葡萄園,葡萄是古代以色列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聖經》經常用上帝的 “葡萄樹” 或 “葡萄園” 代表以色列(如:賽5:1-7;耶2:21;何10:1;參太21:28-46)。這裏的 “葡萄園” 代表天國在地上的活動(參太21:28-46)。
20:2-15 一錢銀子是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巳初是早上9點。那時人們習慣把一天的工作時間,即大概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劃分為四更,每三個小時為一更。酉初是下午5點,工作時間即將結束,但那些工人仍然極度渴望被雇用。各人得了一錢銀子,令人驚奇的是,最後被雇用的工人也得了一錢銀子,和那些從很早就開始工作的工人所得的一樣多。朋友,我不負你,園主溫和地向工人解釋自己這樣做是公平的。紅了眼字面意為 “你眼睛邪惡嗎?” 那人只為自己著想,沒有為自己能賺得工資感恩,也不憐憫和他一起工作的人。
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不應該通過與別人比較成就或為主犧牲了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而應該專心用感恩的心去服事,以回報上帝的恩典。耶穌不是否定在天國裏會有不同的賞賜(見林前3:14-15注),而是宣告上帝比任何人想像的更慷慨,因為除了最早進去園裏打工的人,所有工人都得到了超過自己應得的工價。同時,這也提醒那些最早跟隨耶穌的人(比如十二門徒),不應該看不起後來的人。
20:17-19 人子要被交給,耶穌曾四次預言祂將被捕和被釘十字架,這裏是第三次,見16:21注;參17:22-23和26:2。耶路撒冷、宗教領袖們和外邦人這幾個角色將故事推向高潮。在這裏,耶穌第一次詳細陳述自己將怎樣被出賣,被誰捉拿和被誰釘在十字架上。
20:20 參考27:56、可15:40和可16:1就會知道,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名叫撒羅米。她很可能也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姐妹(參約19:25),因此雅各和約翰實際上是耶穌的表兄弟。撒羅米和其他婦女一同看著耶穌被釘十字架,後來也親眼目睹了空墳墓。同她兩個兒子,可10:35-37的記載把重點放在這兩個兒子身上,把母親提出的要求說是他們自己提出的。這兩處記載有出入,可能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1) 按照委派他人來代表自己的原則(見約3:17注),可能是雅各和約翰叫母親去問耶穌的,所以馬可就視之為他們自己問的;(2) 馬太和馬可記載了同一段對話的不同內容,可能母親先問耶穌,然後耶穌再向兩兄弟確認其事。不管是哪種情況,從太20:22開始使用的複數代詞 “你們”,表明耶穌不僅對雅各和約翰說話,也對他們的母親說話。拜,撒羅米尊耶穌為彌賽亞,但顯然她也想利用她和兒子與耶穌在地上的親戚關係,為兒子爭取好處。
20:21 叫我這兩個兒子……坐,撒羅米這樣請求,可能是因為她聽過耶穌在19:28的宣告,說十二門徒將會和祂一起作王,管治祂將來的王國。右邊是代表尊榮的位置(王上2:19;詩16:11,110:1、5;參太22:44)。
20:22-23 你們是複數,表示耶穌對這位母親和兩兄弟說話。在《聖經》中,杯象徵上帝給人預定的境遇,可能是祝福(詩16:5),也可能是災禍(耶25:15)、拯救(詩116:15)或忿怒(賽51:17)。這裏指耶穌將要受苦(太26:39)。
20:22 我將要喝的杯,在舊約聖經中,它常常意味著經歷上帝的忿怒(例如,伯21:20;賽51:17;耶25:15)。耶穌的門徒會因為他們對祂的忠誠而經歷其他人類的忿怒。雅各會殉道(徒12:2),約翰會被流放(啟1:9)。
20:23 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徒12:2),約翰遭受逼迫被流放(啟1:9)。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門徒必須像耶穌一樣,順服天父對他們將來的安排。
20:24 惱怒,門徒很生氣,或許除了因為他們兄弟倆魯莽的要求外,更是因為兄弟倆試圖利用與耶穌的親戚關係為自己求好處,而那好處也是他們想要的。
20:26-27 用人指受雇管理主人的家的工人,僕人(原立直譯:奴隸)指被強逼服務的人。這兩種人都生活在以列社會的最底層,但耶穌翻轉他們在門徒群體中的地位,表明什麼是真正的偉大和卓越。
20:28 人子,見8:20注。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耶穌樹立了僕人的榜樣。祂將捨棄自己的生命作多人的贖價,“贖價” 希臘原文是lutron,意即獲釋放的代價,常指買贖奴隸要付的錢。“作”(希臘原文anti)指 “代替”,意味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生命來代替和交換他人的生命,就是所有接受耶穌為自己的罪付上贖價之人的生命(見彼前2:24注,3:18注)。